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付丽
摘 要:为满足大学生心理需求,引导其进行正确发展,各高校均加大了对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关注力度,希望通过将两者有效融合的方式,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文章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必要性进行分析,对两者融合可行性进行研究,探讨两者的融合路径,旨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以期更好地为学生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顶层设计;心理素材;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18-0125-04
以往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对于学生适应环境以及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培养有所忽视。为更好地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全面性发展,各高校按照新课改要求,加大了对学生心理和思想方面的教育力度,希望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方式,为学生带来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
一、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补充、相互关联。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的学习,能够形成较为稳步的内部心理环境,为基本教学目标创设以及教学内容提供延伸和拓展的机会,能够为有效教育措施实施提供助力。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靠的思想支持,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想要将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可以根据高校的具体人才培养需求,对整体复合系统结构以及功能进行优化。通过对两者进行有效融合的方式,保证两者之间能够形成协同教育效果,确保能够更好地完善各项教育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双方的相互作用,形成强大合力,对彼此的不足进行补充,实现各学科之间的有效融通和良好互动。
在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者融合打破系统内部的封闭状态以及孤立状态,以便进一步加强学生和导师之间的有效沟通,还可以通过学科之间的有效互动,实现合作共享,确保教育资源以及教学信息的交换畅通性,实现对先进教育理念以及科学教学资源的有效吸收,达到良好的信息交流共享以及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效果,能够更好地完成育人工作。通过两种教育的有效结合,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方面问题,做好心理问题预防,克服各项心理障碍,达到切实提升学生辨别能力以及自我认知能力的目标,使学生以更加积极的心態投入生活和学习之中。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保证学校德育工作开展质量,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值得深度探讨[1]。
二、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一)两者教育目标高度一致
我国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为目标,强调要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储备支撑,确保能够对国家发展形成有效促进作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均以学生为中心,按照高校具体情况以及学生实际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目标的。虽然二者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方面有着明显差异,但二者教育目标基本一致,均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向社会输送优秀人才为己任的[2]。
(二)思政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以引导学生思想正确发展,促进学生形成正确三观为主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会为其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提供引导。
在学生在进行自我调节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内涵进行培养,而这些元素都属于学生心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思想价值理念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会帮助学生形成更加优秀的心理品质。可以通过思政教育,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支撑,确保学生能够向更高层次进行发展,学生的心理能力能够得到切实增强,两者之间的教育融合是极为可行的[3]。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融合到思政教育之中
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包含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点,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中也涵盖大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现阶段,大学生在思想方面所反映出的各种问题也多来源于心理方面的问题,因此,可以从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入手,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落实,确保学生得到全方面发展,以便达到有效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以及价值观念的目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对学生心理能力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更好地帮助思政教育任务落实。
三、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方式方法
(一)做好顶层设计,保证两种教育渗透效果
为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需要对两者的协同育人作用进行充分挖掘,对两者优势进行深层次分析,开展顶层设计,做好全面谋划。一方面需要打破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之间的壁垒,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合在一起,按照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根据大学生群体心理需求,展开整体设计和安排,通过对心理教育以及思政教育进行科学规划,对学生进行合理疏导,确保其存在的各种心理方面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需要鼓励教师加大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学习力度,帮助其掌握正确的资源融合方法以及知识互补方案,确保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可以根据学校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利用两种知识合理进行学生管理和引导,保证能够将两者之间优势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参与到各种团体活动之中,确保学生通过参与各种活动的方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各方面能力,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优化融合方式,打造协同育人
教师在进行学生教育以及学生日常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将政治教育、人际交往和个性心理等方面的知识点融入学生管理工作之中,确保能够在协同教育的作用之下,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例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按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更好地开展学生管理,保证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引导。可以通过对新奇律以及首位律知识点的应用,将思想政治教育观念阐述给学生,以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方式,确保其能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之中,然后再通过对此观点进行解释和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进而形成良性互动。具体而言,就是结合新奇律的特点,利用一个观念能在时间上使人产生新鲜感,而在空间上使人产生亲近感的理念,采用较为特别的方式进行观点阐述,并通过对近来发生的各种新鲜事件案例的分析,对知识点进行解释说明,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确保其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相关活动之中[4]。
思想政治教师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和学习力度,找到心理健康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共通之处,并按照相应的规律以及学生的性格制订出较为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案,确保能够对教学形成有效辅助,可以更加高质量地完成各项教学任务。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对各种心理素材以及教学案例等进行收集,以便通过对素材的深层次挖掘,更好地完成课程的应用,做好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确保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三)创新教育方法,提高育人实效
