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世纪牛津大学不仅为国王培养了治国理政的人才,而且还为基督教提供了宣扬宗教思想的舞台,故得到了国王和教会的庇护,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教育、司法和城市管理等各种特权。中世纪末期因市民的极力抵制、国王和教会的反对,牛津大学的司法审判和城市管理的特权逐渐丧失。牛津大学与牛津城之间的关系也从冲突走向缓和,市、校开始和谐共生。对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兴衰的考察,无疑将有助于深化学界对大学发展与统治者、市政当局之间关系的认知。
关键词: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
中图分类号:K5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916(2023)14-0144-05
A Historical Study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Oxford Universitys Privileges in the Middle Ages
Jiang Cheng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0)
Abstract: In the Middle Ages, Oxford University not only trained talents for the kings administration, but also served as a platform for Christianity to promote religious thought. Therefore, it was protected by the monarch and the church, and was granted various privileges such as education, justice and city administration. However, privileges of justice and city administration were gradually lost due to citizens resistance and opposition from the king and the church at the end of the Middle Ag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xford University and Oxford City shifted from conflict to collaborate, with the city and the university beginning to coexist in harmony. An examination of the rise and fall of Oxford Universitys privilege in the middle ages will undoubtedly contribute to a deeper scholarly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nd rulers and municipalities.
Keywords: Middle Ages; Oxford University; privilege
中世紀牛津大学的兴起与发展是英国教育史研究领域里的热点问题之一,较早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国内外学者探讨了牛津大学教师的遴选、课程的设置以及学校的管理制度等,鲜有学者涉及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的研究。实际上,牛津大学的兴起与发展离不开当时所拥有的特权。有鉴于此,本文试从形成的历史背景、内涵构成、市校冲突以及衰落等几个方面对中世纪牛津大学的特权问题进行全面考察,以期对国内中世纪英格兰大学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形成的历史背景
牛津大学最初并不具有特权地位,其作为自发组织的学者行会与其他行业的团体共享牛津城,但是在后来的发展历程中受到国王和教会的庇护,且依靠两者赋予的特权逐渐占据牛津城。中世纪牛津大学的特权不仅仅来自国王和教会,还来自城市当局的支持。因此,其特权最初的来源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察。
