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而不凡

2023-08-30 11:09曾彦茹
教育周报·教研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文意文史文言

曾彦茹

摘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我们积极响应号召,从语文课堂上减负、增效、提质出发贯彻“双减”精神。“双减”构建了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2022 版新课标把文化自信作为语文素养首要培养目标,语文教学承载着认识文化、认同文化、文化实践,最后达到文化自信的目标。文言文记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和发展,在文言文中感受中国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文言文中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文化自信的种子在文言文教学中滋养成长。

“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学,如何给学生做减法? 减掉次要的,留下主要的;减掉冗长的,留下精简的;减掉华丽的,甄选质朴的;减掉浮躁的,留下滋养心灵的。我们让孩子拥有更轻盈的童年,让童真童趣在“双减”之下恣意飞扬中学习优秀文化,在文言、文意中学习文化,在文史、文化中传承文化。笔者在文言文教学中落实文言、文意、文史、文化,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减掉文言文学习的心里压力,减掉课后题海战术学习文言文的负担,着力构建学生真实的语言学习、积累、运用情景,提升文化自信。文言文的日常教学,简,而不凡。

关键词:文言 文意 文史 文化

《伯牙鼓琴》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言文,从三年级就开始文言文的学习《司马光》《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萤夜读》到《古人谈读书》《少年中国说》, 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 对文言文已不再陌生;但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怕背、怕理解、怕品味,怕老师把这些都留在课后作业。在课堂上落实好文言文教学,不给课后增加负担, 这是文言文教学实效性必须突破的。《伯牙鼓琴》是一篇稍长的文言文,更应该抓住主要的,简约课堂,提质增效。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诵读、理解、感悟文言文,堂堂清,为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由读到悟,由悟导行。读懂文言文意,感受文史文化。返璞归真去华丽,素课生香归本真,意在让学生在文言文中浸泡式学习。

一、减而不简,文言落地读而有声

朱熹《训学斋规》中说:“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文言文本身就自带韵律美,诵读是最好诠释文言之美的方式。读中理解,读中积累就是高效的文言文教学的根基。

读有目标,文言文教学应该以读为主,以读促悟。我们总结出“五读”法,一读文言文,读准字音;再读文言文,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精读文言文,借注释知文意,读出画面;品读文言文,体会文言中的情感;诵读,熟读成诵传承优秀文化。“五读”文言文教学法让我们的课堂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层层深入,步步紧跟,让学生在有目的朗读中激发对文言文的热爱,主动学习,合作探究,情感得到体验,文言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读有展示,无论哪一步有目的的“读”,读完之后就一定要有展示。《伯牙鼓琴》中让学生以伯牙和钟子期的角色展示朗读,感受文脉的跌宕,展示文言文音韵之美。

学生展示朗读,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和学习兴趣,可以掌握学情不足,检测学生理解古诗情况。

读有评价,学生朗读展示之后,教师一定要进行评价。文言文的评价不可随意、随性。既要切中朗读的方法,也要激发学生乐学好学。

“读准字音是读好文言文的第一步”

“一拖一顿就有文言文的感觉了”

“把语气词拉长朗读,就有文言文的强调了”

“读好停顿,就是读好文言文的关键”

“声断气连就能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善哉善哉,善读者汝也! ”

文言文教学中评价语最好不要用模棱两可“好”、“真棒”,而应该有学习方向性的评价。评价语言激励每个学生都心领神会,读得趣味盎然,读得意韵悠长。在琅琅书声中弥漫着浓浓的文言文味道,学生读出了文言之美,也读出了文言之意,熟讀成诵不再是课后的死记硬背了。

二、减且相见,文意初感赏却如画

仅仅诵读显然是不够的,课堂上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文言文意中读懂故事,读懂起因、经过、结果,读懂文言文的言简意丰。受到情感教育、审美教育、情境教育的熏陶,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性和生命的活力, 感受文言文所蕴藏着的美感,文言美、文意美,让学生真正发自内心的爱上文言文,才是发挥了课堂的主阵地的引领作用。课堂学习文言文,要欣赏文意之美才能得到精华。根据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里特点,文言文的意韵和意境不能太抽象,以具象为主,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进入意境。

听音识画,音画皆美。文言文教学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把音乐融入画面,这样有助于学生感受文意之美。文中伯牙鼓了一曲又一曲, 却一言不语, 子期是砍柴的樵夫,又是什么让巍巍泰山和汤汤流水出现在子期的脑海中? 让学生透过文字“汤汤”“巍巍”,也通过播放《高山流水》音乐的旋律,我们看到了泰山五岳独尊、巍峨峻拔、雄伟壮丽,我们也看到了浩浩汤汤、奔流不息、滚滚向前的流水。这就是文字和音乐的魅力,给予我们丰富的想象。

情景设置,穿越千年。为了拉近古文与学生的距离,穿越时空,来到古代。伯牙和子期如何听琴弹琴呢?“我们穿越到2500 多年前,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

