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赋能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2023-07-11 09:18:30饶旭鹏王芳红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3年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饶旭鹏 王芳红

摘 要:从数字化技术赋能视角出发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注入了鲜活的创新动力和有力的技术支持。但现实中,“信息茧房”下教学思维固化偏执化、数字化教学技能存在层次性、“数字鸿沟”下教学资源的不均衡、青年大学生的数字素养与能力匮乏等多方面的挑战,日益成为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式微性”力量。因此,在理论上要利用ChatGPT高效设计个性化精准化教学计划、大数据平台实时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大数据管理精准研判学生教学环境。从实践维度加强学校实践,利用数字化技术打破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社会实践方面要数字化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对焦社会问题、网络实践上要利用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调动学生参与,提高思政课的育人质量和水平。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数字化技术赋能的蕴意所指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强调要充分利用海量数据来促进数字化技术,从而促进国家发展,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1]同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提出要将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建设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数字化技术赋能的科学内涵

数字化是现阶段信息技术发展的高级阶段。“它涵盖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不断创新发展的数字化技术。”[2]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将全面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要加快利用数字化技术在政治、经济、教育、生态等各方面赋能,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推进数字中国的建设。数字化技术赋能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就是凭借数字化技术驱动社会各方面的改革创新,推进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供需平衡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是指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推动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造升级,让教师和学生从传统教育中走出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活力和积极性,实现数字化教育,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新型人才。

2.数字化技术赋能的时代价值

“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数字化技术赋能社会发展实现了区域发展平衡,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了技术动力。只要数字化技术赋能区域发展不平衡,中国人民就有信心、底气和勇气构建高质量的发展格局。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突起,使数字化发展有了人工智能这样精准的技术支撑平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被称为“数字鸿沟”。鉴于不同地区在人工智能、数字化环境等新兴技术方面的差异,从而导致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随着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优化升级,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赋能,借助互联网、大数据、5G等数字化技术,解决了地区政治、经济、教育不平衡问题,使社会区域发展更加便捷化、协调化,也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提供了技术性的支持。

数字化技术赋能促进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予以了基本遵循。“促进达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既是党和人民的心愿,也关系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部署。”[3]数字科技赋能的出现,是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增强数字科技赋能社会建设,让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实现数字化发展。数字化技术赋能更是为人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它以其先进精准的互联网、大数据等帮助我们指明了先发优势、引领未来的基础前沿技术,激励着全党全国人民齐心协力朝着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前进。

数字化技术赋能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现实挑战

近年来,数字化教育的发展逐渐丰富,数字化技术賦能教育教学全过程愈演愈烈。但在数字化技术赋能教育过程中,先进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青年学子自身的数字素养之间的不协调也在逐渐突显。因此,要聚焦这些潜在的风险问题,寻求技术与现实融合的契合点和边界,对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投入更多的理性思考。

1.“信息茧房”下教学思维固化、偏执化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对思政课教师的数字化素养有了一定的要求。教师应该具备操作数字化技术的基本能力,如使用数字化技术查找教学资源、优化自身的教学方式等。但“信息茧房”导致教师仅仅接收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和观点,较少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差异,这不仅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思维,也会让他们失去对其他观点的探索和理解的兴趣,进而导致长期以来只能接受单一信息、思维僵化,陷入了一个信息孤岛,缺乏广泛的信息来源和视角,教学思维固化、偏执化的可能性增加,影响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了避免“信息茧房”,对于教师而言,首先需要注意到自身的思维习惯,并尽可能地保持开放心态,主动寻求与自己见解不同的声音。其次,更应该鼓励学生探索多元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思维和知识面。同时,学校更应该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源,如电子图书馆、在线资源、研讨会等,以便学生能够获得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知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更多跨领域的教学活动,从而打破学科的“壁垒”,增强各专业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开放性和多元化的思维,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发展需求。