首先,牛津大学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有助于英王的政治统治。国王期望大学可以培养人才帮助其有效处理国家事务,或建立一个由大学学者组成的智囊团专门用于战胜贵族叛乱。因此,英王极力支持大学的发展。正如学者雅克·韦尔热所说,“好君主的周围有一批出谋划策的哲学家。”[1]110在这样的情况下,鼓励和支持大学发展成为国家声望的组成要素之一,随后又成为国家政治的必然选择。同时,大学也是英王摆脱罗马教会控制以加强王权的重要武器。法学是牛津大学的必修科目之一,这使得大学学生接受了2世纪至6世纪罗马法学家所强调的“王权至上”思想,即法律知识要为国王的政治统治服务。而牛津大学的师生对罗马法的研究和传播恰好有助于维护王权的合法性,受过良好法学训练的学者因此成为国王的政治顾问。因此,每当大学与城市发生矛盾纠纷,国王往往偏袒和支持牛津大学[1]32。此外,牛津大学的部分学生来源于王室,这为牛津大学获得王室的庇护也提供了有利条件[2]64。可见,大学不仅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而且还为王权的合法性进行法学论证,加之部分学生来自王室成员。这些都促使了英王支持牛津大学的发展。
其次,牛津大学宣扬基督教信仰,得到了教皇的庇护。英格兰远离欧洲大陆,加之教皇与英王关系紧张,这使得罗马教廷对英格兰教会的控制较为松弛。罗马教廷试图改善这一局面,并扩大教会在英格兰的影响力。当时的罗马教皇意识到了知识分子可发挥的影响和作用,了解大学是一个发扬神学思想的最好舞台[1]64。此外,英诺森三世、傅尼法斯八世、英诺森四世等多位教皇曾宣称“理性需要从属于信仰,知识需要依附于宗教”[3]。因此,罗马教皇认为大学应当隶属教会,服从于教会的命令安排,并行使宗教的基本职能。1201年,教皇英诺森特三世任命约翰·格里姆为牛津大学校长,几年后又委任阿拉德为牛津大学校长。从此之后,牛津大学就成为了一个受罗马教廷庇护的教会机构[2]4。同时,牛津大学的学生把学习宗教知识看作是一项“职业课程”,将成为一名“神职人员”或者“教士”作为其最终目标。这样,大学完全成为一个依附于教皇权威之下的特权集体,大学里的神职人员数量也逐渐增多。
最后,牛津大学带来商业需求[4]88,有利于城市发展。牛津大学实际与牛津城存在一种共生关系。牛津大学师生的经济需求促进了当地及周边市场的发展。当市校冲突发生时,牛津大学经常采取罢课或者迁校的方式维护利益,其后果不仅对牛津作为文化中心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而且牛津城也将失去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这不利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从13世纪后期开始,牛津城清楚地认识到大学存在的优势,并斥巨资保证大学机构的正常运行。同时,牛津大学培养的各类人才也有利于城市发展,如律师对商业矛盾的解决[5]21。因此,庄园主、城市商人以及其他各个行业的人士都乐意将孩子送往牛津大学接受教育[6]89。
由上可知,在教皇和国王的庇护下,牛津大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特权。甚至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教廷和王权的保护,就没有中世纪的牛津大学[2]7。此外,在城市当局的支持下,牛津大学也获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二、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的内涵构成
中世紀牛津大学的特权可以从教育、司法和城市管理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教育特权
师生居住权:居住权可以保证大学的教育教学和日常活动的顺利开展,它不但赋予了师生基本的居住权,同时也包括师生基本的公民权利和人身保护,还能获得一些市民不曾享有的特权[7]158。当外籍学者初到牛津城时,并不能平等地得到当地的法律保护。因此,牛津大学首先要解决的是师生的人身安全和教学环境的保障等问题[7]156。当时的国王也多次颁布法令规范师生的居住权。例如,1303年英王爱德华一世曾颁布特许状,规定:城镇不仅要为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住处,还要在房屋租用方面给予优惠,房屋一旦被学者们租来用作房舍或者教室,房东不可以转租给其他人,对收取高额租金的房东要施以严惩。另外,学者们的住所因非法入侵造成的财产损失,也可以得到相应补偿[8]55-56。
