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绘本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

2023-07-10 14:01丁艳艳
儿童绘本(阅读与美育) 2023年10期
关键词:绘本幼儿园游戏

丁艳艳

导读:绘本是一类由画面和文字构成的图画书,被广泛运用于幼儿教育中。传统的绘本活动以幼儿自主阅读、教师提问为主要授课方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引入游戏的方式能增加趣味性,让幼儿在玩中学习知识和经验。本文探讨幼儿园绘本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以期给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开展绘本游戏化现状分析

绘本在设计时考虑了色彩的饱和度、故事的有趣度、画面的叙事性、文字的互动性等,以儿童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为创作纲领,深受幼儿喜爱。绘本游戏化让绘本的优势得以最大程度发挥,一方面在调动学习兴趣、培养阅读能力、提升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另一方面仍存在明显不足。首先,一些教师专业能力有待加强,导致课程教育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幼儿阅读热情低迷,认为绘本枯燥无趣,不能实现“玩中学”。其次,某些幼儿园未能重视绘本游戏化课程,校内缺乏有效培训,教师没有意识到绘本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最后,很多教师干预程度不够,过于放任幼儿自由玩耍,致使课程一味强调趣味和自主性,缺乏知识性。

二、绘本游戏化实践价值

幼儿的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类型。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标、不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产生的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的、有预定目标的注意。绘本阅读建立需要幼儿积极观察画面、梳理故事、体验情感,完成既定任务,主要消耗的是有意注意。如果阅读过程中出现同伴干扰、突发情况、思绪紊乱等情况,就会自然调动无意注意,挤占有意注意的时间,降低阅读的连贯性、专注度,吸收知识的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游戏具有松弛性、碎片化、实时性、随意性特点,能突破绘本所需的注意力门槛,让尽可能多的幼儿在状态不佳的情况下也能调动兴趣和精力,参与绘本活动。即使幼儿因为分心错过部分情节,也能随时加入游戏,自然推测前后剧情,弥补错过的部分。游戏还能增加绘本的利用率,通过对绘本场景、人物、主题、情感的高度提纯和浓缩,让相关理念以更高的效率被幼儿理解与接纳。综上所述,绘本游戏化实践迫在眉睫。

三、幼儿园绘本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研究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应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指导幼儿健康成长,笔者贯彻文件精神,从不同的领域出发,以五种绘本游戏化实践阐述相关幼儿园教育侧重点。

(一)洞洞书:贯彻语言领域目标,夯实幼儿园语言教育基础

洞洞书通过在内页专门的地方设置凹槽、圆弧、折痕、圆圈、翻页、隐秘开口、机关等,让幼儿通过抠、挖、戳、推、拉、拽、触等肢体动作和书本互动,和情节、主人公交流,学会依靠肢体语言、互动交流等方式提升语言基础水平,这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

首先,务必选择市面上经典的、正版的、名家作品,让幼儿在一开始就受到最专业、科学、好玩的游戏熏陶,防止被劣质、盗版书籍消磨了手工能力和游戏兴趣。如《奇妙洞洞书》系列由中国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创作,作品中创意编排了奇妙的各种洞洞,有猫头鹰的眼睛、吉普车的轮子、ABC的形状等,均来自幼儿熟悉的、想象中、喜闻乐见的生活元素,能极大程度调动幼儿发挥多种感官语言功能,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其次,要采用“观察+半干预”的游戏互动模式,幼儿是绘本游戏的主人,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要在其想要凸显独立意识时冷静旁观,在其需要指导时适当介入,才能既不损伤幼儿自尊和驱动力,又维持幼儿专注度和操作水平。如洞洞书《理发》情节简单有趣,可爱的主人公居于画册正中,头发占据大部分篇幅,幼儿充当理发师,为其设计打磨各种发型。在创意编排、发型结构、发式审美上可能存在缺漏和不解,这时应及时答疑解惑,当幼儿的“发型助手”,让幼儿在与教师交流的过程中理解语言和实际行动之间的密切联系。

最后,应将特定的洞洞书和语言教学目标、幼儿年龄和认知特点针对性融合。如在“器官辨认”的课题中,可以选择《猜猜我是谁》系列,包括《猜猜我是谁》《谁的嘴巴》《谁的耳朵》《谁的眼睛》,简单的窗口中露出耳朵、嘴巴、双眼等五官,等待幼儿揭晓一个个小动物,最后还有一个小镜子,让幼儿看到自己;小班幼儿语言能力较弱,善用肢体语言,可以选择质地较硬、洞洞边缘光滑,大小和其小拇指适配的《小鸡球球》系列;中班幼儿对数学语言有了一定的启蒙需求,可以选择《放进圈圈里》,通过各种数量的洞洞和幼儿最爱的动物元素,將简单的数学知识蕴于其中;大班幼儿对更高阶思维的科普语言具有兴趣,可以引入《偷偷看里面》丛书,通过多姿多彩的画面、镂空、洞洞、翻页玩转纸上乐园,获得科普知识。

