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轮换制度浅析

2023-08-25 14:05刘丽君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刘丽君

[摘    要]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采取班干部轮换制有助于提升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班主任可以通过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定位自我角色,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优化教师指导,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问题这几个角度着手探索。在班委选举中,可以设置双套班委、“三制三会”、常务班长等制度。在对班委进行工作指导时,应使其认识到自己是“服务者”“体验者”“合作者”。当班干部遇到实际问题时,班主任可以通过组织召开主题班会,解决人际交往冲突,构建评价体系等方式帮助班干部解决问题,使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优化管理效率。

[关键词]班干部轮换制;班级管理;初中班主任

班干部轮换制,就是班干部由班级的学生轮流担任,并逐渐增加人数。班干部轮换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保持班级管理团队的先进性,有利于激发班集体的活力。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实现从普通学生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班干部轮换制度,学生可以自主地组织和处理班级事务,彻底解决了“班主任全权负责”的局面。班干部轮换制度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促进班级的和谐发展。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要尝试着指导学生利用班干部轮换制进行班级的管理,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班集体。

一、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一)实施常务班长制度

设置班干部轮流制的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人人都可以成为班干部,为优化班级管理做出贡献。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也常常可以看到部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够浓厚,他们有的性格比较内向,有的认为班级管理和自己无关,还有的认为自己的学习较差,无法胜任班干部。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设置常务班长,让更多学生拓展实践空间。常务班长由全班学生轮流定期担任,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班长岗位上锻炼自己[2]。

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组织学生讨论班长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在他们都明确班长的责任后,再给他们介绍常务班长轮流工作制,鼓励所有学生都大胆参与其中。此后每周由若干名学生担当常务班长,并认真记录工作日志,看看是否做到了此前设定的“班长职责表”。在每周的工作后,学生还要说说自己的感想,如有的学生表示:“原本我觉得班长高高在上,但是现在我才知道,原来班长最重要的责任是服务班级学生。”还有的学生认为:“我本来一点都没有自信能当好班长,但是学生都那么鼓励我,让我有了信心。”

利用常务班长职位,学生认识到每一个人都有能力胜任班长的职位,他们对自己的自信心更足了。同时,他们也认识到班干部的工作不易,以后也会积极配合班长的各项工作。

(二)实施双套班委制度

双套班委也是实施班干部轮流制的好方法。学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我推荐、师生推荐、民主选举等方式,产生两名班长,然后由这两名班长分别组建班委。两套班委轮流管理班委工作,相互监督对方的工作情况。

通过毛遂自荐和票选活动,班级选定了两名班长,此后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向其中的一个班干部提交“求职申请书”,两个团队各自决定选择哪些成员担当班干部。通过监控他们的选拔过程,班主任可以看到两名班长的人气,看到他们团结班级成员的能力,这有助于进行后续引导。此后,两个团队要相互监督,一旦发现对方存在问题,则要加以指正。如有的学生提出:“A团队的劳动委员不如B团队,他在大扫除期间没有参与劳动中,也没有积极检查学生的劳动情况。”在得到了学生的反馈后,如果A团队的班长能及时引导班委成员讨论此问题,加以改进,则说明这依然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团队。相反,如果A团队的班长没有做出及时反应,那么班主任就要介入其中,帮助他们发现这个问题,并从根源上启发他们思考,让班长认识到自己的管理存在漏洞。

在这种制度中,班长的产生虽然用的是传统的方法,但是,两套班委则体现出了轮换制的特点,具有新意。双方可以相互监督,看看对方能否优化班级管理效率,这样能促进班级发展。

(三)实施“三制三会”制度

“三制三会”是班干部轮换制实施的重点。所谓的“三制”指的是全员参与管理制、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三会”指的是“班会、班委会、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只有完善了“三制三会”的工作,才能有助于班级管理不断推陈出新,创新优化。

