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有效路径研究

2023-08-20 01:04张婷婷杨子珺
文教资料 2023年8期
关键词: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双减

张婷婷?杨子珺

摘 要:本文立足于“双减”政策背景,对如何在减负前提下提升作业质量进行了探索,从“减负增效”的意义、实施路径、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更新作业理念、优化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和改进作业评价的具体实施路径,并提出了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构建研训一体的教研模式、建立家校协同机制等建议,以保障减负增效作业改革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减负增效 路径 作业设计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

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 《意见》”)。《意见》旨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但在30条意见中,强调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条目达16条之多。由此可见,“减负”只是纠偏,“增效”才是重点。

作为教育教学工作中重要的环节,作业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环节的必要拓展,也是落实“减负增效”工作的重要抓手。因此,本文以“双减”政策为指引,从作业理念更新、作业内容优化、作业形式创新和作业评价改进四个层面,探索出一套在减负的前提下作业功能高效实施的有效路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全方面发展,实现“双减”后的“质效双增”。

一、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意义

近年来,学生作业负担沉重的话题日益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学生作业负担过重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也关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效。因此,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有利于教师树立科学的“作业观”,系统思考作业的“关键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布置科学合理高效的作业,并从作业终端,倒逼课堂教学改革,可以有效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将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转变学习态度,增加学习兴趣,提升自我价值感与身心健康水平。同时,丰富多彩的作业内容、创新的作业形式以及多元作业评价能使学生的各方面素养得到极大提升,使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最后,“双减”政策引起诸多教师、家长与学生的深深焦虑,一方面他们赞同减负,但另一方面又不想失去“海量”作业带来的“短视”功效,认为“量减”势必会带来“质减”。因此,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有助于缓解教育焦虑、教育“内卷”等社会现象。

二、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实施路径

(一)更新作业设计理念

科学的作业设计理念是减负增效作业取得成效的重要前提,只有拥有正确的作业设计理念,才能设计出质效双增的作业。

1. 厘清作业功能,发挥育人功效

作业具有以下功能:① 巩固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的最初阶段,遗忘的数量多且速度快,因此有必要通过作业以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② 反馈功能,通过作业,教师可以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了解,并在此基础上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学习指导策略,以更有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③ 沟通功能,作业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作答和技能体现,作业的完成过程也反映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学习态度、兴趣爱好以及情绪情感,作业也可以拓展师生之间的沟通渠道和沟通形式,一份好的作业批改记录,能够架构起师生高效、便捷的交流途径;④ 发展功能,作业除了传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获得,建构认知结构以外,还能够培养学习自主性、独立性、责任感、实践创新、社会交往等多种能力。

随着“双减”政策的颁布和课改的推进,多数教师的作业观念有所更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受升学率的指引,仅仅重视作业的巩固和反馈功能,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巩固,忽视了作业在教育过程中的沟通与发展功能。因此,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应引导教师在实践中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知识本位转向素质本位。

2. 纠正作业误区,“增量”未必“提质”

不可否认,作业为学习成绩带来的正向反馈使它成为提升成绩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刷题”已成为学业竞争的必经之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部分教师的观念,认为“作业与学生成绩呈正相关”,因此布置的作业量不断攀升。事实上,作业是把双刃剑,量并非越多越好,研究表明,练习量达到“临界点”,便会出现学习的“高原现象”,呈現边际递减规律,不仅影响作业效果,还会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2]因此,教师应以《意见》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指导思想为指引,修正自身对作业量的错误认知,并在实践中削减重复、机械性作业,精简习题,平衡好作业的“质”与“量”。

(二)优化作业内容,让作业“精”起来

“减负”政策的出台,不但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而且对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提出了更大挑战:一方面要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控制作业总量,在量上做减法;另一方面要保证教学的效果,提升作业精度,在质上做加法。但“减量”容易“提质”难,目前多数学校在“减量”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宁本涛通过对全国30个省137个地级市开展调查,结果表明减负工作初见成效,教师控制作业量的意识明显,作业量基本符合政策要求。[3]此举从客观指标上初步体现了作业减负的思想,但作业减负并非等于简单地减量,更需要在作业内容上下功夫,提升作业精度,体现作业育人功能和素质教育导向。

