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山西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路径研究

2023-08-03 10:26:45赵婧
西部学刊 2023年14期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养老产业

摘要:山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迅速,结构变化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养老服务与需求不平衡,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居家养老中服务规范性不够;养老机构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资金筹措渠道有限。以发展的眼光重新解读积极老龄化的关键词——健康、参与、保障的内涵和外延,构建山西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路径:(一)构建健全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二)实现养老机构和社会养老有机统一;(三)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养老体系构建,推动智慧养老;(四)推动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五)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

关键词:积极老龄化;养老服务体系;养老产业

中图分类号:C924.24;D66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4-0069-04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System in Shanx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ctive Aging

Zhao Jing

(College of Literature and Law, Shanxi Jinzho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inzhong  030600)

Abstract: There are a lot of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are System in Shanxi province: the scale of the elderly population is large; the development is increasing; the structure is changing dramatically and aging is ahead of modernization; there is an imbalance between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is uneven;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in community home care is insufficient; the level of service specialization in the elderly care institutions needs to be improved and financing channels are limited. From 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 we reinterpret the connot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key words of positive aging—health, participation and protection—and 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service system in Shanxi: (1) building a sound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ystem; (2) realizing the organic unity of elderly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are; (3) engaging social forc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lderly care system and promote Smart Senior Care; (4)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enior care service network that combines medical care and nursing; (5) introducing professional social work intervention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ension service system.

Keywords: active aging; the Elderly Care System; pension industry

據山西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山西省自2005年起,65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达至7.15%;山西省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的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450.46万人,老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12.90%,按照国际标准,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意味着该地区进入老龄化,山西省在21世纪初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山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步晚,呈现出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服务供给不充分,现有家庭结构逐渐核心化导致传统居家养老压力大、作用淡化,康养产业和养老事业、产业分化等问题,养老服务需求总量日益增大,呈现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

一、山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政策依据

何为老龄化?依据联合国1956年在《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中的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这个国家或地区就进入老龄化[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2],助老爱老正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面对山西省内不断增长和变化的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大力发展和推进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家养老基础设施建设,向不同年龄层次(低龄、中龄及高龄)的老年人提供成本可负担、价格可承受、方便可及、质量可靠的便民养老服务;大力实施养老服务“431工程和1251工程”,培育了一批示范性的本土养老品牌,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2022年6月,在《山西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就当前山西省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发展现状和已有资源进行了盘点,指出“十四五”期间所面临的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山西省在新的五年计划时期老龄事业和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细化了主要指标;在养老人才培养方面,指标中提到,到2025年山西省要培养20 000余“养老护理专业人才”,每千名老年人配套社会工作者大于等于1人,本科高校、职业院校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要有明显增长。随着山西省多元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和完善,老年人参与和融入社会的积极性提高,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建设养老服务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为满足本省老年人需求结构的转变,这项任务更加艰巨。

二、当前山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面对严峻的养老压力,政府在中央各项政策文件的指导下,结合山西省实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养老相关的法规和政策文件,用以破解山西省养老困局,实现养老事业可持续发展。当前山西省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呈现三种模式:

第一,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山西省城市社区养老探索始于太原市,太原市早在2008年就依托社區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开展社区养老试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为100个社区签约居家养老服务的老人提供周到、便捷、高效、体贴的服务,在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方面取得新进展。2020年9月《关于支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22年,以太原为标杆,基本实现每个社区具有一处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市场运营为支撑、专业服务为保证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带动性、可持续的社区养老服务窗口,且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达到100%[3]。

第二,机构养老模式

为促进机构养老的健康发展,山西省近几年从建设、运营、人才等不同层面制定政策对养老机构进行全方位支持。2015年省民政厅出台的《山西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实施办法》,就养老机构的设立条件和程序、山西许可管理、监督检查及法律责任等做了明确说明,规范了养老机构的设立许可工作。大同市从制度着手,建立了养老机构巡查检查制度,为各养老机构印制下发了消防安全检查登记台账,定期对各养老机构管理情况进行巡查。同时,联系市消防支队对全市养老机构进行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并进行了演练,提高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应对突发情况的处置能力。《关于做好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补助工作的通知》根据山西省实际情况,对社会力量举办的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的补助标准作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同时对建设补助的申请条件和补助的时间要求、资金审批的流程也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第三,医养结合模式

