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

2023-07-12 15:55孙财周邹芬
基础教育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出路心理健康教育困境

孙财 周邹芬

【摘 要】高中生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情绪状态波动很大,容易出现环境适应问题和人际沟通难题。文章从现实调研出发分析了县级高中生的心理问题及县级高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困境,根据实践提出相应对策:扎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是关键,注重心理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采用多方合作提升大众心理健康意识,开展具有县城地方特色的心育工作,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的创建作出有力贡献。

【关键词】县级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困境 出路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75(2023)04-75-03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也不乏因压力大而产生抑郁情绪、因社交恐惧而不得已休学等情况。这些因心理问题引发的不良事件在令人感到痛惜的同时,也在警示着教师开展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辛自强等学者的研究成果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在缓慢增加,“中学生SCL-90得分与社会威胁、教育状况、经济状况三方面的10项社会指标中相关显著,这说明社会变迁是预测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1]。县级高中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投入较少,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但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滞后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如何提升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丰富偏远地区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学校和教师应思考的课题。

一、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

(一)县级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1.留守高中生的心理痛点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县级高中留守学生依然存在,偏远山区县级高中留守人数较多。有研究显示,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性格孤僻、内向任性、心理弹性不够等方面。

留守高中生和家长的沟通相对不足,他们感知到的社会支持明显偏少。刘晓和黄希庭认为“社会支持影响着个体对潜在压力性事件的知觉评价,在这个环节可以预防压力的产生”[2]。也就是说,如果个体感觉到来自他人提供的社会支持,就可以有效应对潜在的压力事件,很多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进而大大提升学生的心理韧性。根据县城每年开展的心理普查可以了解到,有的县级高中生会感到孤独,留守高中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相对更为敏感,他们在交友方面容易遭受挫折,有些虽然有一些朋友,但是难以交心。另外,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中生总觉得自己已经成熟,而远在他乡的家长却认为他们依然不谙世事,有的高中生与家长关系僵化,很少沟通或者没有沟通,种种原因让他们无法感知来自他人的支持。

2.县域其他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制约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承受着家长甚至家族的殷切期望,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自然较大。

县级高中生欠缺对心理健康的认识,也缺乏寻求心理援助的意识。县级区域的人们长期以来持有“知识改变命运”的态度,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忽视,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致使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更加严重。以A县某高中学校Y校为例,自2017年起,Y校每年采用SCL90、SDS、SAS量表对高一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发现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尤其在2019年及2020年较快增长,具体结果见图1。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各类心理压力及人际关系敏感问题日益突出,由于亲子沟通不足引发的与父母关系不和等情绪问题也日益突显,不少学生在接受心理咨询时表示他们存在社交恐惧症。同时,高危(重度抑郁)案例也骤然增多,学生的情绪状态着实堪忧。

(二)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滞后

1.县域心理师资力量薄弱

县级高中心理师资配备严重不足,笔者走访并调研了A县周边县市的一些高中学校发现,心理健康教师的配备在不同区域很不均衡,县城高中配备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普遍较少。有些学生人数5000人以上的学校却只有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大部分学校只配备兼职心理健康教师1名至5名不等,有些县城全县只有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县级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过少,难以及时进行交流研讨,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只能花费很长的时间自我摸索。近年来,虽然教育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组织了多期心理健康专题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但是大部分县级高中的心理健康教师接受过相关培训之后,由于地方学校不够重视,他们缺少实践的机会,所学技能逐渐荒废,出现“培训不断但成长不了”的现象。

2.县域各界心理健康意识淡薄

县域地区的各界人士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比较肤浅。例如依然有教师认为心理教育课程与高考没有什么关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有可无,导致课程开设是一大难题。有些学校虽然象征性地开展一些心理讲座和团队辅导,但是对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缺乏关注,多是从大方面讲解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忽视了学生的真实需求,导致活动设计流于形式。学校领导认为其他课程和班会课可以渗透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没有必要单独开设一门课程。

虽然不少学校配备了心理咨询室,笔者调研的十几所中学都拥有心理咨询场所,硬件设施配备齐全,有些学校还设置了情绪宣泄区、音乐放松区等,但是由于学校不够重视,没有很好地宣传心理咨询室,很多学生甚至不知道可以前往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疏导,咨询室的使用率不高,这些实用的硬件设施最终形同虚设。

二、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出路

(一)加强县级心理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专业的心理教师队伍是保证高质量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县级教育部门需要设立足够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完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考核方案,为心理健康教师的职称晋升提供政策支持。积极引进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師,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培养一批本地较为固定的心理健康教师,建立全县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库,有效解决县域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严重缺乏的困境。

为了让县域心理健康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县级有关部门需要定期组织对心理健康教师的业务培训。例如某县教育局、科技局、体育局和县心理健康服务协会每年10月都会联合组织一场为期1.5天的县内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交流会,培训以专题报告、心理咨询和心理素质拓展实操为主,有时可穿插教学比赛及案例研讨等环节,经过几年的教研积累,有效促进了该县心理健康教师的整体业务水平。

笔者在调研中得知,赣南地区县域每年都会对新招聘的教师开展岗前培训,除了学科培训,还穿插心理健康专题培训。提升新入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意识,让他们一方面能在职业中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幸福感,另一方面也能掌握基本的心理访谈技能、学生心理问题识别及干预方法。笔者所在县城自2020年开始就采取了这一模式,获得了诸多教师的好评,新教师表示这一环节既有利于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又能有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

