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其发挥

2023-08-15 07:43
教育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主体政治思想

●彭 均

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重大命题的提出,社会治理也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议题。习近平指出:“社会治理是社会建设的重大任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1]。新时代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要立足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基础性工作加以重视,科学把握社会治理之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意义。面对国内社会治理发展新局势,高校教育作为助力于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就是发挥其功能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教育体系内不可或缺的学科,理所应当主动发挥其在价值引领、道德培育、宣教教育和意识形态治理等方面的绝对优势,积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优势转化为参与社会治理的治理优势,以承担起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学科责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不断适应社会治理变革中创新发展的同时,又有力促进社会治理的效能提升,从而实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良性互动。

一、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生成

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及其发挥,前提就要客观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内在的契合点,深入探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在主体、内容和目标等方面的供需适配,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生成奠定可能性,进而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双向互动,以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效能。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与社会治理主体相一致

从广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从来不是固定的对象,而是随着条件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但不论教育对象如何变化,归根到底都是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现实个体。社会治理主体主要是党和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家庭乃至个人,这些治理主体不仅包括从事具体生产生活劳动的个体,而且包括由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或组织。归根结底,这种主体都表现为生活于现实的个体。正因为如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和社会治理主体才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在某种意义上都表现为现实个体。列宁曾指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即教育任务。”[2]“这个任务在俄国应当提到首位,因为我们要为社会建设训练群众。”[3]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中国共产党以其创新理论引领人们思想发展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不断激发其自身主体能动性参与社会治理中,不断提高社会治理主体的综合素养。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对教育对象施加系统的教育影响,从而为社会治理培养具有较高道德素养的治理主体,进而提高社会治理整体质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还是社会治理实践,两者都是现实个体依靠个体对个体施加影响的过程。现实个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实现“主体个体”与“对象个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与“社会治理的治理主体”的角色转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功能生成奠定了主体性基础。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社会治理需求相对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社会科学,决定了其内容体系不仅要考虑教育对象精神世界的发展性和思想实际的多样性,还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个人品德修养的要求。随着社会环境和教育对象的变化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必然不断与时俱进,才能回应社会问题、反映社会现实、引领社会发展。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深入发展要求现实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由自发性参与转换为自觉性互动,以共同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实现从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靓丽升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培养社会人的教育活动,承担着把社会要求转化为个人思想行为内在遵循的重要使命,其教育内容更集中反映了社会治理的基本要求,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社会治理的发展方向,两者相互补充、互相促进。基于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社会治理的现实需求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把社会治理的发展要求转为其内容,进而通过发挥其功能,激励全体社会成员能够自觉把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保证社会治理主体能够建构符合社会治理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从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其功能提供了现实基点。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社会治理目标相契合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的确定不是随意而为的,而是社会发展目标在教育中的具象反映。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致力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提高现实个体思想道德素养的同时,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构建社会治理体系也是一项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活动。社会是由现实个体组成的结构象征,现实个体是社会的主体要素。如果没有现实,个体则不成之为社会。因而,一切社会治理活动都应服务于现实个体的发展需要。要通过加强社会治理,不断提高治理效能,从而“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社会治理目标相契合就在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社会各方面发挥其社会性功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相连接的现实基础上参与社会治理过程,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治理的有机联动体,共同推进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进而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来就属于社会治理的一种范式,是有力推进社会治理的一种特殊手段。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满足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实现其在社会治理中的治理价值,正是因为二者在终极目标上具有内在的契合性。

二、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呈现

“研究精神上之学术者,宜时出其优美之文学,高尚之思潮,助我国民精神界之发展。诚意精神具万能之势力,苟克持之以诚毅,将有伟大之功能事业。”[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其功能,以推动社会治理朝共治、良治和善治方向发展是其应尽之责,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在社会治理活动中的实现之道。

(一)凝聚社会治理价值共识

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百年”与“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的时空背景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国内改革愈加艰难,从而也导致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空前繁荣。尤其在知识碎片化、信息片段化和利益多元化越来越成为社会特征的情况下,社会治理价值共识的凝聚更具有挑战性和艰巨性。共识是凝心聚力的“黏合剂”,也是团结奋进的“助力棒”,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要先开展思想工作,以引导人们形成价值共识。因此,新时代加强社会治理不是纯粹的事务治理,同时也是对社会价值的综合治理。尤其“在多元社会凝聚最大的共识,避免社会的撕裂,认同共享的价值,培育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目标共同体,是当务之急。”[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建构人们价值体系的教育活动,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其整合社会价值、凝聚治理共识的功能是其应有之意。既可以通过爱党爱国教育、民族意识教育和意识形态教育等为社会治理凝聚政治共识。让人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形成对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和理论认同,使社会“主旋律”更响。通过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等为社会治理凝聚大局共识,让人们能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养成合格的品德,并明白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个人在社会中所肩负的时代责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在社会动员、思想引领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号召社会成员主动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社会治理凝聚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责任共识,从而激励社会各级各类主体主动参与社会治理,自觉为推进社会治理贡献力量,共同画出社会治理的最大同心圆。

