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跃红
导读:学生思维模式的转变有助于实现高效的英语课堂。成长型思维引导下的英语课堂以学习为中心,强调努力大于天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让学生敢于试错,是提升英语教学效率的关键。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卡罗尔·德韦克基于大量实验研究,将人的思维模式分为两种: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的人认为成功取决于个人的天赋,付出努力没有意义。成长型思维的人则认为通过坚持不懈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可以提高自身的努力程度,获得成功。所以,在小学英语课堂中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对学生的自身成长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不同思维模式对学生英语课堂表现的影响
具有固定型思维的学生觉得努力无用,不喜变化,害怕失败,重视他人的评价,担心自己看起来不那么聪明而拒绝接受挑战、面对困难。这些特征使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发展潜力受到限制。在课堂学习时,面对教师的提问,由于害怕出错,他们多数选择规避问题,保持沉默,不敢开口说英语。在小组交流讨论中,他们通常把自己当作“旁观者”,怯于发表意见。所以,他们对英语学习越发失去兴趣,语言交际能力和运用能力无法得到进一步提高。
具有成长型思维的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是无限的,认为人可以通过不断努力获得新的语言技能。他们欢迎挑战、拥抱变化,总是寻找机会主动学习英语,珍视反馈、不断试错,认为每次失败都是一堂课。在课堂学习中,他们乐于用英语与教师交流,敢于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单词、语法使用有误,也不会有挫败感,反而习惯总结经验,再三改进。对课堂问题他们主动思考、敢于反驳、大胆质疑,提出个人见解,具有批判性精神。
基于对具有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在英语课堂表现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将成长型思维培养融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能优化英语课堂效率,促使学生建立自信、勇于挑战,提升语言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小学英语实践策略
(一)营造宽松氛围,使学生不怕出错
因为无法像说中文那样流利地回答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有的学生在英语课上会感到拘束,甚至不敢开口,一上课就让自己隐身,不参与、不回答。如果教师不去改变学习氛围,长此以往是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的。教育学家赞可夫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能“自由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良好的教学气氛,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良好的宽松氛围,使学生能大胆地、自然地运用英语进行交际而无需焦虑,保持兴致勃勃的情緒、积极思索的精神、跃跃欲试的感觉、不怕出错的态度,从而开发学习英语的潜能,提高英语语言素质。小学生的心理仍然比较幼稚,善于模仿、乐于表演。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课堂上有意识地留白,多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学习和探究。教师可以根据课型,选择合适的文本,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动手、动脑进行角色表演,模拟再现课文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
以NSE(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2“Did you see it?”为例,该课主要内容是大明的妈妈想要开门回家却发现钥匙弄丢了,询问大明是否看见了她的钥匙,大明发现是宠物狗叼走了钥匙。该课故事情节有趣、引人入胜,能吸引学生的兴趣。所以笔者在授完本课后,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剧情、分析角色、不断排练,用语言和动作进行表演。在角色表演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融入课文中,在已有的语言框架中加入新的语言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模仿表演、续编表演、再造表演。如有一组学生以文本为基础融入自己的思考,增加新的话轮,再造表演,使整个故事情境更加丰富与真实。学生在表演时还加入适当的肢体动作,对表演内容进行充分发挥。笔者让其他组的学生当评委,对表演组的学生从语言表达、动作表情、语音语调等方面进行评价,使全班学生都乐在其中。即使有的学生提出了批评意见,因为氛围宽松,受到批评的学生也不怕出错,能坦然接受并改进,促进了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实践证明,长期在英语课堂上引入角色表演,学生对英语课堂产生了期待,更加主动学习语言知识,敢于用英语进行对话。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巩固了学生的语言知识,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图1为案例中学生再造表演的对话内容,横线部分是为学生新增的话轮。)
(二)及时评价反馈,使学生建立自信
语言的学习应从兴趣开始,兴趣的本质在于学生习得语言过程中获得的成就感。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这种成就感源于教师对学生的鼓励与评价。所以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教师要及时进行评价反馈。评价要做到简练、明确和到位,注重时效性。在反馈时更要注重适时表扬与鼓励,帮助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学习状态,使其敢于面对困难。在表扬学生时,要用成长型思维理念下的评价语言逐渐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强调努力大于天赋,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以NSE(一年级起点)四年级下册第1模块“Don't touch the machines,please!”为例,在课堂教授单词crisp的过程中,笔者先请学生根据图片猜测词义,再请学生尝试拼读单词。学生拼读单词时,将crisps(薯片)错读成chips(薯条)。此时笔者并没有马上否定学生读音上的错误,而是使用成长型思维语言激励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再次尝试的机会与勇气。笔者引导学生注意字母组合“cr”的发音,并温柔地说:“You can't read it exactly yet now. But you can have a try again.”学生在笔者的提醒下,多次尝试拼读单词,当读出单词的正确发音时,利用夸张的表情赞扬他:“Wonderful!This time you watch the word carefully,so you can read it exactly.”这样的赞扬不仅能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哪个方面提高了,而且教师夸张的表情和肢体动作也给学生传递了积极的情绪,使其内心感到愉悦、轻松和自信。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也更加愿意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回答问题,整体教学效率将有所提升。
