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融入高校师德建设路径探析

2023-08-15 07:43郑慧贞
教育评论 2023年5期
关键词:家教家风师德

●郑慧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师德师风建设事关教师队伍的素质形象,牵系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关乎祖国发展、民族命运。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在众多场合多次谈及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反复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家教家风传统美德的作用,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积极引导人们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1],形成了关于家庭、家教、家风的相关论述。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培育高校教师成为讲师德、尊规范、重品行的“四有”好老师,既是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新时代新征程道路上党和国家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方面提出的新要求。优良家教家风蕴含的孝悌为本、勤俭持家的治家之道,尚品崇德、修身养性的立身之法,以和为道、亲仁济众的处世之则,家国天下、精忠报国的民族气节等德育思想对塑造个人道德、公民品格,促进家庭美德、社会公德,涵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2],对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因而,推进中华传统优秀家教家风融入高校师德建设是社会的需要、学校的需要、家庭的需要,也是教师个人的需要。

一、高校“师德失范”问题产生的现实困境

从教育部先后公布的师德违规问题的案例中,可窥见当前仍有少数教师在思想上、行为上缺乏对纪律和准则的敬畏。对职业道德的藐视,诸多问题的产生,反映了高校师德建设工作的种种困境。

(一)社会变革与转型伴生问题带来的挑战

一是经济社会转型期教师价值观偏移。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因素的影响下,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大量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高校教师福利待遇陷入结构性矛盾。不同地区、不同院校、不同学科的教师福利待遇差异日益扩大,不仅降低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而且影响了地区、院校的人才吸引力,以致高等教育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导致部分高校教师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膨胀,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偏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价值观逐步趋向多元化,少数教师禁不住利益诱惑,受到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的侵蚀,迷失了前进方向,动摇了职业信念。

二是言论阵地管控精准度有待提升。相关职能部门对言论“靶向”管控不足,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恶搞英雄形象在网络上屡见不鲜;高校对网络阵地的管理不够规范,未能形成针对教师的网络行为约束机制,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共享、传播、探讨热点话题提供了便利,对教师的网络行为未能及时加以规范;师德失范、师生冲突、课堂言行不当等舆情频频出现,并以辐射形式在各媒体平台上传播发酵。可见,部分教师对舆论产生影响问题没有足够清醒的认识。

三是互联网“泛娱乐化”现象的负面作用。“泛娱乐化”是当前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一种新社会现象,它依靠现代传媒和高科技信息传播的手段,将各领域的人物及事件等进行娱乐性修饰,把能否取乐、吸引大众作为追求的目标,大大降低了文化市场的严肃性。[3]在“泛娱乐化”网络环境影响下,生活压力较大的高校教师急于寻找释放情绪的出口,网络社交圈、短视频和电子游戏是最便利最有效缓解压力的途径之一。部分思想较为松懈、生活较不自律的高校教师长期沉溺虚拟世界之中不能自拔,不愿在线下与人交往,值得警惕。另外,近年来,少部分高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暴露在公众视野中。青年教师刚入职,也是职业道德养成的关键时期,职业理想、职业信念还不够成熟,抗压能力和抗挫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出现错误的价值判断和心理失衡;部分“海归”的青年教师,因成长的地域差异,无法与同事保持良好的沟通交流,容易出现抑郁、冲动犯错等状况。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个人品德的发展,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高校师德建设难入的“四个关口”

一是高校师德建设融入“入口关”之痛点。根《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0—2020年,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数由661.76万人[4]增加至967.45万人。[5]伴随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跨越式扩大,为了解决扩招后师资紧缺的问题,很多学校在教师招聘中会降低要求,使一些思想道德水平不高、职业情感淡薄、责任心不强的人进入到教师队伍,给师德建设带来一定的难度。

二是高校师德建设融入“培养关”之难点。一方面,根据教育部2020年对全国普通高校专任教师年龄情况的统计,目前高校师资队伍以青年教师为主,在成熟度方面比较欠缺。由于教学任务较重,一些高校在引进青年教师后,迅速将其推向教学一线,没有进行系统的职业道德和教学技能相关培训,导致青年教师错过了培养稳定的职业道德观念的最佳时机,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缺乏专门教材和系统细则的指导。对教师而言,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复杂性、多元文化矛盾的冲突性、自身实际情况的现实性等,没有引领其思想的专门系统规范行为的“须知”,都会影响其主动性的自律。

三是高校师德建设融入“晋升关”之堵点。高校对教师成长的评价体系还是重视科研而轻教学,虽然“破五唯”的堵点已打通,改革已实施,但要切实落地生效尚需时日。随着高校岗位竞争的愈加剧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职称晋升渠道拥堵等现实问题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由于资历浅、职称低、人脉少,导致课题申报较难、科研经费不足、学术成果偏少,影响到他们对个人价值和工作业绩正确认知,工作主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不高,更有甚者为了加快晋升,出现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行为。

