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生的阅读往往从兴趣出发,图文精美的绘本更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学校研发和实施绘本阅读课程能够丰富特色校本课程。在课程研发之初,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小学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确定了这门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进而在实施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教育以及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延展,培养学生观察、审美等能力;在促进学科间融合的阅读活动中,提高师生的综合素養。
关键词:绘本阅读;特色校本课程;课程目标;主题阅读;学科融合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8-0001-0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使命。那么,学校该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绘本阅读无疑可以作为实施途径之一。学生的阅读往往从兴趣出发,兴趣使学生主动阅读,进而开展广泛阅读,而图文精美的绘本更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且绘本的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基于以上考虑,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小学课程领导小组决定研发和实施绘本阅读课程,丰富学校的特色校本课程,通过绘本阅读课程,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以及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延展,促进学科间的融合,培养学生观察、审美、交流、辨析等能力。
在比较充分的调研与分析基础上,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市石景山区课程室的专家到校指导学校阅读课程目标的设定,共同讨论构建课程内容框架,探索阅读课程模式,编写绘本导读手册,设计形式多样的阅读实践活动,最终形成本校的特色校本课程。
一、 设定课程目标,明确培养方向
绘本阅读课程的目标是学校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校本课程做出的总体定位。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三方面确定了绘本阅读这门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一)学校层面的目标作统领
学校层面的课程目标要为课程实施指明总体方向,因此,学校对学校层面的课程目标做出如下设定:抓住儿童从亲子伴读走向独立阅读的关键期,将各学科的素养培养目标渗透于绘本阅读课程中,充分发挥绘本独有的文图结合并有机补充、主题鲜明、想象空间大等特点,改变学科教学中的程式化模式,给课堂注入新思路、新创意,形成绘本阅读教学模式,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
(二)教师层面的目标重引导
教师是校本课程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因而学校在设定教师层面的课程目标时,注重引导教师增强研究意识,更新教学理念,进而转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师的人文情怀,提高教师绘本课堂教学的思考力、行动力,以及课后的反思力等综合能力,同时培养和提高教师的课程研发能力。
(三)学生层面的目标重培养
学校在设定学生层面的课程目标时,注意思想教育与能力培养并重,通过思想、能力“两手抓”,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标。
1. 在积累绘本阅读体验的过程中,产生比较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积极地向纯文字阅读进行过渡,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 通过绘本阅读,初步学习一些阅读方法,了解一些文化、艺术、生活、自然等方面的知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3. 通过阅读活动,提高阅读与观察、思考与表达、审美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
二、 构建课程体系,丰富阅读资源
作为校本课程的绘本阅读课程,不能游离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外。因此,学校课程领导小组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意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的相关课程与绘本阅读课程一起构成一个课程群,努力构建立体的三级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学校重视丰富绘本阅读资源,为后续阅读课程的实施、阅读活动的开展做必要的准备。
(一)丰富学校课程形态,完善学校课程体系
在对国家、地方课程进行梳理后,学校构建了“四加”课程体系,形成“更加理性”“更加文艺”“更加灵巧”“更加健康”四个课程群。其中的“更加文艺”课程群,包含国家课程的语文、美术、音乐,以及地方课程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阅读。该研发什么校本课程与之相匹配呢?以绘本阅读为主的校本阅读课程,无疑是对前两级课程的适当补充。因为图文并茂、包罗万象的绘本,能够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情绪饱满的生命力,让学生获得把握未来生活的核心素养,进而拥有成就幸福和高尚人生的基本能力。同时,绘本教学的研究过程,可以提高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慢慢显现出自己的课程特色。
(二)加强校内外的合作,丰富绘本阅读资源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实施绘本阅读课程的前提条件。为此,学校一方面通过自身投入资金购买绘本供师生借阅,另一方面与社会单位合作丰富绘本阅读资源。
1. 提供阅读资源,方便阅读体验
