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捷
[摘要]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的某种需要获得满足时的愉悦体验。学习动力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它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需求、个人价值观、学习态度、志向水平以及外在的鼓励等紧密相联。笔者通过营造愉悦学习氛围、灵活调整教学模式、合理归因再出发三条途徑帮助学生获得积极情绪,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成效。
[关键词] 积极情绪;小学生;数学学习;学习动力
脑科学研究表明,人有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两种基本情绪。积极情绪对保证个体的生存、适应以及学习、记忆、决策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都期望学生们在学习中能够保持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积极状态。只有当学生接受知识较为通畅,学习顺利的时候才会产生积极情绪。但是如果知识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又会失去学习兴趣,消极情绪就会随之而来。学习就在这两种情绪更替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绪,寻找到有效对待情绪两级变化的方法,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笔者从以下四个途径进行了初步尝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一、营造愉悦学习氛围:激发“自信”,明晰目的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沉重的负担。”由此可见,愉悦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作用。笔者认为,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可以从两个维度入手:
1.建立“数学让我更懂理”的学科积极认知
新一轮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突出体现数学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要求“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要的数学”,并且强调“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这为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指明了方向,也为学生提供了积极的学科认知。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积极意义,本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小小数学研究会”活动,开展“生活中的数学”项目化研究,活动口号为“数学让我更有理”。教师在尊重学生自愿组合的前提下按能力进行分组,保证每组都有一个有一定组织能力的学生。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材料,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调查。最后,各组进行总结、汇报、交流,并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资料奖”“最佳研究会”等奖项。通过活动,学生了解到数学问题的产生与实际生活密不可分,数学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凝聚。一位学生还举出较典型的例子:“以前我觉得学习数学无非就是为了应付考试,但是我发现其实我们每天都在接触各种各样的问题,只不过生活中是我们自己出题。例如,我每天早上都会到对面的小店买2元钱的饭团,根据大概的客流量我就能估算出他们一个月能赚多少,这不是挺有用的吗?”这次活动使得大多数学生对数学学习有了更丰富的体验,也更加明确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
2.创设“真诚鼓励不伤人”的课堂交流方式
笔者在日常听课中发现,有些教师在上课时容易被学生“词不达意”“胡言乱语”式的回答所激怒,一不小心“出口伤人”却不自知。教师的教学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不经意间不恰当的评价,可能会成为一些学生的痛点,削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在平日里多和学生互动,发现学生的进步,并对学生的进步给予积极正向的鼓励,那么学生对学习会充满期待和信心。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式:激发“希望”,提高趣味性
积极心理学家认为,兴趣会促使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flow”(福流)的愉悦感觉。一项纵向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原先能力和分数水平的情况下,有“flow”体验的学生对学习报以积极态度,会积极主动地学习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体验成功“flow”的机会,点燃学生渴望成功的希望,以足够的耐心和涵养来接纳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尝试与猜想,让学生在天马行空的“胡言乱语”中获得意外收获。
例如,笔者在教授“元、角、分”这一课时,发现学生很容易将单位之间的化、聚混淆,在一系列烦琐的换算步骤讲解完毕后,许多学生仍然处于模糊的状态。笔者开始思索是不是还有更好的方法便于学生理解呢?于是,笔者就以“如何将6元7角转换成几角”这道题为例,请学生们思考有什么更好的窍门。在短暂的沉默之后,一个学生突然大叫起来:“老师我知道了!我会!我会!”这个学生平日里很调皮,他会有什么好主意?带着好奇的心理笔者请他为大家讲讲,他怯生生地站起来说:“我……6和7合起来就能很快算出来了,答案和老师的一模一样!6元7角=67角。”虽然他说得不是很明确,但是他的回答及时地引导同学们从另一角度来分析这个题目,当时就有很多同学兴奋地呼应道:“对啊!对啊!真的是这样!”同时,笔者也茅塞顿开,6元=60角,60角+7角=67角,从结构上看就是将6作为十位上的数,将7作为个位上的数组合成67,他的一句话将整个换算过程立刻简化了,既快又方便。笔者非常高兴地表扬了他大胆的想法,其他学生也对这种新做法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僵局被打破。许多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这种新方法,并能够马上运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合理归因再出发:激发“内省”,确保坚持性
当学生在做题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他们的消极情绪就会产生。根据归因理论,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努力、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任务难、运气坏)的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会对他们的坚持性产生消极的影响。正相反,失败会为他们带来一些有益的学习经验,促使他们设立更合理的目标,尝试新的策略,发展自己对挫折的承受力。而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能力)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没有成功的能力,他们无力避免失败,对学习的坚持性会产生消极的影响。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客观面对消极情绪,开展有效的“内省”,减弱消极情绪。
例如,错题本是一个很好的深度内省的方法,学生在收集错题、分析错题、修正错题的过程中逐步修复自己的知识空缺,并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探索,找到自己面对周围人和事的不足与欠缺,转移注意焦点的同时减弱负面情绪反应,平复心情,从而更好地出发。
综上所述,教师引导学生在积极情绪中学习数学,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在数学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充满活力和动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在提升学业成绩的同时学会自我情绪调控的
方法。
[参考文献]
[1]许慧.积极情绪对大学生学习韧性的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15(03).
[2]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