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主要问题与教育干预策略

2023-07-12 05:37徐可盈姜徐淇
乡村论丛 2023年2期
关键词:留守儿童

徐可盈 姜徐淇

摘要: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隔代教养是其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基于农村隔代教养过程中祖辈存在文化水平较低,影响教养质量;完全隔代教养,存在教养弊端;经济状况较差,影响教养投入;体力精力不足,教养力不从心等问题。从提升祖辈教养能力,提高孙辈教育质量;转变祖辈教养方式,培养孙辈良好品质;加大祖辈经济支持,确保孙辈发展费用;多方助力隔代教养,优化孙辈成长环境等方面提供了相应的教育干预策略,期望能够为今后完善留守家庭隔代教养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农村留守家庭 留守儿童 留守祖辈 隔代教养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农村年轻父母纷纷涌向城市打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出于种种考量,大部分父母将其子女留在老家,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留守儿童,这些留守儿童通常和祖辈生活在一起,由祖辈进行抚养和教育,即隔代教养。2018 年民政部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数据显示,全国共有农村留守儿童697 万余人且有96% 的农村留守兒童处于隔代教养中。由于成年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祖辈也无能力外出,只能留在农村老家务农和照看孙辈,因而这些农村祖辈也被称为留守祖辈。目前,留守祖辈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妇联、社工、学校、企业等社会各界均关注到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缺失和不良等问题,并纷纷开展志愿活动以提供支持和帮助;同时学界更是积极探讨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干预策略。武慧娟认为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的发展上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解决。张帮辉、李为也指出留守儿童在学习、品行、心理和安全四方面存在问题,并从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四方面提出了具体对策。然而,鲜有研究者从隔代教养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探寻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问题及其干预策略。

2022 年开始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指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负责实施家庭教育,国家和社会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支持和服务,这说明隔代教养人承担的家庭教育的责任与父母同等重要。在农村留守家庭中,祖辈是孙辈的主要教养人,完全承担教养孙辈的职责和义务,但留守祖辈因文化水平、经济状况、体力精力等方面的限制,在教养孙辈时可能会对孙辈的发展和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关注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教育问题并提__出干预策略,有利于祖辈科学合理地教养孙辈,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特点及问题

(一)祖辈文化水平较低,影响教养质量

留守祖辈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这会直接影响其教养质量。李高勇调查发现,留守祖辈文化水平较低,82% 的留守祖辈学历为小学及以下。一项全国性的调查也显示,74.96% 的留守祖父学历为小学及以下,留守祖母的比例则为84.02%,留守祖父和祖母的受教育年限分别为5.84 年和3.16 年。祖辈文化水平低会直接影响其教养孙辈的质量,例如在学习辅导上,留守祖辈往往力不从心,只能口头督促和检查孙辈作业是否完成,无法给孙辈提供实质性的作业辅导。一项针对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76.5% 的孙辈认为祖辈没有能力辅导自己学习。此外,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留守祖辈多采取机械传授知识的教育方式,例如在教授孙辈背诵古诗和数数时,通常要求孙辈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而不要求孙辈理解记忆。留守祖辈由于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其教养观念相对落后,主要体现在发展观、期望观和教育观上。在发展观上,大部分留守祖辈较为重视对孙辈读、写、算等内容的训练,但不参与也不鼓励孙辈做游戏、画画等兴趣活动,认为考试不考这些,一切以分数为重,缺乏引导孙辈全面、协调发展的意识;在期望观上,留守祖辈具有较强的传统功利色彩。过半数的留守祖辈对孙辈的学历没有太多的要求,认为孙辈会识字不做文盲就行,最主要的是事业上的成功,能赚大钱;在教育观上,留守祖辈大多重养轻教、重男轻女,其教育观念较为陈旧、落后,一般只注重对孙辈的养育,确保他们吃饱穿暖、身体健康,其他方面则放任自流。

