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螺旋式进阶的文本解读

2023-07-31 06:34王丽
中小学班主任 2023年14期
关键词:基本路径文本解读道德与法治

王丽

[摘要]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良好的文本解读能让课程教学逻辑清楚、层次鲜明、条理通顺。本文以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集体生活邀请我”为例,读透教材,以教材编写立意为基础搭建逻辑框架;援引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深度解读文本;整合素材,增强教学资源解读的层次性和多向性,让学生在对文本的个性化理解中增强责任意识,完善健全人格。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文本解读;螺旋式进阶;基本路径

一、读透教材,以教材编写立意为基础搭建逻辑框架

文本解读是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成长需要,深度剖析文本、科学整合文本,充分挖掘文本的教育价值,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建立教学与生活的有效关联,指向学科核心素养有效提升的过程。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围绕“在集体中成长”的主题,设置了三课内容:第六课《“我”和“我们”》、第七课《共奏和谐乐章》、第八课《美好集体有我在》。“集体生活邀请我”是第六课的第一框,也是第三单元的起始框。课题中的“邀请”二字,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传递和表达了集体对个体的热情与期盼。根据这一课标要求,在解读教材时我们整理出两条教学主线:一是个体离不开集体,离不开集体带来的温暖和力量;二是集体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努力,个体在集体的感召下主动融入集体,以自己的力量为集体做出贡献,并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定位自我。

在课标精神的指导下,结合学生成长需要,我们尝试搭建本课的逻辑框架,将本课分为既相互独立又彼此联系的四个环节:了解集体的内涵、感知集体的温暖、体验集体的力量、汇聚集体的力量。从课标要求和教材立意出发,把教材读好,为学生加深对集体的理解,实现“我与集体共成长”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和认知准备。

二、援引问题,以问题为切入点深度解读文本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学生真实生活为基础,坚持问题导向。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主动探寻源于生活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还原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正视问题,在回应问题的过程中提升道德理解力和判断力。“集体生活邀请我”包含两目,即“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从学生生活出发,在解读本课教材的过程中,我们主动提出了以下问题。

问题1:联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一定就是集体吗?传销组织、犯罪团伙是不是集体?这样,课堂上就对集体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以帮助学生从生活中领悟集体的内涵。第一,收集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场景制成短片,启发学生发现身边集体,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第二,结合生活体验,说说什么是集体。第三,请你判断,它们是集体吗(犯罪团伙、传销组织等违背社会规范不是集体)?第四,根据你的理解,将集体的内涵补充完整(集体是人们联合起来的有组织且符合社会规范的整体)。

问题2:集体中有人我行我素,这样的集体还有影响力吗?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启发学生在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集体中其他个体关系的过程中完善人格,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环。以问题为切入点,挖掘生活,深入解读生活,我们设置了如下情境:小平虽然成绩不错,还有短跑特长,但是上课喜欢抢报答案,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同学们认为这种自恋狂没必要搭理。请评析情境中同学们的观点,并尝试调动集体的力量劝说小平归队。学生由此认识到小平缺乏集体意识的行为会削弱集体的力量,给集体带来负面影响,要以实际行动维护良好的集体氛围。

问题3:“集体的温暖”和“集体的力量”究竟是什么关系?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本课的两目理解为并列关系,认为集体带给个体的温暖和力量是两回事。其实不然,集体的温暖实际上也是一种力量,能感召个体主动融入集体,为集体添砖加瓦。集体的力量越强大,集体成员的安全感、归属感和成就感就越强烈,这个集体就越温暖。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我们既要理顺教材脉络,尊重教材的编排逻辑,又要落实编写者的意图,挖掘教材深层次的育人动机,避免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脱节、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相违背。

问题4:这一课的落脚点在哪里?对于这一课来说,如果文本解读止步于感知集体温暖、体验集体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对第三单元教材全面研读之后,我们将本课的落脚点解读为“我与集体共成长”:“我”学会接纳理解其他个体,与其他个体互助协作,助推“我们”从集体走向团队。在文本追问后,我们安排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想想看:和小组成员商讨班集体发展的共同目标。这个目标可以是近阶段的目标,也可以是初中三年目标,还可以是更长远的目标。问问看:调查搜集本班同学的特长情况,并形成汇总报告。动动手:对于目前班级成员的团结协作度进行评分,说说这样判分的理由和我们目前可以做的改善措施。这样设计能够发挥学生自我评价、伙伴评价的作用,以评促学,以评育人,对于促进知行合一具有重要意义。

三、整合素材,增强教学资源解读的层次性和多向性

关于“集体力量的来源”,教材解读为“集体的力量来源于成员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共同目標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有团结协作的意识,但是在协作中如果遇到问题或矛盾,常常容易相互指责甚至放弃协作。根据学生这一身心特点,我们设计了多样化的游戏环节。环节1:以个人为单位,在不使用纸笔的情况下,记住6组数字。个体完成此项任务有一定困难。环节2:以小组为单位,在不使用纸笔的情况下,记住6组数字。游戏开始前有1分钟的时间商量策略。环节3:对比前后两次游戏体验,说说有什么不同的感受?你们是怎么做到又快又好的呢?没有获胜的小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根据游戏体验尝试总结:团结的集体应具备哪些特征?

从个体游戏到集体游戏,从成功经验归纳到游戏失败归因,从感性体验到理性思考,由浅入深,多层次挖掘游戏过程中对比性体验带给学生的教育效果,帮助他们真正理解共同目标和团结协作对集体的重要性。

关于“集体力量的影响”,教材的解读是“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甚至改变一个人”。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年龄相对较小、阅历尚且不足,对社会新闻关注度不够高,理解并内化这一道理确实存在实际困难。在教学中如果处理不当或不到位,会削弱课程的影响力。这时如果能将教学资源转化为情境文本,多向性解读情境文本,就能激发学生对教材文本的个性化理解,最终指向情感的升华。经过广泛阅读,我们选择了时代楷模彭士禄的成长事迹,围绕教学目标对这一教学资源进行加工,将之整合为情境素材。彭士禄一生经历多重坎坷,是百姓护卫了他的生命,是党组织给了他学习和重生的机会,是伟大祖国激发了他蓬勃的斗志,可以说是集体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到这里,完全可以解释清楚教材文本的意图。如果仅仅单向强调集体对个体的影响,对个体在集体感召下的正向行为选择留有空白,则难以促成个体对集体的情感回路。于是换个方向再读情境素材:在集体的影响下,彭士禄又是怎样做的呢?在集体与个体相互影响的过程中,是谁坚定了彭士禄报效祖国的坚强决心?在多向性解读中,学生对“集体”二字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刻,更有感触。

[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十四期课题“基于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法治意识教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JY14—L251)研究成果]

王 丽   江苏省南通田家炳中学,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南通市学科带头人。

猜你喜欢
基本路径文本解读道德与法治
基于审计视角下推动国家完善审计治理路径分析
学校文化建构的基本路径与内在机理
马克思主义如何紧紧抓住意识形态话语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路径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