2. 数字化教学技能存在层次性的差异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扩展了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增加了思政课教师的数字化教学需求和挑战。首先,由于高校的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不同,导致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能力存在差距。其次,面对不同的数字化教学平台不同的教师使用方式不同。有些教师可能会更熟悉某种平台的使用方法,而另一些教师可能擅长使用其他的学习平台。最后,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改变,教师需要对数字化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进行一定的理解和掌握,不同的教师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式教授同样的内容,需要学校开展培训和交流工作,提升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教师的数字化教学技能和水平会影响到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4]思政课教师要熟练掌握数字化教学技能和水平,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丰富多彩,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学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增强了学习体验和效果。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差距大,可能会导致教学内容重复,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认知和兴趣。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学应该注重教师数字化教学技能的培养,完善数字化教学体系,提高数字化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效果和学生体验的同时,也能够降低教学成本,促进数字化教育战略的顺利实施。

3.“数字鸿沟”下教学资源的不均衡

信息化时代,“数字鸿沟”普遍阻碍着人工智能、数字化、云计算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全过程。一方面,导致了师资队伍的差异。教师对数字化教育的认知程度、数字化技能熟练程度和应用经验等方面的差异造成教学资源不均衡。拥有熟练技能、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开展数字化教学的思政课程教育;有些教师缺乏数字化技能,进行教育数字化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导致教学资源在不同学生之间的分配不平等。部分学生无法利用现代教育资源获得学习机会和教育优势,从而导致了学习质量的差异。在教学资源不均衡的情况下,学生在数字化教学上的机会和学习质量的差异可能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高校思政课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数字鸿沟”,降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数字鸿沟”拉大学生的发展差距,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可以推出数字化教育平台,统一各类数字教学资源,促进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同时,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投入更多资源提高教育硬件设施和各类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水平,促进教学资源的公平化分配,确保每个教师和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数字化教育带来的机会和优势。

4.青年大学生的数字素养与能力匮乏

数字化教学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青年大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和能力匮乏,对数字化教学过程的参与和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大学生个体的数字素养成为数字化学习背景下影响其高等教育阶段乃至终身学习成就的关键因素。”[5]首先,许多青年大学生的数字技能相对较弱,对网络搜索、视频会议等需要良好网络技能的操作并不擅长,导致学生欠缺快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跟踪信息等方面的学习能力和技能,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其次,数字化教学推进思政课课堂的互动和创新性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发言、交流思想和交互互动,不少青年大学生存在不够敢说、不愿意交流等问题。最后,数字化环境已经成为青年大学生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鱼龙混杂的数字化信息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和主流意识话语的传播,弱化思政课的教学本质。青年大学生要用理性思维合理看待数字化技术赋能教学的载体、手段、工具,将数字素养与价值引领全面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强青年大学生们的主流价值认同和政治认同,加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

数字化时代,缺乏足够的数字化素养可能会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学业成绩和就业前景。一旦大学生缺乏数字素养,他们就面临着有效搜集、整理和利用信息的困难,影响学习效果。就业方面,数字技术已成为各行业的必备技能之一,缺乏数字素养可能会加大青年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说,青年大学生有必要提高自己的数字技术能力和数字素养。高校可以加强数字化技术教育培训,帮助学生提高数字技术能力和素养。加强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及提升意识,积极融入数字化学习环境,不断拓展数字素养和能力范围。更重要的是,青年大学生在加强培养数字化素养的同时要具备理性思维,不能对碎片化的数字信息失去判断能力,导致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陷入‘权威淡化和中心消解困境。”[6]

数字化技术赋能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实践路径

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提供新的可能性和机遇。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加生动形象的学习体验,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技术开展线上思政课程,有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可以为思政课的深入开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能够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更具互动性的模式,利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知识点的视觉化呈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使用各种各样的数字化技术,高校思政课可以更加灵活、丰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数字化技术能够较好地将思政课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思政课的社会实效性。

1.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模式

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实践,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更加灵活、多样,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提升教学实效性和质量,提升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水平。

