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张克勇
【摘要】随着物理新课标的颁布实施,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成为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这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思路。作为一线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初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文章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分析了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相关问题有针对性地给出了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内涵;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4—0463(2023)07—0118—04
随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颁布,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落实核心素养要求,促进学生素质提升,是所有学校和物理学科教师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初中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品质,是个体在系统的学校教育中,通过学习培训逐渐形成的能够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四个方面。它指学生在学习物理课程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实践探究,让学生逐步掌握基础的物理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学思维能力,培育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学会从物理的视角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并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发现并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是物理教学之魂,是物理课程的核心价值所在。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要义,是顺应世界教育发展新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1],为学校教学管理、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和未来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面临的问题分析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已成为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也成为学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但是,从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传统的以知识记忆、解题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仍然没有多大改观,教师关注的重点仍然只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课堂教学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和解题技能的训练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关注不够,新课标、新理念的贯彻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未能真正转变。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对提高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愈发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教师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应当树立学生发展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了明确的规定。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局限在应试教育的层面,把初中学生的分数当作评估物理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普遍存在让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理论知识的情况,很多物理课堂都是要学生背各种由教师梳理总结的“关键知识点”,解决有套路的物理习题,把物理知识的学习只限于得分点的掌握,只限于解题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从而大大降低了初中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2.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未被明确。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现实中大多学校、大多教师仍然重视的是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学校关于教学的管理,教师关于教学的实施,都在关注教什么、如何教,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教授什么内容、教材内容如何讲授都有精心设计,教案中关于知识点的讲解、重点的把握、“主要考点”的训练等等都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但唯独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情况,没有深入分析学情,学生这个课堂的真正主人没有被重视,这样的课堂学生参与度很低,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造成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没有机会或者很少能够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课堂上只习惯于听讲,自主学习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3.忽视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物理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初中学生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的关键,对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物理教师偏向于理论教学,把物理实验当成了教学的附属物,或者以演示实验代替分组实验,或者干脆以讲解代替实验,总之是对物理实验教学重视不够,学生没有实际操作以及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机会,这样严重影响了物理实验教学价值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停留在表层,很难有深入的理解和认知,无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策略
1.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重点和核心,而核心素养的要求能不能落实到位,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教育观念,包括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秉持什么样的教育价值观,以什么眼光看待学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核心。因此,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最重要的就是这两方面的转变,只要教师教育价值观和学生观真实转变了,教学方法才会转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會上讲话: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作为基层教师,要清楚自己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更要清楚我们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我们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在核心素养的导向下,作为物理学科教师,一定要意识到物理教学的目的不在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不在分数,而在于育人,在于通过物理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社会所需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分数唯一”“分数为重”“分数目的”的教育价值观,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全面育人、素质教育”的价值观念。同时,学生是谁?学生如何发展?学生期待怎样的发展?学生的独特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构成了教师的学生观。很多时候,教师都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常常会将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强加给学生,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和功利主义思想的影响下,许多教师都会忽视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个体追求多元、自主、长远的发展需求,将学生视为自己教育绩效的工具与手段,形成了工具主义学生观。在这种观念的驱使下,教师看不到学生,眼里只有分数,教学的唯一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成绩,让学生考出一个教师认为理想的分数。因此,物理新课标提出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用学生的眼光,基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审视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教学方案的设计,牢固树立“学生中心”“学生本位”“从学生学情出发”“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的教育观念[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表达权、选择权和决策权。
2.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多年来,我们国家经过了多轮教育改革,也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受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影响,在基层学校教师一个人掌控课堂,一堂课教师一讲到底的情况仍然非常普遍。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机械、被动学习,毫无独立思考与探究的机会,学习积极性不能被有效调动,课堂气氛沉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对知识没有体验感悟的过程,很难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学到的知识也很难内化为个人的能力和素养,理想的物理学习效果难以获得。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教师需要调整教与学的关系,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教师要真正走近学生,了解学生。教师要通过与学生积极的互动和有效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接受能力以及家庭生活环境、心理和行为特点等,然后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兴趣爱好,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因材施教,真正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现学科育人的目的。第二,教师要创造性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可以是课堂提问,也可以是教师提前安排任务然后让学生当一回老师,或者是让学生展示特长,总之是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尤其要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给机会,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身的价值,重拾自信,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第三,教师要营造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给学生充分表达、交流、质疑的机会。教师要充当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帮助者、指导者,适当创设问题情境,采用小组协作或者全班互动交流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展开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最后点评总结。
3.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物理学科属于自然科学类,物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非常紧密,所以,物理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产生活中、从学生身边的事物中挖掘物理资源,把生活要素融入物理课堂教学,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教学内容置于真实的情境、问题、任务、项目之中,引导学生运用基本的物理知识观察、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探索解决真实具体的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提升能力,发展核心素养。比如,在学习“电路”这一课程内容时,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对教室中的电路布局展开分析和研究。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围绕“我们这间教室的电路是怎么布局的?”“电路这样布局是否有缺陷?该怎样解决?”等问题来讨论。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就要详细地了解电路方面的知识内容,同时还要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对问题的分析、探讨和研究,能够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此时,教师可以深入各个小组,指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电路的布局,进行优劣性分析,并按自己的想法重新对教室的电路规划设计,教师适时指导帮助学生绘制电路图,在各个小组的电路设计相继出炉后,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介绍各自的设计方案和设计思路,以及与旧线路进行优劣对比分析。这种真实问题情境的创设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贴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所学物理知识的整合归纳以及融会贯通,为后续的物理学习作铺垫。
4.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物理是实验类学科,实验是物理学科教学中很重要的一块内容,既能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和严谨务实的科学精神。在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精心准备实验教学,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物理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物理的乐趣[3],感受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在物理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延伸拓展,巧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比如,在学习“声音的传播”这一内容时,教师可提前准备一次性水杯和棉线,利用一根长棉线穿过两个纸杯底部中间位置,在两个杯底将棉线固定,制成“土电话”,将棉线拉直,让两名同学来到讲台前,一个学生将纸杯扣在耳朵上听,另一个学生对着另一个纸杯说话,看看能否听到声音,之后将棉线松弛,再继续听,看是否能听到声音。然后让同学们自愿组合,动手制作“土电话”,两两分组重复刚才的实验,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教师随即提出问题:将棉线拉紧和松弛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样的实验,既充满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通过对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也会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的来说,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已成为新时代初中物理教学的最高目标,强调“生本”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综合能力,是新时期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向。这就要求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适应时代发展趋势,确立鲜明的素养导向,转变教学理念,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真实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中增长知识,提升综合能力[4]。
参考文献
[1]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J].人民教育,2014(10):13-15.
[2]龙宝新.“双减”政策对教师观念转变的期待与实现路径[J].教师发展研究,2022(01):23-31.
[3]李宝泉.初中物理實验教学方法的创新[J].甘肃教育,2022(05):105-107.
[4]邹玉,王昕宇.核心素养背景下跨学科融合教学的思考与设计——冬奥会中的科学奥秘[J].物理教学探讨,2022(06):77-80.
编辑:张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