绘本的图文制作精美,因而与一般图书相比售价较高。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小学有85%的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对收入不高的外来务工人员来说,绘本的高价格使得家长不舍得为学生购买,这不利于学生开展阅读。为此,学校分批次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拨出款项用于绘本图书的购买,师生均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到喜欢的绘本,这为课程的研发提供了保障,为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方便。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校分享自己的绘本,不仅丰富了阅读的资源,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
2. 引进校外资源,丰富阅读书目
为了丰富校内的绘本阅读书目及数量,学校主动挖掘区域内的社会资源,积极地与其建立起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阅读书目。例如,本校与“皮卡书屋”建立合作关系,将书屋定期替换的绘本引入学校。伴随绘本书目的丰富、数量的增加,学生的阅读环境不再局限在学校图书馆,绘本开始走进各班教室的图书角,在各班之间进行流动,这方便了学生的课间阅读,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间、午休时间进行绘本的阅读,常常能够看到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进行阅读,那阅读的身影、专注的神情形成了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由于学校绘本资源的丰富,极大限度地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3. 参与绘本活动,开阔阅读视野
近年来,北京师范大学每年都会组织全国性的活动,推动绘本阅读及相关教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学校抓住活动契机,积极参与了“丰子恺儿童图画书获奖作品插画展暨原创绘本进校园活动”“小圭璋中国原创绘本插画展暨优秀绘本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欣赏优秀绘本插画,阅读组织者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的绘本,拓宽了师生的阅读眼界,丰富了绘本阅读体验。
三、 开展主题阅读,促进学科融合
在绘本阅读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学校主要通过开展主题阅读,研究学科融合视野下的绘本阅读模式,提升了教師的教研能力,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真实有效地助力师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精心选择绘本,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当前儿童绘本内容虽百花齐放但质量良莠不齐,因此,理性甄别、优化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绘本是课程建设的关键。而具有优美文字图画、故事性强且简洁清晰、设有悬念的绘本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交往能力。为此,学校成立了以骨干教师为主、普通教师为辅的跨学科绘本教研组,围绕绘本阅读课程目标确定主题内容,结合学情筛选优秀绘本,确保课程阅读资源的质量,为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课程目标的实现奠定必要的基础。
1. 精选“国风”绘本,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启蒙
(1)以中华优秀传统为主题内容的绘本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学校送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之一。提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生活最密不可分的就是传统节日。近年来,与“中国节”相关的绘本层出不穷,如《灶王爷》《团圆》《闹元宵》《小艾的端午节》等。其中的《团圆》更是走出国门发行了英文版。通过阅读相关绘本,让学生明白过年为什么要穿红衣放鞭炮?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为什么会选在这一天?清明节为什么要祭祖?不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吗,为什么十五号是中秋节?如此,在每个学生心中种下传统文化的种子。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符号,是学生日常学习的必备要素。以中国汉字为表现素材创作的《三十六个字》《中国的十二属相传说——用甲骨文做游戏》《水墨汉字绘本》等,以地方方言为创作素材的《一园青菜成了精》《月亮粑粑》等,均是与汉字有关的绘本中的经典。
另外,神话传说一直深受学生的喜爱,此类绘本中有《龙的传说》《九色鹿》《尾生与金鱼》等,讲述传统建筑的绘本《四合院里的小时候》《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等,解读传统艺术的绘本《墨·中国艺术启蒙系列“看懂的名画”》系列、《八音的秘密》等。学生阅读影响深远的古代神话故事,更好地了解历史典故的出处、天文地理知识以及生活的风情习俗。
这些绘本都被教师们精选出来列入校本阅读课程的书目,通过阅读课程指导学生“读出门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2)以传统艺术为表现形式的绘本
以传统艺术为表现形式的绘本,包括以布艺为表现形式的《乌龟一家去看海》,堪称剪纸艺术品的绘本《梁山伯与祝英台》,受到中国传统漆器的启发创作的绘本《别让太阳掉下来》。它们都是借助中国民间艺术的元素,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对读者进行传统艺术熏陶。
2. 精选“学科”绘本,进行学科知识的巩固与延展。
参与绘本筛选的教师来自不同的任教学科,因而常常会自然而然地以任教学科的视角对绘本进行审视与选择。