(二)体育绘本游戏:贯彻健康领域目标,融合幼儿园脑力和劳动教育

幼儿处于骨骼、躯体、器官发展阶段,在幼儿园中每天需要保证一定的户外运动量,而绘本阅读偏向于室内活动,体育绘本游戏将脑力运动和体力运动结合,具有如下优势。

首先,有机融合身体运动和精神活动,促使幼儿对学习的认知更理性、成熟,不再将体能训练和大脑学习孤立、分割看待。如《大树上的难题》讲述风筝被卡在树上,引导读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砸下来。教师可以引入投掷游戏,让一个幼儿向内撑起一把伞,其他幼儿用小球进行投掷。幼儿不仅活动了手臂、大腿,更参与了脑力劳动,懂得不能纸上谈兵,书上的知识都是通过实践验证的。

其次,幼儿可以学会用理性思维补充感性思维。如绘本《谁藏起来了》展现了动物之间的捉迷藏,这也是幼儿普遍爱玩的游戏。有些幼儿在躲藏过程中只注重个人意愿,不注意观察客观条件,导致每次很轻易就被发现。教师通过设置游戏情境,给幼儿头上戴上不同动物的帽子,每次躲藏的小动物的颜色与底板的颜色一致,幼儿在感悟故事主题的同时锻炼了语言能力,增加了对颜色的认知,在猜谜、匹配过程中发展了观察力和记忆力,懂得捉迷藏需要设定特殊方位、和景物融为一体、选择有遮蔽性的位置、筛选没有躲藏过的地方等技巧。

最后,幼儿可以自主设置体育绘本游戏。观察发现,幼儿喜好各有不同,有的热爱阅读,有的热爱运动,为了让幼儿平衡发展,可以让喜好阅读的幼儿设置户外绘本游戏,让喜好运动的幼儿玩耍,最后促使两种类型的幼儿互动交流,彼此领略不同兴趣的优势。例如,幼儿将绘本《和企鹅一起做体操》改编成体育活动,让不同的企鹅用头、脖子、胳膊、脚、肚子等部位设置暗号,和“一二三木头人”游戏结合。每次教师喊“停”,企鹅都要做出对应暗号,不然就出局,最后剩下的企鹅为胜利者。这个过程中,幼儿不仅能体验同伴的优点、同时感受运动和思考的乐趣,还能锻炼瞬时记忆力和身体协调性。

(三)音乐绘本游戏:贯彻艺术领域目标,提升幼儿园音乐教育实效性

很多绘本具有音乐性,即韵律美、节奏美,文字朗朗上口,可以改编为音乐绘本游戏,以契合幼儿园艺术领域发展目标,可以让幼儿园音乐教育更贴合生活、符合幼儿记忆规律、培养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共情能力,最终全方位提升教育实效性。

首先,可以通过这种游戏锻炼幼儿对旋律的记忆力。《麦麦蹲》描述各种动物之间循环往复的口令游戏。幼儿可以模仿绘本形式,以下蹲的动作+最喜欢的一句歌词演唱+自己的动物身份为每次演示的口令,由慢到快进行游戏,最后留在场上的幼儿为胜利者。这能让幼儿将旋律和某种动作、指令联系到一起,增加记忆歌曲的方法。

其次,可以培養幼儿感知语言的共通性。《晚安,月亮》是经典识物启蒙绘本,故事由韵律感十足的单词组成,可以采用中文或英文的形式,让幼儿将特定物品用自己喜欢的旋律哼唱,同伴需要将物品和旋律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记忆。整个过程中,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先进行由旋律猜物品的环节,再进行为物品赋予经典儿歌旋律(如《一闪一闪亮晶晶》《采蘑菇的小姑娘》《春天在哪里》《两只老虎》)的环节,最后集体讨论是儿歌旋律好听还是自己设计的旋律好听,并说明理由,阐述旋律和生活之间的关系(如兔子很可爱,蹦蹦跳跳的,所以用《一闪一闪亮晶晶》跳动的旋律)。幼儿在这个过程中,能感知文字语言、叙述语言、音乐语言、生活语言的共性,并学会创作简单的旋律。

最后,可以采用音乐剧的形式,让幼儿以纯粹演唱的方式声情并茂地演绎绘本,提升音乐审美和感知能力。如《爱丽丝梦游仙境》有爱丽丝、疯帽子、白兔先生、女巫、卫兵等众多角色,幼儿仅依靠声音表现性格特点和情节,旋律可以是原创的,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的歌曲,还可以两相结合。幼儿通过变换声线粗细、节奏快慢、音调高低展现故事,教师可以使用钢琴在幼儿演唱间隙进行适当伴奏,启迪幼儿灵感。幼儿通过具象化的方式领略了演唱形式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四)绘本舞台剧:贯彻社会领域目标,履行幼儿园情感交际教育

