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3-08-10 12:50郭小亮
学周刊 2023年25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郭小亮

摘 要:问题是活跃学生思维的工具。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与综合实践能力有着积极意义。文章立足初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对目前问题导学法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同时从备课、创设情境、控制问题难度、创新问题导学方式、布置问题导学作业、优化问题教学评价六个层面提出几点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05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18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理科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理性思维。然而,传统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导致学生陷入被动学习、机械学习的境地。针对上述教学问题,教师有必要將问题导学法引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并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积极创新问题导学方法,使学生在接触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一、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不足

(一)学生欠缺问题探究意识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倾向于被动接受知识,并不会主动去思考知识的由来、知识的应用范围与应用方法,自主探究意识不强。这种情况下,教师在课上出示导学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反而会引发学生的畏难情绪,导致其出现了消极的学习心理。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负面的数学探究学习态度,影响问题导学法的良好落实[1]。

(二)问题难度控制不到位

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采取了“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应用问题导学法,导致初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两极分化的教学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教师忽略了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三类学习群体对问题学习的需求不同,导致问题设计的难度过高或过低,影响了三类学生的问题学习体验,这既降低了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效果,又给学生带来了负面的数学探究学习体验,影响问题导学法的高效落实。

(三)存在填鸭教学问题

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与抽象性,需要学生把握问题关键,理清问题思路,才能在问题学习中汲取经验,真正掌握学习方法。然而,目前的问题导学存在学生深度思考程度不足的问题,如对问题的理解流于表面,只会机械套用问题解答模型,不能对比不同问题的本质差别等等。这种情况下,学生并未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存在着囫囵吞枣的学习问题,不能在问题导学过程中真正收获经验。

(四)教学反馈模式单一

问题导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其教学评价、教学反馈模式应重视过程。然而,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倾向于根据学生的问题学习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对学生审题、析题、讨论、探究等能力的评价,教学评价本末倒置,导致学生为了解题而解题,重蹈应试教育的覆辙。

二、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做好备课教学工作,奠定问题导学基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来说也是如此。备课是教学开始前的重要工作环节,只有做好备课工作,才能确保教学课堂各教学环节有条不紊地衔接,各部分教学内容恰当,问题导学法的教育功能被充分发挥。基于此,教师有必要在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2]。首先,教师应在教学前分析将要教学的内容与已教学的内容之间的关系,根据数学知识点之间的递进、关联明确问题导学的推进方式,如问题导入推进、复习回顾推进等等。其次,教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进行分析,比如学生对之前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时的表现等等。综合学情确定问题导学的切入角度、实施方式以及具体的实施细节,为问题导学的灵活应用奠定基础。最后,教师根据问题导学教学需求收集、整理、归纳相关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的文字教学材料、多媒体课件的数字化教学素材、问题教学时需要用到的具体数学问题及案例解析等等,确保数学课堂教学的资源充足。然而,课堂教学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在教师与学生互动时可能会出现意外因素影响教学流程顺利进行。对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预先考虑到相关问题,并提前给出解决方案,确保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被灵活应用。

(二)创设问题导学情境,激发问题探究兴趣

爱为学问之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探究兴趣,对于落实问题导学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能力有着积极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刚开始的几分钟是营造课堂教学气氛的关键时间段,教师在这一时间段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问题探究的正面情绪,使学生积极参与到问题发现、问题钻研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学情境不能过于贴合教学内容,否则会丧失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关注问题;同时,教学情境也不能过于注重填充趣味内容、删减导学内容,否则会削减情境的导学作用,影响情境的教学功能。在设计时,教师要明确初中数学问题导学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把握初中学生的数学心理学习特征,综合多种教学因素设计切合数学问题并能够引发学生兴致的生活情境、故事情境、视频情境,借助多元情境增加学生的问题探究体验,使其集中注意力关注问题,达到情境导学的教学目标。

(三)合理把控问题难度,循序渐进引发思考

初中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数学综合能力有限,教师只有合理把控问题导学的教学难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连续性思考,达到问题导学的最理想教学效果[3]。对此,教师应从以下两方面出发控制问题难度:一方面,要深入分析数学教科书中的具体内容,找出不同教科书之间数学知识点的关联与区别,根据教科书内容分析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以此确定问题设计的范围。这可以避免教学问题超纲,影响学生的探究学习体验。另一方面,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感受问题导学过程,如感受学生的数学认知情况、探究学生的数学认知潜能、分析学生的数学认知障碍与认知差异,并将其作为问题设计复杂度的依据。除此之外,由于班级学生存在能力分层问题,教师在明确问题设计范围与设计目的的同时,要进一步控制问题的难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导学问题分为简单问题、中等难度问题、复杂问题,将不同难度的问题用于课堂导入、随堂练习、巩固提高三个教学阶段,在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中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逐渐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能力。

