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婉聪
摘 要:办学主张是一所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中,基于对学校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特色的自主理解,对学校办学理想与愿景的表达与描述。在形成学校的办学主张时,应该以孩子为主,基于孩子的成长,用孩子听得懂的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表述,让学校办学主张能真正进入孩子心里,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关键词:人本性 发展性 实践性 概括性
办学主张是一所学校在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中,基于对学校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特色的自主理解,对学校办学理想与愿景的表达与描述。“培养什么人?做什么教育?办什么学校?”是办学主张要回答的三个问题。办学主张是学校办学的灵魂,是师生的核心价值取向,是学校的文化底色。在办学主张的指引下,学校的育人理念鲜明、育人目标明确、育人思路清晰,学校办学将从自在走向自觉。学校在形成办学主张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办学主张的人本性
肖川教授说,只有能够关注生命、促进生命成长并进而成全生命的教育,才是真正具有“善的目的”的教育。教育即生长,生长就是目的。教育的对象,不是哪一种产品,或者是抽象、空洞的符号,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的人,他们有独特的思想,有自己的智慧。学校提出的办学主张不应只停留在几个表面光鲜、含义深刻的词句的堆砌,或者成为解决某些政治任务的階段性目标与手段的替代品。立足于教育的本质,学校办学主张的提出必须注重人本性——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回归至人。
笔者就比较喜欢“全人教育”的办学主张。就其内涵而言,“全人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和谐发展心智,以形成健全人格的教育。“全人教育”把教育目标定位为在健全人格的基础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让个体生命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全面、和谐、持续发展。它寻求人类之间的理解与生命的真正意义,它以儿童为中心,面向全体儿童,致力于儿童的心智与体魄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在这个办学主张里,“人”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人”才是重点。朴实无华的表述和内涵,恰恰揭示了办学主张应该关注的基本要素——人。
笔者之前所在的学校提出的“博雅教育”办学主张亦是如此。在这个办学主张体系里,“博雅”两字被细化为“学识广博,以雅养正”,立足的是对孩子品格的引领,关注的是孩子生命的成长。就孩子的成长而言,“学识广博”比“学识渊博”更合适。在小学打基础的阶段,要达到“学识渊博”谈何容易,正是尊重孩子的生长规律,才提出“学识广博”这个内涵。
曾看过有学校提出“和谐教育”的办学主张,就觉得有失偏颇。立足于人的教育,要张扬孩子个性,让孩子根据自身的兴趣及优点,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优于昨天的自己,成就自己。一味地追求“和谐”,是不是会抹杀了孩子的灵性与个性?教育更重要的是要启发孩子的生命自觉,让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按自己生命的方式自由地成长。如果太看重把一个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我们就有可能忘记了他们实际上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基于孩子的基因,综合孩子的素质,循着孩子的兴趣,这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实现属于自己的成功,成就属于自己的未来。
办学主张是学校办学的终极目标及办学取向追求的反映,这就决定了它将引导和激励学校运行的全过程,它具有指导学校工作、引领学校发展的重要作用。在确定学校办学主张时,人本性应该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二、办学主张的发展性
办学主张的实施,不是纸上谈兵,它需要长时间的实践。短时期的办学成果展示,大多只能停留在师生获奖的表面荣誉,反映不了孩子的成长状况。很多学校阐述的办学主张,听着更像是学校某个阶段的工作总结汇报。这是些“似曾相识”的内容:学校基本情况、师生活动、环境建设、办学特色、取得荣誉等。这样的办学主张,更像是为了完成某些任务而生搬硬套地提出一个名词,把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汇集”到这个名词下,堂而皇之,华丽转身变成高大上的“办学主张”。
在这种情况下提炼出的办学主张是无法引领学校发展的。学校提出的办学主张,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发展性,能够引领学校的成长期、发展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的工作,并适应教育的发展规律。在制定办学主张时,应关注到学校自身的文化传统、现实状况、未来愿景和评价标准,以发展的眼光不断审视,才能推动学校的发展,促进师生的成长,引领学校不断走向优质化办学道路。
只有具有发展性的办学主张,才能通过时间的考验,永葆生命力。一个没有发展性的办学主张,是很难延续执行的。频繁更换学校的办学主张,将无法形成学校文化及凝聚力,给学校和师生的发展带来制约。当然,在办学主张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及学校的发展变化情况进行内涵的提升,保持延续发展。而这,就需要学校在确定办学主张时,考虑办学主张的发展性。