(二)祖辈完全隔代教养,存在教养弊端

农村留守家庭的隔代教养有其特殊性,即孙辈完全由祖辈照顾,这种完全隔代教养存在一定的弊端。

首先,在完全隔代教养家庭,留守祖辈扮演的是主要教养人的角色,但在现实生活中,留守祖辈一般将自己定位为孙辈的养育者而忽视了教育者、监护人的身份,通常认为教育是学校教师的职责,自己只需负责好孙辈的生活。

其次,一些留守祖辈受“隔代亲”的影响,往往对孙辈疼爱有加,通常采用放纵型和放任型等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不能履行好监护人的监管职责。另有一些祖辈因教养责任加重,对待孙辈过于严厉,直接采用专断型的教养方式。放纵型的教养方式是大多数留守祖辈采取的教养方式,多表现为对孙辈的宠溺,在孙辈犯错后,舍不得管教和约束孙辈,往往持纵容态度。“疼”和“惯”是留守祖辈教养的代名词,留守祖辈通常事事顺着孙辈,对孙辈有求必应,以致孙辈极易养成傲慢、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对孙辈采取放任型的教养方式的祖辈,只是在生活方面照顾孙辈,其他方面一概不管,这可能导致孙辈出现社交能力差、同伴关系不佳、违纪行为增加等问题。还有一些留守祖辈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则采取专断型的教养方式,要求孙辈绝对听话,经常限制孙辈的自由,在教育孙辈时也多采取批判和否定的态度,甚至采用恐吓和打骂的方式,容易导致孙辈自卑、胆怯、孤僻,极大影响了孙辈的社会化。

最后,在完全隔代教养家庭中,祖辈对孙辈的负面影响会更加放大,尤其在不良习惯方面。例如,一些留守祖辈存在说脏话的习惯,孙辈则会有意无意地模仿,留守祖辈对于此现象虽会制止但并不严厉,易使孙辈养成说脏话的陋习。还有些留守祖辈不够重视孙辈良好的卫生习惯的养成,对此持一种“无所谓”的态度,不会严格要求孙辈饭前洗手、勤换衣服、修剪指甲等,自己不爱打扫卫生也不注意个人卫生,生活邋遢混乱,长此以往,孙辈在生活中也会养成不良的卫生习惯。

(三)祖辈经济状况较差,影响教养投入

农村地区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加之留守祖辈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只能通过务农或打零工等方式获取收入,经济来源很不稳定且收入有限。不少留守祖辈表示子女外出务工后很少寄钱回来,有的甚至一年都没汇款。他们不但无人赡养,还要承担起教养孙辈的重任,往往入不敷出,只能勉强应付孙辈上学的基本开支。任明新通过访谈发现,孙辈跟着留守祖辈一起生活,外出务工的父辈一般不会支付额外的教养费用给留守祖辈,留守祖辈也难以开口向晚辈索要生活费。因而,留守祖辈的经济状况较差,在教养孙辈时没有必要的资金投入,难以支持孙辈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留守祖辈对孙辈在生活和学习方面的经济投入较为欠缺,往往只能尽力满足其物质生活和学习用品方面的需求,但却忽视心理和个性发展的需求。有些留守祖辈在物质方面虽然投入较大,也只能满足孙辈吃饱、穿暖的需求,缺乏足够的资金进行荤素搭配,确保其营养均衡。梁在和李文利调研发现,留守儿童家庭在书本、课外读物、文具等教育投入方面显著少于未留守儿童家庭的教育投入。对于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一些留守祖辈没有心理健康这一概念,另有一些留守祖辈则会被昂贵的心理咨询费用“劝退”。在个性发展方面,由于留守祖辈大部分资金投入在孙辈的日常生活和知识教育上,便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到技能教育、审美教育、兴趣教育等发展孙辈个性特长的教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孙辈的全面发展。

