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及其质量提升路径

2023-08-06 15:25:04艾仁红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8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双减政策

艾仁红

【摘 要】实施科学合理的课后服务对家长、学生、社会有着积极作用。目前各个地区课后服务的水平参差不齐,要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可以从师资力量、课程建设和评价方式三个方面着手。在师资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和社区进行合作;在课程建设方面,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和本地特色,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课程设计;在课后服务质量评价方式方面,可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分别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

【关键词】“双减”政策 课后服务 提质减负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8-18-04

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本文简称“双减”政策),进一步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课后服务再次进入公众的视野。其实很早之前,我国部分地区就开始实施课后服务,因此,目前有些地区课后服务发展比较完善,有些地区则还处于探索阶段。为了提高课后服务总体水平,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势在必行。

一、关于课后服务的概念界定

服务一般是指为一定对象的利益或者为某种事业而工作,不以实物而以劳动的形式满足某人的需求。课后服务一般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包括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作业辅导、休闲娱乐等。有学者认为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以学生为本,有助于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还有学者认为课后服务是校外机构提供的教育、托管服务。《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对课后服务的内容提出了明确规定,即“课后服务内容主要是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的影片等,提倡对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免费辅导帮助。坚决防止将课后服务变相成为集体教学或‘补课”[1]。综上,笔者认为课后服务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教育,服务功能多元,能让学生学会各种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后服务的价值

(一)对家长而言:减轻负担,缓解焦虑

课后服务最初是为了解决“三点半”难题,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学生家长工作繁忙,无暇照料学生,而学生四点半甚至三点半就放学,并且学生的年纪小,比较容易发生危险情况,为了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课后服务应运而生。[2]课后服务的目的一开始只是看护学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看管机构开始帮助学生进行课业辅导,培养学生的特长,如唱歌、跳舞等,发展势头越发旺盛,但是后来这些机构逐渐演变成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拔尖”的工具。为了让自家孩子跟上其他孩子的步伐,家长纷纷让孩子加入这场“竞赛”。这场“竞赛”出现的本质是家长的教育焦虑,家长对教育的投入加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国家对课后服务有了明确的规定,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明确收费规定,合理安排学生的课后时间。这样一来,首先最直接的结果就是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家长更理性地看待各种各样的、昂贵的技能培训班。其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长的教育焦虑。教师对学生进行作业辅导,学生间的学习进度差别不会太大,家长不需要过分执着于加快孩子的学习进度。

(二)对学生而言:正向减负,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指出,要“坚持学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教育规律,着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双减”政策的出台使得不规范、不合理的校外培训现象得到改善,学生的校外培训负担得到减轻。在课后服务中,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要以育人为根本价值取向,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后,学生可以在学校里完成作业,解决课堂遗留的困惑,还可以更自由地选择并发展兴趣爱好。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自由地发展自身个性特长,实现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对社会而言:破除“内卷”,促进公平

“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公平的基石,是推进精神共同富裕的坐标,教育公平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3]學生的发展时间包括上课时间和课后时间,课后服务作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兼顾作业辅导和兴趣培养,充分利用了课后时间,促进学生发展。家庭经济较差的学生也能获得培养技能的机会,保障贫困学生的学习机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育公平。

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可以很好地破除“内卷”。“内卷”一词早期广泛应用在农业研究中,引申至教育中,则指代家长、学生为超越他人,在攀比心理与唯恐落后的心理驱使下,争相参加校外培训班超前学习的不良教育现象。[4]“黑格尔在讨论质与量关系时认为,无论是在教育领域还是其他领域内,过度竞争现象的背后是一个统一的数字游戏规则在起作用,即忽略了世界本身的纯量的基本存在方式,通过对于内涵的定量的掩盖,从而武断地使用外延的量的显现形式去描述社会事物的一切运作方式。”[5]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内卷”的指代和含义更丰富也更深化,兼有“内耗”与“席卷一切”的语义,一般指投入很多,但收效甚微的事实,具有较负面和消极的意义。[6]“双减”政策明确禁止不得将课后服务变为集体教学或“补课”,因此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内学生不会开展超前学习,这就减少了无意义的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学习“内卷”的局面。

三、中小学课后服务质量提升路径

(一)利用社区志愿者,培养师资力量

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力军,要进行高质量的课后服务,师资力量应该得到保障。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课后服务的内容不仅是辅导作业,创设活动,细心地引导学生学习,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多样化的课后服务内容需要大量的教师进行引导,如果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就会影响课后服务质量,降低课后服务水平。为了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可以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向外获取教师资源。但是在与社区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选拔志愿者的标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课后服务中也要重视德育的作用。课后服务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和技能教育,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培养。因此,学校在选拔志愿者时,应尽量以教师的标准来选拔,不仅要关注志愿者的资质、素养、水平,而且还要关注他们的道德品行,让志愿者为学生带来更多正向的影响。[7]志愿者的道德品行是选拔的第一标准,其次才是志愿者的知识储备,社区志愿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志愿者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与教师存在着差异,学生与志愿者进行交流时,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启发,从而让学生得到不一样的学习体验。