三、办学主张的实践性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办学主张在回答“培养什么人,办什么学校”等问题时,已经成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行动指南,引领学校管理、课程、文化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成为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实践体系。办学主张不仅是对学校的思想引领,更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具体化、操作化的行动指南。办学实践要以办学主张为目的和导向,办学主张的生成必须来源于实践,只有基于实践的办学主张才对实践有指导意义。所以,学校的办学主张一定要有实践性。
笔者学校“美好教育”的办学主张,就是在实践中生成,在实践中成型。在“办一所让师生有美好记忆的学校”的办学目标指引下,从至真至美的精神文化——“植本润元…达明博雅”的办学理念,至慧至美的环境文化——校园开放性图书馆,至灵至美的课程文化——“风美”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形至美的行为文化——具有特色的仪式,至情至美的制度文化——教师成长体系几个方面入手,给孩子创造一个美好的校园,引导他们走向美好的人生。主张体系里的各个要素,提炼于学校的各项实践工作,并且一直引领学校日常工作的开展,成为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标准。“美好教育”办学主张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运用于实践,而具有实践性的办学主张才能有连绵不断的生命力。
四、主张表述的概括性
有的学校在阐述办学主张时,常常对体系中的“三风一训”、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办学目标、育人目标等描述绞尽脑汁,“造”出一个个自认为经过千百次提炼、含义深刻、师出有名的词句。这些东拼西凑、断章取义的“人造词”“近义词”“似是而非的词”往往让师生越看越迷糊,雾里看花,朦朦胧胧,记都记不住,更不用谈落地实施了。
在阐述学校办学主张时,必须注意表述的概括性。在某所学校提出的“和美教育”办学主张中,总共出现了三种表述:和润生命,美泽人生;和谐而美,美而和谐;和而不同,美美与共。这三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更确切?哪一个才能准确表达内涵?笔者认为,办学主张体系的表述只需说清几个方面的内容即可。
(一)校训
核心理念和校训、学校精神可以是同一个词、同一句话,这样可以让师生获得更多的认同感。在学校的办学主张体系里,如果能有一句朗朗上口,不仅挂在墙上而且能让师生念在嘴里、刻入心里的话语,主张的实施就成功了一半。在“博雅教育”办学主张里,核心理念和校训就同以“博我以文,约我以雅”来表述。《论语·子罕》记载,颜渊喟然叹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而在笔者看来,“雅”涵盖了“礼”,但又超越了“礼”。雅者,正也,雅,正确的、标准的、美好的、高尚的。雅的基本释义就是办学主张所要传达给孩子的精神。“博我以文,约我以雅”,是“博雅教育”主张的使命,是核心理念,是校训,更应该是伴随孩子一生的精神!
“博雅教育”办学主张的“三风”如下:
校风——励志博学……雅趣和谐;教风——博学善导…诲人以雅;学风——博闻多思…明理雅行。这样咬文嚼字的“三风”,成了挂在墙上的造词工程。发现问题后,学校对办学主张体系进行了调整,淡化“三风”的内容,突出校训,并组织师生对校训进行个性化解读,让“博我以文,约我以雅”深入人心。通过引导师生进行个性化解读,校训包含了“三风”该有的内涵,两者互相融合,达到了主张引领的主要目的。
李镇西在当班主任时,给班级提出的班训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他当校长时,又把这句话当成学校的校训。多年以后,他遇到从学校毕业的孩子,很多人都牢记这句话,自觉践行这句话。校训不在于词句多么华丽,内涵多么高尚,能够让师生自觉践行才最关键。李希贵在高密一中当校长时,提出的校训是:为四十岁做准备。笔者以前所在学校的校训是:走好今天的第一步,迈好明天的每一步。单从字面上看,这样的校训确实“不怎么样”,但是当你问师生校训时,他们能够脱口而出,而不用跑到大门口的墙上看一眼才告诉你,这样的校训才能真正内化为孩子的精气神,内化为每一個人的生命动力,使所有人找到认同感、归属感和向心力。
(二)办学目标
办学目标是学校发展的指挥棒,是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它拉紧了师生教育教学活动的准绳。办学目标的确定,就给学校指明了方向。目标的表述如果不能高度概括,就难以起到凝聚作用,但也不能口号化,失去目标的可监测性与可评估性,不利于实施。学校“美好教育”的办学目标很集中,就是要“办一所让师生有美好记忆的学校”。这个目标中有学校个性——美好记忆,呼应了“美好教育”的办学主张;有程度要求——“让师生有美好记忆”,表述简练、高度概括,容易走进师生的心里。
(三)育人目标
育人目标直接面向孩子、关注孩子,直接给孩子提要求,更需要用孩子听得懂的话语来表述,千万不可故作高深,引起反面效果。在“美好教育”办学主张中,育人目标是“成为更美好的自己”,引导孩子求智、臻美、向善,做会智慧求知、会友善相处、会优雅生活的美好的人。适合自己的才是美的,才是好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不跟人比,做好自己,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更美好的自己”,过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有了明确的育人目标,学校可以更充分地为孩子的成长考虑并付出实际行动,让孩子们有信心,有足够的理由明白,明天的我一定比今天的我更优秀!
文章写到这里,想起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学校办学主张的形成,应该要以“孩子的名义”,只有基于孩子,学校的办学主张才有意义,才有实施的必要。就让学校的管理者,以孩子的名义形成学校的办学主张,并在办学主张的引领下,让孩子更好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君.学校的主张[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周国平.让教育回归人性[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3]李希贵.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