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典型样态与策略

2023-08-15 07:43赵涵乐
教育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样态学校德育乡土

●赵涵乐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过程是不断主动探索德育内化途径和渗透方式的行动,要避免单纯说教,优化德育发生的方式和产生的效果,通过以学生德育需求或存在问题为导向的德育实践浸润,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对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认知

(一)科学定位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基础

学校德育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显性成果。科学定位的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至少应包含以下特征。

一是理念正确。学校德育文化倡导的价值体系,应符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有利于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有利于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认同和拥护国家政治制度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1],做拥有“四个自信”的儿童青少年。

二是内容丰富。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应该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2]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要努力做到“墙面”“脸面”“卷面”相结合,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让每一张脸都有朝气,让每一个评价都有发展。

三是实践生动。文化不是空中楼阁,科学的学校德育文化必定是建立在科学的实践基础之上,将简单的说教调整为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德育实践,从而促进德育的真实发生。

(二)科学规划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保障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要注重顶层设计,科学规划,确保工作有根有据、有声有色。做好科学规划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形成师生共识。师生对学校德育工作有高度的共识,是实施好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前置条件。因此,学校德育文化在规划阶段要通过召开座谈会、问卷、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倾听师生意见建议,并做好及时反馈回复和吸收采纳。

二要做好传承链接。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群体意识、行为规范的集合,也是一所学校办学精神与环境氛围的集中体现。[3]学校德育文化规划要先要学懂、弄通本校文化的核心、内涵与外延,确保学校德育文化有根有源。

三要做好创新发展。守正基础上的创新是有生命力的。时代发展飞速,“评价改革”“双减”,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等产生的影响,都提示我们,在进行学校德育文化规划时,既要注重工作的闭环,又要兼顾开放性,预留足够的“接口”,能让活水不断的流入,让学校德育工作常做常新,充满活力。

(三)立足乡土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亮点

乡土文化可以认为是某处区域长期以来固化的独特文化,体现了该区域民众的精神风貌、文化习俗,地域特色十分明显。特别是其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德育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过程中,除了要传承和链接好学校已有文化,还要兼容并包,让学校文化尤其是德育文化与本地乡土文化发生碰撞,激发出火花。主要可以思考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乡土文化抽象化。要将乡土文化中蕴含的价值观进行提炼,并融入到学校德育文化中去,成为师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和行为处事的准则之一。

二是乡土文化具象化。要将乡土文化中正气的历史故事、优秀的历史人物、育人的名句箴言有形的布置到学校的角角落落,营造积极进取的校园氛围,产生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

三是乡土文化时代化。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乡村学校教育必然要担负起传承好乡土文化的重要使命。学校德育文化主动对接融入乡土文化,在传承中弘扬乡土文化,在创新中发展乡土文化,通过开展促进五育融合的实践探索,丰盈学生道德精神、情感世界,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科学评价是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难点

学校要根据《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评价总体方案》,结合自身基础改进结果评价,找准价值定位、思考评价指标和维度,改进评价手段,努力实现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专业性、客观性。[4]

二、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典型样态

理想的学校德育文化建设样态应做到理念正确、内容丰富、实践生动、师生共识、传承链接、立足乡土、科学评价等。下面选择几种样态做进一步阐述。

(一)基于理念的“小细节大德育”样态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要以小见大,夯实基础。如,以《中小学生行为守则》《浙江省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结合“浙风十礼”等活动开展好规范教育、礼仪教育等,使学生的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得到有效的训练与培养。如,萧山区金山初中常态化课程化体系化开展“弟子规”教育,通过抓好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的学习,增强学生道德水平,正校风学风。

(二)基于内容的“小食育大成长”样态

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要兼顾好德育内容的广度和深度,促进学生德性德行的全面发展。学校要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让育人更立体。如,萧山区银河实验小学深耕“食育课程”,以食物为媒,在将劳动与食育结合的同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传统文化的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到五育融合,将德育内容进行网格化、立体化。

(三)基于实践的“小社团大思政”样态

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展示自己、服务他人,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不断提升,最终实现德能并举,全面发展。将大思政融入社团活动,学生学得自然,领悟得更深刻。如,萧山中学模拟政协社团通过模拟人民政协的提案形成、组织形式和议事规则,让高中生了解和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民主的创新实践。这样生动的实践,在“活”的形式中展现了中学生心系祖国心系人民的情怀。

(四)基于传承的“小雷锋大奉献”样态

学校要重视传承,把对学生德性成长有益的事坚持做下去,并不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如,萧山区任伯年小学从1978年开始学雷锋教育,40多年里千万个“雷锋”在校园成长,千万个“雷锋”走入社会,成为远近闻名的“雷锋学校”,任伯年小学的学生也烙下了长大“为人民服务”的人生印记。

