赵俊岭
摘 要:中国传统节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根据小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现状和能力基础,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特点和原则,精选教学内容,以“大观念”为核心,进行单元化课程设计,开展主题式美术综合教学活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展艺术核心素养,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
关键词:小学美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大观念;大单元;主题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9/22-0062-04
文化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节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重要的代表内容之一。但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冲突与融合交替上演,中国传统文化既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任。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感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魅力,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扎根在他们心中,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为此,我们提出以美术为载体,开展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综合教学实践,让学生主动学习中华传统节日文化,认识传统节日文化中的艺术元素,理解生活和自然、文化之间的关系,学会用美术的语言和形式表达自己对传统节日文化理解和思想。
一、从艺术教育的角度探究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课程资源的特点
(一)人文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人文性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历史悠久,数量众多,仅民族就有50多个,还有各地方和民族的特色节日。它们是先人在与自然长期交融中积淀凝聚,并結合自身信仰、观念、艺术等基础上产生的,是先人在追求天人和谐的产物。而思想性是人文性的核心。这些人文活动的背后,是中华民族情感、知识、智慧、伦理规范的凝聚,是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人的价值追求。比如元宵节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等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端午节家家门口挂艾草、重阳节遍插茱萸既是驱恶辟邪又显尚美的意愿,还有春节、中秋节合家团聚,重阳节的敬老孝亲都体现了对长辈的关心、孝道和希望和睦的理想等。
(二)综合性与融合性相统一
综合是指把分析过的对象或现象的各个部分、各属性联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或者将不同种类、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丰富,包含故事传说、诗词歌赋、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仪式文化、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每一个节日都是各种文化的整合体,具有综合性特点。同时,各种文化相互连贯、和谐统一,融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强调“推进综合学习”“综合性的内容更有利于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进行跨学科、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整体理解与把握学习目标,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并将知识学习与价值教育有机融合,发挥每一个教学活动多方面的育人价值。”这也是新课标对综合学习提出的明确要求。
(三)活动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实践可以促进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而通过活动可以更好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形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们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数千年来在对大自然的地理、生物、天文、气候、季节,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同时,每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从来都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隐含在一个一个的活动之中,通过活动传递和渗透。比如春节从年前的传统活动安排“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的顺口溜中我们感受到的全部是一个个具体的活动。
二、精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课程资源的原则
(一)与时俱进,辩证对待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存在着大量的精华,既有对自然和先祖的敬畏,对未知世界的求解,对生活的渴望,也有对亲情、道义、心灵、社会、智慧的尊重和价值追求。比如春节给长辈拜年和走访亲戚就是对亲情和眷恋;元宵节赏灯表现了人们对知识的尊重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七夕节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了人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和浪漫追求;重阳节登高望远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科学认知和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同时,由于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还要学会科学辩证地来看待一些习俗活动。比如春节民间对灶王爷的供奉,实际上是“惩恶扬善”的寓意;清明时节小孩要带“五毒(蟾蜍、蛇、蝎子、蜘蛛、蜈蚣)”红兜肚,既包含着科普的内涵,也承担着向民众普及常见有毒动物知识的功能。还有一些节日文化资源要学会与时俱进地看待,比如清明时节上坟烧纸的习俗,可以改为鲜花祭拜等。
(二)生活性原则
许多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端午节开始进入到炎夏暑热,各种疾病容易产生,因此端午节的穿“五毒”衣、喝雄黄酒、挂艾草等习俗主要以驱邪避瘟、除恶祛毒为主;而到了金秋时节,人们则怀着丰收的喜悦,团聚赏月、饮酒登高等,这也显示了先人的智慧和张弛有度的自然生活节律,并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我们在选择课程资源时既要继承这些传统习俗,又要在这些传统习俗的基础上和学生的现代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扬传统节日文化。比如:春节的贴春联活动,可以带领学生实地测量要贴春联门框的尺度,创作、书写、张贴春联等一系列活动,将跨学科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以真实的任务引导学生体验和感受春节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创新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核心素养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选择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发展学生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内容。比如元宵节开展有创意的花灯制作活动;中秋节围绕月饼展开创意实践活动等等。让学生在浓厚的节日文化氛围中锻炼出充满奇思妙想的头脑和灵巧的双手,达到培养学生艺术核心素养的目标。
三、基于艺术核心素养,开展主题式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主题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任务为主要中心,强调单科或者跨学科之间,选定某一主题去探究的教学模式。它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知识的实用性、线索的清晰性以及情节的真实性和整体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教学,有利于培育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一)围绕大观念,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观念”作为以抽象的意义描述的方式呈现,强调对核心概念本质的理解,而不是具体的事实或技能,是对事实性知识或技能的抽象与提炼,是具体知识背后的概括性含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着多学科内容,以“大观念”为统领进行单元化课程设计,有利于学生跨学科融会贯通,系统、完整、深入地进行综合性美术活动。
(二)以真实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跨學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结合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我们在进行美术教学时,可以围绕主题大观念,统整相关学科,以真实的任务作为问题情景,进行深度学习,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的艺术核心素养。
比如笔者在进行端午节这一主题的美术大单元教学时,确定的大观念是生命的价值,三个小主题的“大观念”分别是浩然正气——屈原、水畔传奇——赛龙舟、人与自然——驱邪;学科大观念分别是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图案、多样性等,通过三个主题开展学习。
首先是“浩然正气——屈原”主题的学习。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收集与端午节有关的内容。并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屈原的正气体现在哪里?如何以不同的形式制作以屈原为主题的手抄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并分享,同学们认识了手抄报的结构组成,并从色彩、线条、形状、空间、图案、变化与统一等美术的语言和形式上,探究设计一张美观、有创意的手抄报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标题的大小、位置、装饰变化等。最后各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了制作一张手抄报的任务。创意运用“学科大观念”,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本课结束之前笔者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人们在端午节纪念屈原说明了什么?你对“爱国”这个词如何理解?引导学生探究端午节的人文内涵,对“屈原的浩然正气”这个大观念有了深刻的理解。整节课从课前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再到课上的交流、分享、创意实践,进行深度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艺术表现、创意实践能力。接下来两个“小观念”的主题式学习,完成了端午节主题单元的“大观念”认识,圆满实现本单元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4.
[2]李元欣.美术学科中“大概念”的提炼之法[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56~157.
[3]张纯颖.传统节日是丰厚的教育资源[J].少年儿童研究,2017,(12).
【责任编辑 王 悦】
本文系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2021年度一般课题“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小学美术综合教学研究”(课题编号:JCJYC21150703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