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力
摘 要:记叙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在写人记事类文章中应用较为广泛。议论文虽是以议论为主的文体,可道理讲得再多,说得再透彻,如果没有一定的事实为依据,还是稍显空洞。毕竟,“事实胜于雄辩”。而摆事实采用的就是记叙这种表达方式。
关键词:针对性;概括性;夹叙夹议性
一、针对性
在记叙文中,我们一般都强调记叙的六要素,强调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细致入微地告诉读者。而在议论文中,我们记叙的目的就为一个字——“理”,即摆一个事实,来证明文章论点。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甚至说一定不要去考虑故事讲得是否有开端有结局,是否讲得煽情,能否打动心扉,甚至能否博得读者眼泪。一切从论点出发,一切为论点服务,只根据论点需要来选取人物的某个方面或事件的某个阶段来进行记叙。这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针对性。
如高考作文《诗意地生活》一文中的相关段落:
没有蓝天的旷远,可以有白云的飘逸;没有江海的奔腾,可以有溪流的秀美;没有红花的耀眼,可以有绿叶的悠然。
选择壮阔?选择显贵?选择平静?或是选择隐退?不如选择诗意地生活。
诗意地生活,是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篷蒿人”的桀骜,是王维既知“都护来燕然”,还有心品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旷达,还有心听凭“云卷云舒”的闲适。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像诗人一样记录美好的生活,但每个人都有权诗意地生活。
黑暗选择了她,她却选择诗意地生活,她用心体验大自然赋予她的一切,她用情为自己黑暗的世界画上太阳,画上彩虹,更用毅力充实着自己的智慧,完善着自己的人生,她甚至还可以笑着写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她诗意地生活着,享受着,更收获着,她的名字叫海伦·凯勒。
财富选择了他,他却选择诗意地生活,他总是穿着古朴的中山装,提着文具袋徜徉于燕园。他所追求的只是学术,功名利禄与他无关,富贵荣华也不能吸引他,他只爱看看北大的花花草草,爱看看朝气蓬勃的莘莘学子,他是文学界的“常青树”,他的名字叫季羡林。
“丑陋”选择了她,她却选择了诗意地生活,她的脸是一张“奇怪”的脸,眼睛小得只是道缝,鼻子塌得仿佛容不下空气,而且是张“倒瓜子”,她乐观对自己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她乐观地欣赏着自己的独特,用内涵完美自己的人生,活在当下,她的名字叫吕燕。
这篇文章列举人物很多,但无论开篇的李白、王维,还是正文的海伦·凯勒、季羡林、吕燕等,作者都没有详细讲述他们的故事,只是有针对性地选取了海伦·凯勒面对黑暗、季羡林面对财富、吕燕面对丑陋等侧面,来证明他们都是“诗意地生活”这个中心论点。
二、概括性
议论文的语言基本要求就是准确、鲜明、概括、生动。因而议论文中记叙的语言就要以短小精干为主,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如果太过华丽冗长,只会造成喧宾夺主的效果。
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这一段话可作为议论文中记叙的范例: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七八个事例,只寥寥几句!只取能论证论点的部分,点到为止,这就是议论文中记叙的高度概括性。
三、夹叙夹议性
夹叙夹议这种写作方法,它要求一面叙述某一件事,一面又对这件事进行分析、评论。
叙是议的基础,议是叙的深化。叙不可以展开,要简明得体;议的文字不宜太长,用语应精辟、凝炼。
夹叙夹议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先议后叙。即先发表议论,再叙述相关人物事例。这种方式运用的是演绎思维,可以称为“演绎式”。
如高考作文《生活告诉了我》中的一段:
生活告诉我,勤能补拙。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是天才,甚至被认为是“笨蛋”。但爱因斯坦却因此更加勤奋学习,花出比别人多出十倍的功夫,经过不懈地努力,爱因斯坦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科学之梦。
再如高考作文《错失微光之叹》中的一段:
科学史上很多伟大的发现都源于心灵中偶然闪过的微光。魏格纳只因对世界地图随意的一瞥,脑海中闪现出两块大陆可以像拼图一样拼在一起的灵光,于是有了大陆漂移说的产生;阿基米德在进入浴缸的那一刹那,心中闪过一丝微光,最终求证了浮力定律……
(二)先叙后议。即先叙述人物事例,再进行相关议论。这种方式运用的是归纳思维,可以称为“归纳式”。
如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中的一段: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狮子有一次帮助老鼠摆脱了困境。老鼠对狮子说:“我会报答你的。”可狮子认为老鼠太弱小,也就没有把它的话放在心上。然而不久狮子落入了猎人的罗网,这时老鼠帮它咬破了罗网,使狮子绝境逢生。可见正是狮子当初选择了善良,才使它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这段文字中间二个事例的列举很难说是叙还是议,实际上是理性化的叙述,叙议一体,渗透了作者的思想与情感。
针对议论中记叙的这几个特点,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注意以下几点,从而有助于记叙的内容对文章观点的论证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