罢教和迁校权:牛津大学模仿巴黎大学罢课或迁校,反抗城市的刁难和教会的干涉[7]159。罢教权是大学独享的以终止教育活动来对抗城市或者教会的权利。当大学同城市发生矛盾或者教学活动受到干扰,大学首要采取罢教以表反抗。若问题得不到解决,大学将整体迁出[7]112。同时,大学的迁校意味着新学术群体的出现。剑桥大学正是因由1209年的牛津迁校事件建立起来的。可见,一旦与城镇或者教会发生冲突矛盾,牛津大学可以通过罢教和迁校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
毕业生教学许可权:教学许可证(Licentia docendi)也是牛津大学教育特权的一部分。1296年,牛津大学向教皇博尼法斯八世请愿,要求授予“可任意到各地教学的许可证”。获得牛津大学学位的毕业生可在英格兰各地进行教学,大学认为巴黎大学享有这一权利,牛津大学也应如此[4]110。这一请求得到了坎特伯雷大主教温切尔西的支持。这样,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被正式赋予流动性的特点,这无疑为中世纪英格兰的知识分子的自由游学提供了至关重要的保障。
(二)司法特权
牛津大学校长最初的权利源于神职人员的身份,后经由教会和国王的庇护而逐渐扩大。牛津大学最初从属于林肯主教的管辖范围[9]151。林肯主教在牛津大学设置校长(Recteur),校长由教会直接委任,属于教会的一员,因此校长还兼具司法官的职务。同时,英王也不断赋予牛津大学司法权。亨利三世在1244年授予牛津大学校长在债务纷争、住房租金确定、马匹租用、食品采购等案件中享有司法管辖权[7]165。1275年,国王准予校长管辖所有大学成员为案件当事人的诉讼。1290年,牛津城与大学发生争端之后,大学可向国王或者议会进行诉讼的司法程序产生,促使校长在刑事与民事案件的特权进一步扩大[7]165。譬如,当大学成员在大学辖区内发生违法乱纪的情况,他们可以在校长法庭接受审理,大学法庭亦可传唤市民前来接受审判。
校长所管辖范围内有任何违法乱纪行为,无论违法者是大学成员或者是牛津市民,都有权对之审理、判决。校长有权将违法者投入监狱,并逐出大学和城市。亨利四世于1411年颁布特许状规定:当大学成员作为案件当事人时,校长以外的任何城市官员都无权干涉,但校长必须行使权利调查案件、审理和判决并且追究违法者一定的责任,甚至城市的官员都要服从校长发布的命令,如接受、看管、押送犯人[10]889。
(三)城市管理权
牛津大学还积极参与到了城市管理之中。英王希望牛津大学可以依靠王室赋予的特权从与市民的冲突中解放出来,不再受住房、食品、环境卫生等问题的困扰[2]65。
市场交易监管权:首先,对商品进行定价。13世纪,牛津大学获得食品定价权,可以和城市当局一起参与面包、啤酒的定价事宜。但自1355年牛津圣尼古拉斯节暴乱事件后,英王爱德华三世颁布法令,规定:只有大学校长有权制定面包、啤酒以及葡萄酒的定价,对于不听从法令的商人处以罚款。其次,规范度量衡。校长管控牛津城或郊区市场的商品重量,确保商品符合度量衡的标准,立即销毁不符合标准的称重工具,并惩罚违法者。再次,严惩不法交易行为。牛津大学校长严控市场上的垄断、倒卖商品现象,以此确保市场的正常秩序。最后,城市当局不能干涉校长的城市管理权,规定市长、法警、市议员等管理人员得服从、辅助校长的工作[10]889-890。
城市环境治理权:牛津大学对街道的环境治理同样有发言权。牛津大学多次针对城市卫生提出控诉,督促市政府采取必要措施,以改善、解决牛津城存在的环境问题。1339年,政府责令皮革商人将交易场所迁徙到城市以外[9]196。1461年,爱德华四世颁布法令:大学校长可强制学者、市民铺路,清除街区的石块、污物,驱赶牛津城内的牛、猪等牲畜,维持街道洁净[9]890。同时,大学还发起一系列卫生改革:屠宰场必须迁移到远离大学的城市一侧,禁止市民在家中饲养牲畜,使用污染的水源烘焙食物和酿酒,而且还要定期清理街道。此外,大学校长可对未尽义务的市民处以惩罚[9]195-196。
日常秩序维护权:牛津大学获得晚上巡视牛津城的特权。不允许市民进入牛津大学的范围,但是师生可以在追捕嫌疑人的时候进入市民屋舍[2]65。同时,禁止学者、市民携带枪支武器,杜绝任何骚乱行为扰乱社会稳定。此外,对于牛津市民的道德操守,大学也会不定时调查[8]64。这样,牛津大学几乎监管着牛津城所有人的日常活动。
除了以上提到的特权之外,大学同时还享有一些其他特权。1319年,亨利二世颁布法律,教学超过40年的大学教师,可在一定范围内与贵族享有同样的特权、待遇;同时,大学的世俗人员可以与贵族通婚[9]65。值得注意的是,特权的赋予对象并不限于学者,为大学提供服务的工作人员也享有一定的权利。他们通常是图书管理员、抄书人、药剂师等。这些人属于校长法庭的管辖范围,也能得到校长法庭保护[9]145。
总之,在教廷、英王的庇护以及城市当局的支持下,牛津大学获得了教育、司法和城市管理等多项特权。然而,对于牛津市民而言,大学特权的加强势必影响到城市利益,这就导致大学与市民的矛盾激化。因此,在研究中世纪牛津大学的特权时,大学与市民的矛盾纠纷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城袍冲突