(四)创新问题教学方式,培養多元探究思维

1. 设计线上预习问题,培养自主预习思维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必要结合应用问题导学法与预习教学法,通过提高预习教学质量使学生提前对数学问题形成认知,从而提高学生的课上思考效率。然而,传统的导学案预习教学存在课前师生交流不及时、预习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无法保证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前预习过程当中。对此,教师可应用混合式教学手段设计线上预习问题,通过线上提问、线上回答、线上思考的方式指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前预习过程中,确保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预先了解相关数学知识点,提前对课堂探究问题有所认知。线上预习教学时,教师要保证预习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重难点、课堂研究问题有所关联,同时设计基础性的、导入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课前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解答方法,从而发散学生的解题思路,为培养学生的多元探究思维做好教学准备。

2. 设计数学问题链,培养深度思考思维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某一教学目标,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储备、现有数学经验为依据,综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教学问题,具有系统性、序列性与独立性。应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设计数学问题链,由问题链引发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进行数学思考,从而实现对学生的问题导学作用,促进学生的思维进阶。在设计问题链时,教师要注意问题主要考查的内容、问题的形式,保证问题链中的子问题相互联系,由此及彼,步步深入。针对考查的内容,教师要围绕已教学的知识点、将要教学的知识点展开,通过设计问题链引导学生借助已知内容对未知问题进行探究,使学生从无到有思考数学问题;针对问题链的问题形式,教师应发散教学思维,设计判断题、填空题、计算题、应用题等多种形式的问题,使学生在思考变式问题的过程中发散思维,形成解决不同类型数学问题的关键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问题链的设计必须立意鲜明,确保问题链本身的导学目标与课程教学目标同向同行,才能真正发挥其深度思维培养的教学作用[4]。

3. 围绕问题合作交流,培养举一反三思维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灵活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能力。对此,教师有必要在课上组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开口问、开口答的过程中学会合理质疑,学会转换角度思考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综合教学内容设置讨论任务,借助讨论任务驱动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合作中经历思维的发展与能力的提升。需要注意的是,合作交流并不意味着一方全程教,另一方全程学,参与交流的双方应处于平等的地位积极给出关于问题的想法,共同讨论想法的价值和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合作交流教学的全部功能,实现对学生举一反三思维的有效培养。

4. 围绕问题开放练习,培养迁移应用思维

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应拓宽教学思路,积极创新问题教学形式、问题教学内容,以开放的、包容的心态对待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使学生拥有更多机会去练习、去迁移、去应用。对此,教师有必要在课上围绕数学问题组织开放练习。一方面,要开放问题形式。在学生完成典型问题的探索后,教师可以更改题目已知信息,或更改题目形式,将旧题变成新题让学生探索,培养学生“常学常新”的数学探究观念。另一方面,要开放问题解法。针对典型数学问题,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上探索问题的不同解法。比如,教师在课上讲解常规解法,并提出“同学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解决此类题目”等问题,引导学生转换思路探索问题答案,在一题多解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灵活迁移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开放练习的数量,尽量精简习题内容,以免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与学习精力,影响学生思维的提升效率。

(五)布置课后导学问题,培养联结建构素养

课后复习教学具有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巩固学生数学能力的教学作用。教师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课后教学过程中,对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建构素养有着积极意义[5]。在完成课上教学任务后,教师应针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总结、课后作业的布置合理提出问题,借助相应问题督促学生完成课后复习内容,使学生在课后仍保持敏锐的问题探究状态,对已学内容的关联进行深入分析,完成健全知识体系的建构。针对课后总结教学,教师可提出如下问题:“经过本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这些知识与之前所学的知识有哪些关联?”“在教学过程中,你有哪些收获,又有哪些不足?”教师借助上述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回顾与反思,引导其联结过往知识点。在巩固学生能力阶段,教师可布置计算题、应用题、拓展题等数学题,让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的同时总结数学概念、数学算理、数学算法的应用技巧,加速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六)优化问题教学评价,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对于引导学生客观认识自我,加速学生反思自身学习不足有着积极意义。在应用问题导学法时,教师要注意对传统评价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将传统的教师点评转变为师生互评、生生互评、自我评价,使学生在与教师、与同学、与自我对话时反思新知学习、问题探究、问题解决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与数学思想方法。实际教学中,教师、学生在评价学习细节时存在不足,影响了教学评价的应用效果。为保证教学评价发挥其总结和反思的教学作用,教师应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不同角度设计评价量表,在评价量表中给出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借助评价量表提高教学评价质量,促使学生在评价、反思过程中提升数学综合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仍存在诸多不足,如学生欠缺问题探究意识、教师的问题难度控制不得当、教师的问题教学忽略了学生主体地位等等。要想使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导学、促学作用,教师需要做好备课、教学与反思工作,综合初中数学的具体教学需要、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数学问题、组织导学活动,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李华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A5):55.

[2] 李国钦.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1(Z1):150.

[3] 俞兴俊.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74.

[4] 许馨方,高继英.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73.

[5] 崔自敏.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新课程,2021(50):152.

[1] 李华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21(A5):55.

[2] 李国钦.问题导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J].新课程导学,2021(Z1):150.

[3] 俞兴俊.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6):74.

[4] 许馨方,高继英.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23):73.

[5] 崔自敏.关于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思考[J].新课程,2021(50):152.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应用策略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