老年群体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和生活照料需求叠加的显著趋势要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形成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新态势。自2013年开始,山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行医养结合模式,针对医养结合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省卫计委和民政厅按照“养为主、医为辅、保基本、广覆盖”的思路,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整合现有资源,探索构建医养融合服务新模式,积极推动医疗和养老资源融合。2015年年底,省、市两级具备条件的公办养老机构要率先实现医疗机构设置;到2020年,实现医疗与养老资源充分融合。例如,大同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推进成效明显,现有魏都颐养康复中心、口泉养老院、煤矿敬老院等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大同厚德家园正在原养老院的基础上筹建老年护理院,仁爱养老院、湖东颐养中心两所规模较大、设施水平较高的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正在新建。

三、山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进程与问题

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大、发展迅速、结构变化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首先,60岁及以上老人自2010年年底已达440万人,2020年年底达到660万人人口,65岁及以上老人自2005年已达总人口的7.15%,2021年达到13.68%[4],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并存,服务对象明显扩大,对社会养老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老龄化分布区域看,中部城市的老龄化程度明显低于晋北、晋南,特别是忻州市老年人口比达到了15.93%。各市老年人口分布出现了分层现象,且有从晋中逐步向晋北、晋南转移的趋势。其次,社会服务需求发展保障速度低于高龄老人的增长速度,使得社会供给面临缺口,医疗保障制度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直接导致劳动人口年龄增大,社会老年供养系数上升,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养老服务需求不平衡,养老机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目前,全省共有养老服务机构1 001家,其中公办养老机构463个,民办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538个,共有养老床位22.41万张[5]。以省城太原市为例,拥有养老机构却仅有60个左右,床位数仅有8 000张左右;80多位老人均摊一个床位的窘况没有明显改观。“条件不错的老年公寓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不知道什么时候了。很多时候,只有公寓里有老人去世了,才能腾出床位。”家住省城迎泽区朝阳街84岁的刘俊堂爷爷称,他的老伴2011年去世,三个儿女也都有了孙辈,他想去养老院享受清闲自在,减少孩子们的负担,可是条件不好的不想去,条件好的人多又等不到床位,他只能一直独居,儿孙辈轮流来家里照看做饭。另外,多数养老机构还存在软性服务不佳、医疗康复团队配备不足、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社会工作者等问题。

三是社区居家养老中服务规范性不够。首先,就服务对象看,社区内民政服务对象是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体,包括空巢、高龄、留守、失独及孤寡等困境老年群体。但这部分群体占比较少,对社区中其他老人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文化娱乐活动,对个性化需求关注较少。其次,就服务内容看,现有服务集中在日常生活起居为主的基本生活照料,并未对老人的心理状况及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有所关注。最后,直接为老年群体提供服务的一线工作人员的数量少且专业性程度低,多数来自四五十岁下岗职工或外来流动人口,没有服务激情与创新意识,缺乏对于养老护理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实务培训,不具备养老护理员的从业资格认证。

四是养老机构服务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资金筹措渠道有限。首先,养老机构中老年人和工作人员配比失衡,一名工作人员需同时为多名老人服务,影响服务效果。另外,工作人员里多数是由人力资源公司负责招聘的劳务派遣形式,导致整个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队伍流动性大,内部缺乏认同感、归属感以及凝聚力;另外,服务人员大多素质低下、经验不足,男女比例失衡,女性居多,缺乏相应的护理知识,对老年人的照顾不到位,直接影响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效果。其次,多数养老机构缺少资金筹措的渠道,没有雄厚的资金保障,因此面临着很大的困境。资金投入多少会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基础设施的数量、质量,机构的床位,残疾老人的康复设备等。一些养老机构由于缺乏资金,房舍空间狭窄、设备简陋,有些甚至连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都没有。

四、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山西省养老服务体系发展路径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2年提出《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相比之前提出的“健康老龄化”更注重老年人参与社会、经济、文化、精神和公民事务的过程。积极老龄化的观点以联合国提出的“独立、参与、尊严、照料、自我实现”的原则为理论基础[6],以生命全程观点看待老龄化,是当前分析养老体系建设的独特视角。结合山西省快速老龄化过程中的问题,走“积极老龄化”之路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政策导向,也符合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部署。

一是构建健全的养老社会保障体系。“积极老龄化”视角下对老年人的保障不单纯是传统意义上为老年人提供养老金、养老补贴等经济意义方面的保障,更要进一步对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安全、社会参与等方面进行保障。积极稳步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居民生活救助保障、新型城乡合作养老医疗制度、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建设,倡导并出台一系列关爱老年人的政策,将建立“空巢”老年人帮扶服务点列上日程;搭建老年安全网,完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实施老年人社会保护措施。