(二)多方合作,提升大眾心理健康意识

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应基于学校现有资源,面向学生宣传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如Y校每学年开学初都会组织高一新生以班级为单位,参观浏览学校的校史馆、图书馆、心理咨询室、体育馆等校内隐性学习成长基地。心理健康教师可借机详细讲解心理咨询室中各功能室的特点及用处,介绍本校的心理工作等,培养学生“想成长、有困惑就去心理咨询室寻求帮助”的意识,让心理器材和心理辅导室能够物尽其用,而不仅仅是摆设。

另外,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师可根据本县的民族特色努力打造心育特色学校。例如某高中将传统的“跑操大课间”活动进行灵活转变,在保留传统跑操活动的基础上,增设了按年级轮流开展的心理拓展小活动,为学生增加了提升心理素质的新型体验,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良好反响。

县级高中要重视与家长的合作,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例如班主任可在家长会上介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增设亲子沟通技能微讲座、家长成长沙龙、家长学堂等方式增强家长对孩子全国大中学生心理成长困惑的了解,提升家长关爱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心理健康教师应积极参与和组织县域内外心理服务活动,将社会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其他单位和社会团体中,扩大心理健康服务受众群体的范围。心理健康服务活动要通过微信公众号、电视台、短视频等形式进行大力宣传,全面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

(三)优化县级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质量

随着“健康中国”理念的提出,县级高中首先要突破的就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地学校需要落实“每2周至少一节心理课”的文件精神。心理健康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心理健康教师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设置相应的教学专题,如心理健康概要、自我认知专题、高效学习专题、人际关系专题、情绪管理专题、生涯规划专题、焦虑压力专题、青春恋爱专题等。县级高中还可以根据当地的情况设置留守学生专题、住校生互动模式专题等,全面覆盖当地高中生所遇到的各种困惑。

在教学模式上,心理健康课程应当根据不同专题设计符合县城学生心理特点的体验课程和实践活动。心理课程与其他文化学科不同,更注重学生的直接体验,而这些体验需要以丰富有趣的心理活动为媒介,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心理课堂中的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暂时忘却学习的压力,提升参与兴趣,更能在参与过程中获得持久难忘的感悟。有效的减压技巧和情绪管理技能让学生“轻装上阵”;生涯规划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的方向;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的掌握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能获得来自他人的支持,在生活上如虎添翼。

(四)丰富县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除了要开展优质的心理健康课程,还应注重教育内容的多元化和教学形式的丰富性。一方面,县级高中需要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心理氛围,例如在校园内设置心理健康专栏,印发校园心理月刊,开设心理专题广播,制作心理健康宣传横幅等,拓展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师生心中。另一方面,需要搭建多渠道交流平台,例如设立心理信箱、开设心理辅导热线等,方便学生多渠道寻求帮助。

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之一。县级心理健康教师需要结合本县的风俗习惯和本校的特色做法,每年开展不同的心理健康专题活动。例如Y校结合本县本校的特色“36公里远足活动”开展心理绘画活动、心理征文比赛;结合学校的成人礼活动开展女生恋爱专题、生涯规划专题等心理讲座,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心理韧性。

学校还可以根据特定节日(世界精神卫生日、“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开展系列心理讲座活动,大力宣传提供心理援助的各类渠道。灵活运用心理情景剧表演、心理素质拓展、心理电影赏析、手工体验、心理绘画等活动开展教育,根据需要开展新生心理团建活动和高考前减压素质拓展活动等。

(五)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

县级高中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县级高中除了选用特定的心理健康量表或问卷,还应根据县城的特殊性适当附加其他信息,如在心理普查问卷中增设是否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个人求助意愿等问题,全面建立好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定期开展留守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讲座,针对留守学生在社交困难、人际冲突、情绪不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开展阶段性团体辅导。

县级高中住校生比较多,如何处理好舍友关系成为学生的一大课题。针对这一情况,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对住校生呈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别的心理问题开展小型团体辅导或者寝室同伴关系专题讲座,进行精准辅导。同时对于宿舍人际关系敏感的学生,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分批次组织开设团体沙盘治疗;对于与父母沟通不顺利的学生,教师可以倾听其心声,鼓励学生和父母相互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并通过文字表达向父母抒发自身的真实想法。

针对近年来时有发生的自伤自杀事件,心理健康教师应根据心理普查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问题的“高危学生”,进行主动约谈和定期跟踪,告知学生家长和任课教师,多给予他们关注。同时,心理氛围不够浓厚的县级高中应该成立以学校领导牵头,心理健康教师为引领,全体任课教师负责的心理危机干预小组,定期开展心理危机识别和干预的专题培训,让全体教师了解心理危机的正确处理方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积极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健康中国行动”的必然要求,是“双减”背景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辛自强,张梅.1992年以来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变迁:一项横断历史研究[J].心理学报,2009,41(1):69.

[2]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心理研究,2010,3(1):6

孙财 / 江西安远县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学心理健康教学;周邹芬 / 江西安远县濂江中学,二级教师,从事中学英语教学(安远 342100)

【基金项目】2022年度江西省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心理素质拓展融入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研究”(GZZH 2022-541)

猜你喜欢
出路心理健康教育困境
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以外国文学教学为例谈如何提高师范学校课堂教学质量
大学生参与法治社区建设探微
基层民事检察监督工作的困境与出路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认定出路分析
简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