四是高校师德建设融入“考核关”之盲点。高校在考核机制上的把握存在偏差。首先,有些高校对师德考核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师德考核是见效慢的“软”指标,没有纳入到教师职业发展的总体发展规划中,缺少强有力的全方位立体化的体制作保证。其次,师德考核指标过于分散。多数高校各职能部门在师德考核方面都有管理权限,主要包括人事处、组织部、教务处和科研处等,但缺乏必要的配合机制。因此,师德考核虽然表面上齐抓共管,但没有完整的体系保障,不能很好地构建统一的基础台账及形成管理合力。最后,师德考核缺乏长效机制,没有协调好自律和他律的关系。有的高校没有制定完善的考核、奖励、监督等机制体制和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有的高校又太过于依赖行政约束,没有很好地引导教师加强自身修养,在考核中未建构“自律”体系,其考核指标的高低和动态情况不容易衡量,在日常实际工作中就经常不能被落到实处;有的高校虽然制定了一些制度和规范,但在具体操作中却流于形式,在执行中浮于表面。

二、以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推进高校师德建设的三重价值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家教文化,其核心理念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仁爱”,提倡人生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化[6],其目标同样是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规范,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融入高校师德建设,不仅是培养高校教师良好师德风范的有效手段,对师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优秀家教家风有助于厚植家国情怀,强化职业责任担当,使师德涵育更有高度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祖国悠久历史、深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是爱国主义情感培育和发展的重要条件。”[7]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是经过历史筛选的宝贵思想财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内涵包容万象、博大精深,其中的“爱国”要求在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社会利益中树立正确的为国为民的政治追求。其道德教育功能有助于为高校师德涵育提供丰富的价值资源和内容建设,是培养人民教师坚定爱国情怀必不可少的精神养分,是使人民教师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的信仰所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深厚爱国情怀观的思想文化,具有遵纪守法、精忠报国是国家层面的忠诚、担当等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高校教师越来越重视在传授知识中融入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增强高校学子爱国情怀,真正把自身工作与祖国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对接起来。教育者自己先受教育,在对具备一定职业素养的教师进行师德涵育教育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篇章,能创设想象情境,使广大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民族归属感得以深化;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中鲜活的英雄事例,更能激发教师在新时期崇尚榜样教育的爱国热情。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师德建设工作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挑战。将具有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优秀家教家风巧妙地融入到师德涵养之中,既可以丰富高校师德师风的涵养内容,增强师德师风的文化内涵,又可以进一步强化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担当精神,提升教师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积极履行岗位职责,为学生成功成才创造条件,还能激发高校教师的爱国情感,引导他们胸怀“国之大者”,切实肩负起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重任。

(二)优秀家教家风有助于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使师德涵育更有温度

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相处关系”的文化,能够促进高校教师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也蕴藏着处理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妙方,可以帮助高校教师正确处理好自我与学生、自我与家庭、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密切地影响着高校教师的个人成长。首先,在处理自我与学生的关系上,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家教家风强调“亲情友爱”,这种情感体验和交流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关爱学生,增强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儒家倡导的“仁者爱人”的美德,不仅能提升教师自身的道德涵养,而且能实现“学道则爱人”。其次,在处理自我与家庭的关系上,有助于高校教师维护家庭关系的稳定。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和起点,是道德教育的价值本源。家庭德育功能的发挥对教师个人的影响是深远且持久的,亲情关系是否和睦温馨,家庭的物质条件好坏,亲情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对教师职业的看法等因素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品德涵养、专业成长。优秀家教家风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家庭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对营造出一个有利于个人培育道德品行的环境以及加深对教师个人道德层面的正向影响中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最后,在处理好自我与社会的关系上,有助于培养高校教师良好的人际关系。高校教师从“仁者爱人、见义勇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中华传统优秀家教家风美德中汲取道德滋养,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要求牢牢树立在坚守“诚信、友善”的社会公德之上,并在日常生活中对一切人际交往都依此进行处理。教师不仅要“推己及人”,更要“与人为善”,在生活实践中“自觉传承优秀家教家风传统美德”,要有将汲取的道德滋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行动自觉,进而示范引领让学生真正成为行为端正、道德高尚的优秀学子。

(三)优秀家教家风有助于涵养高尚师德,发挥榜样力量作用,使师德涵育更有深度

首先,优秀家教家风有助于高校教师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立德树人更有担当。优秀家教家风汲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知行合一、谦虚谨慎”等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与师德教育的内容高度契合。在当前社会变革加剧、经济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充分利用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蕴含的义利观教育资源,有助于教师充分了解、掌握中华民族重义轻利、舍生取义、见利思义的一贯可贵品质,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树立积极健康人格。在体悟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文化过程中,教师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慎独慎微,自省自律,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有“其身正”了,育人便“不令而行”。