(四)祖辈体力精力不足,教养力不从心

留守祖辈年龄一般较大,大多在60 岁以上,甚至在70 岁以上,人的体力、精力、活力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退,年纪较高的留守祖辈体力精力较差。同时,留守祖辈平日里不但要干农活或者打零工,承受劳作之苦,还要洗衣做饭操持家务,任务繁重,体力和精力都经受着严峻的考验,因此在教养方面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常常不能满足孙辈的社交需求和情感需求。

部分留守祖辈任务较重,白天需要外出干活,忙于自己的事务,无法陪伴和照料孙辈,为了孙辈不出安全事故,便会给孙辈看电视、玩手机,使其安静地呆在家中。经过一天的辛苦劳作,留守祖辈晚上回到家中已是腰酸背痛,甚是疲惫,面对活泼好动的孙辈,已无足够的精力和体力进行看管,便倾向于圈养孙辈,很少带其出门玩耍,由此隔断了孙辈与外界交流的可能,无法满足孙辈的社交需求。周芳指出留守祖辈年龄较大,体力精力不足,接受信__息和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加之学习路径较少,往往按经验行事,沿袭着陈旧的理念教育孙辈,以致祖孙之间的共同话题少,产生巨大的代沟,依恋关系难以建立,情感逐渐疏远,教养效果差。

三、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教育干预策略

(一)提升祖辈教养能力,提高孙辈教育质量

留守祖辈因文化水平的限制而影响对孙辈的教育质量,因此政府、社会、学校和父辈要积极发挥作用,留守祖辈也要坚持自我革新,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养能力和教育素养,从而提高教育孙辈的质量。

第一,政府应该着重关注留守家庭的隔代教养,把其当成一项关注民生的工作来做,颁发一些保障性和奖励性的政策以鼓励留守祖辈积极参加各类与隔代教养相关的培训,不断提高留守祖辈的素质和教养能力。民政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隔代家长培训班、培训学校的开办予以政策倾斜,鼓励其将隔代培训办大、办好。除了积极组织各部门开办相关学校外,政府还应发挥协调作用,整合各类资源,联合各种服务型机构、妇联、村委会、学校、共青团等,为参与隔代教养的祖辈提供帮扶,共同构建良好的教育监护体系。

第二,各部门要积极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各级妇联、老龄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部门可以组织开办各种形式的亲子园、祖辈学校、老年大学和家长学校等,教授留守祖辈相关的教育知识,转变其不当的教养方法,更新其落后的教养观念,使其在知识方面,了解隔代育儿的现状,了解最新的科学育儿知识以及孙辈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在技能方面,掌握如何科学育儿,学会与孙辈有效沟通;在观念方面,明白隔代教养和科学育儿的重要性。

第三,学校可以通过发放农村隔代教养小册子和召开家长培训会以及家访的形式加强对留守祖辈的培训。农村隔代教养小册子可以由教育家、心理学家和一线教师共同编写,包括农村隔代教养的概念、影响、问题和措施等内容,其中措施部分最为关键,要避免因过于学术化而脱离实际生活,旨在指导留守祖辈科学、合理地教养孙辈。家长培训会可以定期举办,教师对留守祖辈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的培训,重点讲解有关儿童的个性发展、品德行为、心理健康和素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学校还可以定期开展亲情教育、感恩教育等教育主题活动,以及一起作画、知识竞赛、亲子共读等互动活动,在各类活动中增进祖辈和孙辈之间的感情,为隔代教养营造良好的教养氛围。家访也是提升留守祖辈教养质量的一种有效方式,熊洁指出传统的“告状式”“通报式”家访易引起祖辈情绪紧张,对年龄较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祖辈来说不适宜,提倡教师与祖辈采用“聊天式”“商讨式”的家访形式,共同交流和探讨如何发挥家校合力教养好儿童。

