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思维能力提升的学习任务群实施策略

2023-08-30 15:48胡敏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23年8期
关键词:事例思维能力习作

胡敏

美国著名学者唐纳德·奎恩说:“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写作和思维是同时产生的,写作的过程也就是思维的过程。”唯有重视写作思维的教学,学生才有可能真正获得习作技能,提高写作水平。2022年版课标提出的学习任务群,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组织的新形式,更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而思维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在学习任务群中发展学生思维、提升思维品质的重要性。因此,教师需要用好统编本教材的习作单元,重组单元内容,要在任务群的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开展以提升写作思维能力为取向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呢?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写作思维能力的学习任务群教学实践。

一、理清要素,确定单元目标

准确的目标定位是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关键。不同学段、不同单元的学习任务群教学都应该有其写作思维的训练目标,但侧重点不同。教师要从整体视角入手,理清单元要素,确定合理的单元目标。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人物写作教学单元。此前,教材已经安排了五次写人的习作,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人物写作能力,能根据具体事例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并初步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體表现一个人的特点”,旨在让学生能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综合运用。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教材安排了六个板块。

一是单元导语,点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

二是精读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独立的片段组成,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外貌描写、运用典型事例的方法表现人物特点。《刷子李》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主人公的技艺高超。学生为学习这些方法,必须主动观察身边的人。教师需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观察方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是“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归纳整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四是“初试身手”,第一个练笔是观察课间的同学,旨在让学生运用人物的动作、外貌描写。学生在掌握人物观察的方法后,将所观察到的人物外貌、动作等描写出来。第二个练笔是用典型事例表现家人的特点。如何确定描写家人的特点,以及如何选取最典型的事例表现此特点,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写作选材思维,选取表现人物的最佳事例。

五是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除了深化巩固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两篇例文的行文特点,如《我的朋友容容》的总分结构,《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的并列式结构,使学生提升谋篇布局的行文思维。

六是习作,让学生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进行综合表达,并和同学交流、修改,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修改作文的技巧,提升学生的写作修改思维。

单元内部板块呈现“感知品悟—尝试运用—综合表达—分享交流”的层级递进式的学习写作过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与本单元对接写作思维能力发展的学习总目标:

1.学习运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及侧面描写等方法,学会观察人物的方法,提升写作观察思维能力。

2.学习选择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提升写作选材的思维能力。

3.综合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完成写人习作,提升写作行文的思维能力。

4.学习修改习作,提升写作修改的思维

能力。

四个学习目标紧扣单元习作过程,以提升写作思维能力为核心目标,形成思维发展的

进阶。

二、创设情境,建构任务框架

2022年版课标提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明确定好学习目标,教师应从语文要素出发,根据社会生活和个体经验来创设学习任务群中的学习情境,让情境中的真实需要成为学生习作的内驱力,促成写作思维在情境中的提升。针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设置如下学习情境。

“身边的那些人”专栏征稿

亲爱的同学,班级微信公众号“身边的那些人”栏目在火热征稿中!希望各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根据发布分享,投票评选“写人小能手”。

要求:选取典型事例,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写出身边某一个人的特点。题目自拟。

在为专栏投稿的情境统领下,教师对单元内容进行整体规划、有效整合,建构具有系统性、递进性的任务框架(见图1),使之结构化。

图1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习任务群

围绕学习情境,本单元要完成两项任务、六个活动。学生完成这些具有挑战性任务的过程,既是写作思维能力进阶发展的过程,也是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

任务一:“我向名家学写人”,指向第1、2两个学习目标,由三个活动组成:

一是阅读《人物描写一组》中的《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和《刷子李》,学习“交流平台”的第3、4自然段,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观察,提升学生的写作观察思维。学习并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方法,完成“初试身手”中的第一个练笔,观察、描写一个同学。

二是阅读《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两茎灯草》,拓展阅读《儒林外史》第五回严监生帮助弟弟料理官司及葬妻片段,体会不同的事例表现出不同的人物特点。学习“交流平台”中的第2自然段,理解为凸显某一人物特点,要选取典型事例。指导学生完成“初试身手”中的第二个练笔,提升学生的写作选材思维。

三是阅读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复习巩固各种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例文结构,提升写作行文思维。

任务二“我身边的他”,指向第3、4两个学习目标,由三个活动组成:

一是学生综合运用各种人物描写方法,完成习作。

二是同桌互相阅读交流,在开展自评和互评习作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写作修改思维。

三是鼓励学生在班级公众号发表习作,互相阅读点赞投票,引导学生之间多元主体评价、反思。此项活动不计入课堂教学课时。

三、搭建支架,实施学习任务群

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引导学生加工、改造和再创造已有的生活,并在习作中有效表达,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跨向潜在发展水平,需要搭建恰当的教学支架,建构、开阔学生的写作思维,降低进阶难度。

1.知识支架,建构写作思维

引导学生看到课文呈现的方法技巧,并加以训练,学生就能不断积累表达经验,提升写作思维的能力。

“有顺序”观察。观察人物外貌,要遵循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在此基础上捕捉人物最突出的地方。《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中,作者老舍先整体观察祥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了”。然后观察了祥子的胸、背、肩、脚。最后选择最能反映健壮特征的面容,再仔细描写:“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从胸到脚,从眼睛到脖子,体现了自上而下的观察顺序。