(二)涵养社会治理道德规范

人无德则不立,国无德则不兴。道德规范是社会治理的“润滑剂”,能够有效协调社会治理主体之间、主体与社会之间的行为关系。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国家的兴衰,要看社会风气是高尚还是低劣。如果都流行低劣的风气,则国家前途不堪设想。”[7]社会治理效果的优良要看社会道德水平的高低。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就在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意识,提升人们的道德认知,进而推动道德实践养成。但由于社会治理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治理领域的一些堵点难点痛点道德问题依旧散点呈现,给推进社会治理进程带来挑战与困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渠道,必须要义无反顾的担负起涵养社会道德的重任,也是发挥其社会性功能的必然彰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依据社会对治理主体道德的要求开展道德教育活动,给教育对象施加正确积极的道德影响,以涵养社会治理道德规范,帮助人们强化道德认知,从而在实践中自觉养成道德行为。使人们能够以更好的道德素养、更规范的道德行为参与到社会治理活动中,以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实效。

(三)强化社会治理法治保障

持续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不仅需要道德规范层面的“软协调”,而且需要法治力量的“硬保障”。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下,法治已然成为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是良好社会治理格局得以形成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指出:“只有全面依法治国才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8]新时代要整体推进社会治理必须要更加重视法治建设。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向教育对象普及法律知识是有效提高社会治理主体法治素养的重要渠道,更是社会治理主体树立正确法治观念、践行法治内容的前提所在。通过对教育对象施加系统的法治教育,能够有力引导治理主体树立法治观念、尊崇法治精神,自觉养成法治思维,并在实践中主动遵守法律规范,从而为社会治理的深入推进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帮助治理主体熟悉法律、认知法律的基础上,是其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民主与集中、个人与社会以及自由与纪律等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并能在生产生活中运用法律武器维护社会发展秩序,从而使法治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在全社会营造崇法守法、知法用法的良好风尚,为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从而确保社会治理能够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四)协调社会治理伦理关系

伦理关系作为对存在于人与客体之间道德现象的哲学反思而广泛存在于社会之中,它不仅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还是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提高治理效能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社会伦理矛盾越来越复杂多样,由此引发的伦理冲突直接影响了社会治理的进程和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协调伦理关系便成为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突破口”。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通过对教育对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其正确处理和调节伦理关系,从而推进社会治理效能的不断提升。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协调传统伦理关系。社会治理中的传统伦理关系指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并被长期关注的价值关系,包括人与人之间和人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通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约束个体行为,塑造个体人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伦理观,有效化解人们之间的伦理冲突,从而形成和谐的人际伦理关系。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协调现代伦理关系。现代伦理关系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化过程产生的价值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与生态之间和人与科技之间的伦理关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创新并引领生态伦理发展,帮助人们认清现代伦理背后的内在本质和时代逻辑,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现代伦理关系,在享受现代化的同时,将社会公序良俗、伦理规范贯穿到日常的社会治理活动中,促使人们自觉遵守法规,调控个人的治理行为,以助力实现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三、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发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其参与社会治理的必然性。新时代以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推进社会治理进程,就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体功能,着眼于社会治理的高质量发展,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以切实推动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高。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思想,在思想引领中增强社会凝聚力

社会凝聚力的强弱关系社会治理的进程是否顺利,关系社会治理的实效是否得以巩固。习近平指出:“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9]要“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体现到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文化产品创作生产全过程。”[10]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服务于社会治理的实践活动,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治理整体进程实现更加深入、更为全面的引领,从而在全社会范围内确立统一的道德规范和法律标准,使社会治理的主旋律更响、正能量更强。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引领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价值引领是最根本、最核心的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化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体系和实践要旨,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为社会治理提供学理支撑。通过研究阐释、宣传实践,不断培育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帮助人们明确社会治理是“为谁治理、怎么治理、治理成什么样”等问题,人们才会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中,以推动社会治理的实践发展。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教育活动,能够引领社会治理的主体力量。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主体、首要在于治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启发、激励、教育等方式,使全体社会治理主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社会治理主体一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形成认同,就会反应在社会治理的全过程中,转化为社会治理的价值底蕴,以稳固社会治理根基,成为社会治理更为持久、更有力量的内在动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治理主体,而形成服务社会治理的强大凝聚力。