此时,老师就是伯牙,你们就是子期,看看哪位子期能听懂我的琴音?并发出由衷地赞叹。”《伯牙鼓琴》中创设情境语言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补白,体会子期有极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是真正的知伯牙音者也。伯牙志在高山,钟子期会感受到泰山的巍峨,伯牙志在流水,钟子期就能体会浩浩汤汤的流水,无论志在杨柳桃李还是在明月清风,钟子期都能必得之。在创设情景中体会钟子期是知其音着之人,初感“知音”其意。

三、简中求质,文史举隅咀嚼有味

文言文教学以读为主,简单的旋律,却又不一样的味道。简单中追求学生品味文字的质量,联系资料感悟文言文的魅力。文言文的谴词造句,为了追求韵律美,形式美不得不为之的。可文字的用意,文字背后的意蕴,我们可以在难解之处、忽略之处补充文史资料,引导学生向文言文意更深处漫溯。

咬文嚼字,山水明志。志理解知音内涵。充分运用现代多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身临其境,置身于山水的美景之中,在观赏过程中,把美的图象,讲述《伯牙学琴》的故事,感受伯牙弹琴,心中有巍巍高山,高耸峻拔,自己就应该像高山一样,顶天立地、坚毅伟岸;心胸大海一样宽广。子期听懂了琴音,还听懂了弦外之音,伯牙创弹奏了《高山流水》不仅仅是在歌颂山水之美,还以此明志向。学生入情入境,一种爱美、赞美的感情油然而生,并让学生畅谈此时此刻的感受“知音”的深层次内涵,领悟伯牙所表达的感情。这样文意初感赏却如画, 层层推进的方法既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又有利于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俯首行不辍,仰首看星河。文言文都能找到历史源头,《伯牙鼓琴》虽然不是历史故事,但是也有很多书籍记载了这个知音故事。在教学时,我们既要行走文字之间,还要仰望历史星河,找到文化印记。补充一段资料: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赫赫有名的琴师, 他弹起琴来,琴声优美动听,受到很多人的追捧。钟子期是砍柴的樵夫。根据这段资料引导学生进行知音内涵的探究学习。知音不论身份的高低,年龄的悬殊;有共同的爱好追求、有相当的审美情趣、有心灵相通的感应,知其音、知其心、志其志,这就是知音的内涵。

走进人物的生活年代,了解人物的生平事迹,感受文化的延续和传承,看山不仅仅是山,看水不仅仅是水,助学资料挖掘文史的源头,在交流分享中学生对“知音”的理解也变得越发厚重丰盈了。

四、增减同行,文化精髓世代相传

文言文不仅仅承载着语文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承载着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

文言文教学,要同时做“加法”和“减法”。课堂的容量要做减法、课后练习要做减法,学生的学习压力更要做减法。该减的都要减,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要增、学习的效率要增、学习的广读厚度要增。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还必须增加文化的传承。

文化滋养,润物无声。文言文蕴含丰富教育资源,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能引领孩子明德、提智、涵美、乐劳、思辨。这些就是文化传承带来的心灵滋养。在《伯牙鼓琴》中需要传承的是知音文化、山水文化、古琴艺术等优秀的传统文化。

整个课堂都在文化的大背景下, 进行文言文意、文史文化的学习。14 年前,2008 年8 月8 日晚8 时,一曲悠扬的鼓琴声拉开了北京夏季奥运会的序幕,随后一幅千里江山图展现在我们眼前。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孕育而生。奥运会开幕式中鼓琴《高山流水》向世界各地的人们展示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无独有偶,两千多年前也有一曲《高山流水》,有关《高山流水》的故事传诵至今,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篇小古文一起去追溯《高山流水》的文化印记。

高山、流水在文字间浮现,《高山流水》在知音故事里回旋,高山、流水已化作一个个文化符号,后来高山流水也被誉为乐曲高妙或者知音难觅。子期走了,在慢慢的历史长河中伯牙也仙逝了,但是,他们之间深厚情义却唤起了更多人对知音的向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一而再再而三呼唤着知音。高山永流传,流水遇知音,就这样,高山流水化作了一个个文化符号,是人们孤寂时是最温暖的慰藉。这些都源自这个古老的故事。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以这样的方式将这个知音故事代代相传,把《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知音佳话铭记于心。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这就是文化的传承。

大道至简,语文教学日常,简而不凡。落实“双减”政策,在文言文课堂教学中落实目标、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以读为主线,展开文言、文意、文史、文化的学习。从读中去追溯知音内涵,从读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精读、品读、诵读中寻找“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文化印记。在诵读中积累,在诵读中浸润中华文化, 这就是文言文教学要完成的使命。

返璞归真去华丽,素课生香归本真。这样简约不繁琐,简而不凡的文言文教学能为为学生今后的文学修养,文化积淀奠定一定的基石。

学生的兴趣不减,钻研教材不减,教学效率不减,教学智慧不减,学生能力不減,让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真正发生。语文如泉,因活而灵,因用而巧。探索文言文主题学习,“双减”政策下提质减负,重在落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夯实综合素质的培养,做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堂提质的探索者,科学减负的推动者! 为孩子的主体发挥留出充足的空间。双减不减质,日常语文教学亦见真用心。简,而不凡!

猜你喜欢
文意文史文言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文史春秋》征订启事
《鬼神之明》的文意主旨与“明”字的含义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工筆文意之大化——关于田禾虎画风格元素特征的分析
表达准确,文意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