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核心素养内涵与培育对策研究

2023-07-26 23:34:35袁晓侦
高考·下 2023年4期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袁晓侦

摘 要:发展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学习任务,主要目标是改革高中生物教学,在培养学习者的核心素养方面要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提出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方法。教师可以从实验教学、生命奉献和努力学习开始研究,通过创新生物教学,探索有效的学习方法,全面开展高中生物课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知识架构。

关键词:高中教育;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发展基础知识是将生物实时转化为生物课的最重要目标,也是重要的教育支撑。近年来,高中生物老师逐渐改变了教学观念,从学生基础背景的发展角度出发,从基本概念到课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一)核心素养定义

核心素养是指参与学习过程、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发展基本技能、具有批判性思维素质、理解知识的能力,科学实质是具备基础研究方法,能够进行理性分析和思考,加强社会与科学的关系,逐步发展最基本的技能和知识,基本倾向不仅是制订教育目标的依据,也是国家教育目标最具体的体现,基础文献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因此,具有批判性、动态性、批判性和情境性[1]。

(二)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

第一,人生观。学生可以积极探索和分析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生物学知识,逐渐形成对生命、世界的正确认识,以及了解生物构成中最基本的概念,同时学生可以用生活的概念来认识和理解世界。

第二,判断和推理。学习生活的表现和规律,始终坚持批判性和理性思维的原则。要素的发展,理性的思考,让学生对之后遇到的事件进行判断和理性分析。

第三,科学探究态度。可以促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不同生物学问题的分析和研究。要特别注意在生物背景下进行更深入地交流、观察和辩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参与者的参与能力。随着学生参与研究活动,他们可以逐渐获得正确的研究方法。尊重事实,发展科学关系,勇于怀疑,勇于探索[2]。

第四,社会责任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现象、社会问题进行理性判断,摆脱传统迷信和封建思想的影响,这些观念可以对科学发展、社会健康等产生积极影响。此外,社会责任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爱护生活,积极保护环境,以及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存在的问题。在具体培训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积极开展各类科学实践活动。因此,社会责任是确保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生物學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

核心素养涵盖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是对学生学习能力以及知识储备情况的一种直观反映。高中生物教学中应当充分了解并掌握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提炼出其中的核心内容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心理状态,尝试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思维,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首先,核心素养作为学生正确人生观建立和培养的基础,其对学生感知生命的能力有着很大的影响,核心素养的形成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各种现象,促进学生对生活和人生的本质问题的思考,进而可以正确、平静地对待自己的人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核心素养也是学生加强思维逻辑的前提,思维逻辑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所学生物知识的不同,对学到的知识加以思考辨别,并与自身经验有机结合创设出新的知识。同时,生物学科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科目,需要学生具备更好的独立研究以及科研能力。最后,实践是所有教学的终极目标,高中生物教师应重视起课堂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生物学的相关内容进行实操,强化学生对于所学生物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于社会的更深层认识,培养良好社会责任[3]。

(四)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内涵要点

当前,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重大,生态环境建设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生物教育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当前,科技产品无论是在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实践中,都越来越丰富,科学知识成为现代社会每个人的必备要求,生物知识隐藏在丰富的生活环境中。学生有责任关注身边的相关社会问题,根据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做出科学解释,参与理性辩论。它在许多模棱两可的所谓“科学信息”中辨别真假,拒绝传播虚假言论,为健康的中国做出贡献[4]。

(五)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基本教学原则

生物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不同的课堂学习模式,但他们也必须考虑在构建这些模式时必须遵循的学习原则,从而提高中学生物教育的效率和质量。

基于核心素养,在社会对于课堂教学模式要不断创新的要求下,教师应注重生命理论对学生的影响,在课堂上体现生命现象,将生命原则引入课堂教育,引导学生理解不同个体的存在对于生活有着各种各样的意义,教导学生要热爱生命和生活,正确对待所有的生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找到人生目标[5]。

基于核心素养,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适应性改革时,应当遵循探究式教学以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的要求,更加重视学习过程而非效果,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发现和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在对书本内容进行学习时积极地对生物现象进行探究并验证。

(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

第一,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基础,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利用教导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吃透课本内容,督促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生物知识,熟练掌握如何学习、学好生物学的技巧和方式,探究生物学本质。

第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生物知识架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以及良好的人生观,形成优秀的思想观念和待人处世的态度,面对困难挫折能够无所畏惧勇敢面对挑战。