“慢镜头”观察。《摔跤》一文,为了体现小嘎子的顽皮机灵,作者栩栩如生地描写了小嘎子的一连串动作。如何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的动作呢?教师找到對应的电影片段并以慢镜头播放,请学生像作者一样观察小嘎子的动作:蹦来蹦去—转圈—抓挠—摔倒,尤其是小胖墩儿扎马步这个动作,学生通过慢镜头捕捉到了“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这些细微动作。

充分吸收作者的观察表达方法,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使用这些方法,学生就可以建构写作观察的思维,更好地掌握描写人物的方法。

另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篇例文,发现它们行文上的不同,掌握行文方法。《我的朋友容容》采用了总分结构。第1自然段作者先用一句话“我的朋友容容是一个助人为乐的人”总领全文,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容容一天没有取到报纸就生气”和“给‘我‘寄信”这两件事情,表现了容容天真可爱、助人为乐的特点。《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则选取了足球比赛的一个场景,描写了众人的外貌、动作等,呈现的是并列式结构。

《我的朋友容容》中容容给“我”写信一事,作者一开始没有交代容容是用树叶当作信寄给“我”,而是透露了容容与“我”有关信的对话,为下文做铺垫。然后详细描写“我”收到树叶信的诧异、迷惑,形成悬念,最后在文章结尾才点出是容容给“我”寄的信。悬念的设置,引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的兴趣。

这些写作知识的学习运用,让学生学会从片段描写到篇章表达,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行文思维。

2.导图支架,明晰写作思维

有效的工具能实现思维显性化,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教学过程中,教师顺应学生的认知特点,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具象化,筛选材料,提高写作思维能力。

在活动2“我向名家学选材”环节,教师运用灯泡形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选材(见图2)。首先选择好描写对象填写在灯泡里后,接着引导学生从人物个性、爱好、特长等方面概括其特点,把词语填入描写对象的下面,如风趣、聪明、乐于助人……然后去掉不能用事例表现的特点,在剩下的特点中确定人物最鲜明的一个特点,去掉其他词语。之后展开头脑风暴,在灯泡外面尽可能多地写下人物的相关事例。最后指导学生分析、比较,选择最典型的事例,或者拆分组合事例,以创建最佳写作材料。

图2

学生先确定描写对象是“我的爸爸”,接着写出了人物的四个特点。在教师指导下,删去不能用事例表现的“长得帅”,之后在剩下的三个特点中选择最鲜明的特点——工作负责。然后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写出了四个事例。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1件事情比较普通,不足以体现“工作负责”的特点,可删去。第2个和第3个都是描写恶劣天气下坚守岗位的事例,可以合并。经过思考,学生决定详写恶劣天气下坚守岗位,描写爸爸的外貌、动作、神情,略写国庆节仍指挥交通的事例,通过欢度假日的旅客侧面衬托辛勤工作的爸爸。

3.问题支架,优化写作思维

学生在完成初稿后,教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学生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修改思维,促进学生写作思维的整体提升。

(1)使用自主修改问题链,建构修改思维。

教师要根据习作训练的重点和学生写的草稿,判断学情,给学生设计具体的修改任务,指导学生对初稿进行有效修改。如根据本单元习作要求设计的自我修改问题链(见表1)。

表1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自主修改问题链

表1中第1类问题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规范。学生核对有没有错别字、有无语句不通顺、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等差错。这些问题也适合其他主题的习作修改。

第2类问题帮助学生针对本次的习作学习主题——运用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特点,检查习作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第3类问题,促进学生从文章的内容、结构方面进行修改、润色。

问题链可以帮助学生遵循一定的思维顺序修改初稿,激活学生的修改思维。

(2)交互修改问题链,共同提升思维。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同桌互改习作,学生轮流充当作者和读者双重角色一起修改,提升修改思维,提高习作水平。

读者阅读同桌的初稿,根据交互修改问题链(见表2),提出自己的意见。作者再自己判断,确定是否采纳读者的建议,并对初稿进行相应修改。交互修改,能帮助学生从写作规范和文章内容、结构进行全面有效的交流,对初稿是否达到预定的写作目标作出合理评估。

表2  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交互修改问题链

习作最终以投稿发布的形式呈现,以激发学生写作反思和修改的内驱力。设置投票环节,引导全班学生之间多向阅读、评价、反思,弥补课堂因时空限制未能进行多元主体修改的缺失,让学生写作思维能够可持续发展。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重视小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训练,精心设计学习任务群,选择高效的教学策略,持续地发展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写作思维,形成良好的写作能力和素养,从而提升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淮安市淮北路小学)

责任编辑 田 晟

猜你喜欢
事例思维能力习作
培养思维能力
传神写照,意味深长——写人要关注具体事例和细节
作文想好,“事例”不能少
培养思维能力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7)
习作展示
中国十大宪法事例(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