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素养培育的立体架构

2023-08-25 14:05:33刘舒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23年6期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精神

刘舒

[摘    要]劳动教育是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育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劳动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关键课程,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劳动教育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在帮助学生习得劳动技能、树立劳动观念、厚植劳动精神和落實劳动评价上做精、做细,在丰富多元的活动实践中培植学生的愿劳意识和创新精神,在生活体验中提升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劳动教育;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评价

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成人成才的人生必修课,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劳动教育正面临着一场重大变革,作为一门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工具性有机融合的课程,劳动教育是小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是培植学生劳动观念、提升学生劳动观念和意识的丰厚土壤。

近年来,劳动教育快速发展,各地在积极落实之下呈现出遍地开花、欣欣向荣的态势,然而在实际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中,往往会出现机械化灌输劳动理论和观念、学生不珍惜劳动成果、学生劳动意识薄弱、劳动课程体系不健全、专业师资短缺的社会现象,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在正确理解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基础上,全力构建、优化创新以全面育人为导向的劳动主题课程体系,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形式,形成家校社协同的劳动教育共同体,真正让劳动扎根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在实践中切实培育学生的家庭、社会责任感和独立自主能力。

一、着眼日常劳动,习得劳动技能

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出力流汗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常态劳动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内容,主要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等。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主要在学校和家庭,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场地的不同优势设计丰富多元的常态劳动活动,面向现实生活和真实世界,在实践体验中习得丰富的劳动技能,培养独立自理能力和家庭社会责任感。

(一)优化班级责任劳动

劳动创造了人类存在的价值,也是每个人幸福生活的基础,教师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有效整合德育常规,优化班级责任劳动,开设“年级分层劳动”“个人学习空间管理”活动,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立足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标,培养“手中有活、眼中有光、心中有爱”的新时代学生。

以“年级分层劳动”为例,可以通过在班级设置各种各样的真实岗位、让学生去承担,如设置校园保洁、绿化养护、食堂执勤、班级红十字救护等岗位,把学生的劳动技能学习付诸到实践中去。教师可以鼓励一、二年级参与“走廊楼梯”地面打扫、瓷砖情节基础值日工作,并且结合“个人学习空间管理”劳动实践,做好个人活动区域的收纳整理和清洁工作;三、四、五、六年级则参与“美化校园”进阶行动,以校园包干区的分工清扫、维护养护为主题,序列化地展开劳动实践。教师通过在班级召开“如何让包干区美起来”为主题的新学期班会活动,共同讨论劳动工具的选择、劳动方法的推荐展示。劳动中的注意事项以及劳动成果的后期维护等问题,在确定项目化的劳动方案后开展具体实践,并且进行定期考核评比,在实践和评价中提升学生的校园主人翁意识。

以“个人学习空间管理”劳动为例,教师在班级内向学生积极发出倡议,让学生对自己在班级内的“个人学习空间”实施个人承包制,即负责教室中的个人区域如课桌桌面、抽屉以及脚下的地面清洁,切实引导学生在课后关注并管理好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常态化的劳动实践树立“愿劳”意识、提高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师还可以有效结合“21天习惯养成计划”,循序渐进地细化具体章程,并定期实施考评,以此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干活精细的劳动习惯。

(二)落实家庭内务整理

为了让学生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内心生根发芽,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同心同向是劳动课程取得育人实效的关键所在。教师要积极联合家庭教育,以家庭为劳动实践场所,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的并驱发展。教师积极设置“每日家庭内务整理”劳动、鼓励家长进行切实监督,鼓励学生在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不忘每日的常态内务劳动,努力在实践中习得基本生活技能,学会初步管理自己的生活,为走好有意义的人生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以及劳动技能习得规律设置不同的主题劳动实践劳动,在一、二年级,教师可以在“家庭内务整理”劳动中开设“自我管理我最棒”“我是穿戴小能手”“我是整理小达人”三个板块,积极落实“穿衣服、叠衣服、叠被子、削铅笔、整理书包、扔垃圾、整理书桌、整理书柜”的个人内务整理,通过每日打卡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能在劳动中真正实现知行合一的成长。

