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路径研究

2023-08-05 22:51黄佳欣索柏民
国际公关 2023年12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

黄佳欣 索柏民

摘要:“数字乡村”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方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当务之急,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数字乡村建设以数据要素赋能促进农村数字化生产力的释放和发展,以优化乡村要素组合推动农村生产关系变革,以转变治理方式提升农村治理精准化。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尚处在初步发展时期,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治理应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和投入保障,加强数字人才队伍建设,鼓励多方主体参与等方面入手激发乡村治理内生动能,确保数字乡村治理可持续,构建数字乡村共治的新模式。本文对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和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挑战进行分析,提出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探索路径。

关键词:数字乡村;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治理现代化

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应运而生,成为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的重要动力和抓手。为顺应信息技术发展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等10个部门联合发布了 《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 (2022—2025年)》,提出了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智慧农业创新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高等8个方面的重大举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现代社会要运用好现代化信息技术,努力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创新乡村治理方式。”在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过程中,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会是一种必然趋势。

近年来,党中央全方位部署,各地方積极贯彻落实,使农村治理现代化得到了持续的提高。《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 (2022年)》显示,我国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村地区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商业模式,2022年我国农村地区的网上零售总额达到2.17万亿元,农业生产信息化率已经达到25.4%,6大类涉农政务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比例达到68.2%,通过信息化方式开展服务的乡镇综合服务站点达到48.3万个。由此可见,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已经取得巨大突破,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速建设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以 “数字农村”建设为切入点,推动乡村信息化建设,进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数字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可行性

推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实践方面来说,尽管最近几年我们已经在农村的治理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农村的管理效率与其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农村的管理工作更加繁重,管理方式与农村发展和群众的要求仍存在不匹配之处,必须依靠大数据的支持才能够有所突破。同时,新的社会背景、现代技术的发展以及国家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都为乡村社会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理论支撑

为了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使农村焕发新的生机,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以农业为先,与城乡相结合,促进城乡资源的有效流动,让农业大国的发展速度更快,同时也要将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全面振兴起来。“十四五”规划在 “数字中国”建设方面作出重大的战略安排,指出要积极应对数字化新形势,充分发挥数字资源的潜力,推动网络强国建设,加速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的建设,全面推动数字产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管理方式的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了 “数字化中国”的战略构想。随着 “数字中国”的发展,数字经济、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随着 “乡村振兴”和 “数字中国”战略的实施,中国的 “互联网”“信息化”和 “数字化”正在全国范围内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应用已成为促进新时期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新经济、新常态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实践支撑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指的是把城市和农村都包含进去的现代化,是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都包含进去的现代化,是让所有人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福利的现代化。[1]当前,我国的农业农村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农业生产的智能化还没有普及,数字技术的运用还不够,城乡之间存在数字差距。实施 “数字乡村”战略,不仅可以促进数字技术与农业相融合,还可以促进发展智能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第一,“数字乡村”建设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 “数字鸿沟”。中国地域广阔,城乡信息交流不畅、农村地区信息闭塞、教育落后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的主要原因。“数字乡村”的发展将缩小城乡之间的 “数字鸿沟”,让农民搭上信息化快车,享受信息科技发展带来的成果。第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推动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利用技术创新和数字技术,能够对农业生产中的堵点进行突破,从而改变我国农业竞争力弱、资源消耗高的现状,从而帮助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市场供给的突破。[2]同时,数字技术可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凝聚力,提升引领乡村振兴的能力。通过网络平台的构建,能够对群众的意见与要求进行有效的收集与梳理,并做出及时、准确的回应,将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提高了群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二、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挑战

(一)基层治理部门和政策缺乏整合

乡村治理涉及农业农村、乡村振兴、宣传、组织、精神文明办、民政、司法、公安、妇联等数十个相关部门和全县乡镇。[3]在基层乡村治理中,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其职责在乡村文化宣传、新型农民培训等方面存在交叉。要做到各部门共同承担的乡村治理工作保质保量,就必须要落实到村,特别是接触到乡村的终端,而一个部门要想做到这一点,就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不同的部门之间,存在着过多的条线和多头管理,使得乡村治理无法形成更好的政策合力,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对乡村治理的投资。同时,有关部门也缺乏一个强有力的平台来展现自己的乡村治理效果。比如,文化下乡、普法宣传,它发挥了什么作用,农村居民对它的接受程度,哪种服务更受欢迎等,都缺乏一个必要的评估的载体。

(二)乡村治理数字化人才匮乏

目前,许多村委组织的成员都存在着年龄偏大的问题,村支书和村委成员对于乡村治理的数字化应用并不积极。同时,农村居民的信息化素质也需要提高。一些地方在推动数字化建设的同时,也联合相关企业进行了硬件建设,如监控系统、数字大屏等,但是在实践中,村委会对这些技术的运用还不够深入,在日常工作中,还主要依赖于传统的人工方式,这使得数字物联网在平安乡村建设中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村兩委班子成员的数字化素质较差,对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够,导致信息技术的运用经常遇到障碍。另外,在乡村治理的数字化提升中,缺乏专业运营人员,当网络发生故障时,无法做到及时维护。