其次,优秀家教家风有助于培养教师的谦逊和谨慎精神,教书育人更有担当。传统家教家风倡导的“诚实执着、谦虚谨慎”的道德规范有利于高校教师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发挥师者的示范引领作用,进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高校教师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尊重学生成长规律,避免盲目自傲和高傲自满,才能将自身感召力和影响力最大化。教师还应该坚守诚实不欺、真诚待人的原则,积极维护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思政课教师要有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赢得学生,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自觉做为学为人的表率,做让学生喜爱的人。[8]高校教师具备优良品格、人格魅力和丰富学识,才能对学生产生有效的正面引领。

最后,优秀家教家风有助于高校教师坚定“四个自信”,传播文化更有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9]高校教师是思想政治素质过硬、育人水平高超的先锋力量,坚持立德树人首先要坚定道路自信,要有高度的民族文化自豪感,要树立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信念。把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融入高校师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对当代中国理论、中国政策的理解和认同,是构筑共同思想基础、坚定理论自信的重要举措。用优良家教家风涵养教师的爱国情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符合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需求,也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优良家教家风的本质内涵,提升自身的理论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

三、 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融入高校师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10]中国人重视家庭和血缘亲情关系的传统深植在精神基因里。个人道德修养与家庭道德教育的内在统一是中国传统家教家风历来所强调的,因此注重家教家风涵育对于高校教师的师德养成至关重要。

(一)常态化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

高校要注重在教师中开展优秀中华传统家教家风教育与学习,通过健全教育体系、畅通教师培训流程等措施,建立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的良性机制,提升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兴趣。一要把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的理念引向深入。学校相关部门应通过强化理念、创新思路和开展活动,引领广大教师主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知识,提升师德修养、涵养高尚师德,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涵养师德建设的目的。二要进行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全周期教育。要努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与教师培训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贯穿于教师培养教育的全周期,形成教师教育培训的全程性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涵养体系。三要对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务求实效,梳理适用于教师成长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学习内容,要以教育内容的群体适切为原则,注重受教育群体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提高教师对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认知水平。

(二)多样化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形式

各高校应丰富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发挥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对个人修德养性的指导意义,提升活动内涵、提高活动品味、强化活动效应。一要创建品牌活动。充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在道德教育方面的现实价值,开展符合教师品位、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进而打造出一批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特色品牌文化活动。二要创新活动形式。创建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讲师团,加大对讲师团的培训力度,坚持把宣讲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落实到教师培养计划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交流学习工作的良性健康发展;开办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交流平台,通过讲座、论坛等载体,对教师进行集中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知识的教学,提升教师知识层次,促进群体心灵共鸣,进而形成交流与碰撞,引导教师正确看待和理解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精髓和内容。三要开展理论研究。设立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专题研究课题,鼓励教师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营造浓厚务实的学术研究氛围,持续推出具有一定深度和分量的研究成果,并有效运用于专业教学中,实现专业教育与课程思政互融共进、学术研究成果指导实践的有效应用。

(三)多元化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实践探索

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必须通过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涵养教师高尚道德的教育目的。一要突出实践养成。高校开展师德建设,要把实践融入到教师培养和发展的全过程,着重突出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实践教育,组织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培养真正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二要丰富实践内涵。开展师德建设,高校可依托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资源开展社会实践,通过开展社会实践,使教师在实践中了解国情、党情、社情,树牢使命意识、坚定育人情怀。三要创新实践形式。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蕴含丰富资源,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奠定坚实基础,应当通过社会实践引导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魅力,在常学常新的实践课堂中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进校园活动,做好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成果展示工作,不断丰富广大教师的精神文化生活。四要建立反馈机制。教师工作部、人事处等多部门应形成合力,建立健全相关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和评价机制,对教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有效评价,推动教师主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学习实践活动。

(四)智能化的中华优秀家风家教家风转化传播

当下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师德建设工作也面临改革创新的新形势。转变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转化和传播形式,既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建设的切入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一要坚持导向性转化。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具体转化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中汲取师德教育资源,以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师的需求和实践为导向,将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师德教育资源与其他师德教育内容相融合,互为补充,既表现出传统性,又表现出现代性,从而构建符合新时代特点的师德教育内容体系。二要促进智能化传播。构建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传播全媒体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拓宽传播途径,不断丰富各类相关学习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设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信息资源,有效运用新媒体传播手段,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融入各类场景,丰富传播途径,提高不同兴趣爱好的教师群体对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接受度和认可度。三要融入新媒体平台建设。发挥新媒体优势,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学习,培育优质内容,创新表达方式,让教师充分体验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魅力,增强开展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借助智能化的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学习平台,还可以对教师的学习需求、关注焦点、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工作调研和大数据收集,精准把握,进而不断提升教师学习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的针对性。

四、结语

优秀传统家教家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丰富内涵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11],对高校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面对新时代,高校应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和师德建设的着力点和契合点,整合并完善相应教育资源,采取多样化、创新性的方法和载体,将中华优秀传统家教家风教育融入师德建设中,为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家教家风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勤劳节俭传家风
家风伴我成长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
家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