(三)创新劳动主题作业

义务阶段的劳动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劳动价值观,把个人成长与人民需要、民族振兴以及时代使命紧密融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起始阶段就要做好潜移默化的导向工作,通过劳动主题作业的有序布置和定期更换,让学生培养勤劳的习惯和创劳的意识,在劳动中实现自身的价值。以小学四年级劳动主题作业设计为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技能习得规律,可以设计每月劳动主题作业,如:在父母的带领下学会正确使用电饭锅、微波炉、电热水壶、空调、烤箱等家用电器,具有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齐聚保养意识;通过这段时间的电器使用,请制作一本家用电器制作手册,画一画、写一写你在电器使用方面的心得;请尝试自己做早餐,可以采用煎荷包蛋、炒蛋、烤面包片、煮面等形式。

教师要善于优化劳动主题作业,在“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理念的引领下,学会创新劳动主题作业形式,引导学生在每日劳动实践体验中学会简单的家务劳动技能,形成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养成有始有终、专心致志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二、拓展教育阵地,树立劳动观念

教师要积极拓宽教育阵地,在环境创设和融合课堂的联合推进下,注重引导学生深入感知劳动知识和生活实际的有效联系,全面提升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教师要善于将一些理论性的劳动知识融入学科或跨学科的专题学习,引导学生在积极探索中收获劳动的乐趣,真正体会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

(一)依托环境创设,激发劳动意识

真正的劳动教育是心的教育,是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体验中对劳动有着自主积极的认同感。因此,教师可以开展内容丰富、寓意深刻的环境创设与布置活动,激活学生心中的劳动意识。教师要深入挖掘优秀的劳动教育资源,结合学校的劳动主题课程、教育理念,通过教室文化布置、学校环境文化建设的形式无声地传递劳动精神,使学生在浓厚的校园氛围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师在优化教室布置活动中,要采用小组合作承包的形式,师生合力完成教室各个板块的优化布置,通过出版一期与劳动主题相关的黑板报,或通过教室文化墙关于“劳动”主题的名言、故事张贴等,或通过在班级照片墙中学生劳动照片的积极展示,在学生们的心中播下劳动创造美好的种子;教师也可以在教室的一隅开辟劳动角,引导学生在养护绿植、整理劳动用具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乐趣,丰富情感体验。

(二)立足融合课堂,涵养劳动品格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应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巧妙融合,从而积极实现“五育”并举、融通发展的重大目标。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特点、学科内容等方面,探索劳动融入多元学科的多种方法样式,做到以融合课堂为载体,让学生进一步解放双手和大脑,在流汗实践的过程中努力学习和借鉴他人丰富的经验和技艺,尝试新方法、探索新技术,从而提升学生的劳动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

教师在语文课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农家望晴》的古诗学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劳动人民的勤苦劳作,从而懂得珍惜劳动成果、学会自主劳动;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材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制作水果沙拉、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并且用英文写一写自己的劳动日记。

在美术课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手工制作等主题学习,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想象,进行废物利用的二次制作,通过用旧奶粉盒做凳子、用废旧纸板做收纳盒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体会“劳动创造生活”的真切含义。

三、丰富劳动实践,厚植劳动精神

为了有效提升劳动教育的深度,让学生真正对劳动价值有认同感,教师要丰富劳动实践活动形式,通过开展各种层面、种类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亲历实际劳动过程中善于观察思考,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劳动质量和效率,同时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增强成就感、获得感、荣誉感的同时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造的劳动精神。

(一)组织劳动竞赛,体验劳中有“境”

为了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丰富多言搞得劳动竞赛,通过对学生劳动技能的定期观察检测,鼓励学生在“身心一体”的劳动实践体验中收获劳动的成就感和荣誉感,在积极的竞争中获得劳动方法与技能的有效提升。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我是爸妈的小围裙”校级挑战赛活动,分年级组组织班级“烹饪小组”烹饪简单的“家常菜+水果甜点”搭配,引导学生在日常菜肴的制作中展现良好的劳动素养,从而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念。

(二)开设主题课程,感受劳中有“技”

为了使小学劳动主题课程取得育人实效,教师要更注重实践的引领作用,通过合理科学、系统开放的主题课程设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激发他们参与劳动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流汗和动脑”的过程中收获劳动的非凡乐趣,在学习中逐步掌握基本劳动技能。

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段以及学生劳动技能习得规律设计劳动主题课程,并且巧妙融合多元学科以项目化课程的实施形式,将主题课程打造成一个互融共通的教育体系。例如,教师可以在一、二年级开展“家务体验活动”课程,通过编写的校园读本,设置《自我管理我最棒》《我是穿戴小能手》《我是整理小達人》三个栏目,利用班会课和延时服务时间开展家务劳动体验,学习基本生活技能;在三、四年级开设“环保服务劳动”主题课程,在校园读本中设置《环保初体验》《垃圾分类与回收》《创意变废为宝》三个栏目,通过开设专门课程,引导学生在感知了解自然、关注自然与社会的关系,鼓励学生为当前的环境发展献计献策,从小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

