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资源整合,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实

2023-08-06 12:15黎加平方晓田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7期
关键词:资源整合双减政策

黎加平 方晓田

【摘 要】“双减”政策聚焦立德树人初心,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当前,“双减”政策的落实面临着“孩子该怎么办”的家长新焦虑、“孩子该去哪儿”的课后新困惑等问题。应整合家校社三方资源,凝聚家校社减负共识,建构协同育人共同体,缓解家长焦虑和困惑,协同助力“双减”政策有效落实。

【关键词】“双减”政策 家校社协同 资源整合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7-13-0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全文简称“双减”政策)提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建教育良好生态,有效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双减”政策对学生校内作业和校外培训等的治理方案做出了系统安排,提出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坚持政府主导、多方联动”“明确家校社协同责任”等工作原则,以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确保“双减”政策有效落地,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

“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正在加紧落实和有效推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双减”政策下“孩子该怎么办”的问题又逐渐在家长中蔓延开来,衍生出了新的教育焦虑和情绪。同时,一些学校在课后延时服务方面仍存在资源不足等问题,导致“孩子该去哪儿”成为部分家庭及孩子的新困惑。本文在分析当前“双减”政策落实出现的新问题基础上,尝试从家庭、学校、社会(本文简称家校社)资源整合的视角,提出解决策略,以助推“双减”政策的落实。

一、“双减”政策落实面临新问题

(一)家长教育新焦虑:孩子该怎么办?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一方面,“培训热”迅速降温,培训班“您来我培养您的孩子,您不来我培养您孩子的竞争对手”的现象成为过去式;另一方面,孩子在家完成校内作业的时间明显缩短。但“双减”政策实施后,家长又出现了新焦虑:孩子的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减轻后,“多”出来的时间该怎么安排?孩子不学习退步了怎么办?一些家长对孩子学科成绩感到焦虑,家长变相地给孩子“增负”的局面可能重新上演。因此,家长对“双减”政策的态度和认知关乎“双减”政策落实的效果和可持续性。“双减”政策后,孩子该怎么办?引导家长积极调整心态,将孩子“减”出来的课后时间用在有趣有益的事情上显得尤为重要。

(二)課后新困惑:孩子该去哪儿?

下课后“孩子该去哪里”也是“双减”政策后诸多家庭不得不面对的新困惑。“双减”政策提倡减负增效,主要减的是智育负担,但需增加学生体育、艺术、户外运动和劳动的机会,而这些需要一定的资源作为支撑。在城市地区,孩子居住在高容积率的高层小区或老旧小区,可供孩子课后时间活动的场所资源有限,而且周边可供使用的场地等资源(如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公共健身区、公园、植物园等)存在着密度低、距离远、排队难、活动受干扰等一系列问题。乡镇家庭虽然活动空间相对充足,但是相比城市,教育资源无论数量和质量上都更为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应将家校社资源有效整合,加强家长教育,建构协同育人共同体,纾解家长焦虑和困惑,为孩子课后提供充足的教育资源,协同助力“双减”政策落实见效。

二、家校社资源整合,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一)整合家校社“软性资源”,家长有方向

“双减”政策后,家长担心孩子学习成绩退步,不知道“孩子该怎么办”,衍生出新的教育焦虑。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读书是唯一的出路”等传统观念在部分家长心中根深蒂固,家长认识不到“双减”政策对孩子健康及全面发展的深层意义和长远作用。二是在我国,升学考试仍然是公平有效的“社会‘筛选器,但这一机制必然引发竞争”[1],教育焦虑的存在有着很强的社会现实性。三是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不知如何科学安排和指导孩子“减”出来的课后时间。因此,要加强对家长的科学教育和引导,帮助家长理解政策,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适宜的育人方法,这是落实“双减”政策的必要条件。