(二)以推动大小课堂相结合提升实效,在问题解决中增强理论解释力

传统社会管理到现代社会治理转化是一个复杂的、零散的、长期的过程,与之相伴随的是人们对社会治理认识的变化发展。当社会主体处于自发参与社会治理时,往往无法深刻认识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和问题挑战,无法深刻领悟主体在社会治理中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和时代使命。对此,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时代的“发声筒”,理应及时作出反应,建构社会主体的意识自觉、行动自觉。习近平指出:“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11]高校不仅要办好思想政治教育、上好思政课,而且要积极拓展视野,积极适应“社会大课堂”,主动增强理论对社会治理的合规律性、合理性以及合目的性解释,从而有力回应和切实解决社会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与困惑。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社会治理合规律性的解释。这包括对个人成长成材规律、社会管理运行规律、人际交往规律、系统治理规律、现代化建设规律等方面的宣传教育,让人们认识到个人发展与社会治理水平的辩证统一,没有高质量的社会治理就无法谈及个人发展;认识到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所在;认识到由管理到治理不仅是语词的变化,而是顺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新特点、契合人民群众新期待的必然转变;认识到社会治理是一个长期探索、反复实践的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没有阻力的骤变。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社会治理合理性的解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解释好社会治理的政治基础以履行好党的“代言人”的义务。在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纵横比较中,让人们深刻认同中国共产党在社会治理中的地位、高度拥护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事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信心,引导人们能够高度认同、热情支持、自觉拥护、坚决践行、积极传播党和国家关于社会治理路线、方针和政策。要通过唯物史观、辩证法教育让人们清醒认识个人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励人们在享受社会治理成效的过程中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社会治理合目的性解释。作为社会治理的手段和工具,思想政治教育在解释社会治理主体的职能及其治理行为合目的性具有重要作用。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让人们认识到社会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满足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有效社会治理构建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全方位的和谐社会,保障人类社会一切发展最终目的——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以培育现代化治理主体激发活力,在多方协同中增强治理整合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2]即是说,社会治理是一项多元主体、多样互动、多线联动的治理活动。面对人民对高质量社会治理的深切期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对治理主体的责任感、使命感培育,不断激发各社会治理主体参与治理活动中的热情,倡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以增强社会治理的整合力。

首先,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党政机关的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离不开中国共产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党的领导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提升中国共产党的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指出:“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系统化、科学化、智能化、法治化。”[13]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加强党的治理能力建设重要途径,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党政机关树立大治理观,明晰对社会治理的科学认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从而在战略规划和落实上主动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其次,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社会组织的治理活力。社会组织作为连接党政机关和基层社会的中介,既能够充当社会群体的“许愿瓶”,代表人民群众向党和国家反映治理需求,又能充当党政机关的“代言人”,向社会群体传达治理方针、政策。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强化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过程中的责任感、使命感,也要充分保障其表达权、治理权,使其“想作为、敢作为、能作为、有作为”,从而成为社会治理水平提高、治理质量提升的“助推器”。最后,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现实人民群众的治理活力。社会治理要实现强大的整合力,就必须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对社会治理的理想描述,为人们勾勒美好治理蓝图,激励人们为实现美好生活而自觉发挥其能动性,为推进社会治理贡献主体力量,还能够帮助人们形成符合社会治理的道德规范、价值共识,培育人们的社会治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不但提高人们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素养,从而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创造力。

(四)以革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奠基规范,在满足需求中增强教育供给力

社会治理观念的提出及实践是社会权力关系转变、社会结构调整转型的反映,必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营造新的外部环境,提出新的时代考验。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要,就必须不断更新其内容。主动在与社会治理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寻求新的内容生长点,确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紧扣时代发展脉搏的基础上紧贴社会治理需求,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代感和社会性。

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要注重满足社会治理需要,保证理论魅力不掉色。这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将社会治理所需要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伦理原则、思想理论等内容嵌入教育体系中,不断优化内容结构,深化社会治理规律研究,以顺应社会治理新趋势,回应社会治理新问题,为推进社会治理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革新要注重加强分类设计,保证教育供给不打折。社会治理是由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要素治理共同组成的。如按照治理主体划分,可分为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等;按照治理区域划分,可分为农村社会治理、城镇社会治理;按照治理要素划分,可分为政治治理、经济治理、生态治理、网络治理等。而整齐划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经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时代环境和多样多元的个性需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构优化要有不同的侧重,针对不同层次不同场域的对象实施不同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只有这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在社会治理中实现有效教育供给,实现价值自证。

猜你喜欢
主体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