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落实幼小衔接的对策

2023-07-21 09:18:58蔡福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幼小衔接教学对策小学体育

蔡福

【摘 要】一年级新生由于刚进入新校园,教师在幼小衔接体育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教学目标不适宜、课程内容不合适、教学方式繁杂、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评价不正确等问题,因此做好幼小体育的衔接工作极为重要。可采取“把握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目标;抓住供给转变,调整教学内容;遵循化繁为简、完善教学方法;注重语言童趣,保证教学效果;关注学生差异,注重激励评价”策略,使一年级新生快速熟悉和融入小学阶段体育课,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体育 幼小衔接 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6-60-03

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升至小学开始学习生活,进入新的校园需要适应环境、教师、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变化,这让刚进入小学阶段的学生感到既新奇又陌生。在这段过渡期内,体育课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听不懂教师指挥、参与锻炼的意识薄弱、注意力和听口令意识不强、身体素质有明显差异、自我调节与自我管控能力较差、缺乏体育活动安全意识、体育课上受伤情况多发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一年级体育教学未能实施有效合理的幼小衔接策略。因此,教师应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让幼小衔接阶段的一年级学生尽快融入小学体育课堂中,并快速地熟悉和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从而很好地完成体育教学幼小衔接任务。

一、把握以学定教,优化教学目标

有的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形式上喜欢简单套用高年级的教学模式,造成教学目标不适宜的情况。以学定教,是指尊重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明确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接受程度,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制订出符合他们自身能力的学习目标,从而让学生循着这个目标持续提高,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程中的引导者,是幼小衔接顺利过渡的一个关键因素。多数幼儿园每个班的人数在20人左右,上课时会配备2名以上教师协助上课,而小学的班级人数在45人左右,更有部分学校班级人数超过50人,且都是由一名体育教师任教。随着学生人数增多和活動范围扩大,这给教学目标制订带来了更大的难度,且学龄前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自我控制及管理的能力较差,教师需要经常强调和提醒。基于此,在教学中需要改变一般性的目标制订,避免一以贯之的教学目标,应从学情入手合理规划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能被学生所接受。

例如在“广播体操”教学时,教师应抓住学生善于模仿的天性,多采取镜面示范教学让学生模仿学练,对于课时的技能目标设定可以是广播体操的一节动作或者1~4个动作。一年级学生存在注意力及自控能力不足的情况,因此教学时长不宜过长,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目标也要让学生容易达成。教师可在广播体操动作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二三木头人”“红灯停绿灯行”等游戏,把广播体操动作与游戏结合,并做到教学目标“区别对待”,即针对体质优良、理解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提高动作标准度和力度,针对个别体质偏弱的学生,应降低动作要求,只要能够完成即可。同时,对于注意力没办法集中的学生,只要他们能够跟着练习5分钟就及时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热情,逐渐提高他们上课的专注度,使教学目标更具备实践性和可行性。此外,由于小学生在理解能力方面存在局限,因此教学目标应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梯度性的标准来制订,切勿出现“拔苗助长”的现象。

二、抓住供给转变,调整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针对水平一目标,专门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1]幼儿园体育课没有固定和硬性规定标准,主要围绕着“走、跑、跳、投掷、钻爬”等基本动作学练,强调在“玩中学,学中玩”,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获得知识与经验。虽然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也符合幼儿的天性,但是幼儿园的游戏比较注重自由而缺乏培养幼儿的纪律习惯。小学体育教学有一定任务,因此要在幼小衔接阶段对体育教学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既要保持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又要重视学生对生活经验及常识的学习。此外,一年级的体育教学内容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并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技能有明确要求。

例如在“小篮球游戏”单元的原地多种姿势拍球课中,在拍球练习过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分组练习,规定每人拍球的次数,练好之后再交换,最快完成且未出现掉球情况的组获胜。采用竞赛模式激发一年级学生的好胜心,并及时进行激励反馈,这样的教学内容安排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纪律,又能保证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拍球的重点为掌心空出用手指按拍球的中上部,为了让一年级学生纠正用掌心拍球的错误动作,教师设计了掌心贴白纸“干净卫士”的教学内容。如果学生在拍球一段时间后,掌心的贴纸还是白色干净的就说明纠正了错误,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提高拍球动作技术。又如在“走与游戏”教学中,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走直线,手臂前后自然摆动。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规范意识,设计沿着跑道直线行走,强调要走直或看前方同学的后脑勺,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简单的走直线教学内容,促使一年级学生养成体育课堂纪律性,培养学生听从指挥的意识。一年级的体育课堂中,既需要游戏形式的内容,也需要具备一定要求和培养规则意识的教学内容,让衔接阶段的学生逐步适应小学体育课的运动强度和教学模式。

三、遵循化繁为简,完善教学方法

幼儿园阶段主要通过游戏方式进行体育学练,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需要按照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标准实行。一年级学生需要学习广播体操、掌握基本的“跑、跳、投”技术动作、进行体质健康测试等,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和测试标准,必须在课上进行大量练习,完成重复性和机械性的动作。幼儿园体育课时长约30分钟,每个班级一周2节课;而小学体育课时长约40分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一年级一周4节体育课。二者间教学内容和课时时长不同,教学方法也有所区别。考虑到一年级学生的心智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一年级体育教学中简化整合一体化系统教学方法。