第四,父辈要多鼓励和引导祖辈发挥其经验丰富、较为耐心、注重品德教育等优势,增强其教养信心。对祖辈的辛勤付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的支持,同时教育儿童尊老、敬老,树立起祖辈的威信,使祖辈顺利开展合理的管教活动,减少其担忧和顾虑,激发祖辈教养孙辈的积极性和潜能。还要经常打电话与祖辈沟通交流,倾听他们在日常教养中遇到的困难和趣事,在精神上给予其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向祖辈传授科学的育儿理念,改变祖辈陈旧的教养观念和教养方法,对于识字的祖辈,父辈还可以买一些科普类书籍指导祖辈学习观看,鼓励祖辈参加相关讲座,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鼓励祖辈去老年大学或其他培训机构学习。

第五,留守祖辈也要发挥内在动力,积极学习、更新自己的教养观念,提高自己教育孙辈的质量。在发展观上,留守祖辈要意识到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只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是不够的,当今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留守祖辈要树立全面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孙辈全面发展;在期望观上,留守祖辈要积极寻求与父辈的沟通交流,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理性定位孩子的发展目标,形成正确的期望观;在教育观上,留守祖辈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扭转“重男轻女”“重养轻教”等陈腐、落后的观念,树立“科學教养”的教育意识和男女平等的教育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性别的留守儿童。

(二)转变祖辈教养方式,培养孙辈良好品质

社会各界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家庭隔代教养的关注与帮扶,例如社会媒体发挥作用、村委会加强干预和社会工作者介入等,帮助留守祖辈转变不科学、不合理的教养方式,树立科学民主的教养方式,并与孙辈加强沟通,使孙辈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黄元元指出溺爱型的教养方式会使儿童形成情绪性气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更利于儿童形成反应性、专注性的气质,因此留守祖辈在教养孙辈时要根据孙辈不同的气质类型选用适当的教养方式,通过积极引导和互动,发扬孙辈个性中积极的成分,促进其健康发展。例如面对好动活泼的孙辈,祖辈可以适当干预但不可压制他们的探索行为;面对内向退缩的孙辈,祖辈可以启发诱导,激发其探索行为。王立静的研究发现开明权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孙辈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建议留守祖辈采取高回应高要求的方式教养孙辈,在管束孙辈的同时也能尊重和关照孙辈的需求。毕波则指出留守祖輩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多鼓励孙辈,培养孙辈的独立意识,在孙辈做出不当行为时要及时制止并做出限制。

为了帮助留守祖辈采用的科学、合理的教养方式,社会各界可提供如下干预策略:

其一,社会媒体发挥对农村隔代教养的导向作用:电视媒体和广播可以开播一些关于农村隔代教养方面的指导类节目,拓宽留守祖辈学习隔代教养的新途径,发挥媒体的教化和引导功能。学历层次高的留守祖辈,还可以通过自主阅读相关书籍、期刊和网络文章学习相应的教养内容;学历层次低的留守祖辈,也可以通过听育儿广播、看教育类电视、听育儿宣讲等形式获取相关知识。

其二,村委会加强对本村隔代教养家庭的干预:村委会可组织开展一些活动,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常识以及亲子关系方面的体验活动,通过游戏加讲解的方式使留守儿童和祖辈获得知识,增进感情。

其三,社会工作者介入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养:李茜指出社会工作者可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链接多方资源,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法,使留守祖辈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教养观念和教养行为,以此解决隔代教养问题。可采取小组工作方式,其方案可多种多样,如“角色扮演”法:让留守祖辈模拟日常生活中教育孙辈的场景,使祖辈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教养观念;观看影片法:通过观看教育类影片使留守祖辈获得一定的感悟,成员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形成民主科学的教养观念;专家讲授法:邀请育儿专家帮助和引导留守祖辈制定适宜的教养规则并沟通解决留守祖辈在教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和教养行为。

