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红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师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是教师应解决的重点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并将其融入历史课堂,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提高了教育理念,提升了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历史核心素养与历史课堂的融合要求教师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思维,提高职业能力,加深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本文主要针对核心素养的历史单元教学课堂活动进行研究,对高中历史教学起到借鉴作用,保证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顺利展开。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历史;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新课标将历史核心素养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学目标。针对历史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大单元教学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尝试,大单元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将知识点进行整合,通过不同的学习任务将知识点进行串联,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不断地向历史更深层次学习努力。本文针对核心素养下的大单元教学实践展开具体分析,为将来历史课堂的不断改进创新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单元教学设计与核心素养关联性不强
教师在进行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由于对历史核心素养的理解不够清楚和深入,所以教师难以将历史单元教学设计和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有效的融合,使教师在进行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对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要求把控不够精准,不能很好地将历史单元教学的作用发挥出来,也使历史核心素养的深层含义和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对学生产生影响。由于对单元教学的不合理规划,可能使学生对历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不仅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而且很容易产生消极影响。
(二)单元教学设计中没有体现出单元整体性
历史单元教学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要求较高,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教师的教学内容多,使教师很难在短时间内设计出高质量的历史课堂单元教学模式,对于单元教学的全面性、整体性的认知存在偏差,单元教学概念与历史知识、教学资源等没有进行很好的融合,所以使历史单元教学的课堂内容比较零散,无法进行很好的资源整合,无法很好地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和知识体系,没有将单元教学设计作用很好地发挥出来。
(三)单元教学设计中缺乏深度
在进行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由于部分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欠缺以及对教育理念理解不够深入,使教师难以意识到高中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单元教学的设计存在局限性,对不同阶段不同知识点进行整合的过程中存在不足,使历史单元教学课堂内容缺少深度和广度,因此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讨论和探究,以及知识的延伸和补充,难以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和教學效率,不利于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
(四)单元教学设计缺少评价与反思
历史单元教学理念需要课后进行评价与反思,从而不断完善教育体系。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很难在课堂上对各个方面都把控到位,因此需要课后反思来查漏补缺。很多教师由于反思不到位,对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情况存在误差,因此在进行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不能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使教师制订的学习方案不适合学生进行课堂学习,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客观评价,使学生对于自身学习情况难以把控,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积极展开,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要求
(一)系统性
在进行历史单元课堂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单元分类,将知识要点进行整体性规划,找出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教师通过集体讨论和合作,将知识点根据不同的联系进行串联,使之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保证不同单元的教学方向明确,同时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更精准的把控,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和接受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并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二)有序性
教师进行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时候,不是一味地将知识进行叠加和组合,而是要加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保证单元设计整体稳定性下,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和层次划分,使之形成系统的有序性。教师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的引领下,不仅要保证学生完全理解掌握历史知识,而且还要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在学生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学习能力,将知识由浅入深地传授给学生,层层递进,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改进传统历史课堂的无序性,通过历史单元教学将知识循序渐进地传授给学生。
(三)针对性
教师在进行历史单元教学的时候,要始终明确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传统课堂的教学一般是教师作为主导者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很难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需要转换教学理念,作为引导者鼓励学生展开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调整,实现教师和学生课堂身份的转换,让学生可以对课堂进行自主支配,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学习任务,发散思维,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进行学习探究,总结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体系,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历史学习更加扎实,提升学习效率,而且无形中也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实现全面发展。
三、历史核心素养下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的有效措施
(一)课程的划分和整合
课程的分析与重构是教师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首要任务,要求教师要打破以往的教学固化思维,懂得灵活运用知识,通过对知识的整体把握和规划,构建完善的历史单元教学体系[1]。首先,教师需要将知识点进行提炼和梳理,使教师可以精准把握历史知识中的重难点,在进行单元教学的过程中有侧重点地进行讲解;其次,要对提炼的知识点进行交汇,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要求教师要对知识了然于胸,灵活运用,保证历史单元教学中知识点的整体性和深度性;最后,要将知识点根据难度以及重要性进行层次的划分,使学生可以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知识并且灵活运用知识。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教学时候,在讲“辛亥革命”时,首先,辛亥革命是近代史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教师可以先对近代史的大环境进行讲解,使学生可以有一个初步了解,为“辛亥革命”的学习奠定基础。然后“辛亥革命”又是独立的,教师对“辛亥革命”展开具体讨论,对辛亥革命的内容、意义等进行具体分析,方便学生的理解,从简单到复杂,从统一到具体,通过教师对课程的分析和重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循序渐进,使学生可以更好地灵活运用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创设学习情境