第三,有助于培养中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展示生物教育的基本理念,体现高中生物教育的具体目标,为高中生物教育改革奠定良好基础,使教师明确教学方向[6]。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构建完整的知识脉络,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高中生物老师重视课堂上知识的传递和解读,将学习材料的内容传达给学生,引导他们学习学习材料内容的核心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打造完整的知识背景。比如,在学习到“细胞”这一板块内容时,教师要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同时思考细胞有什么样的结构、不同细胞功能有何区别、又如何划分等问题,通过思考搭建细胞相关内容的知识架构,了解各类常见细胞的特性以及能力,深入研究各类动植物细胞所呈现出的状态形成更完善的知识框架。

(二)开设科学性实验,提高操作能力

高中教师要积极在生物学科教学中开展实践教学,教导学生科学规范的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对实验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精密设计,建立每个实验与教材内容的衔接,然后老师带领学生进行中学生的生物实践探究,发现并记录实验所表现得外在现象并分析其中蕴含的科学规律,引导学生对各实验阶段进行自主管理和开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和分析探究其背后所隐藏的科学意义,运用科学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判别,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实验已经动手实操的能力,培养他们的生物学逻辑思维[7]。

比如在进行“细胞有丝分裂观察”的实验研究时,老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和介绍实验所需的各项材料和器材,然后指导学生利用显微镜对实验样本进行观察,让学生自己找到洋葱根有丝分裂的位置,并通过不断观察探索分裂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观察去发现并验证自己的猜想,以及书本上学习到的知识内容,观察不同分裂时期实验样本中的细胞数量的差异,发现细胞有丝分裂的规律。

(三)创设具有真实性的场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高中生物老师积极创造课堂学习条件,引导学生将现实生活与生物课堂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探究生活问题了解和学习背后的生物知识,将社会近期产生的热点话题融入课堂教学当中去,让学生参与热点话题辩论,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到热点问题的真相探索当中,积极探求热点背后的实际生物学问题,培养学生更高更完善的社会责任感。

比如在讲到“稳定与环境”的相关内容时,教师首先要展示一些现存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并根据社会现象以及自身经验共同探讨分析环境破坏的诱导因素,逐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基础知识。

(四)设计问题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得限制学生的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课上介绍有问题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思考和学习中学生的生物文化知识。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善于在消除盲目、创新课堂上提交给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从问题入手的基本理念,积极构建问题学习模式。深入思考文化知识的精髓,组织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更容易通过老师提出的题目掌握每一章的基本内容,理解问题启发的基本思想,独立研究每个问题的答案,来有效提高学生的研究思维能力[8]。

(五)通过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意识

高中生物材料包含大量微生物学知识,往往需要专业的实验仪器进行观察并总结归纳出科学的活动规律,这种抽象的生物内容学生很难真正地理解,也就更难以对其中所蕴含的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这样学生便会很容易产生抵触学习生物的负面问题,老师如果再不加以处理,最终便会切实影响学生生物学架构的形成。其实在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通过情景教学法为学生演绎所学知识为学生创造更轻松的学习条件,让他们沉浸在生物学的魅力中。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科学学习,为培养面向未来的良好研究意识创造条件。

例如,在学习“细胞生命通路”时,一些学生学会了解细胞生长繁殖的周期,但不了解实际的细胞分裂过程,特别是不同时期的行为和染色体数量的变化。它与细胞的生命周期有关,通过在显微镜下展示真实细胞的变化来刺激研究意识,使我们能够理解和更好地了解真实细胞。教师还可以向學生展示他们以前创建的细胞模型,并带领学生观察不同细胞从产生到消亡的不同时期的不同特征,以及细胞特征是什么。同时要清楚的一点是授课并不是单纯地告诉学生这个是什么、那是为什么,而需要教导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答案,培养学生独立地对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并积极寻求小组合作互助找到问题的答案,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六)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强化学生的理性思维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教师应摒弃应试教育的观念,用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无忧无虑的环境,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探索深奥的地方,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意见,提出质疑,打破思维僵局,科学整理所学或获得的数据。

例如,在学习了“光能捕获的色素和结构”之后,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使用思维导图来组织本课程中获得的知识点,例如胶囊、叶绿素等。同时组织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生物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基于这个原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己设定的认知目标以及学生实际的学习条件,为学生设立合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以此为方向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先记录误区,然后在课堂上和老师协商,让学生完成学业时,老师可以根据以前学习的笔记,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所有知识,并绘制思维导图。这种学习模式培养和加强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理性思维。

教师要及时奖励对于知识总结或是知识框架构建做得好的学生,并鼓励他们上台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以及学习经历,还可以定期举办学习成果交流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沟通发现自身不足并加以改进,还可以营造良好轻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努力进步积极表现自己,强化生物学习效果。