随着学者和学生的到来,牛津城的外来人口日益增多,严重影响市民居住环境和日常生活[4]81。因此,在牛津大学获得大量特权的同时,市校冲突屡见不鲜。此处以1209年、1355年的两次冲突进行考察。
(一)1209年的城袍冲突
1209年,牛津城的市校冲突首次爆发,为城袍冲突拉开序幕。牛津大学的一名学生误杀了一名妇女而畏罪潜逃,这让原本对大学不满的牛津市民趁机报复,还扣押了该学生的室友[8]19。同时,英王与教皇因授职权之争发生了激烈矛盾。当时教会的财产被英王约翰扣押,国王也遭到被逐出教会的威胁。为了加强统治,英王镇压了牛津城的骚乱,并判处三位学生死刑。而此时牛津大学的全体师生为了自身安全而选择集体逃离[8]19。此后5年里,牛津大学的各项教学和工作处于停滞状态。
牛津大学因英王约翰与教皇和解而得以重新组织。1214年,约翰向教会屈服,罗马教皇派使节抵达英格兰,开始着手解决市校争端。同年9月,罗马教廷首次为大学颁布教皇谕令,这成为牛津大学史上首部具备宪法性的特权公文[8]20。谕令表示1209年骚乱事件中的市民从即日起要逐一完成救赎;同时,罗马教皇为牛津大学任命校长。这进一步证明教会自此成为牛津大学的庇护神[2]4-5。此后,为了避免与市民发生争端,牛津大学加强了对在校师生的管理[6]100。同时,国王也要求牛津的市长和治安官要保障牛津大学正常的学术自由和相应的豁免权[5]144。实际上,牛津大学与牛津市民的矛盾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二)1355年的城袍冲突
1355年2月10日,牛津城再起市校冲突。恰逢欢庆圣斯科拉斯提卡节,一群学者来到一家小酒馆饮酒作乐,其中两位学者质疑酒的质量,与酒馆老板发生争吵,随后出现小规模打斗。一些市民借此纷纷聚集起来表示支持酒商,他们拿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向大学发起进攻。手无寸铁的学者们面对突如其来的暴动不知所措,部分学者因此负伤或被杀,大约有20间学舍和食堂也惨遭洗劫,一些市民将大学的书稿撕成碎片。第二天,校长亲自带领学者团前往伍德斯托克觐见国王,并向国王陈述了牛津大学所遭受的袭击;同时,市民将大学内各学院的大门逐个攻破,更多的学者被殺害[8]60。
1355年市校冲突中,由于国王和教皇的支持,牛津大学拥有了更多管理牛津城的特权;同时,市民一方应向暴乱中牺牲的学者家庭进行赔偿,洗劫的大学财物也全部归还[8]61。此外,市民还要进行“宗教慰藉”的精神补偿,城市一方在此后的每年中举行一次救赎,在每年的圣斯科拉斯提卡来临之际,每位市民都要捐献1便士的赎罪金,并由大学分发给贫困学者,余下的部分再分发给教堂的牧师[8]61-62。之后再无类似1355年的流血事件发生,但是市民开始以集体向议会请愿的方式,要求削减牛津大学的特权。
四、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的衰落
15世纪英格兰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发生了极大变化,如议会权力的加强、市民地位的提高、国王与教会对牛津大学态度转变等。这些因素导致牛津大学的特权出现衰落,具体表现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议会支持牛津市民的请愿。从15世纪起,议会对牛津市民递交的请愿书给出回应,这得益于下议院地位的提高。当时下议院逐渐控制了赋税征收的权力,国王的各种花费均需要下议院的审核批准。而下议院议员中又以市民阶层为主,他们对牛津市民抗议牛津大学的请愿给予极大的支持。之后,世俗官员和法庭对牛津大学事务的介入逐步增多,牛津大学的特权受到挑战[5]120。譬如,1421年,牛津市民就牛津大学部分学者扰乱社会的行为向议会提交了一份请愿书,其要旨如下:
牛津大学的许多学者和教员,……不分昼夜地带着狗到庄园、公园、森林里打猎野兔。他们还殴打和杀害看管森林的仆人,……甚至以武力手段把被判定了重罪的学者从监狱中带走。因此,请你们向我们的国王祷告,他有特别的恩典,愿他在神的默许下,同意巡回审判官、监狱长和治安官有权对违法乱纪的学者和教员进行调查,并且向他们提起诉讼,……法官应向大学校长发出令状或者授权令,将大学的违法乱纪者永远驱逐出牛津大学。[10]899-900
议会针对以上来自市民阶层的请愿书给出以下答复: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遵守和维护关乎这项问题对应的法律实行,如果有学者做了与请愿书上罗列的任何事项均应被宣布为非法,法官也应将审理案件的证明书送交到大学校长的手中,并依据证明书上陈述的情况由校长驱逐不法分子。[10]899-900