此外,祖辈要想自己采取的教养方式有效,更好地培养孙辈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就要多陪伴孙辈,多与孙辈沟通交流。祖辈在忙完农活和家务事之后要注意多陪伴孙辈,必要时多增加陪伴时间,多给予鼓励和关爱。在陪伴孙辈时也要加强沟通,增加与孙辈的互动,注意接收和解读其传达出的信息,并积极回应,从而增强与孙辈之间的感情交流。留守祖辈在陪伴孙辈时还要意识到“身教”重于“言传”,除了用语言告诫和教导孙辈以外,更应该以身作则,示范给孙辈看,做孙辈的榜样。

(三)加大祖辈经济支持,确保孙辈发展费用

多数留守祖辈在经济方面存在较大困难,然而开展一切教育活动都需要资金做保障,只有提供了足够的经济支持,祖辈才有教养好孙辈的必要投入。因此政府、社会和父辈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家庭的经济支持,助力孙辈全面、健康发展。

其一,政府部门应根据当地的财政收入,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建立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捐赠为辅,吸纳民间资金的资金保障机制。重点加大以下四个方面的资金投入:一是对医疗救助、临时救助、住房救助、纳入低保和特困等范围的留守儿童,确保足额发放到位后,逐年提高保障标准;二是根据当地留守儿童的总数,预算专项工作所需经费;三是将政府购买的,由社会组织开展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产生的相关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自然增长机制;四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例如儿童之家、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儿童服务站、老年活动中心等。

其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家庭的经济支持。企业要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力所能及地助农、惠农,积极参加公益事业,开展公益项目,设立留守儿童专项基金,重点支持有困难的留守家庭,为其提供必要的物资与资金支持,减轻祖辈的经济负担。秦泽文和龚壹洋指出可以充分挖掘高校公益力量,为祖辈及留守儿童提供物质支持。学生支教团可以进行一对一帮扶,开通农产品直营通道,设立奖助学金,并向高校师生介绍和宣传,以获得必要的经济支持,支持留守儿童的学习和发展。相关组织还可以在节假日联合高校开展物资募集活动,举办“微心愿”活动,鼓励高校师生认领并满足留守儿童合理的小心愿,以及“爱心捐款”活动,提供直接的经济支持;此外,还可以鼓励国内外爱心人士,通过捐款捐物、爱心志愿活动等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经济援助。

其三,父辈外出务工后,经济条件有所改善,经济支持能力有所提高,则需给予祖辈一定的经济支持,不能将孩子交付给祖辈看管和照料却对孩子教养不闻不问,而应增强自身责任感,定期给祖辈汇款,并多与祖辈和孩子沟通交流,时刻关注孩子成长和发展的需求,确保留守祖辈有足够的资金开展教育活动,缓解祖辈的经济压力。李骅等人指出祖辈帮助父辈照顾儿童,父辈给予祖辈相应的经济支持,这种家庭互惠的模式有利于缓解祖辈照顾孙辈的经济压力,使其生活有保障。有了充足的经济支持,祖辈教养孙辈就有必要的投入,确保孙辈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费用。

(四)多方助力隔代教养,优化孙辈成长环境

农村留守祖辈任务繁重,体力、精力不足,常常无法为孙辈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履行好教养孙辈的任务。此时,政府、社区、学校就要承担起职责、履行好义务、发挥出优势,积极帮助留守祖辈教养儿童,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