2.加强志愿者的培训

志愿者主要由社会人员构成,他们不一定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为了让他们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学校在选取社区志愿者后,要统一安排教师为志愿者进行培训,培训合格后再上岗。在培训中主要让志愿者了解课后服务的内容,包括辅导学生作业、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等工作要点,且后续应根据服务安排再组织阶段性的培训,不断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志愿者的培训结果要及时反馈,确保每个志愿者都能够掌握服务的内容,确保课后服务能够顺利进行。

3.给予志愿者一定的补贴

学校可以为志愿者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更加专注于课后服务,认真完成教学任务。这样一来,也可以吸引更多有能力的志愿者加入课后服务。

(二)开发多样课程,增强课程内容趣味性

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后服务,就要让学生对课后服务产生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积极性,课后服务开设的课程应具有趣味性。由于某些地区开设课后服务的时间比较晚,缺乏课程经验,一些学校单纯地将平时教育教学内容的延伸作为课后服务的课程内容,这会导致学生产生懈怠心理。对此,在进行课后服务时,要丰富课程内容,可以适当开设特色课程,并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1.丰富课程内容

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后服务,就要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这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兴趣。课程内容设置可以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出发,如设置德育课程、作业辅导课程、锻炼课程、音乐知识拓展课程、劳动技能课程等。从德智体美劳五个大方向出发,细化优化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程内容,从外部激发学生参与课后服务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养。

2.开设特色课程

千篇一律的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校课后服务内容的固化,不利于体现学校特色。对此,学校可充分调研当地特色文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取适合的内容创设特色课程,让学生在当地特色文化的浸润中,形成传承与发展当地特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抚州采茶戏是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此,江西抚州的学校可开设抚州采茶戏相关课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借助社会力量,邀请相关专家进校园,开展主题课介绍相关知识。在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学习中,学生能了解更丰富、更深入的抚州采茶戏知识。

3.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学校在开设课后服务课程时,可以广泛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可开设国学经典主题的课后服务课程,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汲取古人的智慧,学习立身之法;可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让学生了解中医文化、中医理念,充分感受中医的魅力;还可开展太极拳相关课程,让学生在学习太极拳的基本特点、技法的同时,锻炼身体,增强体能,明白“习武先修德”的意义,培养正直的品行和爱国主义情怀;等等。此外,还可以开设体验式课程,例如动员一些民间艺人、能工巧匠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校园,让学生沉浸式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

(三)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对象多元化

要了解事物发展的情况,就要对它进行有效的评价,课后服务也是如此。如果学校采取的评价方式不恰当,过于强调学习结果,那么反而会给学生增加压力,无法实现自由发展,与减负提质的目标背道而驰。因此,在评价课后服务成果时,要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收获,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在课后服务过程中的发展,也就是要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此外,在对课后服务进行评价时,应分别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进行评价。在教师方面,过程性评价依据为教师的出勤量、在课后服务中的态度,终结性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收获。在学生方面,要综合考查学生在课后服务中各方面的表现,如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否得到提升,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时的态度如何,学生有怎样的收获,等等。

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有助于更科学地、合理地看待课后服务的结果。而对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进行评價,有利于从实施者和接受者两个不同角度评价课后服务的效果,对教师而言,可以起到督促作用,对教师课后服务水平的提高有一定帮助;对学生而言,有利于学生反思和审视自身的学习,从而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课后服务是一项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减轻学生负担的项目,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课后服务应该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优质的课后服务不仅可以让学生减轻学习负担,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特长,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学校在实施课后服务时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明确课后服务不是看管学生。二要积极联合社区、家长,形成教育合力。正如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学校、社区和家长共同配合,有助于更充分地发挥课后服务的效用。三要制订明确合理的评价机制。只有学校综合全面地考虑、分析助力课后服务质量提升的因素和阻碍课后服务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EB/OL].(2017-03-02)[2023-02-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3/t20170304_298203.html.

[2]缪庆玲.“双减”政策下中小学课后服务及其优化[J].山东开放大学学报,2022(3):60-62.

[3]都晓.“双减”视域下课后服务的难点与进路[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4(3):121.

[4]苏慧丽.数字时代的绩效博弈:教育焦虑与内卷的底层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3(6):51-59.

[5]胡劲松,任淑华.“内卷”现象下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倦怠及其应对策略[J].北京教育(高教),2022(9):6.

[6]同[5]6-12.

[7]王泰.规范课后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J].新课程,2022(20):2-3.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双减政策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8期)2022-10-09 06:19:34
政策
房地产导刊(2022年6期)2022-06-16 01:28:40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环球时报(2021-07-26)2021-07-26 06:17:00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科教新报(2021年15期)2021-05-12 18:59:56
助企政策
政策
华人时刊(2019年21期)2019-11-17 08:25:07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甘肃教育(2018年19期)2018-10-26 11:00:50
“课后服务”之我见
学周刊(2018年18期)2018-06-13 09: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