历史学科有很多内容是比较抽象且数字化的知识点,距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直接学习可能会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历史学习环境并将单元教学的整体知识点投入这个学习环境中,通过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表达出来,营造良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投入历史学习环境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2]。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教学时,在讲“隋唐盛世”部分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长安城》,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隋唐长安城的繁华景象,使学生置身当时的历史环境中,然后教师通过问题引导,“长安城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使学生可以置身于教师创设的历史情境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对一部分历史片段进行演绎,在历史情景剧的演绎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更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人物的心路历程,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对历史文化进行探索,展开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让学生自由发挥,大胆表达自己心目中长安城的样貌,然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描述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深入了解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及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隋唐时代的文化与发展情况。
(三)基于单元知识和生活实际开展大单元教学设计
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数是由教师以历史课本为主要载体,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内容单一,课堂气氛沉闷,不利于教师教学工作的展开。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进行历史单元教学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尝试,即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建模能力,还要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需要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知识与生活实践是相辅相成的,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使学生可以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提高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熟练度,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渠道,将抽象的历史知识融入日常事物中,充当知识的媒介,方便学生对于知识的消化吸收[3]。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教学时,在教授“中华文明起源”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博物馆参观,根据博物馆中的展品对历史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阐述,将抽象的历史知识通过具体的展品展现出来,使学生通过展品直观地看出人类不同发展阶段所使用器具以及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注意区分,方便学生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记忆点,延长知识的记忆周期。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将文明起源的整个过程制作成一段视频或者3D立体动画,使学生通过对视频动画的快速浏览,感受人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变化与进步,而且通过这些方法,也可以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历史学习,将历史的学习跟生活相结合,无形中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通过问题引导层层递进
问题设计与情境创设两者应该是互相交汇,相互穿插的。一个好的问题创设不仅可以快速将学生带入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在进行历史单元学習的时候层层递进,逐步对知识进行理解掌握,使学生在熟练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对于类似的问题都可以进行举一反三,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4]。首先,教师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目标性,针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问题的设定以及讲解,避免知识的杂糅;其次,教师问题的设定应该具有递进性,围绕单元教学的学习目标从简单到复杂,从容易到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最后,问题引导要具有单元教学整体性,设计综合知识点类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自己在问题中寻找解题规律与解题思路,并将单元知识点进行整合,教师对学生给予适当的引导,发散思维,使得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质的飞跃。比如:教师在进行《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清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授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首先向学生提问,“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是什么样的?中国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通过问题引导,使学生对于本单元学习的背景有所了解。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当时我们签订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带领学生对条约进行梳理,使学生对于清朝当时的具体情况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这个过程中方便学生构建知识框架,建立知识体系。最后教师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这些事情对中国将来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使中国开启了一个怎样的时代?”通过将知识延伸,使学生可以将历史知识形成完整的思维导图,实现有层次性的历史学习,在运用历史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加熟练,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五)评价与反思
教师运用历史单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同样也要注重课后的评价与反思,不仅包括教师的评价反思,同时也要带动学生加入课堂的评价反思队伍中[5]。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检测和客观评价,使学生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在教师的评价和指引下,积极进行改正,并针对一些错误进行反思,不仅要针对自己的错误进行反思,还要针对其他学生的错误进行反思,养成善于反思、勤于反思的思想。然后学生也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要敢于向教师提出建议,觉得不合理的地方及时跟教师进行沟通,教师通过学生的建议及反馈及时对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弥补和改正,不断完善教学系统。比如:教师在完成阶段性的单元教学之后,可以进行课堂小测试,通过测试结果直观得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单元教学中某些知识点的讲解进行改进与补充,对单元教学中的侧重点进行调整,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同时学生可以对教师的课堂表现进行评分,根据分数可以直观地看出学生对于不同教师的喜好,对于分数低的教师要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并向分数高的教师进行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己所用,不断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工作展开,深入研究了核心素养与历史课堂相互融合的方式方法。教师需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素质教育的改革,将历史核心素养落到课堂的实处。历史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是十分重要的,所以通过核心素养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是可行的。因此,以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为基点,通过历史大单元教学作为课堂模式是一条可行的实践之路,不仅可以带动教师对历史新课程的理解,使教师不断丰富自我,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而且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为将来成长为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颖.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2):82-84.
[2]刘晓艳.核心素养下历史大单元教学策略:以《中外历史纲要(上)》为例[J].才智,2022(35):52-55.
[3]陈辉.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路径探究[J].江苏教育,2022(51):7-9,23.
[4]黄晓晴.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吉林:北华大学,2022.
[5]张琼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