(七)通过举办实践活动,培养高中学生的生命观

高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对于生物学学习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策划和开展应用实践,最终加深人生观[9]。

比如在研究“人为疾病”时,这部分的内容比较理论化,所以即使教材中有所帮助,同学们也会觉得难以理解。当前社会结构稳定,人民生活幸福,很难无缘无故地接触到遗传疾病,这使得学生在对这一板块内容进行学习时很难真正理解这些专业词汇。在这种情况下,老师要求学生详细描述在生活中看到的遗传性疾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全面分析这种遗传病,找到病因,并采取补救措施。如果学生没有遇到遗传病,老师可以播放一个关于遗传病的科学传播短篇故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部分的内容。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来开展教学活动,像是“观察不同细胞是否发生有丝分裂”等实验,既可以吸引学生对于生物学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探究意识和实验素养,还可以强化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便于学生养成利用生物学视角观察世界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生命的意识,形成坚定良好的生命观念。

(八)理解生命本质,渗透生命观念

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物学的概念入手,逐渐渗透到人生的概念中,而从生物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教师直接解读了生物学的实际知识,对学生生活观念的发展重视不够。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生物学相关概念的讲解时需要特别小心。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什么是生物学以及各种生物学概念,教师可以使用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关于细胞的纪录片,诱导学生在老师可与学生共同欣赏有关细菌的电影,引导他们从微观方面展开近距离考察与研究,巩固学生的印象。另外,教师会介绍各种细菌的结构图,并进行细致地介绍。能让他们认识抽象复杂的观念,如果他们充分掌握了,会帮助他们认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坚持,使他们意识到生活的意义,体会人生的多变。

(九)利用重难点构建问题情境

利用重难点构建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利用重难点构建问题情境,学生将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例如,当教授高中化学的“分子的空间结构”一课时,假设学生们是一家化学研究团队的成员,他们受到一个任务,需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材料,以应用于太阳能电池中,提高光电转换效率。在设计过程中,他们需要考虑材料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键的特性。学生们可以通过模拟设计材料分子的过程来探究其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键。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如:“请根据所学的知识,描述设计的材料分子的空间结构。哪些原子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键角是多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不同原子之间的键角关系,以及如何优化空间结构以提高材料的性能。在学生完成讨论和思考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或展示,分享他们对材料分子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键的理解以及其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的拓展问题,例如,让学生研究其他材料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键类型,并探究它们在不同应用领域中的性能和优化方法。

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探究,学生们将通过设计材料分子的过程,深入理解分子的空间结构和立体化学键的概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和讨论,学生们将学会将分子的空间结构与具体应用场景相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十)运用生物科学史开展教学

生物学内容与科学史相衔接,每个知识点的背后都隐藏着科学家的创新和科学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教师可以相应地扩展,可以很好地回顾生物知识的科学史,逐步培养学生的精神

力量。

例如,通过教授DNA的内容,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DNA的过程。它们都是遗传物质吗?为什么当蛋白质首次被认为是遗传物质时,首先提出这个假设?为什么科学家怀疑这个假设?在观看视频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科学家在不断尝试犯错误,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需要大胆创新,敢于提出问题,意识到知识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可以有效提高取证能力,发现问题和逻辑推理能力,根据证据和事实进行论证,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十一)联系日常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上课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生物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观念和观念,为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要通过教授生物体适应进化的内容,让学生明白一切生命都是重要的,不是容易的,是亿万年发展的重要产物,如何敬畏和珍惜生命。通过教授有关生态系统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意识到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整体,人们应该知道如何保护和尊重自然。教师在教授生物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难点,感受和理解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大家应该承担责任,为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结束语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积极研究能够提升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应用策略,通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基础以及正确的生活习惯,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意识和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张颖之,刘辰艳,李智辰.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内涵与培育[J].中学生物教学,2022(8):14-17.

[2]周丽娜,陈强.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模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2(6):8-9.

[3]王晓燕.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式分析[J].高考,2021(15):109-110.

[4]杨东华.探究高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式[J].中学生物教学,2018(18):17-18.

[5]李盼盼.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21(5):1.

[6]吴春月.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279.

[7]耿易静.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2(1):109-110.

[8]张铮.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以高中生物“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教学为例[J].高考,2022(7):144-146.

[9]尤加军.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C]//华教创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中国环球文化出版社.2022智慧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2022:1994-1997.

猜你喜欢
高中教育生物教学核心素养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高中生物植物细胞吸水与失水实验教学实践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2:12:01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合作学习策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 09:44:23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