第一,因人施教:ChatGPT高效设计个性化精准化教学计划。“ChatGPT(全名: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AIGC(全名:AI-Generated Content,智能生成内容)新变革的更加完备的产品。”[7]而ChatGPT比AIGC具备了更加完善的灵活性,允许使用人类自然对话进行互动。“AIGC是具备生成创造能力的AI技术,其可以自主生成创造新的文本、图像等内容和数据,也可以开启科学新发现,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等。”[8] ChatGPT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帮助提高教师获取教学信息的效率,或者提出更加新颖的教学策略,利用“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分析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并且依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ChatGPT的教学模型,进行一定的实验之后运用于实际教学当中,推进高校思政课的高质量发展。ChatGPT拥有巨大的教育潜能,可以改变教学方式,帮助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因为它在不断完善人类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尤其是ChatGPT拥有着全新的人机交互功能,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式学习。通过人机互动式学习,能够帮助学生精准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ChatGPT赋能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帮助教师对学生进行智慧型启发,正在形成趋于一对一的教学模式。独特的一对一的因人施教,需要更多地借助ChatGPT技术,它为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万物互联的开放环境,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学习材料,在拥有海量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人工智能环境中,进行新的尝试和探索。同时,ChatGPT提高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它支持教师创建基于数据调查基础上的课堂教学计划,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并进行相关评论,大大地减轻了思政课教师的工作压力,也促进了学习活动、学习任务的精准适配,实现智能化思政课、数字化思政课,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但ChatGPT赋能高校思政课教学,教师在注重引导学生吸收优质的教学资源、政治方面和价值取向方面要保持正确的导向,防止良莠不齐的错误思想和行为对受教育者的主流意识价值的冲击,影响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第二,因时施教:大数据平台实时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校大数据平台主要贯穿于学校教学管理全过程,是高校提高育人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利用好高校大数据平台,要建立数据化教学资源库,将各种类型的思政课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归档,方便教师和学生查找和使用,并且实时更新教学资源,确保资源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也能够增加资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思政课教学目标进行智能推进和个性化定制,提高教学资源的匹配度和使用效果。要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培训,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数字化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同时也要促进思政课教师对数据化教学资源的积极使用和分享。

高校大数据分析借助平台用数据开展思政课教学,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数字化、智能化、先进化,优化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形式,并使大数据分析平台为人机交互予以优质的教学资源。思政课数字化教学过程中,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在校学生的学习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利用数字化视图构建思政课知识体系,使其完备地展现“四史”、马克思主义先进性的科学理论及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主线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图示法可以清楚地展现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提高教学资源的精细化,助力高校思政课的精细化管理。高校思政课大数据平台包括课堂教学、网络教学以及逐渐发展的多元化数字平台,多元化的数字平台影响教学资源的配置,容易忽视部分教学资源的利用价值,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受教育者具备一定的判断能力,选择出真正适应自身成长发展的资源。高校思政课教师利用大数据平台进行教学时,不能只关注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只为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使思政课忽视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第三,因势施教:大数据管理精准研判学生的学习环境。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能够为学生的学习环境予以有用的相关信息。借助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进度和思政课程综合评价等方面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使系统能够准确研断学生在校学习环境,进而予以更好的专业教学,支持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一是进行学生学习行为分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如学习时间、学习进度、学习方式等,可以了解他们的学习习惯和特点,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支持和指导。二是进行学生学习成绩预测:通过分析学生的历史学习数据和学习行为,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策略和方案。三是进行学生学习资源推荐: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可以推荐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如教材、视频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四是进行学生学习反馈分析:借助学校学生能力反馈进行具体分析,如评价、意见、建议等,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感受和需求,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改进方案。五是进行学习群体学习能力分析:借助对学生社会群体学习能力的具体分析,如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背景等,能够了解学生的学习环境和特点,为教师更好地适应专业教学环境和差异化的专业教学予以良好的方案。

高校大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涵盖对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学校教学环境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持续监测,对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进行即时反馈。一是教学内容是否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性,教学环境是否符合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及时改进思政课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二是建立智慧校园、智慧教室等,让学生在智能化的环境中进行互动式、沉浸式和体验式学习,利用数字化技术赋能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品“活”起来,使用数字化技术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智慧,将其与当今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发展。三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教学案例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的视野中,高校思政课切忌纸上谈兵,只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与先进人物进行一次“历史会面”,感受他们当时为了党和人民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勇气,增强青年学子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