二是养老机构和社会养老有机统一。首先,发展“家庭养老床位”,建立和规范上门照顾老年人的制度要求,明确服务标准,完善服务、管理、技术等运营建设政策,让居家老年人能放心、舒心、稳定地享受专业养老服务。以社区照顾模式为核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含在社区照顾和由社区照顾。一方面,有需要的老年人在社区内由小型服务机构或在住所中获得专业人员的照顾;另一方面,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如家庭、亲友、邻里及社区内的志愿者等),为老年人提供的照顾服务。其次,设立省、市、县、乡四级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尤其对于农村老年人确保建立并完善有关保障体系,逐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再次,发展和优化养老产业的产业结构,构建便捷可及的普惠养老服务体系。包括健全普惠养老机构网络、建设普惠养老服务设施、完善普惠养老支持政策、推动培训疗养资源转型。最后,推动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对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责任主体进行政策倾斜,如财政补贴、用地划拨、减免税费等,引入社会组织及团体进行有规模、连锁化、候鸟式异地互动等形式的养老集团建设,扶持培养一批影响力和竞争力强、知名度高,具有示范性、窗口性的养老服务品牌。

三是引入社会力量参与解决养老体系构建,推动智慧养老。首先,以家庭、社区、政府为基础,养老机构、康养机构(康养小镇、康养社区、康养度假村)、NGO(非政府组织)等为平台,社会工作者、志愿者、义工、心理咨询师多方参与,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养老服务模式。其次,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强化产品创新研发制造、强化老年用品科技支撑、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升级,打造智慧康养产业体系;加强对老年人的数字技能培训和教育,提升老年人的信息素养。例如,利用大数据实现智慧养老,监管老年人健康(如干预慢性病并发症的发展、线上问诊等);实现老年人与子女实时联系(子女能够及时发现老年人的心理与生理疾病等)。另外,提倡开通专门针对老年人的网上服务功能,同时在家居智能化适老改造方面,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的智能化应急保障设备、一键呼救等技术可以及时监测老年人在家的安全健康情况。

四是推动医养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医养结合关键在“合”,打通社会养老“最后1公里”,让医与养从“两张皮”变成“一体化”,让老年人在家中“养老享老”,加强老年健康教育和预防保健、做实医疗卫生机构为老服务、扩大医养结合服务有效供给、强化老年人群疫情防控能力,进而实现健康养老、医养融合发展,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探索行之有效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真正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的跨越。

五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山西省自2021年5月起开始推进乡镇社工站建设,专业社会工作者依托社工站进行资源整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从基层打通养老服务体系,将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技巧应用于社区养老实践,提高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例如,建立社区照顾模式下的养老机制,成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不离家,解决老人远离社区,远离亲人,远离熟悉环境的心理障碍问题;充分发挥低龄老年人(60—69岁)带动中高龄老年人(70岁以上)的互助养老模式,使其成为养老服务主流志愿者或工作者,以老养老。

总体而言,在积极老龄化背景下,只有个人、家庭、社区、社会、政府、市场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让时代发展进步的成果真正惠及老年人群体,才能让每位老年人在晚年感受到来自家庭、社会的亲情温暖。

参考文献:

[1]谭斯瑜.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法治思考与建议:以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碧鸡街道为例[J].农村.农业.农民(B版),2022(7):28-30.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2-10-16)[2022-12-07].

http://cpc.people.com.cn/n1/2022/1026/c64094-3255170

0.html.

[3]赵婧.山西省养老事业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8(36):25,31.

[4]山西省统计局.统计年鉴2022[EB/OL].山西省统计局-山西省统计信息网.(2022-12-09)[2022-12-10].

http://tjj.shanxi.gov.cn/tjsj/tjnj/nj2022/zk/indexch.htm.

[5]山西省民政厅党组.打造以人民为中心的山西养老品牌[J].中国民政,2021(11):41-43.

[6]王晓斐.关于国外时间银行的发展经验探究[J].知识经济,2019(19):35-36.

作者简介:赵婧(1989—),女,汉族,山西高平人,山西晋中理工学院文法学院法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应用社会学。

(责任编辑:赵良)

猜你喜欢
积极老龄化养老产业
候鸟式养老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商业经济(2016年6期)2017-01-03 20:26:49
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酒店营销创新研究
关于咸阳市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的思考与建议
西部金融(2016年8期)2016-12-19 12:47:16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中日两国养老产业政策的比较与对我国的启示
商情(2016年40期)2016-11-28 12:01:15
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问题和路径
大经贸(2016年9期)2016-11-16 15:57:24
“积极老龄化”中的社区居民自治与社区邻里网络的构建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5:34:41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7:25:31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区老年教育问题研究
积极老龄化视野下的老年体育发展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16期)2016-06-29 20: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