(三)妙用时令节气,体悟劳中有“趣”

教师充分利用学校的劳动园地,开展一些契合时令节气的劳动主题实践,通过有趣的农作物种植采摘活动,让学生对传统农业、现代农业以及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形成初步感知了解。教师有效利用“二十四节气”和“劳动教育”的互相交融,引导学生在劳动教育基地种植丝瓜苗、豌豆苗、西瓜庙,采摘丝瓜、豌豆和西瓜,通过定期给种植园地锄草、喷洒农药、浇水、施肥,认真学习劳动技能。在完成学校播种和丰收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把采摘来的蔬菜进行清洗,在食堂内制作凉拌黄瓜、水果沙拉、春卷等菜品,在让学生体会到收获的快乐时,更加锻炼了他们的劳动能力。

(四)联合社会平台,收获劳中有“育”

教师还要积极联合社会平台,充分发挥社会机构的作用,在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实践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劳动的真正价值内涵,认识到人的社会价值功能。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爱心义卖”等活动,通过在社区开展清扫工作、在广场举行爱心义卖等活动内化学生的劳动品格,帮助学生在奉献给予、热心帮助中健全人格成长,丰盈学生的生命成长,真正让“劳动教育”活起来,让学生的道德品质立起来。

四、落实劳动评价,促进素养提升

在学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也要积极完善劳动评价模式,有效运用过程

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从劳动主体的态度、技能、方法创新等方法,进行评价主体多元化、内容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革,促进学生劳动素养的进一步提升。

(一)丰富评价主体,激发劳动兴趣

教师要充分结合“自评——他评——互评”(学生、家长、教师、社会)的形式开展多元评价,有效促使劳动评价方式积极撬动“五育”融合发展。在对学生校级劳动主题课程的评价中,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录制的劳动成果视频或研究结果进行自评20%、家长评价20%、教师评价30%、学生互评30%的方式开展多元评价活动,在进行家长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劳动成果视频制成微信公众号或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有效评估,通过评估的分数结果兑换劳动徽章。

(二)开展评价总结,赋能生命成长

为了提升学生的劳动热情、劳动态度,教师可以设计“劳动光荣榜”等比拼模式,在学期末评选“班级劳动之星”“劳动创新能手”“劳动积极达人”,并且积极组织开展劳班级劳动技能大赛、学期劳动表彰大会、劳动节目展演等活动,深入巩固劳动教育教学的珍贵成果,让劳动教育在学生心中长期发酵,切实丰盈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从小厚植劳动创造美好的精神理念,传承勤劳朴实的劳动美德。

教师在每学期的劳动教育课程学习结束之前,要做好劳动的总结工作,以此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人格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学期末劳动总结大会的方式,让学生总结在学期劳动过程中的方法获得和在劳动过程收获的情感体验,再通过隆重的颁奖仪式给予学生丰厚的成就体验。

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成为生活的自为者和学习的自主者,通过源源不断的实践体验成为自由的人、独立的个体和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人,以身心皆在场的积极姿态迎接未来的多元挑战。

劳动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力量,教师应积极创新优化劳动主题课程模式,不断深入拓宽劳动教育渠道,探索更为鲜活、系统科学的活动形式,注重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技术意识和创造观念,提高学生对劳动工具的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意识,切实让劳动教育为“双减”赋能,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赋能。

參考文献:

[1]陈林,卢德生.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及保障[J].教学与管理,2019(17):11-13.

[2]卞玉昌.小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的价值与构建[J].教学与管理,2021(26):16-18.

(责任编辑:刘莹)

猜你喜欢
小学劳动教育劳动精神
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必要性研究
小学劳动教育和特色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初探
家长·下(2020年8期)2020-09-29 07:45:33
在劳力上劳心:乡村小学劳动教育的突围之路
劳动号子融入小学劳动教育路径初探
加强小学生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新时期小学劳动教育的功能及课程建构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省思与超越
中小学管理(2019年5期)2019-06-30 23:25:24
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观照与理性回归
中小学管理(2019年5期)2019-06-30 23:25:24
新时代劳动精神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路径
科教导刊(2019年11期)2019-06-03 02:5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