影响英语学习的有很多因素,作为一门沟通的语言,自信心的建立不可忽视。具备自信心的学生,往往表达流利、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甚至品学兼优。反之,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大多内向、自我评价低、学习主动性差。固定型思维的学生常通过别人的态度确定自我价值,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鼓励学生,考虑各个水平的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获得成功的机会。尽管是低层次的成功,也能促使学生乐于配合教师攀登新的学习高峰,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功。比如,学生说对的每个单词、每句话、翻译对的每一个句子、回答对的每一个问题,都是成功的一次表现。教师应对加以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那么学生的自信就会在教师鼓励的话语中不断得到提高。
(三)引导制定目标,使学生不断努力
教师应有意识地转变学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引导学生锁定学习目标、不断努力,从而促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的提升。在帮助学生制定目标前,要及时发现学生英语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学生一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设立可行的、具体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习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如何学习。同时,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权,让其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更有动力和兴趣去学习。
比如,四年级的徐同学课后无法独立完成英语作业,对英语学习有畏难情绪。笔者就此展开谈话,针对学生存在的困难引导其转化思维,将潜意识里“我看不懂,我不会做”的思维转变为“只要我努力,就能获得进步”的思维形式,帮助其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塑造积极性人格特质,激发英语学习潜能。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引入竞争机制,设置多样化的比赛,创造更多成功的机会。笔者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多层次的比赛,如书写比赛、听写比赛、手抄报竞赛、小作文竞赛等,尽可能把相对容易的问题留给学困生,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其目标和能力范围内不断努力,从而稍作尝试就能体验到成功的滋味。以四年级的学生为例,学困生可以通过查询英语资料完成主题手抄报制作。该层次的学生只要主动查询相关英语材料、动手抄写英文、绘制手抄报即能获得奖励。由于比赛内容与其能力目标相符合,学生在完成竞赛的过程中,既能拓展词汇、学习巩固英语知识,又能获得成就感。而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笔者结合本学期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引导他们进行“快乐写日记,自信秀英语”的竞赛“A Trip to Tongan”,鼓励学生通过书写英语日记记录研学的所见所闻。学生能利用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Who/When/How/Where/What等几个方面有逻辑地用过去时态记录自己做过的事情及感受,书写美观、图文并茂、生动有趣,在竞赛活动中感受到了英语学习的乐趣,促进了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四)大胆质疑,使学生敢于挑战
在英语教学中,被动灌输和单纯依靠书本知识,无法让学生的英语学习更上一层楼,甚至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如果能在认知层面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批判、研究、反思和评论的过程掌握不同角度的知识,学生的语言学习将变得更加自觉和有效。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有不同的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并表达个人的见解,从而推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使学生成为善于学习的人。
以英语绘本故事Kong Rong and Pears(《孔融让梨》)为例。《孔融让梨》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一直以来我们都通过这一故事教导学生学会分享、学会谦让,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让梨”的正当性值得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笔者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在执教这一堂课时深入挖掘文本,引导学生分组对故事内的几个行为进行深度讨论:(1)His father said,“Kong Rong, give a pear to each person.”(他的父亲说:“孔融,把梨分给每个人。”)(2)Kong Rong gave the very big pears to his grandma and grandpa.(孔融把最大的梨子分给他的爷爷何奶奶。)(3)Kong Rong gave the big pears to his mother and father.(孔融把大的梨子分给他的父母亲。)(4)Kong Rong took the very small one pear.(孔融拿了最小的梨子。)
笔者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和个性化解读,要求学生讨论时既能给出观点又说明理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对故事的以上行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1)为什么父亲要让一个四岁的孩子分梨,如果分不公平,要怎么办?(2)父亲只让孔融分梨本身就对其他兄弟不公平,没有考虑他们的想法。(3)四岁的孩子本身就有独占欲,如果没有把最大的梨子分给长辈,就说明他品质不好吗?(4)父亲不负责任,让没有行为能力四岁的孔融分梨,而且他也没有是非观念,孔融分梨的行为很主观武断,却得到了父亲的表扬。(5)这个故事不好,鼓励主观武断,这种扭曲自己的欲望去赢得赞扬的做法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行为。
比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養学生的思维能力。当教师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和思考时间,对文本进行深入探究,学生能在讨论中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本节课上,笔者将传授知识转变为优化思维结构,学生不再一味全盘接受教师输入的知识,懂得在已有的知识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针对故事传达的价值观是否合理进行恰当批判。当学生学会从多层面分析文本、系统地选择信息时,就会渴望获取更多知识,从而丰富思想,树立深思熟虑的思考态度,尤其是理智的怀疑和反思态度,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结语
成长型思维模式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聚焦学生思维品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挖掘学生的英语学习潜能,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与鼓励,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与挑战,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