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利用智能设备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思政课实践环节,使实践教学更丰富、生动。借助各大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准确判断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針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借助VR 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等,使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一体化教学模式更加灵活、丰富、多样,更好地提高学生兴趣和关注度,增强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

第一,学校实践:数字化技术打破教育教学的时空限制。数字化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了便利,其中最重要的是打破时空限制。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是通过观看红色影片、参观红色纪念馆等实现实践教学,或者是通过面对面的课堂授课和课堂活动实现教学,这样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学习效率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等,而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际能力。一是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或者增强现实技术(AR)营造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逼真的仿真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践探索,更加坚定青年学子的历史自信,提高历史自觉性,主动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二是思政课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将3D裸眼技术发挥到极致。学生们可以利用该技术在线感受中国的壮丽山河,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线与历史融合,让青年学子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的形象代言人,实现中华文明的继承与发扬。

另外,高校思政课教学可以邀请优秀的专家学者进行远程直播授课,对学生出现的疑惑进行现场解答,使教师和学生实现实时互动,不仅节省了时间和成本,而且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的学习机会。对思政课建设一体化教学取得的成果,及时进行批改,利用在线作业批改的系统,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字化、智能化技术赋能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借助在线软件参与课堂讨论、小组讨论和游戏式教学,进一步增强思政课建设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二,社会实践:数字化技术赋能课程教学对焦社会问题。数字化技术发展为高校思政课课程实践教学赋能,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对焦社会问题,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培养具备解决社会问题能力的人才。一方面,数字化技术通过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对社会现实问题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外时事政治、社会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热点问题,并且从中寻找问题、发现规律,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另一方面,数字化技术实现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提出全面的解决方案。例如:学生可以将多个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研究社会问题。

伴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可以利用这些在某种程度上解决社会问题。学生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来分析社会问题,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趋势和结果,融合技术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水平,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前沿和实用的知识和技能。总的来说,数字化技术为课程教学赋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使其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第三,网络实践: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调动学生参与。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全新的可能性,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兴趣。传统教室往往需要大量的物质资源以及特殊场地,而虚拟教室可以用计算机建立各种虚拟环境。这种方式不仅节省成本,而且还可以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险。通过虚拟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将学习内容转化为互动游戏,通过多样化的游戏环境和吸引人的任务激励,让学生更加主動参与学习。“从促进个体内在认知转向促进基于虚实融合多学习场景、媒体、工具与社区的分布式学习。”[9]

第四,远程授课: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远程授课提供更好的环境。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远程授课,教师和学生可以实时互动。这种方式不仅打破了地理距离上的限制,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全球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总的来说,数字化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和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成绩。

本文系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CXZX-49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时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1XJA710004);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兰州理工大学)”(项目编号:21SZJS62010731)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黄奇帆.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认识和体会[J].人民论坛,2021(15):6-10.

[2]吴满意,高盛楠.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理论内涵、核心指向与实践进路[J].思想理论教育,2023(4):85-91.

[3]王莎.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J].思想理论教育,2023(4):92-98.

[4]徐稳,葛世林.数字化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维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23(3):45-51.

[5]孙绍伟.大学生数字素养调查研究:感知水平、数字鸿沟及数字经验[J/OL].图书馆建设:1-14[2023-06-16].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3.1331.g2.20230320.1328.004.html.

[6]赵丽涛.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范式构建与优化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2022(2):46-51.

[7] 钱力,刘熠,张智雄,等.ChatGPT的技术基础分析[J].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2023(3):6-15.

[8]腾讯研究院.AIGC发展趋势报告2023:迎接人工智能的下一时代[EB/OL].(2023-02-16)[2023-03-01].http://www.199it.com/archives/1558601.html.

[9]胡刚.人工智能促进高校思政课范式转换与话语生态重塑协同发展探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3):136-142.

(作者单位: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于 洋]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体育教学(2022年4期)2022-05-05 21:26:58
“以读带写,以写促读”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48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考试周刊(2017年2期)2017-01-19 10:20:46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4期)2016-12-26 16:43:34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考试周刊(2016年21期)2016-12-16 09:33:26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考试周刊(2016年89期)2016-12-01 13:42:06
论专题化教学是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趋势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