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萍
摘 要:三全育人的核心思想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加强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有利于发挥英语教学育人铸魂的效用,促进学生发展政治认同感、道德品质和综合能力。本文主要论述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从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在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混合教育活动三个方面探索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路径,以供相关教育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三全育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3)22-0006-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3.22.002
三全育人的背景对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育人要求,英语教学要积极搭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课程思政模式,正确、有力地引领学生的思想价值,促使学生成长为兼备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深化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重视强化英语教师的思政素养、育德能力和职业技能,聚焦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等板块挖掘和渗透思政元素,同时开展独具特色的课程思政混合教育活动,增强长效实施英语课程思政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成效。
一、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
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主要是指学校和教师顺应三全育人的指导思想,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提高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技能,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多元化思政教育活动等路径,强化学生的政治信仰、道德品质和文化自信,以此助推学生成长和成才。经过调查学情和研究理论实践,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利于紧密联系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
现阶段英语课程和思政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总体目标是将思想价值观教育全面贯穿于英语教学实践,这对增强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的联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学校可以立足全员育人理念对英语教师开展思政学习、课程思政技能等培训和再教育,增强教师的思政素养以及课程思政教研能力,从而开辟更多渗透思政元素的路径,实现紧密衔接大学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大学英语课程主要讲授西方文化和历史,学生的价值观念正处于塑造阶段,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学生的价值观容易出现偏差。三全育人理念强调全方位育人,以此为背景实施英语课程思政对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很有帮助。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祖国建设发展、中华传统文化等主题语篇,引导学生开展英语阅读、分析、交际等活动,既能扩展英语教学资源,也能筑牢学生的爱国信念和文化自信,从而避免多元文化给学生的思想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和职业素养
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其核心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健全的人格和职业行为习惯,为社会转型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其最突出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和职业素养。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和英语课程开展全程英语的专业技能竞赛、写作、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倡导学生互帮互助、团结协作、交流研究,提升学生的个人品格、职业道德以及职业知识技能,从而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二、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策略
(一)着力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推进英语教学全员育人
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首要的工作是增强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政素養及其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教师是实施和组织英语课程思政的主体,其思政教育意识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在英语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效果。因此,学校应该秉持全员育人的理念,加强组织英语教师参与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备课、研修、学习活动以及相关教学技能的培训等,转变英语教师的育人观,提高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从而推进大学英语教学全员育人,具体策略如下。
1.组织教师参与思政学习。学校应该利用党内政治生活和思政理论学习等契机,定期组织英语教师参与思政学习,如学校可以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印制成文件,由校园党支部成员负责组织英语教师学习和解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国家发展形势向教师渗透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和优势,提高英语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及其认同课程思政建设的程度。
2.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备课和研修活动。针对目前英语教师缺乏设计和实施课程思政方案能力的问题,学校应该根据英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备课、学术研究和研修活动,帮助英语教师积累充裕的课程思政经验和方法。如学校可以和其他高校建立联系,组织同校、他校的英语教师利用钉钉会议等信息平台开展英语课程思政网络集体备课活动,同校、他校教师以说课的形式分享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各校的教研组长再组织教师互评案例,补充和完善现有的教学案例,从而促进同校、他校的英语教师之间共享课程思政方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需要融合中华历史、人文等方面的内容,部分英语教师欠缺历史人文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此类元素时较生硬,学校可以组织英语教师和历史、人文、思政等专业教师共同开展研修活动,其他专业课教师分享优质的思政教育素材和方法,英语教师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和内容,在设计英语教学时尝试整合中华历史和传统文化教育,从而补齐英语教师专业知识的短板,构建多学科联动的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机制[1]。
3.组织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三全育人要求进一步提升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学校应该根据实施英语课程思政的需要组织教师参与相关的教学技能培训。如部分英语教师开发利用网络思政资源的能力偏弱,学校在开展教学技能培训时就可以开设新媒体教学、思政课件研发设计等培训课程,重点强化英语教师获取互联网思政资源的能力以及自主编制英语思政课件的技能等。在推进教学技能培训的同时,学校还应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技能比拼、学术竞赛等形式的活动,组织英语教师通过活动交流教学技能,探讨在英语课程思政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资源的方法,从而提升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技能水平,为大学英语教学全员育人提供保证[2]。