优化作业内容,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应该仔细研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了解教材的内容结构与组织体系,关注课程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功能与具体体现,并形成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作业设计理念,明确作业目标,确保作业内容的适切性;其次,教师应注重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科本质,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计丰富多样,符合教学规律,能够满足巩固、应用、拓展的学习需要,并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作业形式;最后,教师应打破学科间壁垒,统筹作业安排,由学科割裂走向学科整合,系统考虑各学科间的协调融合发展,整合作业目标,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全方位设计作业形式,既考虑作业的时间因素,也要考虑作业的个别差异因素,让作业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和延续。

(三)创新作业形式,让作业“活”起来

目前,多数教师在作业实施中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生动活泼的学生做单调乏味的作业,作业形式单一化、内容机械化,过于侧重知识掌握,较少体现学生能力。因此,需要创新作业形式,增加作业的个性化、层次性、实践性、趣味性和有效性,让作业“活”起来,以满足不同年龄学生在不同学科中创造力、想象力、辨识能力、推理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

1. 分层作业设计

(1)难度分层,即依据学生认知能力与学业水平,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内容。“最近发展区”的研究表明,过易或过难的作业内容非但不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升,还会带来学业倦怠、信心丧失等负面影响,因此,作业设计内容应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保证知识的巩固与学业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有效减少“学优生花费大量时间做无意义的作业,而学困生需要付出大量精力应对难度较高的作业”的情况。教师应在充分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学习“跑道”,共性与个性作业相结合,使每位学生均获得符合其“最近发展区”的提升。

(2)时间分层,即依作业用时长短,设计不同时间层次的作业。有研究表明,由于语文作业涉及写作、阅读、背诵等任务,致使其作业量远远高于其他科目。以作文为例,从构思到遣词造句,从草稿到终版作文的呈现需要较多的时间,因此,为避免日常作业负担过重,教师可以将一篇作文的写作化整为零,通过分别布置语句赏析、仿写段落、撰写作文大纲等小任务,分阶段推进作文目标的达成。[4]

2. 加强实践性作业

作业设计要与日常生活充分结合,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实际情境和真实问题中,运用课堂中所学知识与方法,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核心素养发展。此类作业设计既可以实践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习得技能,又能将知识传递、技能养成和劳动教育、审美教育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3. 丰富作业形式

目前,“写作业”是多数教师作业设计的主要形式,而研究表明,多种感官通道的信息来源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理解内化所学知识,因此,作业设计要多种形式巧妙结合,将“听、说、读、写、唱、画、表演、参观、实验、游戏、制作、闯关”等多种作业形式充分融合,设计出各种体验性、探究性和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作业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沟通力、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

(四)改进作业设计的评价

作业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传统作业的评价存在内容过于侧重结果,评价主体过于单一,评价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学生的成长。因此,需要构建积极、多元的作业评价体系,全面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学习效果,为学生全面发展保驾护航。

1. 发挥作业评价的反馈与导向双重功能

传统作业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以对或错为评价标准进行终结性评价。而减负增效的作业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也需要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进行评估与诊断:一方面,教师要悉心观察,了解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各种表现,在学业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业情绪等方面能够给予积极且中肯的反馈;另一方面,教师可借用作业评价这个契机执行评价的导向作用,鼓励或引导学生,为学生提供指导性意见,引导学生学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因材施教,也是将“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落到实处的具体表现。

2. 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丰富评价方式

量化评价即在评价过程中收集学生作业过程中以及最终作业成果的实际表现或取得进步的资料,并对相关资料进行数量化方面的描述与分析,如成绩、参与讨论数量、正确率等,从而对作业效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评价方法。此种评价方式能够使一些含糊概念精确化,可操作性强,但也存在对思想、信念、情绪、态度等难以量化的局限。质性评价作为量化评价的必要补充形式,主要通过观察与访谈了解学生完成作业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与结果,以实现对学生的评价,更为逼真地反映教育现象。质性评价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習状况,保证评价的导向性功能的充分发挥。[5]