例如在“走与游戏”“跑與游戏”等同类教学中,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借助50米跑道开展教学,利用跑道线作为标准线让学生站在线上并对齐,在练习时利用跑道线作为参照和辅助教学,直观的教学方法容易达到教学效果,同时避免在教学方式变换中无效时间的浪费。又如在球类“小篮球游戏”“小足球游戏”等同类教学中,一年级学生最难的就是对球的管理,如果没有好的教学方法容易造成课堂秩序混乱,甚至出现安全问题。球类课可以采用“一个标志盘一个学生一个球”的策略,课前提醒学生如何放球和收球,让学生明白球的使用规则,如什么时候拿球练习,什么时候需要把球放在标志盘上。在学练过程中,对于能够按照要求管理和使用球的学生给予奖励,使教学要求简单易懂,又便于执行。这样简单的教学方法既使学生懂得球的使用规则,也让课堂有序开展。同样的方法可以在场地和器材、队形、学练中迁移运用,这样对低年级学生规则意识培养和课程教学都起到化繁为简的良好作用,并逐步建立学生体育教学秩序和形成良好的体育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固定简单化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重复练习、不断巩固,为接下来的体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语言童趣,保证教学效果

许多一年级的体育教师都感到困惑,尤其是高年级的教师轮换到一年级开展体育教学时,如有的教师认为一年级学生比较难管教,连队伍都站不好,也听不懂教师的话,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无法让学生执行,达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这些情况在组织队形过程中尤为突出,导致一年级体育课堂往往会出现“一盘散沙”“菜市场”等现象。笔者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发现不是学生听不懂教师的话,而是一年级的体育教师没有做好换位思考和因材施教。教师要改变这些现象,就要重视一年级的学情,在组织队形时改善教学语言。

例如在教学“走与游戏”单元第一课时,可根据谁站得好、谁安静认真听讲等标准选拔小队长,选出4个小队长并让队长当排头,让其他学生跟随站位。这改变了以往随意四列纵队的繁杂组织,并以选拔小队长作为奖励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在四列纵队变八列纵队时,在4个小队长的前提下按同样的标准再选出4个小队长站在排头即可完成队伍变化。在站立时为了让学生保持手部动作,可以把“五指并拢紧贴裤缝”的语言改成“手跟腿被胶水粘住”或“想象手脚被绳子绑住”等学生能够听懂的情景式教学语言,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在需要告知学生往右或往左时,一年级的体育教师不宜下达“向右转、向左转”的口令,而应转变成一年级学生听得懂的口令,如“向国旗方向转走”“向校门口方向转走”等,利用学生熟悉的校园地名和方位下达转向口令。大多数一年级学生对于左右没有概念,教师应从学生主体出发,采用学生听得懂、能接受的语言,配合奖惩制度,才能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学生听得懂的口令和组织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达到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标准,另一方面能够让该阶段的学生有意识地适应小学体育课的队伍调动和组织队形变化。在衔接阶段的一年级体育课中,所有的教学语言都要围绕让学生听得懂的口令进行设计,在此前提下从不断强调重复逐渐过渡到标准的队伍调动口令语言,从而建立一年级学生体育课队伍组织概念,保证课堂队伍调动的有序组织。

五、关注学生差异,注重激励评价

学生的学习评价具有激励和反馈功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科学评价。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奇、好模仿、求胜心强的特点,教师可从“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这一观点出发,在课堂中多采用表扬和鼓励的方法,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保证课堂纪律,达成教学目标。对于部分特殊的学生该批评就批评,可以达到警示的效果,但一定要注意批评的尺度和时机。要快速培养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常规,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规章制度,注重综合性评价,这是对一年级体育教师的重要考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运动能力的发展;②健康行为的形成;③体育品德的养成。[2]一年级学生上课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跟他们的智力关联不大,而跟缺少规则意识、习惯养成较差、自主意识弱等关系较大,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更需要关注他们的综合性评价,不能只关注听话的、成绩好的学生,而要对“调皮的”“不听话的”“坐不住的”学生多一些耐心和差异评价。

例如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可以把全班分成4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加分比赛,对能够安静走路或者站立的学生加分,这样的方式与幼儿园“奖励小红花”等评价方式相似,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在立正口令的练习中,由教师吹口哨,学生喊出立正口令。给反应快速的小组加分,对注意力不集中和动作错误的可以扣分警示,再通过多次强调评价机制,帮助其迅速投入体育课堂学习中。又如在散开集合时,当教师吹集合哨做集合手势时,所有学生要快、静、齐地集合到位,对每次集合达到要求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加分,促使其他3个小组提高集合的速度和标准。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在“口袋备点糖果”,“糖果”不是真的糖果,而是指游戏或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体育活动。可以让表现好的小组成员当检查员或者小队长,还可以安排获得一定分数的小组减少练习量及缩短时长作为“糖果”奖励。经过综合评价调控,促进一年级学生产生纪律性,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和评价,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让一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小学体育教学。

教师应加强幼小衔接中一年级体育教学的思考与探讨,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队伍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改变,从实际出发掌握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把握每个细节,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动作要领,又有助于教师顺利开展体育教学。同时,能够让一年级新生快速熟悉和融入小学体育课程中,培养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运动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10-11.

[2]同[1]125-126.

猜你喜欢
幼小衔接教学对策小学体育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94期)2016-12-12 14:20:25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1:56:34
初谈幼小衔接之家园配合
教师·下(2016年10期)2016-12-03 10:08:40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85期)2016-11-11 01:05:14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3:14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00:01:50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40:56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38:19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2:01:17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5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