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吴海勤
2022年版课标提出了“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旨在拓宽语文学习领域,融通语文与其他学科及生活之间的关系,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为笔者开展的“习作+”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全习作研究基地学校,校园里有数块种植园。种植园里的各种植物均由教师带领学生亲自种植。种植园总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这是他们观察、描写、感悟生活的极佳素材。把种植园里的植物作为教学资源,融种植、观察、阅读和写作于一体,跨劳动、数学、美术、科学、信息技术等多学科,让学生亲自体验,亲身种植,引导学生写出内容丰实、充满真情实感的习作,以增强他们的叙事表达力、观察描写力及思想提升力。
一、亲身体验,提升叙事表达力
2022年版课标强调,小学阶段的跨学科学习“以观察、记录、参观、体验为主”。同时,对于第二学段,2022年版《劳动课程标准》提出“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试验、淬炼、探究等方式获得丰富的劳动体验”。不难发现,体验是完成语文和劳动学科任务的共同途径之一。听得再多,不如自己看一眼,看得再多,不如自己动手做一做。实践中的体验,为习作叙事提供了源头活水。
1.以劳动工具为载体
2022年版《劳动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中提出的学习任务有“认识劳动工具,规范地使用常用的劳动工具,初步体验简单的种植等”。基于此,以劳动工具为载体,笔者把三年级上册的单元习作“写日记”与开学初的种植劳动相融合。
教材中的日记范文完整地叙述了小作者的掉牙事件。把一件事写清楚,往往是因为作者在大脑中已建构了清晰的表象。种植实践中,要观察镰刀、铁锨、钉耙等劳动工具的样子,在种植过程中学习正确使用劳动工具。
种植青菜,学生经历了“镰刀割草—铁锨翻地—钉耙整地—施肥撒种—踩实浇水”一系列劳动过程。学生有体验、观察、思考、比较、感受……让学生学习使用劳动工具,写出使用劳动工具种植的经历,感受劳动的快乐,表达对生命成长的期待。
2.评析学生习作,写出“过程”
展评学生的习作片段:
我们在种植园里挖地,急火火的小凯拿起铁锨,一脚蹬下去,铁锨柄“咚”打到额头上,同学们哈哈大笑。
“不疼不疼!”他捂着额头不好意思地刚打算走开,“别走,”天宇拉住他,“我来教你!”
老师让我们围成一圈,看天宇用铁锨示范挖地。天宇双手一高一低稳住铁锨柄,一脚踩在地上,一脚踩在铁锨上。往泥土的深处用力扎进去,脚一用力,手顺势往下压,土便挖出来了。
学生以独特的视角,运用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真实地叙述大家学用铁锨挖地的过程,从急切尝试,到额头被“打”,最后同学示范,字里行间洋溢着劳动的欢乐。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在叙事中,除了写种植的整体经过之外,还可以运用上述方法,关注语言、动作,描述用镰刀割草、用钉耙整地等具体的劳动实践,在叙事过程中写出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二、关注细节,培养观察描写力
细节描写,不是简单重复,而是根据学情,每次习作都围绕一个中心,有梯度地扎实推进。随着青菜的生长,及时调整观察的重点、角度及细节,融合数学课的测量、美术课的绘画,以图表记录观察结果。
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观察的细节很多,如不同种类青菜的大小、颜色及形态:高杆白菜梗细长,叶片娇小椭圆;黑巴菜绿得发黑、发亮,锯齿边缘的菜叶很容易刺伤手;四季青像一个个胖娃娃,肥厚的叶子紧紧抱在一起……高杆白、黑巴菜、四季青、黄芽菜等构成了一个青菜大家族。
近距离的观察思考,为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1.以图表记录为抓手
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要求学生写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以写一处场景为例,调动眼睛、耳朵、鼻子等各种感官用心观察,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描写力。以图表记录单为抓手,引领学生有目的地横向观察和纵向比较。横向观察,即测量出不同种类青菜的大小高矮;纵向比较,即比较不同品种的青菜及同一品种青菜在不同时间的生长状况,关注植物的变化,发现它们的生长规律。配以不同时期的生长图片,帮助学生理清顺序,搭建写作支架。
2.评析学生习作,写出“变化”
学生习作《我眼中的缤纷世界》片段:
刚刚种下第四天,种子发芽,长出小叶。黄豆粒大小的叶片紧贴地面,浅绿、深绿、翠绿、黄绿,不同程度的绿铺满种植园。
三周后,种植园里已经能看出不同品种的青菜样子了。起初是不足1厘米高的小不点儿,现在都长成几厘米长的叶片了。长得最快的就数高杆白,最高的已经达到10厘米。鸡毛菜也不甘示弱,舒展着柔嫩的叶片,好像在告诉我们:“嗨,马上就可以采摘我啦!”