减负增效作业的评价目的不仅是教师对于学生完成作业情况的一般性了解,更是综合运用发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自评、他评等各种评价方式去全面了解学生。因此,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有效融合,才能实现作业评价的全面育人功能。

3. 评价内容多维度,提升育人全面性

传统的作业评价中,教师偏向于参照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对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注意较少。在课程标准中又更加注意学科“知识与能力”,而对学生认知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较少。[6]减负增效的作业评价内容应以学生核心素养为标准,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并以终为始在课程学习之初先行科学制订评价标准。

4. 丰富评价视角,评价主体多元化

“双减”政策实施后,部分学者对“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或学生协助讲评”等以学生为评价主体的评价方式产生了质疑,认为这些做法有悖于《意见》中“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的要求。事实上,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与“学生自批自改”并非一回事。“学生自批自改”是个别教师为减轻评价负担,将评价责任完全交由学生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而“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则是在教师全程指导下进行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科学评价方式。教师不仅需要创设安全、真诚、积极的评价环境,进行榜样示范,教会学生评什么、如何评,还要指导学生根据评价结果对作业进行改进,并对不客观、不规范的评价进行引导。这种评价方式使每位学生能深度参与课程,在评价与被评价过程中反思自我、学习他人,不仅能增长知识与能力,还能提升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元认知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方式。

另外,除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外,应建立作业评价的作业统筹与协调机制,各任课教师安排作业不能各自为政、割裂管理,应该将学科进行充分融合,同时应考虑到各年级之间的衔接与递进,最终实现学科融合、年級之间衔接的立体化作业管理与评价体系。

三、减负增效作业设计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减负增效作业的顺利实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作业管理机制,积极落实政策要求

各级各类教育部门要构建多方联动、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作业管理机制,开展统一的作业指导,加强对作业结构、总量和质量的调控管理,制订作业管理制度,实行作业总量监管和作业质量评价制度。各中小学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建立“作业设计→审核指导→统筹确定→实施反馈→评价改进”的工作机制,从顶层设计上进行作业总体构思与布局,切实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

(二)构建研训一体化教研模式,协助教师作业设计水平提升

一是加强政策制度学习。教师是“双减”政策的主要实施者,因此,教师对于“双减”政策内涵的精准解读至关重要,要认识到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作业负担不是盲目地减少作业量,其实质应该是在优化作业设计的基础上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全面发展。二是进行作业业务培训与研修。积极开展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课程目标、钻研教材的研修活动,把作业设计作为教研组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邀请专家进校,对基于全面发展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进行指导,并根据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最优化的作业设计,满足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三是构建作业设计交流平台。市、区、学校定期开展作业设计评比与展示,组织教师相互学习与借鉴。

(三)家校形成合力,助力作业改革的落实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家校双方应围绕学生发展的核心利益,建立家校协同机制,保障减负增效作业改革的落实。面对学校的“减负”,部分家长会产生焦虑,担心孩子学业成绩下滑,主动选择为孩子“加餐”,出现“学校减负,家庭增负”的现象。因此,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家长会、班级群、家长课堂等途径向家长宣传传统作业方式存在的弊端及改革趋势,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作业观;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作业设计创新与提质缓解家长对于作业的焦虑。家校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助力作业改革的落实。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 [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1(22):14-19.

[2] [3] 宁本涛,杨柳. 中小学生“作业减负”政策实施成效及协同机制分析——基于全国30个省(市、区)137个地级市的调查[J].

中国电化教育,2022(1):9-16,23.

[4] 吴雪婷.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减负增效的作业设计研究[D]. 合肥:合肥师范学院,2016.

[5] 刘辉,李显德. 中小学作业设计变革:目标确认、理念建构及实践路径[J]. 当代教育论坛,2022(1):97-108.

[6] 谢静,钱佳. “双减”背景下作业评价如何优化——基于教师注意力分配的视角[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22(2):85-93.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双减政策下减负增效作业设计有效路径研究”(2102022)。

猜你喜欢
减负增效作业设计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轻摆渡,济江川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分层分组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