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属于不同学科背景以及不同理论技术的学科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会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多学科交叉性教育模式,汇集了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等多方面教学资源。鉴于两者之间存在的各种差异性问题,即便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以及教学手段,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一定差异,所以需要按照两者一致性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时代新人为核心,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有效提高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例如,可以通过对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对话法以及心理测量法等手段对思政教育方式进行优化,确保课堂教学效率能够得到提高。心理测量法会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心理情况,对学生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测评,按照心理量表,确定最终的评估结果。在思政教育中对此种方法进行应用,能够更好地了解教育对象的心理需求以及心理变化情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展开针对性教育,保证思政教育的针对性以及有效性。通过师生之间进行平等沟通和交流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真实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理解,切实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对学生学习积极性形成有效调动,会使学生更好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师需要对信息时代各项教学技术进行充分应用,不断对自身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对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心理问题的发生规律等各项内容进行深度了解,按照其存在心理问题,但不愿意诉说的特点,依托信息化技术的方式,以网络沟通的方法,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确保学生能够放下抵制情绪,以较为轻松的环境进行沟通,将自己存在的问题及时和老师进行交流,方便老师更好地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教师通过为学生播放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视频的方式,以及远程教学辅助等方法,更好地帮助学生对常见的思政信息内容以及心理健康内容进行学习,确保学生的品德素养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均能得到有效提升[5]。
(四)挖掘教育契合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以理论教育为主,教学形式枯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相对较低,为妥善解决这项问题,老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不仅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的方式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趣味性,还可通过在思政教育中引入心理咨询的方式,更好地对大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剖析,引导其主动进行思政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心理游戏活动以及主题文化活动,更好地将理性教育和感性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进而将思政教育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渗透到其中,确保学生能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对其思想和心理产生积极作用。教师还需要对传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剖析,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以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活动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对老一辈的爱国主义精神进行感知,并且能够通过实地参观的方法引起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通过革新思政教育形式,有效提高课程的教育质量。教师可以采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专项主题的方法,通过对课题形式的利用,引导学生在自主申报过程中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增强。通过对翻转课堂以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手段的应用,将老师课程讲授和自主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完成两项教育的融合和落实,保证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优质的学习体验[6]。
(五)提升教师能力,提高教师心理健康素质
教师是思政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主要执行者和参与者,其心理健康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会对最终的两种教育融合效果以及课程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需要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训以及相关知识點学习,通过进行专业化引导的方式,对教师所面临的生活压力以及各方面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纾解压力和心理障碍的有效方法,确保教师能够以更加饱满的状态对学生的思想问题以及心理问题进行处理和引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各种心理问题。高校应帮助教师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确保其能够利用自身过硬的综合素质对学生形成有效影响。需要加大对教师综合能力的培训力度,帮助其通过定期参与专业化培训的方式,使其能够掌握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并能够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对两种教育的融合产生积极影响,促使各项教学任务得以高质量执行,通过自身人格魅力,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感染,确保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7]。
(六)注重教学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
通过组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地体验和观察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相关情感的感知,并且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并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加深其对于知识点的感知和体验。
就心理健康角度而言,可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从学生的心理障碍以及实际心理问题入手,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展开心理健康在线咨询,或者通过成立心理咨询室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私密且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服务,确保其存在的困惑以及心理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需要将思想政治知识点在心理课程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通过不断优化自身品格品质的方式,增强其心理疾病抵御能力和抗压等方面能力,确保其能够对心理健康有更加深刻的认知,从而将两种教育融合作用和价值充分发挥出来[8]。
四、结语
各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工作的重视程度,需要通过对两种教育基本特点以及实际教育内容等各方面情况的深度分析,结合学校自身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出较为完善的教育融合方式,将心理教育元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效融入相应的课程教学之中,实现两种教育的有效互补和协同作用,确保能够更加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能够通过对两种教育优势的充分性使用,对传统教育所存在的不足进行有效弥补,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亚玲. 思想政治元素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探究[J]. 中国学校卫生,2023,44(01):161-162.
[2] 谷丹.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之路探索——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30年的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2,42(26):65.
[3] 雷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J]. 吉林教育,2022(20):52-54.
[4] 罗颖.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效用与路径研究[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01):110-112.
[5] 郁翠微. “大思政”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与协同发展路径探究[J]. 大学,2021(48):38-40.
[6] 潘柏权.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路径研究[J]. 吉林教育,2021(32):52-53.
[7] 石晓娟,苏浩淼,王付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1(31):102.
[8] 巴晓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融合路径研究[J]. 大学,2021(24):56-58.
(责任编辑:陈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