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雪
摘要 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是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师范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文章通过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标准、信息技术对信息化教学的变革、内地西藏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等分析确立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将其归纳为三大元素和五大维度,并细化出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基础要求及升级要求,期望以此为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
中图分类号:G652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3.6.020
在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的综合素养被赋予了新的内容,信息化教学能力凸显重要地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内地西藏师范生作为民族地区未来的师资力量,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直接影响民族未来教育教学质量及教学水平,师范院校应注重信息化人才培养以适应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成为未来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查阅现有对藏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笔者发现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现有研究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研究较多,对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研究较少;第二,针对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的研究较少,导致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缺乏针对性。因此,有必要厘清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意蕴以及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元素,为师范院校的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和确立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2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内涵意蕴
2.1内地西藏师范生
内地西藏师范生指以藏族为主体的在内地学校成建制班级的学生。他们少小离家求学,肩负着完成学业和学成归藏支援家乡的重任,是藏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援力量,亦是信息时代洪流下推进未来藏区教育化发展的核心力量。
2.2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
由于我国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定义方面未形成统一的界定,本文结合各家之观点,以及我国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启示,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概念进行如下阐述: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师范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在教学过程的各环节中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加工以及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具体包括信息化教学相关知识技能;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素材资源准备、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反思的综合能力;教师专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3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的现实依据
3.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标准(试行)》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的启示
教育部201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标准(试行)》,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定义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其工作效能、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以及支持其自身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从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教师既要具备信息技术素养及信息化教学能力,还需要培养师范生日后能够成为“自主学习老师”,这意味着新时代师范生应该具备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以及通过信息技术支持自身学习及可未来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2信息技术对信息化教学的变革
信息技术对民族地区信息化教学的变革有以下体现。第一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中小学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利用各种软件平台制作微课视频,让学生轻松实现课前自主预习,推动了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出现。真正打破了时空局限,实现了教育资源通用共用、校内校外资源跨区域共享,让学生有了更自由更广阔的学习条件。第二是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实践操作多的特点,改变以往教学中的知识传授方式和实践方式。例如在制作海报环节,学生可以根据微课视频提前学习及完成作品并上传至平台,教师在线评价指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及完成任务的积极性。通过及时的作业指导及评价反馈,让学生能随时监控自己的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内地西藏师范生应具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教与学及实现教学评价的能力。
3.3内地西藏师范生的信息技术应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对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直接影响。由于未充分了解信息化教学的重要性,大部分内地西藏师范生缺乏利用信息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意识。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在线网络平台、数字化资源无处不在,并以各种形式進入内地西藏师范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可以预见的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扩展师范生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正确的信息观念和意识是当代师范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要素,也是未来教师从业必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要素。
4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
数字化教育转型背景下,教师扮演着众多角色,领导者、学习者、设计者、分析者等,其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也将重新定位。总的来说,内地西藏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大致可概括为具备信息技术支持自身学习、支持自身教学、支持未来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能力。师范院校既要注重内地西藏师范生在学校期间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还应培养其具备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能力。因此,本文将内地西藏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归纳为三大元素和五大维度(如表1所示):三大元素分别是信息化教学基本素养、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教师专业发展能力,五大维度分别是观念与意识、知识与技能、运用与创新、评价与反思、信息化与自我发展。
4.1信息化教学基本素养
信息化教学基本素养是内地西藏师范生进行信息化教学需具备的理论知识、技能操作基础,包括观念及意识、知识与技能。根据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自身条件及特点,将各指标均划分了基础要求、升级要求,便于对内地西藏师范生开展分层进阶式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
4.1.1观念及意识
第一,基础要求是指内地西藏师范生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化价值观及信念,理解信息化教学在课程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具备主动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有一定的信息安全及真假信息处理意识,并能自觉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第二,升级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技术敏感性,理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具备利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学的意识。应让内地西藏师范生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教学价值及理解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此促进其在学成后有效运用信息化技术开展课堂教学。
4.1.2知识与技能
第一,基礎要求是指内地西藏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以及多媒体操作的知识。内地西藏师范生能对教学环境进行适时把控,具备基本电子设备操作能力。例如信息化教学的概念、教学基本阶段、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操作等。第二,升级要求是指内地西藏师范生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常用操作会使用新型教学软件、新型学习平台,例如近年来国家为推行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推出的“三通两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能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操作中。
4.2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主要指向内地西藏师范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具体到行为层面,是指内地西藏师范生在各教学环节运用信息化技术、资源开展教学的能力,以及实现信息技术在多学科中的有效融合和创新。
4.2.1运用与创新
第一,基础要求是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教学信息资源,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具体到教学行为,在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现有资源不完全契合教学内容的情况,内地西藏师范生还应具备根据教学情况自制教学素材的能力。第二,升级要求为理解教学设计理论和信息技术支持的新型教与学模式,能通过各种在线教学平台等数字教育资源学习新技术。对于内地西藏师范生来说,利用信息技术开发适用于本地区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实现新教学手段的应用,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环节、也是核心环节。
4.3内地西藏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围绕内地西藏师范生的知识与能力提升层面提炼而来,分为分析评价与反思、信息化与自我发展。具体到行为层面,是指内地西藏师范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对课程的反思、活动的教学体会、经验总结等有助于提升课堂授课效果的分析活动。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教师进行信息化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提升,是促进教师提升教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手段。
4.3.1评价与反思
第一,基础要求是依据课程标准实施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利用超星学习通、蓝墨云班课等平台科学获取教学相关数据;对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并合理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第二,升级要求是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在各种情境下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在教育学、心理学指导下能够解决学生学习过程遇到的问题,运用教育大数据分析教学、决策教学。
4.3.2信息化与自我发展
第一,基础要求是具备必需的网络知识和运用能力,以获得更多的知识和资源;通过网络与同事和相关专家或学术团队交流,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第二,升级要求是开展教育教学变革的教科研探索,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升终身学习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
5结语
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元素中,信息化教学素养是基础,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施是实践验证,运用与创新、评价与反思是检验提升,在如此循环反复中由师范生逐步向未来职业教师、未来骨干教师、未来卓越教师成长。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教育信息化已由原来注重硬件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应用”转型,因此发展的根本在于对人才的培养。通过研究确立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元素,为精准培养人才奠定基础。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内地西藏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研究”(22C0998)。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 http://www.moe.gov.cn/jyb_xwfb/s6052/ moe_838/201008/t20100802_93704.html.
[2]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4-05-28).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 s6991/201405/t20140528_170123.html.
[3]马宁,崔京菁,余胜泉.UNESCO《教师信息与通信技术能力框架》(2011版)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8(7):57-64.
[4]任友群,闫寒冰,李笑樱.《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解读[J].理论探讨,2018,10(306):5-13.
[5]周效章.卓越教师培养视角的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课程重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1):147-151.
[6]白晓云.英语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构成要素探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9):164-166.
[7]教育部颁布《教育部2022工作要点》[EB/OL].(2022-02-08). http:// 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202202/t20220208_59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