从议会对市民递交的请愿书做出的回应可知,议会支持市民的相关请愿,同意严惩违法的大学学者,而牛津大学的特权也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国王和教会减少了对牛津大学的支持。前有外部的英法百年战争,后有内部的玫瑰战争,这使得英王无暇顾及牛津大学的发展。一方面,国王因战争而陷入财政危机之中,无法为大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议会权力的不断增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王。如在英王亨利四世统治初期,下院指责他在防卫法国偷袭英格兰沿海地区的作战失败而归[11]223。此外,当时的国王不仅忙于各种战事,而且还要镇压地方贵族的叛乱,无暇顾及牛津大学与当地市民之间的冲突。而一些贵族投身战争,消耗了他们的大量财富,这使得他们不再向牛津等大学进行捐赠[11]244。
宗教改革的先驱威克里夫在牛津大学宣讲对基督教不利的言论,惹怒了罗马教会。因此,教会试图清除牛津大学里的宗教异端,并限制大学的一部分特权。同时,牛津大学一直拒绝国王或者教会对学术事务的干预。当大主教阿伦德尔访问牛津时,牛津大学的校长竟然拒之不见。这一事端引起亨利四世的不满,立即下令要求牛津大学的校长和学监辞职,当时的教师被迫重新选举新的校长、其他管理人员,这说明牛津大学最后不得不向国王和教会屈服[8]78-80。可见,在镇压威克里夫运动的过程中,英王和教会趁机打击牛津大学的宗教异端,并剥夺了牛津大学的部分特权。因此,到了15世纪末,牛津大学的特权受到极大的削弱,他们只能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活动。
综上所述,牛津大学特权的获得离不开英王和教会的庇护以及牛津政府的支持。在世俗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双重支撑下,中世纪的牛津大学获得了教育、司法和城市管理等多项特权。然而、丰厚的大学特权势必引起牛津市民的不满,进而导致城袍冲突不断。随着时局的变化,15世纪的牛津大学特权开始步入衰落。牛津市民通过议会请愿的方式来抵制牛津大学的特权,国王忙于战争和财政紧张减少了对牛津大学的支持,而教会也因宗教异端的出现开始打压牛津大学。与此同时,牛津大学的管理日益规范,市政当局与牛津大学之间权利的分配日益均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开始由冲突走向缓和。正如学者所言,“大学和孕育了大学的社会之间彼此作用、相互影响。”[4]13中世纪牛津大学特权的兴衰恰好说明了这一道理。
参考文献:
[1]雅克·韦尔热.中世纪大学[M].王晓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周常明.牛津大学史[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
[3]曹汉斌.牛津大学自治史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2.
[4]G.R.EVANS.The University of Oxford:A New History[M].London:I.B.Tauris & Co Ltd,2010.
[5]吕埃格.欧洲大学史:第一卷[M].张斌贤,译.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2007.
[6]J.J.BAGLEY.Life in Medieval England[M].London:B.T.Batsford,1960.
[7]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演进[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8]海斯汀·拉斯达尔.中世纪的欧洲大学:第三卷[M].邓磊,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9]艾伦·B.科班.中世纪英国大学生活[M].邓磊,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10]A.R.MYERS.English Historical Documents:1327-1485[M].London:Routledge,1996.
[11]克莱顿·罗伯茨.英国史:上册[M].潘兴明,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作者简介:江橙(1997—),女,汉族,四川自贡人,单位为河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方向为英国史。
(责任编辑:赵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