政府要承担起相应的职责,加强顶层设计,创新制度,完善服务功能,在教育、福利、卫生保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精准、有效的保护措施,将留守儿童的福利纳入相关法规和政策之中,还要鼓励和引导专业化服务机构和社会组织参与留守儿童服务保护工作,加大力度培养专业的社工人才。同时,可建立政府领导、相关部门负责、社会组织及团体共同参与的跨部门、跨领域合作的工作模式,调动社会团体、企业、个人积极投入到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中,在节假日或特殊时期为留守儿童开展送温暖的活动,引导广大志愿者、一线教师、大学生等结对帮扶留守儿童,营造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社区应建立儿童保护与服务网络。其一,社区相关人员可组建留守儿童保护工作办公室,负责计划、组织、管理社区留守儿童保护工作,例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监测和帮扶高风险留守家庭、开展留守儿童关爱与保护的宣传培训与服务。其二,依托现有资源和设施,实施代理家长模式,动员和遴选符合要求的各界人士担任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和“爱心妈妈”,一对一帮扶留守儿童,以弥补留守儿童父母的缺位和管教的缺失。加快建设留守儿童之家,配置电视、电脑、电话、书籍和体育健身器材。儿童之家须设立图书阅览室,方便留守儿童查阅资料和借阅图书,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立课外活动室,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能有空间、有保障地进行锻炼;设立心理咨询室,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生理和行为等方面的咨询和指导,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树立自立、自信、自强的良好品质。形成全方位的关爱网络,共同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成长环境。其三,确立留守儿童救助保护流程与措施,在留守儿童出现困难和伤害时,落实强制报告、应急处理、救助和康复治疗等一体化的保护措施。

学校要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有条件的学校可实施寄宿制度。其一,学校教师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这一弱势群体的关爱,对留守儿童这一群体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采用个别谈心法,走进他们的生活,打开他们的心扉,使其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三观,呵护留守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加大对留守儿童学业方面的帮助,加强与祖辈的联系,让有能力的祖辈检查孙辈家庭作业是否已写完,在作业辅导等需要较高知识水平的地方教师对留守儿童进行个别辅导。其二,学校实施寄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避免隔代教养的不良影响。实施寄宿制的学校不仅可以配备值班教师在课余时间辅导儿童作业,提高其学习质量,还可以配备生活教师实行营养午餐计划,关心其心理状况和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18 年农村留守儿童数据[EB/OL]. [2021—11—05].http ://www.mca.gov.cn/artiele/gk/tjtb/201809/20180900010882.shtml.

[2] 武慧娟. 当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07) :103—105.

[3] 张帮辉,李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及其治理对策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 :200—206.

[4] 李高勇.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养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 贵州大学,2016 :23,27.

[5] 段成荣,杨舸.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J]. 人口研究,2008(03) :15—25.

[6] 陈芸.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问题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2017 :36.

[7][10][20] 胡业方. 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养问题研究[D]. 安徽大学,2015 :16,18,20,23—24.

[8] 王畅.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的现状及社会工作介入[D]. 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3—16.

[9] 李丹. 农村留守婴幼儿家庭教育:影响、困境与指导[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01) :80—83.

[10][15] 白哲. 农村隔代抚养对儿童的影响及改善策略探究[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6(01) :71—75.

[11] 余盼,熊峰. 农村隔代教育中祖辈角色适应分析[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05) :7—8.

[12] 王一涛,冉云芳.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社会干预[J]. 继续教育研究,2013(02) :37—39.

[13] 郭红霞. 农村隔代教养家庭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体育游戏干预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21(19) :87—89.

[14] 唐小茜,葛盼盼,张莉,等. 留守儿童看护人类型及其教养方式的现状探究[J]. 教育观察,2018(16) :73—74.

[15] 朱愛国. 隔代教育下留守儿童家庭功能弱化问题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2020 :14—15.

[16] 张霄. 贫困地区3—6 岁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状调查研究[D]. 河北大学,2015 :30—34.

[17] 夏霜. 基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利弊[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6) :75—79.

[18] 梁在,李文利. 从留守经历的视角分析农村儿童家庭教育投入[J]. 人口学刊,2021(01) :37—52.

[19] 任明新. 农村隔代抚育对祖辈的影响研究[D]. 济南大学,2017 :40.

[20] 吴秀兰. 隔代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其对策[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11) :91—94.

[21] 董士昙,曹延彬.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解决途径——基于山东省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调查之数据[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02) :90—100.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留守儿童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对策
媒体对留守儿童媒介形象的构建及受众认知对儿童成长的影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谈“留守儿童”问题及对策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的生存写照与人文关怀
基于情感需求的农村留守儿童产品设计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浅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目前的状况成因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