“全员参与管理制”指的是班级所有成员都要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当某些学生因为性格或学习成绩等原因,不愿意参加管理的时候,教师要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此基础上,班级要实行“值日班长制”,按照学号,每一个学生都担当一天班长,按照此前拟定的“班长工作任务”,填写好“班长工作手册”。“小组值周制”指的是由若干名学生组成小组,进行班级内外观察,看看是否有班干部不履行职责,班级学生不愿意协助班长工作等问题。“班会”指的是定期开展班级大会,分析一段时间内班级管理工作情况,找到有待提高之处。“班委会”指的是在一套班委开始或结束工作的时候,要开展计划或总结大会。“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则由全班学生民主选举产生,在任期内要监督班干部的工作,如果发现违规情况,要及时向班委反映,及时解决问题。

班干部轮换制并不是简单地按时调换班干部,而是要积极采取“三制三会”等创新管理手段,科学辅助,这样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效率。

二、定位自我角色,提升学生的工作效率

(一)明确责任,做好服务者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干部的自我角色定位是十分重要的事情。部分学生错误地认为班干部“凌驾”于所有学生之上,带着盛气凌人的姿态管理班级,那么自然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因此,在开展班干部轮换制的工作中,教師要想提升班干部的工作效率,就要帮助他们重塑角色意识。要让班干部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和教师的服务者,而不是“官”,不应该享受,而主要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班级中有一名学生担任劳动委员,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认识不够,错误地认为劳动委员可以随意发号施令。在大扫除中,他只给其他学生安排了工作,但是自己却并没有承担劳动的责任。在被学生质疑后,他故意踢翻了水桶,让对方清理干净,表示“惩罚”。这种行为引起了更多学生不满。班主任可以把握住契机,组织“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评价该学生的行为,批评指正。在会议上,学生比较了该劳动委员的行为和另一套班干部中的劳动委员,发现他们的工作态度截然不同。在对比中,该劳动委员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太过分,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破坏了班级的安定团结,他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决定改正自己的行为。

在端正了思想认识后,学生明白担任班干部后,自己的身份和其他学生依然是一样的,自己依然是班级学生中的一员,要为班级、学生服务,尽到自己的责任。

(二)获取经验,做好体验者

叶澜认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 班干部是自我生命成长的体验者。教师要鼓励大部分学生参与到班级自主管理中,获得集体生活的丰富经验,获得生命成长。

部分学困生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常常游离在外,他们觉得自己只是被管理的对象,而不是管理他人的班干部。对此,班主任要积极引导,给他们自信,可以鼓励他们先从参加“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开始做起,让他们认识到人无完人,班干部也有可能会犯错,也需要班级学生的监督。同时,学生也慢慢认识到学习成绩并非衡量“好学生”的唯一标准。在学困生激发了自信后,教师还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小组长等班干部的竞选工作,让他们也试着承担一部分班级管理工作。如有一名学生在活动后发表了自己的感慨,认为:“担当小组长的过程中,我监督了学生的学习,同时学生也监督了我,让我的学习态度也提升了不少。”

学生是一个主动发展的个体。如果他们因为某些原因而没有参与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那么,他们就会缺失相应的人生体验,这对他们的成长会带来不利影响。故此,教师要给所有学生平等的体验机会,促成他们的成长发展。

(三)共同努力,做好合作者

班干部是班级管理的合作者。在不少学生看来,班主任才是班级工作的管理者和控制者,其实不然,不管是班主任,还是班干部和普通学生,都是班级管理工作的合作者,要共同努力,实现共同进步。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成为新管理理念的传播者和支持者,给学生介绍班干部轮流制的优点是什么,指导他们掌握具体方法。发现有学生自信心不足,班主任还要鼓励他们,让他们也积极参与活动中。此外,全班学生都要成为轮换制的合作者,他们要积极配合班主任,设定每一个岗位,清楚认知每个岗位的职责是什么,然后各司其职,让班级能顺利运转起来。如某名学生在活动中发现学习委员的任务过重,一名班干部很难顺利完成,于是,就向班委会提出申请,希望能增加两名辅助干部。这是一个激发学生合作意识的好机会,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讨论此问题。在探讨后,学生一致认为该学生的想法很合理,于是,他们商讨了助手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此后,又举行了补选工作,选定了学习委员助理。在实施了一段时间后,他们发现这是一个很有必要增设的职位,于是就将“临时增设”改成了“确定增加”,丰富了班干部的内容。

