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沿铮
摘 要: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产业结构的高端化和智能化,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各行业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针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各院校及相关企业开展了大量的探索与研究,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本文针对校企合作的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路径展开了深入探讨,并结合对校企合作问题的详细分析,提出了拓宽校企合作路径的策略,以期为加强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 高技能人才
职业教育能够快速培养大量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综合型人才,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笔者在探索职业教育改革过程后发现,校企合作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技工院校可以通过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关系,集中学校和企业的资源来培养综合型人才。校企合作可以使技工院校为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高水平技术人才,推动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实现学校、企业、社会多方共赢。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教学模式和实践模式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影响了校企合作模式的正常开展,又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不利于发挥校企合作模式的积极作用。因此,笔者尝试通过对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找到提升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法,实现技工院校的教学目标。
一、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完善
技工院校一直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也有一些成功案例,但总体看,校企合作还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校企双方没有实现利益均衡,缺乏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其经营宗旨是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企业不会主动承担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义务。一旦企业得不到预期的经济利益,就很难再次参与到校企合作中。因此,有效合作机制的缺失将导致学校和企业双方难以建立一个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不能实现深度合作,从而无法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二)政策保障作用发挥不够
通过对国家出台的关于技能型人才培养法律法规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家对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具有非常明确的要求。但是,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校企合作在法律层面上缺少充分的保障机制,使双方职责和权力缺乏监督和制约,学校和企业的权益缺乏保障。例如,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技工院校学生需要在合作企业中进行顶岗实习,但由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足,无法完成企业的预期产量和质量任务。为规避上述问题,政府相关部门曾给予企业一定的税收政策,但具体的优惠政策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极易造成校企合作中企业参与热情不高的现象。
(三)思想观念落后
虽然政府有明确的文件来支持校企合作,技工院校也已逐渐意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技工院校落后的思想观念是阻碍校企深度合作的主要原因之一。技工院校的思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管理层缺乏改革和创新意识;二是部分教师存在抵触心理。大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思维方式相对固化。在校企合作模式推广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改变自身的教学思维和方式,研究适用于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但部分教师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存在抵触心理。
(四)校企合作目标存在差异化
校企合作是近几年提出的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新路径,但现阶段工作开展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合作目标仍存在较大差异。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有两个主要目标:一是拓宽学生的就业路径;二是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和就业率。而企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主要目标是希望通过技工院校的学术理论、技术设备或政策扶持来帮助企业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生产计划等,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现阶段,学校和企业一般通过前期的商榷签订双方均能接受的协议,以此来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校企双方的合作目的仍存在一定的差异,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这导致在合作过程中极易出现一些不可调和的矛盾,严重影响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一)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的本质需求
技工院校教学的本质是培养面向生产、经营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学生必须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要实现技工院校与社会岗位发展需求相对接,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技工院校把握自身的教学定位,结合企业的用人需求来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并以此为目标对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及时的升级更新,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校企合作还有助于技工院校师资团队的建设,既保证学生拥有充足的实习机会,又能根据学生的在岗表现来完成教学质量评估。另外,技工院校还可以参考企业的培养建议,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确保学生的培养方案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适应,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让毕业生的素质能力可以與企业岗位要求顺利接轨。
(二)校企合作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政府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在参加校企合作中不仅能够享受到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而且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逐渐成为限制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小型企业因受资金限制,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竞争中存在着明显劣势,导致出现招工荒招工难问题。但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可以直接与技工院校进行合作,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同时,技工院校的学术理念和创新技术能够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三)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校企合作可以帮助技工院校及时掌握社会的发展动向和人才需求信息,有效避免出现技工院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现象,从源头上增加高质量、高素质的劳动者数量,提高高技能人才在劳动人口中的比例和整体素质,从而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
三、技工院校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
(一)完善校企合作相关政策和制度
在校企合作中,政府要发挥统筹和引导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为校企合作指明发展方向,让校企合作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途径和通用模式。首先,当地政府要对技工院校管理者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引导,使学校和企业明确各自的目标和责任。一方面,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来严格规范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政府要对参加校企合作的企业制定一系列激励政策,保障企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
(二)转变思想观念
在校企合作中,技工院校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深入研究国家相关指导性文件,了解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并结合自身的需求做出相应的调整。技工院校需要从管理层、教师和学生3个方面促进思想观念的转变,让管理层、教师和学生成为校企合作的主要推动者。
例如,在幼教舞蹈专业教学中,该专业一部分学生是调剂到本专业或直接招录就读本专业的。因此,这些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没有深刻认识到幼教舞蹈专业的重要性。然而,学校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将社会舞蹈相关机构优秀工作者引进课堂,请他们讲解一些知名舞蹈家的案例,并组织学生观看各种类型的优秀舞剧,如外婆桥独舞或幼儿舞蹈作品等,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促进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
(三)改变自身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企合作中技工院校需要对自身的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改革。首先,技工院校需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对学校的专业进行调整和规范,以岗位技能为核心对教学模式进行构建;其次,按照社会职业需求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体调整;最后,技工院校需在实际教学中邀请企业的资深技师和管理人员参与到课程教学中,实现技工院校教师团队“双师型”转化。
例如,在幼教舞蹈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技工院校的课程教学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调整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但社会对于幼教舞蹈专业人才的需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社会幼师舞蹈机构也能够第一时间掌握社会对舞蹈教师的需求情况。技工院校可以通过与社会幼师舞蹈机构进行合作,将社会幼师舞蹈机构内的优秀教师引进舞蹈专业课堂中,让学生在具备充足理论知识的同时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社会幼师舞蹈机构内的优秀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讲解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解决问题方法。这样有助于提升幼教舞蹈专业学生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适应力,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
四、小结
校企合作是国家针对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全新发展方向。在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技工院校要明确校企合作是技工教育的本质需求,即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合作有助于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和社会竞争力,推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发展,从而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覃冬梅,杜少华.高职机械加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有效性[J].南北桥,2021(5).
[2]谭建正,王志刚.高职院校《机械零件加工与装配实训》教学改革[J].河北农机,2016(10).
[3]陈铭.高职机械加工实训课程开发与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科技风,2019(31).
[4]唐琼英,芦晋.探索高职院《机械零件加工与装配实训》教學改革[J].价值工程,2011(30).
(作者单位: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