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选择了《你别想让河马走开》,引导低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加深对教材内“礼貌的力量”的理解,《大卫上学去》这本关于尊重、鼓励与爱的故事,通过大卫上学的故事,增强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语文教师选择《蚯蚓日记》,配合课内应用文写作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体会蚯蚓日记的内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对绘本阅读的兴趣,《长大后做什么》这个关于成长中梦想的故事,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梦想进行思考;结合数学学科认识钟表的学习,数学教师选择了《金老爷买钟》;音乐教师选择《鼹鼠的音乐》,向学生描摹了音乐的魅力……
(二)开展学科融合视野下的绘本阅读研究
绘本是“画出来的书”,其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对学生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富含节奏的韵律,幽默和谐,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可以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带着好奇的心情融入绘本的故事情境中。绘本作为一种美好的课程资源,它蕴含着知识的传递、美学的浸润、哲学的启迪、品格的塑造,更有文化的传承。与各学科教材相比,绘本有更大的教育教学延展性和黏合性,它可以在同一领域不断向纵深方面进行延展,也可以横向与其他领域发生关联,进行不同程度的融合,从而发生意料之外的有趣效果。因此,绘本课程与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实践探索,给教师的常规教学注入了催化剂,使之产生更大的创造力。
1. 学科融合视野下的绘本课堂教学实践
绘本是教学资源和素材,是为教学服务的。绘本包罗万象的特点,使绘本阅读活动能够达成不同学科教学的目标。每一个学科教师教绘本,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元认知和本学科的教学手段。面对同一本绘本,不同学科的教师挖掘本学科教学的元素,形成突出学科特色的阅读教学方案,这是一个很有创新性,同时也是很有挑战性的尝试。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擅长采用朗读、角色扮演等方法,数学教师有推理演算的手段,美术教师也会设计创作体验的活动等。
例如绘本《小鼓儿哒哒响》的阅读教学设计中,语文教师制订了两个教学目标,一是能够根据故事发展的情节,感受人物之间情感的变化过程,并能运用词语表达出这种情感;二是根据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内心世界,体会情感,创编人物对话,提高表达能力。共同执教这本书阅读的美术老师,将教学目标定位在欣赏绘本绘画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水墨技法表现北京的胡同。语文、美术共同的教学目标是情感方面的:通过咚咚的鼓声,带领学生返回那个灰瓦红墙的年代,感受街坊邻居间的亲切和熟络,人与人之间满满的善意,体会四合院中人与人之间的深情厚谊。课堂实践证明,这样的学科融合的绘本阅读课,更好地挖掘了师生的发展潜能,对师生的素养提高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学科融合视野下的绘本阅读实践活动
参与绘本阅读课程研究的教师,努力打破学科壁垒,设计促进学科间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阅读实践活动,力求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实践活动,使学生在阅读绘本的同时,观察、理解、推理、审美、联想和想象、语言表达、艺术鉴赏等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综合素养的形成。
(1)“小主播”讲绘本。在师生共读赏析绘本后,学生运用语文朗读方法模仿教师练习讲绘本,然后让中高年级的学生走进低年级班级,尝试在阅读课上做“小主播”,将自己刚学习过的绘本讲给低年级学生听。教师也可以选出口齿清晰、讲解清楚的学生,利用校园广播讲给全校学生听……“小主播”讲得津津有味,听故事的学生听得兴致盎然。例如,给低年级的学生讲《小魔怪要上学》,通过这个关于成长与热爱的故事,不仅让低年级学生明白上学的意义,还提高自身对学习的热爱。
(2)“小工匠”做道具。绘本故事中常常涉及一些与故事相关的物件,这些食品类、玩具类、衣饰类等物件既与故事情节密不可分,又常常是学生的生活中触手可及的。对这些物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动手做一做,如学完《牡丹小仙人》做一做故事中的糖葫芦、风车,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技术应用能力。
(3)“小画家”画插画。在阅读绘本时,美术教师引导学生用美术的眼光欣赏绘本插画,进而让学生运用绘画方法和技巧画一画绘本中的场景,甚至可以进行想象补白绘画,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了培养。
(4)“小导游”扬传统。在学习了关于古代建筑、文物等传统文化主题的绘本后,学生将学到的绘本中的知识梳理后,利用学校组织的社会大课堂活动游览名胜古迹或博物馆的契机,作为“小导游”讲给同伴或游客听。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学生在讲述过程中提高了交流能力,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文化自信。
通过绘本阅读课程的研发与实施,学校的課程体系更加完善,课程内涵建设走向深入,在市区级课程建设成果评比中获奖。伴随着绘本阅读课程实施,教师们的相关教研活动也逐步由浅入深,学科实践、学科融合的意识不断增强,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不少教师在市区级评优课、论文评比中喜获佳绩。更加令人惊喜的是,绘本阅读促使学生的阅读兴趣日益增长,他们的视野更加开阔,阅读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
参考文献:
[1]邓玉秀.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绘本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20(4):63-65.
[2]王艳霞.基于传统文化启蒙的“中国风”绘本阅读课程设计与实施研究[J].小学语文教学,2022(1):33-37.
[3]姚颖.跨学科整合视角下的小学绘本教学设计与实施[J].教育科学研究,2018(11):88-92.
作者简介:孔玮(1974~),女,汉族,河北衡水人,北京市石景山区广宁村小学,研究方向:学校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