班主任要和全班学生合作,实现共同进步和发展。全班学生分别担任不同的工作,共同合作完成班级管理。

三、优化教师指导,解决学生工作中的问题

(一)召开班会,强化集体凝聚力

由于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工作经验等都有可能存在不足之处,他们在执行班干部轮流制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班主任不能置之不理,应该找到契机,把握具体例子介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初次开展班干部轮换制的时候,学生的积极性不大,教师在调查分析后发现有不少学生认为这只是走一个形式,班干部还是会被某些成绩好的学生“垄断”。针对此问题,班主任可以组织召开“如何凝聚集体力量——班级活动动员大会”。主题活动分“讲述凝聚力故事、找班级问题、誓师大会”这三个环节。在“讲述凝聚力故事”中,学生要收集各种能体现凝聚力的故事,讲述给同伴听。如科学家正是因为有凝聚力,所以才能团队合作,获得新的发现。在“找班级问题”中,学生针对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讨论,并思考如果改用班干部轮换制的話,是否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在“誓师大会”中,学生通过举行有仪式感的活动,坚定自己的信念。他们通过宣誓、喊口号等方式,感受到团结的力量。通过一系列活动,学生对开展班干部轮流制有了更大的信心,教师可以顺势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

采用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集体凝聚力,让他们认识到任何个体都不能脱离于集体之外,都是集体的一员。

(二)积极调解,增强心理承受力

由于每个班级都由各种不同的个体组成,因此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彼此的关系等,都不一样。故此在班级自主管理工作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矛盾。针对此问题,教师要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心结,消除彼此的矛盾冲突。

在竞选双套班委的过程中,一名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也想担任学习委员助理。他认为这样可以给自己激励,督促自己端正学习态度。但是谁知道有学生对他的发言冷言冷语,怀疑他竞选是为了“方便抄作业”,认为:“学习差的学生没有资格担当学习委员助理。”该学生的发言严重地伤害了同伴的自尊心,两人因此而争吵了起来。对此,教师选择用“冷静思考、深入恳谈、找到方案”这三个方法加以引导。在“冷静思考”中,双方都要沉思一下,看看自己此前的言论是否存在问题。在“深入恳谈”中,学生可以说出对同伴的质疑,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要注意避免人身攻击,要尽量客观、理性地分析问题。在“找到方案”阶段,教师安排全部学生共同讨论,看看能否找到一举两得的解决方法。结果,大家认为可以给该学生机会,让他担任学习委员助理。但是同时要加强“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的管理功能,一旦发现该学生存在问题,就要及时批评指出。

通过教师的调解,学生认识到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出现矛盾是在所难免的。要及时解决各种矛盾冲突,这样才能让班级和谐发展。

(三)发现问题,优化班干部评价

在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后,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展开自评和互评,看看能否完善提升该制度。

在定期开展班会和班委会的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辨析讨论,看看如何才能提高班级管理效率。首先,学生要探讨如何评价当前的管理工作存在哪些问题。他们可以从“日常工作的完成度、处理突发情况的敏捷度、协调班级学生关系的效能”这三个角度入手,分列出若干细则,并设定打分标准。其次,他们要结合自己班级的执行情况进行打分,找到亟待解决的问题。最后,他们要结合该问题,找到优化管理制度的具体方法。如某次打分评价后,学生发现本班级在处理突发情况的时候,反应不够及时。他们决定从两方面入手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在班内自主编写班本课程,展现各种问题,帮助班干部了解该如何应对;二是设立“紧急事件处理小组”,在遇到突发事件后,小组成员要快速联络相关班干部、教师,咨询多方意见,找到快速而高效的解决方法。这样就通过反馈消除了班级管理中的漏洞。

在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管理能力提升了,班干部轮换制的效率也会有所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通过由学生轮流担任班干部,使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拥有同等的地位,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班级任期中获得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班主任应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其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作用,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先平.小学班干部轮换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12-12.

[2]金卫锋.“常务班长制”对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J].浙江教育科学,2003(5):45-47.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困境中的阳光
初中班主任管理班级的创新方式
初中班主任利用自媒体进行学生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初中班主任如何实现学科教师与教学管理者的角色转换
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情感的运用研究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