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取向·路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整合

2023-07-24 10:05刘卫平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3年6期
关键词:教学整合学习任务群新课标

刘卫平

摘 要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语文教学整合包含两个逻辑前提,即作为顶层设计的新课标定向和作为任务群要素的内容偏向。同时必须坚守三重价值定位,即育人价值取向、教学意义取向和学科本体取向。在此基础上,学习任务群视域下教学整合,可以通过四条实践路径来达成,分别为学习情境的整合、学习内容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和学习资源的整合。逻辑前提、价值定位和实践路径。

关键词 新课标 学习任务群 教学整合

课程内容改革的动向,必将对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作为课程内容改革的纲领文件,新课标明确提出“学习任务群”是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从某种意义来说,“学习任务群”的落实将直接决定着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质量。与传统的简单线性教学方法不同,学习任务群的主要特点是“追求语言、知识、技能和思想感情、文化修养等多方面、多层次目标发展的综合效应”。而落实课程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群教学的重要途径无疑是教学整合。本文尝试从现实风向、科学取向、精准路向三个角度,对语文教学整合作具体阐释,揭示教学整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现实可能性。

一、风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整合的逻辑前提

1.纲领定向:新课标是新课改的顶层设计

新课标的颁布,吹响了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号角。而新课标明确规定课程学习内容是学习任务群,可以说,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已成为现实必然和学理吁求。客观地说,“学习任务群”就是对传统“课程内容”形态的一次整合,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真正意义在于给予我们一种语文课程的整体观照意识。18个学习任务群的编制体现了“整体设计,统筹安排”立体的设计思路,同一学习任务群下有着不同的学习任务,不同学习任务群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和核心目标。看来,实现不同学习任务和学习任务群的有机整合,既符合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也有利于综合效应的实现。同样,这样的课程内容又将直接决定着教学实施的整合。可见,作为纲领定向的新课标为教学整合提供了学理必然性。

2.内容偏向:任务群是整合融通的行动要素

语文学习任务群在整体结构安排上具有贯串、循环和融通的特点。但是深入对比学习任务群不难发现,不同任务群在目标与价值追求、学习内容、主要实践活动中的某一方面存在着交叉。比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在学习目标和内容的安排上出现明显的重复性,重复的内容概括为三个关键词:社会生活、讲究逻辑和表达交流。两个学习任务群集中指向“课程目标”中的5、6两条。因此,为了聚焦目标,科学安排,必须要加强整合,遵循综合融通原则,分析、筛选优质教学内容,依据学科学理逻辑和学生认知逻辑,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机整合和开创性重构。可见,内容的偏向为教学整合提供了现实紧迫性。

综上,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工作,进行各要素的教学整合,具有学理的必然性和现实的紧迫性。换言之,教师只有具备对教学内容重构与整合的意识和能力,才能顺应新课标的时代吁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教学视域下的“整合”,具有三重意义:一是唤醒教师有意识对学科知识的前后勾连;二是开拓教师整合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三是推动教师“重构”新的语文课程与教学体系。

二、取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整合的价值定位

1.育人价值取向

众所周知,教育的终端目的就是提升人的素养。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精选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确保全体学生都获得必备的语文素养。”新课标最大的亮点是凝聚“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将之作为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以核心素养为基石,教学整合具有了明确的行为依据,根据此内涵,结合学习任务群的要素表征,我们可以提炼出教学整合的至少两重价值意义。一是人格品质的完善,新课标在设计学习任务群时,继续用人文主题来组元。从编写意图来看,吁求教师要挖掘任务群和教材呈现背后的思想意蕴,要引导学生形成主流价值观,从而促进精神完整成长。这样一来,教学整合的目的就不能只局促于课程内容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培育学生成为有文化、有教养的时代公民,使其具备大情怀、大格局,比如社会责任、兼济天下、合作共赢、实践创新等。二是能力素养的提高,应该说整合作为一种多维度的教学手段,其首要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深度学习,将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经验联结,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基于个人认知结構的知识体系,培育高阶学科性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而高阶学科性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才是教学整合的关键追求,是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应当习得的价值内容。

2.教学意义取向

为了扭转传统知识技能教学的不良倾向,新课标开创性地采用“学习任务群”组织呈现方式。18个学习任务群有着不同内容领域的侧重和自身学习规律的要求。教师要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准确理解每个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和教学提示。这句话提示我们,教师要明确各学习任务群的目标和宗旨,对其所涉及的知识点、技能点、活动点作出整体筹划;其次教师要梳理同一学习内容在不同学段的表现以及不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避免内容的简单重复,防止重要知识点、技能点和关键活动点的缺失。

