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2023-07-14 13:38:13杨英樱廖慧玲
职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

杨英樱?廖慧玲

摘 要:本文针对目前技工院校德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以期能够在德育课堂中帮助学生养成学科核心素养,为国家和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关键词:技工院校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德育课堂教学

课 题:本文系“技工院校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XZZJG2021B124)的研究成果。

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其中,技工院校在职业教育中又有其特殊性。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德育课作为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如何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全面深入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目前,技工院校按照《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要求,明确德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5个方面。

二、在德育课堂中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至关重要

(一)新时期发展需要德育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技工院校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就必须培育符合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成长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因此,技工院校教育的核心不应再是单纯地传授理论知识,而是要更多地倾向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基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德育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学生个人成长需要德育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技工院校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其中一些学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厌学情绪较为严重,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自我认知不完整甚至有偏差,导致自我期望值与行动结果呈现出较大反差。同时,社会用人标准提高,就业压力增大。这要求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三观”,明确职业目标,提升自身能力,这样才能顺利进入职场并具有竞争力。因此,德育课堂教学越系统越科学,就越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学科核心素养,将其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并外化于未来的生活及工作中。

三、德育课堂教学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存在局限性

(一)德育教师教学理念尚未转变

在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特别是德育教师教学观念仍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一方面,老教师沉浸在自己原有的教学模式中,不愿学习新方法、新理念;另一方面,新晋教师由于缺乏学习机会,在自身缺乏主动学习的同时就只能沿用现有的教学模式。这会导致德育教师团队出现应付式教学,使课堂处于一种比较沉闷和乏味的状态中,学生无法端正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态度,无法从教师的教学状态上真正感受到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二)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低

2020年,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了德育课程在技工教育中的独特地位。然而,落实到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生硬的理论灌输现象。在德育课程教学中没有进行完整的学情分析,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成长背景及实际需求进行教学设计。如此一来,学生学习学科核心素养的积极性大打折扣。

调查显示,当前许多企业招聘时优先考虑的是员工是否具备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和学习能力,其次才是职业技能,最后是工作经验。有些学生毕业后无法得到企业的青睐,原因之一是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不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的实际需要,没有让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待学生走进社会面向企业时,表现出无法适应岗位需求的心理落差和行为偏差。

(三)德育教学内容多且杂,评价方式单一

技工院校德育课堂根据规定使用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教学内容繁多,且有重合现象。仅根据教材实施教学,无法形成模块,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弱化了德育课堂的教学效果。

目前,德育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笔者所在学校德育课程的期评成绩由“平时成绩40%+期末卷面60%”组成。德育没有形成合力,德育成绩仅凭德育教师判定,单一的同时又片面,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学生接受德育的效果。

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德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一)严格遵循党的育人方针,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

坚持“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方针。技工院校作为为国家输送劳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基地,应严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当作不断钻研并努力践行的教育课题。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企业应全方位形成合力,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让技能人才“香”起来。

统筹规划学院德育体系,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全过程、全方面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工作。

第一,从管理上确立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办法,用规章制度做保障,用真情实施管理,对违纪行为处理要恰当及时,才能达到预防违纪行为发生的目的。借助第二课堂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重视德育课堂教学工作,对教师开展教学能力提升方面的专项培训,用以老带新的方式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发展,监督确保相关课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第三,引进专业教师,构建专业师资队伍,促进德育课堂培育学科核心素养顺利开展。

(二)轉变教师观念,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实

要想让学生德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转变观念,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真正理解学科核心素养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发展,这样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为人处世。一方面,老教师要勇于跳出传统教学模式,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发挥自身德育素养在教学中的价值;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更加注重结合实际加以创新。在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关注学生不同的成长经历,把握学科核心素养的要点,坚持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衔接,营造课堂氛围。教师要适当放手,让学生亲自去想,去看,去做,去悟。真正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落到学科教学各个环节中,并贯穿于学生的每个学段,落实在评价的每个细节中,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职业人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人。

(三)强化校企合作办学,让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落地

技工院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而学校教育与企业需求不匹配就会造成学生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双重不良后果。因此,德育应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在进行职业精神素养的培育时注重结合岗位需求,引入企业文化,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聘请企业相关人员进入课堂实施教学,同时让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实践,通过参观、实践,使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再结合自身实际树立明确的发展目标,有意识有计划地培育学科核心素养,为更好地成长成才及就业打好基础。

(四)整合教学内容,完善评价方式,让学科核心素养入脑

技工院校德育课程应在用好规定教材的基础上,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整合教学内容,适当依据时事增加相应教学内容,形成模块化教学,突出、强化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进行传授。例如,通过不断深入挖掘教材,结合国家、社会大事时事,实现渗透政治认同的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实际需求,结合社会认知学习实践,培养学生具备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精神;分析身边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开展以学生为主的各类活动,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参与学校管理、企业生产、社区服务,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有目的、按学期、分阶段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切忌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不明确。

转变德育评价方式。学生德育期评成绩应融合学生互评、班主任评价及德育教师评价等多方面评价,弱化卷面分数比例,强化过程性及增值性评价,让学生时刻关注自身的点滴进步,增强自信心。

(五)精心打造德育活力课堂,让学科核心素养入心

德育课堂教学要想发挥应有作用,必须触及学生内心深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方法。目前,除了传统的讲授方法之外,课堂教学应该结合技工院校不同专业特点及就业方向,设计出契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式。这些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任务驱动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教学设计应该兼具思想性與实践性、时代性及灵活性,紧扣认知、情感、行为三维教学目标展开,选择最具有价值引领的、具有时代感的、最接地气的、可信可学的、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既严肃认真又生动活泼,让学生爱上德育课堂。

五、小结

技工院校的德育课堂教学改革不会一蹴而就,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养成,需要从社会各个层面持续性地推动,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其更好地完成身份转变,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2]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教学大纲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朱明光.关于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6(1).

[4]吕智敏,王小明.基于Y理论的中职德育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探究: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0(2).

[5]邢燕波.中职德育活动课实施及教材建设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7).

[6]丁哲学,路艳娇,刘彥,等.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现状调查研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

[7]孙德魁.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不足及改善对策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8]林宏.“互联网+”下中职院校德育课程教学改革路径[J].现代职业教育,2020(16).

[9]沈茂玲.案例教学法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10]李雪颖.新时代背景下中学德育教育的创新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3.

[11]付宇星.基于设计的学习对培养中学生数据素养的案例研究 [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作者单位:广西轻工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
技工院校的“双创”之路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42:19
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兴趣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33:12
技工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08:38
探究式教学法在技工院校武术教学中的应用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1:04:13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52:47
技工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39:52
基于朋辈教学法的技工院校专业基础课教学探析
职业(2016年11期)2016-11-23 20:21:16
技工院校英语思维创新型阅读教学的探讨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关于技工院校学生德育课堂学习兴趣的调查与研究
职业(2016年10期)2016-10-20 2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