(五)基于乡土的“小学校大传承”样态

乡土文化正在成为农村学校品牌建设中的亮点,是德育文化建设中不可多得的“天然钻石”,点亮着农村孩子的心灯。如,萧山河上镇有民间非遗艺术板龙和马灯,蕴含的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当地的中小学将这种乡土文化融入到学校德育文化中,并使之成为学校品牌。又如,萧山区的贺知章小学、东藩小学、任伯年小学等将贺知章的诗文、蔡东藩的历史演绎小说和任伯年的书画融入到校园建筑、道路名称、场馆阵地之中,起到积极育人效果。

(六)基于评价的“小记录大作用”样态

评价难,除了指标维度难确定,日常数据的记录也很难。要做好过程性评价并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必然要求有一个数字化德育评价体系。如,萧山区衙前农村小学校结合德育实际制定学校德育特色徽章,将徽章作为行为评价信息化工具,客观记录教师、学生评价的数据,真实反映学生过程性表现。

三、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策略

结合对学校德育文化建设的思考和学校实践中的典型样态,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学校德育文化建设。

(一)优化德育队伍,建设德育主体文化

在全员育人的背景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这一共识是在学校德育文化建设时必须明确的。在此基础上,要重点优化班主任队伍。

一要破解班主任“本领恐慌”。学校要积极构建班主任培训体系,搭建成长平台、破解发展之痛,既要有面向新班主任的初任培训,也要选送骨干班主任“走出去”开展跟岗研修。学校要抓好班主任队伍教研,强化育人故事演讲、建班方略撰写、班会课设计比赛等活动开展,大力提升班主任基本功。同时,要加强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家庭教育能力的提升,开展好全员心理C证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师研训。

二要打通班主任“成长通道”。学校要在职责和能力范围内做好激励工作,破解动力缺失之痛,要优化班主任评优评先制度,搭建校内“新秀班主任”“骨干班主任”“卓越班主任”的阶梯式荣誉体系。同时,要探索基于班主任工作质和量的星级班主任聘任制度,以班主任工作年限和绩效作为聘任和班主任津贴发放的主要依据,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三要激发班主任“内驱动力”。学校要坚持守初心引航,全面树立“立德树人,教育育人”的价值取向,大力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亲清家校关系”。同时,要通过“班主任节”等活动,致敬和颂扬班主任,让班主任站到教育舞台的正中央,进一步激发班主任干事创业的氛围。

(二)推进德育课程,丰富德育课程文化

课程是育人的主渠道,加强德育课程建设,有助于避免德育工作散点化、表面化、同质化,能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其一,课程设计的原则。学校在设计德育课程时要坚持好三个原则:一是一贯性。课程设计要加强各年级之间的纵向衔接,要避免简单重复,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风向标。二是主体性。课程建设不能脱离学生德性成长规律,要以学生现阶段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设计这一阶段的课程。三是选择性。课程设计时要有一定梯度,可以设置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确保课程既面向全体同学,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

其二,课程内容的选择。学校在德育课程内容选择上,要将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作为依据,根据学校文化、乡土文化的特点,推进德育内容全覆盖和有机融合。

其三,课程实施的路径。学校要在教研中专门辟出板块,安排时间对每个章节蕴含的育人元素进行梳理归纳,对其进行统整后输出。班主任要用好每周一节的班会课,充分发挥班会课的集体育人效果。要兼顾好课上课下,做好德育社团活动(课后服务)课程化。学校还要主动打破藩篱,将德育课程开到家庭和社会中去,要抓好线上线下家长学校建设,增加校本特色的家庭教育指导课程供给;要主动对接区域内的研学实践基地,与基地共建个性化的研学德育课程,提高研学实践的有效性。

(三)加强德育评价,重塑德育评价文化

德育要形成闭环。用好德育评价这根指挥棒,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要明确德育评价的功能定位。学校要强化德育评价的改进功能,发挥其引导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要避免功利化倾向,淡化其与身边同学的横向比较,更多关注学生个人的纵向成长。

二要梳理德育评价的指标维度。学校在制定本校德育评价指标维度时,要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指导性文件为基础,兼顾“知”“行”两个方面。同时,指标维度的落地要具有可操作性。

三要改进德育评价的方法手段。 从操作层面讲,需要从原先的纸质成长档案袋过渡到信息化、数据化的评价行为记录方式,着重解决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使德育评价由“悄悄”到“热闹”。同时,要探索建立评价标准,使评价由“差不多”的模糊变到“就是这样”的精准,使得评价有温度、有数据、有时效。

总言之,学校德育文化建设必须基于国家要求、学校传承、学生需要,要特别注重在课程中、在实践中,塑造师生共同价值观,让学校德育文化建设能外接乡土文化,服务于家校社协同育人。

猜你喜欢
样态学校德育乡土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乡土人才选好更要用好
农村初中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探究
乡土中国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芬芳乡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