对学习任务群进行教学整合,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学习和教学的需要,达到“提质增能、减负增能”的效果。一方面,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在教育年限和课时数不变的情况下,遵照“少即是多”的课程组织原则,呈现“典型取向”的学习内容,从过去重复低效、令人乏味厌倦的学习投入转向对典型内容的深度探究,使学生获得发现的乐趣、深刻的理解和取得学习成果后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设计,改变过去那种单纯的讲授法教学方式,以“整合”的观念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从“大概念”逆推小问题,从大单元逆推孤篇课文。重建整合式的语文学习生态,将不同类型的文本、不同的学习方式整合进入教学之中,设计那些有助于问题解决,有助于引发学生阅读行为、多样化阅读策略的教学过程,以往的讲解式、分析式的文章教法自然会发生变化。

3.学科本体取向

新课标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学科向来具有文道统一的特点,包含着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语言教育和思想教育。语文学科的思想、道德、人文教育目标不是外加的,不应采用外贴的方式,而应该立足语言文字运用,把人文教育目标渗透于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之中,保证整合研究不会溢出语文学科本体的范畴。概言之,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无论采取哪种教学方式,无论怎么整合,都应坚守语文学科本体取向,也就是说,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语文活动设计要围绕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展开教学,切忌把语文课上成综合活动课或其它学科课程。为此,必须区别两组概念。一是区别语言运用与语言知识,教学整合时注重语言运用,而不是语言的规律、特征、效果等本体知识,比如学习“通感”的修辞手法时,可以将《荷塘月色》《琵琶行》《紫藤萝瀑布》放在一起,让学生自行揣摩和赏析这些“通感”的描写性语句,在具体的语言运用情境探究“通感”的用法与意义,避免了纯粹地讲解“通感”的特点与意义等语言本体知识。二是区别生活语文与课堂语文,开展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活动,需要融入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经验,但基于任务群的课堂学习与生活语文有别,前者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为达成语文课程目标在多样的语言运用情境中开展的言语实践活动,而不是生活实践活动。比如学习《登泰山记》时让学生设计“研学攻略”,这样的教学设计生活味道很浓,明显偏离课堂语文学科本体的取向。

三、路向——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整合的实践路径

“整合”作为新一轮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关键词,梳理新课标整个文本,“整合”一词出现21次,几乎存在于新课标的各部分。学习任务群明确要求“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情境、内容、资源等要素正是开展学习任务群教学的连接点和整合点,在积极言语建构中凸显语文学习的开放性和包容性。

1.学习情境的整合

新课标提出:“真实、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是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形成、发展和表现的载体。”可以說,“情境”只是一种导入,是为了特定教学目标而精心设计的包含一定学习元素和相关背景信息的语文学习任务、活动或场景,本质上是为真实有效的语言学习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保障。创设情境的本质就在于“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整合学习情境的逻辑,是学生为完成学习任务,借助学习资源进行探究,进而解决问题、评价结果。当然,在整合学习情境时,要注意情境的合理性、恰切性、意义性,既要还原知识产生与应用的具体背景,又要充分考虑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经验的结合,以便促进学习者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关键能力。

根据“整合教学法”理论,“情境”是一个包含多个因素的集合题,可以用一个公式表达,即情境 = 支持工具 ( 背景 + 信息 + 功能) × 任务 (命令) 。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情境是由背景、信息、功能和任务共同构成的集合。整合情境,其实就是要将这些要素有机建构起来,形成一种驱动学生言语行为的内驱力。其中“背景”指的是语言运用的背景,由主体、时间、空间、受众和事件构成,“信息”是指介入背景的已知条件,“功能”是指情境的目的,“任务”是指在前三个条件下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单元“家乡文化生活”,该单元有一个重要的学习任务,那就是为家乡文化建设写建议书。但教材并没有提醒学生将要以什么身份参与到活动中,给谁写建议书,在什么背景下写建议书等问题。因此很有必要整合出明确的情境,笔者这样整合情境:你家乡的宗祠曾是村民祭祖等的文化场所,如今衰败不堪,且成为村民存放破旧东西的场所(信息),暑假你回到老家(时间),见到此景(空间),于是想给当地政府(受众)建议修复和管理宗祠(功能),你作为一位关心家乡的一员(主体),请写一封建议信(任务)。整合出这种完整且真实的情境,优化教学过程,能激发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兴趣,而且进一步明确了言语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指向。

