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荣
摘 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效率越来越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多种变革,但是增效并不是在课堂45分钟内向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而是要让学生真正掌握这些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增效。基于此,文章以高中英语教学为例,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际,提出了课堂教学增效措施,以构建高效课堂,助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关键词:高中英语;高效课堂;课堂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5-014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5.049
高效课堂就是在执教过程中花费更少的时间与精力来达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其评判标准并不是唯一的,而是要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师生关系、教学反思等多个角度来考量,因此高效课堂的构建也要从这些要素入手,教师专攻其中一个方向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难以真正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针对此问题,教师必须从高效课堂的影响因素入手,探寻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课前准备阶段
(一)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与参与者,也是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新课改背景下构建高效英语课堂的必由之路。
一方面,高中英语知识相较于初中、小学阶段的英语知识难度更高,对教师的理论基础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坚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为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夯实基础。另一方面,教师也要正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立足新课改的教育背景,灵活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变化着的教育需求,进而促进高中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生本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已经认识到学生在学科教学中的关键作用,多数教师已经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以通过学生参与度的提高来促进教育改革的实现。但是生本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落实远不止于此,教师还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
一方面,出于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在执教过程中,教师会引入教材以外的教学内容,补充教材内容、丰富教学资源,但同时还要重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性,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内容,强化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进而实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学方式也要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以降低学生的抵触心理,通过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二、课堂教学阶段
(一)丰富课堂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模式,说到底仍然是一种被动学习的过程,与新课程理念相悖,因此也就不能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必须丰富课堂教学模式,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
其一,教师要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让学生成为一个学习整体,在学习过程中群策群力、集思广益,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减少了完成教学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二,教师要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一节完整的英语课是由一个个紧密联系着的教学任务联结而成的,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学目标也在逐一实现。任务型教学模式可以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教学任务,具有任务驱动的独特优势。学生作为完成任务的主体,在高度参与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就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其三,教师要应用交互型教学模式。交互型教学模式既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完全主导的问题,也避免了生本课堂中对教师作用的忽视,真正地将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两大主体,通过两大主体的互动实现了相互作用,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交互型教学模式将素质教育理念发挥到了极致,这样的课堂由两部分组成。在第一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在第二阶段则需要引导学生实现师生、生生互动,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将师生两大元素联系起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科学设计课堂练习
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也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但是实效性不强,甚至存在无效的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其难以摆脱传统教育理念的桎梏,因此新时期的课堂练习必须以素质教育理念与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跳出传统教育模式的怪圈,提高课堂练习的科学性。
首先,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课堂练习是为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但是课堂教学目标对于课堂练习来说未免有些空泛,为此,在设计课堂练习时,教师要避免直接将课时教学目标作为課堂练习的目标,而是要从细微处着眼,设计出聚焦于专门英语知识点的课堂练习目标。
其次,课堂练习的选择还要具有典型性。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时间紧、任务重,学生的学习压力也很大,课堂教学时间十分宝贵,如果选择一些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的练习题就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有效性。为此,在选择课堂练习时,教师要更多地选择一些典型的题目。一方面,教师要选择一些质量高的练习题来供学生完成,避免练习题本身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多选择一些学生经常会出错的练习题,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让学生发现自己的易错点,减少今后学习过程中出错的可能性,也能够较为明显地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课堂练习的选择还要凸显层次性,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步入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成绩已经有了明显的分层,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成绩差异甚至达到了50分。鉴于此,教师要积极将分层教学引入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选择难度不同的英语习题,并根据题目难度的不同选择不同水平的学生来回答,以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英语成绩的提升,也能够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三)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作用日益明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新课改的需要。因此要想提高高中英语教学有效性、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还要关注学生这一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高中阶段的学习对学生自主性的依赖明显增强,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必然选择。为此,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学生兴趣为饵,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的学习行为完全处于主体意愿,这样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就能够积极与教师进行互动,积极交流,进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要坚持爱心教育,降低学生的自卑心理,尤其是面对学困生,教师更要帮助其树立学习自信心。每一位学生都有获得发展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差就用有色眼镜来看待他,而是要积极引导,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主动去学习英语知识。
(四)应用先进教学手段
“互联网+”教育是新课改背景下的重要特征,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依靠有限的教材内容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教师必须借助信息技术来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效果。另一方面,教师要将信息技术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通过高中英语教学方式与知识呈现方式的变化来带动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三、教学评价阶段
构建“教—学—评”一体化的课堂教学体系是新课标明确提出的教学目标,也是新时期高中英语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还要着眼于教学评价阶段,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学评价体系进行调整与优化,确保教、学、评之间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以激励性评价为主
教学评价理应起到良性引导的作用。多采用激励性评价能够鼓励学生更为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对学生主体性的凸显具有重要作用。
激励性评价的特点决定了其多被应用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当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具体的学习行为作出正向反馈之后,学生就会受到鼓舞,也就更加愿意与教师进行互动,更加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显然是有利于有效教学的实现的。因而在授课过程中,即使学生没有正确回答问题,教师也要尽量避免直接批评学生,而是要从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角度来肯定其某些学习行为,并采用较为委婉的方式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这不仅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还有利于营造活跃、健康的课堂氛围,进而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学习和自主学习。
(二)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具有自己的个性化特点,虽然新课标中明确了学业质量标准,但是学业质量标准并不是否定学生个性发展的存在,而是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引领。教师在结合学业质量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尽量避免被学业质量标准框住,而是要以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托,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评价,通过因材施教理念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落实提高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一方面可以是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即在教师评价之外,引入学生、家长等评价主体,通过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的综合应用来提高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以更为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找到今后的学习方向。另一方面还可以是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即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将评价标准上下浮动,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学业质量标准是从高中生的认知水平与认知发展规律角度提出的一般性标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势必会出现高于此标准的学生,也会出现低于此标准的学生,如果用完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不同的学生,就有可能造成好的学生难以实现能力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稍差的学生也因为难以达到教师的标准而陷入自卑。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业质量标准在一定的区间内浮动,将学生自身作为评价的参照物,从而更为准确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提升,这也是教学有效性进一步提升的重要表现。
四、教学反思阶段
教学反思是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并最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反思策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应该扩大反思的范围。在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学反思局限在教學方式、教学效果等方面,但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却是多元的,要想真正增效,就必须全面考虑到这些因素,因此教师势必要扩大教学反思的范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乃至师生关系等进行整体反思,以不断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及时发现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其次,教师还应该改变教学反思的方式。教学反思一般都是在教师的头脑中完成的,有时候教师还会记录在笔记本上,但是教师不可能十分清楚地记得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因此在反思的过程中就可能忽略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就可能影响教学的有效性。为此,为了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教师要改变教学反思的方式,应用信息技术录制自己的教学过程,并通过观看自己授课视频的方式来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把握每一个教学细节,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真正提高教学反思的有效性,进而带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结语
增效是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所面临的紧迫需求,为此,教师必须着眼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从课前准备、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以及教学反思四个阶段探索实现有效教学的方式,以提高高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完成高效课堂的构建,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培育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将学生培育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综合型英语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研.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方法[J].校园英语,2021(42).
[2] 郭海燕.浅谈高中英语高效课堂开展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1(29).
[3] 徐彦修.高中英语高效学习方法[J].新课程,2021(41).
[4] 陈杰.深化“学讲计划”,构建高中英语高效习题课堂[J].校园英语,2021(38).
[5] 史英华.高中英语高效课堂模式的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1(34).
[责任编辑 张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