小作者通过实地观察,运用数学的方法仔细测量,在连续的对比中发现青菜长大的过程。配以图画,让自己的习作图文并茂,充满美感。这样的方法还可以迁移到观察其他事物上,全面提升学生捕捉素材、仔细观察及描写细节的能力。
三、品鉴内涵,增强思想提升力
体验和观察,有助于学生把青菜留在心中,述诸笔端。让平凡的青菜在学生心中立体地、鲜活地生长起来,还需注入思想和灵魂。习作《我的植物朋友》要求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走近它,了解它,和它做朋友,为它做记录卡,写清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之前的观察测量、图表记录为本次习作中记录一种植物朋友的名称、样子、颜色、气味及其他特点奠定了基础。教学中,笔者以青菜的成长为主线,拓展阅读,融入道德与法治、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指导学生全方位了解种植园里的植物朋友。
1.以生命成长为主线
尊重自然,遵循植物生长的规律。农谚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体现了我国古老的农耕文化,要注意收集、引导学生阅读。稠密的青菜要间苗,农谚“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给学生以启示;移栽时,“秋菜栽根,冬栽菜心”告诉学生移栽要点;“立冬快拔菜,不拔受霜害”提醒学生及时收割不耐寒的菜……农谚的拓展阅读,更直观地指导学生种植青菜,有助于学生了解农事与节气的关系。
从菜的种植到生命的成长,融合道德与法治,引导学生像青菜般以朴素、探寻、坚韧的姿势向下生根,以平和、阳光、乐观的心态向上生长。柔嫩的菠菜、不起眼的黑巴菜可以抵抗严寒,高杆白多用于腌制酸菜,由不一样的菜种发现独特的自己。生命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青菜也不例外:青虫啃食叶片,黄芽菜根部无缘无故腐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网搜寻,探索应对病虫害的方法,学生从中明白了要敬畏生命、珍爱生命。
学生感叹一粒小小的种子居然有这么大的力量。作家梁晓声的美文《种子的力量》,让学生了解种子在大自然中能创造不可思议的奇迹。而青菜又是极其普通的农家菜,阅读沈天鸿的《青菜白菜》,学生感受到青菜白菜的自然本真、淡泊名利。作家细腻生动的描写触动学生的心灵,阅读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种植经历,重新审视自己的观察方法,调整思维的角度和方式,促进学生更好地表达。
2.评析学生习作,写出“感受”
学生习作《我的植物朋友》片段:
青菜家族的生命力并不完全相同。绿得让人惊异的是菠菜,上学期还像小草一样的尖尖的、细细的小叶,经历一个寒冬,它们不但没有枯萎,反而长成绿油油一片。在太阳的照耀下,水灵灵的绿叶散发着光泽。黑巴菜老得像野草,高杆白也枯了,修长的菜梗已失去秋天的挺拔,椭圆形叶片耷拉着脑袋。
片段中,学生选择的植物朋友是菠菜,在细致的观察中归纳、总结,发现青菜家族的生命力并不完全相同。种植园里的菠菜堪称最强生命力,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菠菜的赞叹,对高杆白、黑巴菜的惋惜,体现出小作者观察的细致和思考的深度。经过一年的种植,种植园里的青菜已不单是绿植,学生的习作也不只是作业,它们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陪伴学生一起成长,装点学生的美好童年。
统编本教材多处体现出与生活的连接,笔者基于学校适宜的资源,从学生的真实需要出发,以种植园实践活动为主线,创设多彩的“习作+”学习情境,融合多门学科,聚焦勞动工具、图表设计及生命成长,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阴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