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平
【摘要】随着学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与创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崇德向善的情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教学的融合,自觉担当弘扬传统文化的使者,引导学生将政治知识结合经典诗词理解,并适时引入本土文化资源,开展多元化的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优秀传统文化;高中政治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7—0122—04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蕴含着许多道理,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人的发展层次的代表性价值描述,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实现政治认同、核心素养培育的目标[1]。可以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重要的作用。为此,高中政治教师应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融入多种育人素材,实现教学效果的稳步提升。在此,笔者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工作实际,探究核心素养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教学的融合。
一、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教学融合的要素
1.诚实守信的基本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源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较为成熟、完善的道德价值体系,其中诚信是至关重要的基石。在社会中,诚信是一个人的从业、为人之本。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有一些反映诚实守信的教学素材,而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
2.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促使我国人民团结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精神纽带。在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大量与爱国主义相关的内容,教师可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增强文化自信,使其能主动承担使命和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蕴含着丰富育人素材的智慧宝库,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向学生传播优秀传统文化,能促使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
3.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以人为本的哲学思想指的是利用道德教育,以个人的道德自律体现出一个人的独立性。在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以人为本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高中政治教材中涉及许多以人为本相关的内容,不仅能让学生充分了解我国的治国方略,还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例如在“经济生活”一课中,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从保障人们生活水平、市场调控等角度出发,探究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教学融合的原则
1.适宜性原则。高中生正处于思维快速发展的阶段。政治教师不仅要充分发挥政治学科的优势,还要带领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应遵从适宜性原则,从教学内容精准化的角度[2],选择合适的优秀传统文化,带领学生在回顾历史发展、解读优秀传统文化、探究先进理念的过程中,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认真分析和探究教材内容,紧紧围绕教材内容,准确筛选教学素材,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避免出现拔高教学素材难度的情况。
2.科学性原则。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僅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独特的文化魅力,还与新时代高中政治教学有较多的契合点,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将高中政治知识点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加深理解与记忆,不少学生会出现记得快、忘得快的情况。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有效运用信息化辅助教学设备,利用线上线下融合、翻转课堂、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知识融合的教学模式,逐步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全面掌握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知识。
3.多样性原则。高中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认知水平、兴趣偏好各有不同,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也不同,为了最大程度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需格外重视政治学科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遵从多样性、层次性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文化素材。这样才能让不同的学生都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政治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教学融合的策略
1.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知识的辩证融合。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激活学生的认知活力、发展潜能、主观能动性[3],促使学生不断提升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借助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价值,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如在教“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一课时,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涉及宏观调控的知识点。在融合高中政治和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知识时,教师应使用辩证思维,在政治课堂中除了引入优秀传统文化,给予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正确引导,还可以引入一些值得反思和探究的传统文化,以此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使学生能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传统文化。如在教学“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以布置小组合作任务,要求各小组的学生围绕任务展开分析:多角度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整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分析需要摒弃的内容。围绕问题,各小组学生可以展开激烈讨论和交流,分享观点。在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后,教师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分享各自的讨论结果。在所有小组完成展示后,教师可以从多个角度认真评价,既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又给予适当肯定和表扬,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逐渐学会客观地看待我国传统文化,认识到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也有糟粕;要传承和发扬其中的精华,还要摒弃其中的糟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文化认知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4]。
