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新教材的使用,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文通过“基本不等式”进行问题式教学设计实例,阐述了问题式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问题串来帮助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3)21-0047-03
收稿日期:2023-04-25
作者简介:张青萍(1990.11-),女,福建省漳州人,学士,中学二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问题设计的质量高低是问题式教学是否能成功的关键.部分教师设计了很多问题,但有些属于无效提问,无法引导学生准确找到答题采分点,最终教师只能强行将知识塞给学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此,笔者以“基本不等式”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串应该如何设计,学生应该如何引导.
1 教学内容及目标分析
1.1 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为“基本不等式”,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A版普通高中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第2节,学生在本节课之前掌握了不等式的性质,并学习了重要不等式,为本节课学习基本不等式奠定了基础.
1.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总结出基本不等式,并掌握代数法、几何法证明.
(2)注意基本不等式的适用范围及取等条件,并能够利用基本不等式解决一些简单的最值问题和实际问题[1].
(3)培养学生观察、猜想、证明、抽象概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过程
2.1 情境引入
妈妈让小圆去市场买一斤苹果.妈妈想看小贩有没有缺少斤两,就想称一下苹果重量,但家里没有秤,只找到一台左右臂不等长的天平,其余均精确.妈妈先将苹果放在左边托盘称了一次,重量为450 g,再将苹果放在右边托盘又称了一次,重量为550 g,于是妈妈得到结论:苹果重量刚好是两次所称重量的和的一半,即500 g,小贩没有缺少斤两.妈妈的说法对吗?如何证明?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引导学生从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2.2 分析问题
问题1:大家知道天平称重的原理吗?
学生:杠杆原理.
追问:具体是如何操作的?
学生:在天平的两端各有一个盘子,一端盘子放砝码,一端盘子放物体,当两端平衡时,砝码的重量即为物体的重量.
问题2:能利用天平精确称重的关键在哪里?
学生:天平的左右力臂等长.
追问:为什么?能否给出数学解释?
学生:假设左右力臂长均为l,物体重量为M,砝码重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由lMg=lmg可得M=m,即物体重量与砝码重量相等.
师:很好,这样可以得到当左右力臂不等长时,物体的重量和砝码的重量是不相等的.
问题3:妈妈的做法能否得到正确的重量呢?大家讨论一下.
2分钟以后,老师请同学们举手发表意见.
学生1回答预设:我觉得可以,因为左右力臂不等长,两次称得的重量一次偏轻,一次偏重,两次相加取平均应该正好.
学生2回答预设:我觉得不可以,因为虽然两次称得的重量一次偏轻,一次偏重,两次相加取平均不一定能刚好等于实际重量,可能还与力臂具体长短有关.
学生3回答预设:我也觉得两次相加取平均不一定能刚好等于实际重量,但是与力臂具体长短应该也无关.
师:能否从原理入手验证上述三位同学的说法究竟谁对谁错?真实重量应该如何计算?
问题4:我们不妨假设物体实际重量为M,天平左右两臂长分别为l1和l2,两次称量结果分别为450 g和550 g,大家能否得到这些量之间的关系?
学生:l1M g=450l2 g,l2M g=550l1 g.
追问:能否消去l1,l2?
学生:两式相乘得M2=247 500.
追問:根据这一计算结果,哪位同学的想法是对的?小圆妈妈的方法是否正确?
学生:5002=250 000>247 500,不难看出小圆妈妈的做法不能得到精确的重量,实际重量应该要偏轻,并且与力臂具体长短无关,第三位同学想法正确.
问题5:大家能不能从这一实例中抽象出一个一般的数学不等式?
学生:两次称量结果设为a和b,则a+b22>ab即a+b2>ab.
追问:其中a和b有什么限制吗?有没有满足什么关系?
学生:a和b都是正数,并且a与b不相等.
追问:那如果a与b相等,不等式会发生改变吗?
学生:a=b时a+b2=ab.
追问:那大家能否将这个不等式补充完整?
学生:a+b2≥ab(a>0,b>0),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
师:很好,这个不等式我们称为基本不等式.大家能否给出证明?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1和2引导学生回答出天平称重的原理,为下一问作铺垫;设置问题3让学生自主思考、讨论;设置问题4引导学生自行论证观点的正确性;设置问题5引导学生将特殊转化为一般,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追问,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2.3 解决问题
问题1:我们学过哪些方法可以证明不等式?
学生:作差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等等.
问题2:此不等式可以考虑用什么方法来证明?
学生:a+b2-ab=a+b-2ab2=a2+b2-2ab2=a-b22≥0,
所以a+b2≥ab(a>0,b>0),当且仅当a=b即a=b时等号成立.
师:很好,这样我们可以得到基本不等式的证明.
师:那大家还有其它证明方法吗?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如下折纸实验:
师: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让你们事先准备好的三张正方形卡纸,两大(一样大)一小.先拿出一大一小的两张正方形卡纸,我们不妨假设大的正方形面积为a,小的正方形面积为b.先将两张正方形卡纸分别沿对角线折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再将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沿对角线拼在一起,构造一个两边分别等于两个直角三角形直角边的矩形,将多出来的部分切除,如图1.
图1 大小正方形
问题:思考两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与矩形面积的关系,大家能得到什么结论?
学生: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分别为a和b,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a+b2大于矩形的面积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