2.学习内容的整合

语文是知识性非常强的学科,知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进行探索的产物,既存在抽象的、零散的思辨产物,又存在具体的、概括的实践经验。就语文学科而言,学科本体性知识比较繁杂,而任务群教学带给学生的东西不能是一个个的知识点,而应是一个个的组块。因此,要把这些语文本体性知识抽取出来,按照“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听说读写”12条线索搭建的逻辑架构,组成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12条线索的知识能力,形成12个语文的子系统。也可以主题式知识整合,在主题范围内寻找各自领域中的相关知识,然后用导引的线索将其串联起来,以供学生深入学习学科的知识内容。部分研究者开始摸索并总结语文知识树,并完善为“4部分22项131个知识点”的结构化知识体系。学习任务群教学通过实现内容重组,做到知识点有组织、有系统地网络结构排列,这样大大提高语文知识应用时检索、提取效率,便于学生实现知识学习结构化、自动化和策略化,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引下,教师应树立新的知识教学观,以学习任务群为抓手,整合学科本体知识,不过在整合的过程需要把握两个基本要求。第一,知识深刻化。比如讲到语体知识,可以引出口头语体、书面语体,很多老师就此打住,其实不能止步于此。由书面语体引出艺术语体、政论语体、科学语体、事务语体、报道语体,再由各类语体引出相关的文体,再将各种具体的文体概括为“实用类”“文学类”“论述类”等基本语篇类型。将这些相关知识与文体、语篇联系起来,使知识走向深处。第二,知识结构化。新课标特别强调结构化、大观念、大主题,可以以此为核心建构知识,让学生形成完整的“认知图式”,便于记忆与运用。比如文言实词知识,不要孤立地记忆某个实词的义项,不妨采用这样的手段——从词义演变的角度分析一词多义、整合一义多词、将白话文还原为文言文等,使实词知识立体化、结构化。

3.学习方式的整合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方面,提出“围绕核心素养,整合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这句话启迪我们,任务群教学应该整合多种学习方式和实践活动,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位一体的学习活动整合在一个专题的学习中来。可以说,在语文学习任务群里,这三种学习方式是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活动,也应是综合设计的结构化安排。一般来说,一个单元学习任务,以2-4个层次化的学习活动做梯次框架布局,设计3—5个具体化的微型学习活动。这样的学习活动设计,就学习意义而言,不仅着眼于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和深度处理,而且让学习内容更加聚焦,更有指向性。

在学习任务群教学中,语文学习特别强调真实情境中的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我们要有意识整合学习方式,设计三位一体的学习活动,以确保学生在积极的言语实践活动中提高语文能力。比如,统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的学习,为了对应“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任务群,做一个“新词语背后的文化探究”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课外从日常沟通、报纸杂志、网络传播等领域中,收集新出现的词语,并对搜集到的词语按主题进行归类。让学生相互讨论新词语的内涵、使用范围、适用领域。针对这些新词语,老师提供相关的文献资料让学生阅读,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探讨这些新词语反映的生活理念和文化追求,同时分析和评价新词语的社会学意义,形成书面学习成果。最后在班级进行展示和點评。

4.学习资源的整合

课程标准是上位的,教材是下位的,按理,教材的编写应该依据课程标准,但是编写教材时还没有出现“学习任务群”这一新课标规定的课程内容,以致课程内容与教材内容之间存在错位现象。客观地说,如今的教材资源与以往没有太大区别,而新的课程标准规定着宽泛的学习领域,这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相当大的困扰。要落实课程内容,打破对现有教材概念的理解,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而要依据课程标准的理念和任务群的要求,改变传统“文本为纲”“技能为本”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自主开发学习资源,实现从教材内容到教学内容的再跨越。

学习资源的开发,是整合教材资源的重要途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强化、补充、拓展、质疑等功效。学习资源的形式有文本、语段、语句、图片、视频等,从渠道来看,整合资源大体有两种路径:一是教材内部的资源整合,一是教材与外部的资源整合。当然整合资源,是在一定目标的统摄下完成,如何处理丰富的学习资源,关键是教师对于选定的学习资源类型要有清晰的定位,根据不同的类型设计不同的使用方法,拓展学习资源,由个到类的整合,由教材的“某一个”资源勾连“某一类”资源。首先可以是相同背景的资源,如学习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时,可以整合勾连同一背景(描写秋天)的另外两篇,即柳永《八声甘州》和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整合勾连形成对比性鲜明的“群文阅读” ,拓展延伸对课文的理解。其次也可以是相同体裁的资源,如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八单元,对应“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包含《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四篇文章,教师设计了“为微信公众号推送论说文章”情境,在完成课文推送任务后,推荐了魏征《十渐不克终疏》,苏轼、苏辙、李桢的 《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论积贮疏》,主父偃的《谏伐匈奴书》等文章,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两篇继续推送,巩固学生的辩证思考与分析能力。

概之,学习任务群是语文课程建设的一大创新,担负起推动课程范式转型的使命。教学整合能重构语文课程的内容系统,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因为教材和课堂的封闭带来的孤立效应,改变传统语文教学的线性模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教学整合应成为核心素养时代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点。

[本文系2020年中山市重点课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高中群文阅读教学统整策略研究”(课题编号:A202004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广东中山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教学整合学习任务群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作文教学初探
表述与实现:从“语文课程目标”到“语文课堂目标”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群文阅读教学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整合的几点思考
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研究
走进学生心灵,整合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