2.引入本土文化资源。优秀传统文化有多样化的呈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融合教材中的内容,有针对性地筛选优秀传统文化素材。为了增加高中政治教学的吸引力,降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难度,教师可筛选一些本土文化资源,发挥其辅助教学作用。政治教材中也有一些与传统习俗、文化知识等相关的内容,教师可由此入手加入多元化的乡土文化资源,提出相关问题,激励学生近距离、身临其境地探究知识。如在教学“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提出一些问题开展讨论活动:什么是文化?什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本地,有哪些与日常生活紧密关联的现象属于文化范畴呢?学生结合自己积累的经验、认知等展开讨论。有的学生认为,本地传统小吃文化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有的学生认为,民俗音乐、本地歌谣、婚嫁风俗等属于传统文化范畴;还有的学生分享自己拍摄的照片,既有本地有名的古建筑,也有自己参加的文化活动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每个学生都在积极表达,全身心参与到优秀传统文化的讨论和交流中。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会感受到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很多知识就在身边。在活跃课堂氛围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集中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进一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并由此引出该节课的知识。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拥有更加立体的认知。
3.政治知识融合诗词理解。陶行知认为,活的人才教育不应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而是将开启文化宝库的钥匙交到学生手中。在具体的政治学科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思考如何在政治教学中将开启政治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教师应调整导入环节,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知识导入新知识,快速激活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教师可在导入环节加入古诗词,引导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角探究高中政治知识,培养核心素养。在教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笔者及时调整导入环节,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在上课时,先展示古诗词“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围绕古诗词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古诗词的含义是什么吗?”高中生已积累了较多的古文知识,能在细致分析后得到正确答案。针对学生的回答,笔者给予赞赏,继续引导:“你们知道这句古诗词中蕴藏着怎样的哲理呢?为什么一定要去基层才能真正了解政绩呢?”部分学生无法顺利回答这些问题,笔者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结合课文寻找正确答案。在学生分析、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笔者走下讲台,认真聆听学生的讨论过程,在恰当时机给予点拨。可以说,在大家围绕着古诗词、教材内容展开讨论时,教师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能获得更多的感悟和体会,为后续学习做足准备。
4.运用名人故事展开教学。在优秀传统文化中,奉献精神、爱国意识都是重要内容,能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为了进一步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知识融合,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搜集一些典型的名人故事,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出来,在展示故事、环境烘托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学习“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时,教师可根据时间顺序,为学生播放一些视频资料,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李保国在太行山扎根35年的故事等。在观看这些视频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分析、探究这些故事背后蕴藏的思想内涵。在实际分析、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了解到舍生取义、爱国情怀、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等精神品质,逐步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可以说,这种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5.开展多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为了让学生多角度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平台,坚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创新性地将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政治知识融合。结合高中生学习、生活与信息技术紧密联系的实际,教师可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开展与高中政治、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多角度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还可以开展“传统文化主题长廊设计”活动,组织學生会、学生社团等开展优秀传统文化相关活动,促使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此基础上,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政治学科之间的关联,学会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些问题。如在教学“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时,教师可创设相关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探究优秀传统文化,搜集相关资料。学生可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也可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生能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多了解,也能发现生活与政治之间的关联。除了让学生自主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外,教师还可带领学生参观本地的文化馆、历史博物馆等,学生在活动结束后撰写探究总结报告,加深知识理解。
6.利用第二课堂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亮点之一是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第二课堂,如爱国即兴演讲或征文、红色文化研学、劳动基地锻炼、心理咨询与疏导等,能够提升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培养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在认识到第二课堂作用的基础上,教师应在理念上重视高中政治第二课堂的设计,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方式。例如教师在学期初的课时规划中,有目的地空出一些课时引领学生去当地文化名胜古迹游学,把课程核心知识点与参观心得有机结合,有计划地选择几个展点进行详细讲解(可请导游协助),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单元知识点,将预期的价值观导向蕴藏在知识学习中[5]。
《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指出,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各类主题教育。基于此,核心素养视角下,将高中政治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尤其重要。教师应准确把握高中政治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运用典型的案例、本土文化,结合对比分析等教学方式,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逐步提升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文明.以思政课内容的审美建构培育学生政治认同[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22(04):27.
[2]闫锐.如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传播[J].甘肃教育,2018(22):30.
[3]马斌.谈传统文化与小学思政教育的融合[J].甘肃教育,2021(22):13-14.
[4]郝海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政治教学研究[J].大众文艺,2020(11):230-231.
[5]李颖.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中政治教学中[J].华夏教师,2019(24):39.
(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0]GHB3642)
编辑:彭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