1.整合教师资源,加强家长教育

加强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和教育,离不开专业的、经验丰富的家长教育师资支持。狭义上的教师局限于学校,但在开展家长教育的实际工作中,可以整合家校社多方面的教师资源,搭建家校社多元“教师队伍”,以加强家长教育的力量。除了中小学在职教师,“教师队伍”还有以下三类人员:一是地方高等学校教师、专家、学者,这类教师关注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前沿,能对相关教育理论、“双减”政策等改革政策及教育社会现象进行精准解读,权威性、专业性和指导性强,有利于从整体上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给予家长专业指导和教育。二是热心于教育事业的学生家长、社区管理员、志愿者等人员,这类人员与家庭联系密切,能切实感受“双减”政策带来的变化,能第一时间发现“双减”政策施行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家庭教育指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鼓励开展家庭教育研究,鼓励高等学校开设家庭教育专业课程,支持师范院校和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加强家庭教育学科建设,培养家庭教育服务专业人才,开展家庭教育服务人员培训。”家庭教育指导师已成为国家认可的、从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专业人员。

2.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整合教师资源能解决家长教育“谁来教”的问题,整合教学资源则能够解决家长教育“教什么”的问题。现实中,家长教育面临着诸多困境:一是家长教育的教学形式单一、内容空泛,实效性不强,导致家长积极性、参与度不高;二是家长教育的教学资源通常由孩子学校提供,渠道单一,资源有限,导致家长教育工作易出现中断、不了了之的局面。整合家校社多渠道的家长教育的教学资源,建构“家长教育信息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开展教育心理、科学沙龙、体育艺术、政策法规、传统文化、非遗展示、劳动体验等主题公益活动,丰富家长教育内容,实现教学资源共享,让家长教育工作不再为“教什么”而发愁。

众所周知,家长是落实好“双减”政策、改善教育生态的第一个因素。只有家长教育做好了,家长树立了科学的教育理念,能够合理安排孩子的课余时间,解决好“孩子该怎么办”的问题,家长教育焦虑才能得到有效纾解,家长变相给孩子“增负”的局面才不会重演,“双减”政策才能落实见效,才能可持续。

(二)整合家校社“硬性资源”,孩子有去处

1.整合场地资源,“寸土”不再“寸金”

解决了“双减”政策后“孩子该怎么办”的问题,家长又面临另一个难题:孩子该去哪儿?“双减”政策倡导增加孩子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活动,而开展这些活动都需要较充足的场地资源。然而学校和家庭能提供给孩子课后活动的场地资源非常有限,破解场地资源紧张的难题势在必行。加强家校社协同,将已有的场地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是破解当前难题的有效之路。“双减”政策实施后,很多地区已经在尝试整合学校和社区的资源,如向学生、家长免费开放学校体育场地,借助儿童活动中心开设亲子绘本阅读、科技、瓯绣、非遗等主题公益活动。[2]可以借鉴各地典型案例和经验,进一步探索家校社场地资源整合的新路径,切实解决好“孩子该去哪儿”的问题,“双减”政策之路便越走越宽。一是以社区(镇场)或学校为中心,协调区域范围内的动物园、植物园、农场、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向孩子开放,家校社协作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或公益教育主题的活动,实现多方共赢;二是在时间上进行整合,将原本在夜晚、周末、节假日、寒暑假不对外开放的场地,如大中小学校运动场、公共活动中心,社区或政府相关部门的公共场所进行公益或半公益性开放,以弥补场所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家校社协力整合场地资源,让孩子在课后时间有更多去处。在不增加家庭教育成本的前提下,给予孩子更多参加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活动的机会,促进孩子全面、健康地发展,助力“双减”政策的落实和增效。