(三)社会资源参与乡村共治缺少渠道

当前,乡村治理现代化倡导的是 “共治、共建、共享”。在很多地区,如何将社会资源有效地整合起来,以达到协同治理的目的,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许多离乡的农民或大学生拥有一定的眼界,拥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社会影响力。但是,由于受到信息环境和农村发展的制约,外出务工的村民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家乡的发展状况和需要,也难以直接参与乡村的民主管理。此外,乡与村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渠道,使得乡贤资源无法在乡与村之间进行有效的整合和互动。在农村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如何通过拓宽渠道,搭建平台,整合乡贤资源,形成社会合力,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数字乡村”赋能的路径探索

(一)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来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正视并考虑的课题。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进程中,需要政府为 “数字乡村”的治理提供更多的政策框架和支持体系。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虽然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了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规划、开展 “数字乡村”试点等指导文件,但是在推进 “数字乡村”发展方面,还缺乏配套的政策支撑。因此,必须从国家层面强化顶层设计,建立健全 “数字乡村”治理的相关政策框架。从微观层面来看,要对 “数字乡村”有效地进行管理,就需要厘清各管理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乡村社会管理工作的重心不仅在于 “治”,更在于 “理”,既要厘清双方的关系,也要厘清双方的界限。在制订相应政策的基础上,理顺上下级政府、各部门、村两委之间的数据使用、共享、开放权限关系,以及村干部、村民等治理主体之间的治理权限关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 “数字乡村”治理格局,进而达到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二)构建乡村数字人才队伍

在乡村地区,要实现数字化就必须要有一套与之配套的技术系统和技术人员,但目前,农村地区的技术人员比较缺乏。[4]同时,懂得技术和管理的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因此,技术人员的缺乏已经成了限制 “数字乡村”管理的一个显著的缺陷。要想从根本上缓解技术管理人员的不足,我们不但要加强对数字管理人员的外部引入,还要加强对本地技术人员的培育,切实做好引才、育才和留才的工作。第一,要加速发展紧缺专业的技术人员。政府应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推广,高等院校应与时俱进,积极担当起普及数字化技术的责任。第二,要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各地要及时调整和创新引进人才的方针,为急需人才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第三,注重对本地的人力资源的吸引。要掌握当地高校毕业生的主攻方向,与有条件的毕业生建立密切的关系,发挥 “同乡”的作用,制定好各项优惠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第四,提高乡村工作人员的福利。要改善在乡村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水平,增加人才的收入和待遇,扩大其职业发展空间。

(三)鼓励“多元共建”治理模式

“数字乡村”建设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参与,以政府为主导,以村民为主体,并鼓励企业、慈善公益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到 “数字乡村”治理中来,形成协同效应,提升 “数字乡村”治理效能。要持续提高农民的数字素质和能力,降低他们使用数字技术的难度。从乡村实际情况出发,引导他们使用数字技术,提高他们的热情和满意度。[5]同时,在服务界面和操作流程上,为社会上的弱势人群和农村的贫困人群、残疾人等,提出更加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消弭城乡之间 “数字鸿沟”的目的。将村民不同的管理需要进行集成,将其准确地融入 “数字乡村”的管理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交流和服务。“数字乡村”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提高透明度,以一种开放的、互动的方式帮助人们处理好存在的问题。

四、结束语

研究发现,我国 “乡村数字”的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治理都处在起步阶段,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娱乐等在农村地区得到了快速的推广,但是数字技术与农业发展、农村治理以及农村居民生活的深度融合仍在持续地探索中。在应用数字技术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还面临着政策和资源整合不足、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各地区应结合实际情况,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保障,通过构建数字人才队伍,激发乡村治理活力,并鼓励多元共建,探索新型 “数字乡村”治理模式,提高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参考文献:

[1] 汤志伟,方錄,李灿灿.数字乡村建设实现路径研究[J].江南论坛,2022,(10):19-22.

[2] 陈建珍.浅析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振兴[J].农家参谋,2022,(24):

89-91.

[3] 孙颖,刘洋,周红云.新时期乡村治理现代化面临的现实挑战及其数字化发展对策[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18):110-113.

[4] 程燕燕.“数字乡村”赋能乡村治理现代化[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21,23(05):46-50.

[5] 周梦冉.基于农民需求视角下的乡村数字治理研究:以河北省为调研对象[J].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学报,2022,24(06):32-37.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治理现代化乡村治理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民教育: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支撑
语言习惯与民族地区双语司法人才队伍建设
国内关于乡村治理理论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