(二)加强在课程中渗透思政元素,保证英语教学全方位育人
依托三全育人背景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核心环节是拓展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融合的深度,教师应该从英语课程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切入钻探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同时引入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传统文化底蕴的教学素材,提高思政教育在英语课程中的占比,从而保证大学英语教学全方位育人,具体策略如下。
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大学英语阅读课是实施思政教育的主要平台,教师在基于英语阅读教学开展课程思政时,应该全面分析、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思政资源,根据教材的话题和内容适度引入课外思政教学材料,如时政新闻、红色文化、时代先锋人物事迹等,促使英语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鲜活,同时落实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如在教学关于英雄话题的英语阅读内容时,学生通过阅读探究掌握了教材语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之后,教师就可以根据英雄主题引入介绍红色革命人物和感动中国人物的英语短文,组织学生合作进行英语扩展阅读。学生了解了短文内容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英雄的共同特征,学生总结并反馈:爱国、坚毅、有韧劲、勇敢、鼓舞人心等。教师再提出延伸问题:“如何将非凡的英雄精神体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鼓励学生用英语列举生活中爱岗敬业的例子,学生经过举例和交际,明白了英雄来自人民大众,践行爱国信念、爱岗敬业精神,经过不懈努力每个人都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英雄,从而实现深度整合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与爱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素养等教育[3]。
2.在英语写作训练中渗透思政元素。大学英语写作训练具有较广地渗透思政元素的空间,教师应该根据英语写作训练目标,加强开发时政新闻、社会民生新闻、网络舆情等素材作为学生英语写作的材料,引導学生结合材料分析,开展评论、读后感等形式的写作训练。如教师可以从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上收集、下载富有正能量的社会热点新闻给学生播放,然后鼓励学生用英语给新闻写一则点评,主要评价新闻主人公身上的精神品质以及正能量行为对优化社会和谐环境的作用等,从而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和思辨能力,塑造学生的道德品质、是非观念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4]。
3.在英语翻译训练中渗透思政元素。以往在实施英语翻译练习时,教师大多采用原版的英语新闻、报刊、电影等作为素材,但这些素材中的观点和立场与我国的国情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在英语翻译训练中渗透思政元素,应该重视应用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治国理念等方面的翻译材料,组织学生开展英汉互译练习,同时引导学生在翻译的过程中比较西方文化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差异,促进学生领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深和价值,进而选择正确的文化价值、形成坚定的文化自信。如在大学英语翻译训练中,教师可以收集整理关于我国节日习俗、传统艺术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英汉互译练习。以中西方节日文化来说,教师可以提供中国春节、中秋节,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的翻译材料,学生完成英汉互译练习之后,教师引导学生从历史源流、节日活动、寓意等角度对比、探讨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区别,感受民族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特色。教师还可以在史书、儒家经典读物中摘录一些名言警句、治国理政的金句,引导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同时感知博爱、诚信、正义、革故鼎新等儒家思想,以史为鉴、以言化行,从而树立学生的政治认同和文化自信,达成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全方位融入思政元素[5]。
(三)开展课程思政混合教育活动,实现英语教学全过程育人
在三全育人的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追求全过程育人,教师不仅要筑牢英语思政教育的第一课堂,还应该加强开展课外思政教育活动。因此,在探索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路径时,教师必须着眼于英语教学的课前和课后,开展网络自主学习、英语竞赛、志愿者服务等形式的混合教育活动,提高英语课程思政的持续性,激励学生争做新时代的奋进青年,从而实现大学英语教学全过程育人,具体策略如下。
1.课前开展网络预习和自学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和资源能够创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前预习和自学的内容、形式,教师应该根据英语课程内容,借助学习通、钉钉会议等平台组织学生开展网络预习和自学活动。如在课程主题为“成功”的课前预习环节,教师可以在互联网资源库中收集关于实现中国梦的课外资料,将其整理成课件用线上平台发送给学生,组织学生结合资料在网络平台上合作自主预习教材语篇,探讨如何成功实现中国梦。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围绕成功和中国梦的话题,在各大新媒体平台上搜集、在线分享和深入交流相关的时政资讯,从而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提升在英语教学课前预习环节开展课程思政的效果。
2.课后开展英语思政主题竞赛活动。要想将思政教育延伸到大学英语教学课堂之外,教师应该有机整合英语活动和思政教育主题、其他专业,开发设计多姿多彩的主题竞赛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精神生活,培养学生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识和能力。如目前我国科研事业稳步发展,学校和教师就可以策划主题为“中国智造”的英语演讲竞赛活动,通过校园网、学习群、广播站做好活动宣传,吸引不同专业的学生踊跃参与,根据活动主题,从新能源汽车、高铁技术、5G、量子通信等国家科研成果出发,用英语演讲的方式展示中国智造的新面貌,在学校的新媒体平台上公布演讲视频和竞赛结果,从而激励当代大学生为祖国科技发展、建设拼搏进取,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全过程育人[6]。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不仅有利于紧密联系英语课程和思政课程,也能提升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还能培养学生的个人品格和职业素养。高校应该组织英语教师参与思政学习、课程思政备课、研修活动、思政教学技能培训,教师应该加强在英语阅读、写作、翻译教学中渗透思政元素,同时开展课前网络预习、课后思政主题英语竞赛等活动,从而为大学英语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 张帆.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路径[J].中国冶金教育,2022(6):65.
[2] 孟高旺,杨琳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原则与提升路径[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6):98.
[3] 李丝贝.课程思政背景下地方应用型高校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的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2(6):139.
[4] 陈东岚.课程思政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J].英语广场,2022(34):120.
[5] 叶红.新形势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策略思考[J].公关世界,2022(22):144.
[6] 艾懿.基于课程思政的慕课与线下课程融合设计及案例实施——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11):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