2.整合设备资源,缓解经费压力

在“双减”政策的推动下,孩子参加体育、美育、劳育等方面的活动机会增多了,很多体育、劳育等活动不仅需要较大空间场地,而且还需要使用较多相应的多媒体、教具、活动器材等设备资源。由于经费等原因,一些学校不具备购买和添置所有设备资源的能力,家庭更是如此。同时,有些能提供课后活动场地资源的单位不一定能够提供相应的活动设备设施,而能提供相应设备资源的单位也不一定能提供活动场地。因此,需要家校社大力协作,整合设备资源,为孩子课后活动提供更多的设备设施。一方面,可以协调公共艺体中心、儿童活动中心、劇院场馆等设备资源充足的单位在相应闲置时段公益性地提供或半公益性地出租设备设施供孩子活动使用;另一方面,鼓励不同学校和家庭登记多样化的、特色化的器具等设备资源,错峰交换使用,尽量将设备资源效益利用最大化。因此,整合家庭、学校、社会设备资源,不仅能实现设备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而且还能多样化满足学生活动需求,能有效缓解经费压力,为孩子课后顺利开展相关活动提供设备资源保障。

(三)健全管理制度,提高家校社资源整合效率

1.搭建家校社资源管理网络平台

家校社资源的整合可通过建立相应的网络平台,如小程序、公众号、App等进行宣传和管理。首先,通过平台可实现多种资源的共享和管理,如不同渠道的教师、教学内容资源,场地及设备资源归属方均可在平台注册,并对自身情况、相关经验、可执行的教育活动、可供预约的时间段等方面做详细介绍,方便有需要的学校、社区、家长等组织进行选择;其次,通过平台可实现相关保险、安全责任、财务经费、活动宣传策划与执行等项目的管理;最后,通过平台,家校社可进行线上交流,共同探讨“双减”政策实施后遇到的困惑,分享宝贵经验,提出意见与建议等。如浙江杭州上城区搭建的“星级家长俱乐部”就是一个良好的示范。俱乐部通过整合、优化区域教育资源“以‘发展共同体的形式为家长间的交流共享搭建平台”。[3]家校社资源管理网络平台的搭建,能提高家校社资源整合效率,缓解资源紧张问题,有效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共同体的建设。

2.建设相关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需要结合实际,可以从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管理制度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在软件资源管理上,建立家长教育的师资审核与项目管理制度是关键。家长师资审核制度,能明确家长教育的教师资格的准入条件,从源头上对教师质量进行把关;项目管理主要包含课后活动管理、薪酬制度及评价体系。课后活动管理不仅能保障学生课后相关活动策划与人员组织、师生的合法权益,而且还能有效保障课后活动的质量;薪酬制度能在确保活动公益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并保障平台所需的运转经费;课后活动评价体系的搭建能让有需求的个人或组织清楚该活动的真实评价情况,帮助其做出评判和选择,同时也能促进后期课后活动的优化与提质。二是在硬件资源管理上,场地与设备资源的相关管理制度尤为重要。场地与设备资源的管理制度涉及预约、使用、租借与归还、费用结算、维护保养与使用评价等内容,这些都需要有分类、细致、完整的规章制度来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能保障家校社资源整合的质量与效率,提高家校社相关人员对资源整合的认可度和参与度,促进学生课后活动的健康成长和可持续发展。

“双减”政策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和全面发展,关乎千千万万中国家庭的幸福,更关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大业。“双减”政策的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做好家校社协同育人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一环。家校社资源的整合能有效解决“双减”政策后孩子科学安排课余时间的问题,缓解“孩子该怎么办”“孩子该去哪儿”带来的教育焦虑和困惑,增强家校社参与“双减”政策的协同性,打破“各自为营”的局面,提升“双减”政策的专业性和整体性,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形成家校社减负共识,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巩阅瑄,陈涛,薛海平.爱的边界: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J].教育发展研究,2021,41(15/16):90.

[2]高毅哲.百日答卷:写在“双减”政策实施一百天之际[N].中国教育报.2021-11-01(01).

[3]项海刚.探索家校社协同的上城“双减”之路[J].人民教育,2021(21):53.

猜你喜欢
资源整合双减政策
政策
政策
少先队活动与校外资源整合的实践与探索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五育并举”下家校社资源整合的价值意义
助企政策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