幼儿表演欲望强烈,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表达自我和探究他人的兴趣往往是最强烈的。大多数绘本具有浓烈的情感性,角色性格强烈、情节冲突明显、思想情感突出,适合改编成绘本舞台剧,以契合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目标,让幼儿通过群体合作,提高人际交流水平和共情能力。

首先,要考虑角色扮演的现实因素,根据人物类型和描绘篇幅选定剧种和演出时间。如《花婆婆》的主要人物为让世界变得更美的花婆婆,爷爷、路人、孩子、同事等人物对情节发展影响不大,所以适合被改编为独幕剧,给予每位幼儿3—5分钟时间,依次演绎心中的花婆婆;而《大卫,不可以》主要有妈妈和大卫两个人物,大卫调皮、机灵,妈妈虽然不在场却默默注视和干预着大卫的成长,可以采用独幕剧+声音演出的方式,请两位幼儿用5—10分钟时间完成;《母鸡萝丝去散步》则是标准的双人剧,气定神闲的萝丝和出尽洋相的狐狸角色性格都非常鲜明,戏份各有侧重但处于平衡,可以请两位幼儿用10—15分钟时间以肢体动作、模拟声音、独创台词、夸张神态等形式尽情展现;《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让路给小鸭子》出场角色较多,人物特点鲜明,可以根据幼儿的性格特征、表演能力和兴趣爱好,鼓励其共同完成30分钟以上的群像剧。

其次,要充分重视道具准备环节,给幼儿灌输“除了演员之外,道具、导演、服装师、拟声师、灯光师、配乐师等同样重要”的理念,让幼儿协作配合,共同完成表演。如《光》讲述女孩在孤独的城市执着寻找希望的故事,虽然属于独幕剧绘本,但表现人物内心情绪的小猪、小鸟、恐龙、狮子面具需要道具师制作,现场灯光的明暗程度需要灯光师调试,根据特定情绪需要配乐师自主选择和播放背景音乐,主人公的服装需要精心设计,现场车骑车、人流声、过马路的声音等需要收集……看似独角戏,背后也是一群人的努力,可以培养幼儿的集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最后,要有效控制介入的比例和评价的尺度。如《猜猜我有多爱你》讲述两只兔子之间相互比较爱的温馨故事,但有的幼儿没能通过声调、语气、手臂动作、眼神展现小兔子活灵活现的神态和大兔子温柔慈爱的面貌,此时可以适当提醒,在不损伤幼儿自尊的情况下给予鼓励。评价环节应将个人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进行融合,让幼儿全方位了解自己,从理性和感性角度增加表演经验,收获表演心得,将其运用于生活中,提高共情能力。

(五)纸偶戏:贯彻科学领域目标,全方位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纸偶戏,即在纸上画出卡通形象、涂色、裁剪、粘贴在小棍上,用一块贴着红色皱纹纸的硬纸板做背景,在边上张贴彩色纸剪成的花草树木,将它竖立,让幼儿躲在背后进行表演。大多数绘本都能被改编为纸偶戏,可以充分贯彻幼儿园科学领域精神,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首先,纸偶戏的道具一般是简易的纸板、绘本元素贴纸、思维导图背景,能让幼儿在对应的逻辑关系图中实现连线、配对等操作,懂得如何厘清故事脉络、提取线索,提升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水平、概括能力、阅读效率等。如针对《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可将动物和其排泄物的素材进行剪裁,打乱顺序后让幼儿在纸幕上做配对。针对和《狐假虎威》主题类似的《咕噜牛》,将对应神态描写、肢体描写剪裁下来,贴在气泡图中,幼儿可以自行找出图片描写和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提升逻辑能力。

其次,引入纸偶戏的精髓——剧场盒子,2—3个幼儿用纸棒捏住扮演的角色,通过手臂控制其动作,表现喜怒哀乐,使用抑扬顿挫的声调和语气展现角色情感。如针对《小红帽》,让幼儿一个拿着大灰狼的模具,一个拿着小红帽的模具,仅用肢体和声音面向观众进行表演,学会以科学思维和理性思维分析如何提升互动效果。

最后,要注重道具的制作、表演过程的互动性。如针对《三只小猪》,鼓励幼儿给主人公设计不同的帽子、手套、服饰,表现或笨拙或聪慧的角色性格。在表演过程中,演员和观众都是重要的参与者,教师要随时观察每个幼儿的神态、语言和肢体,适度提醒表演者调控自我表述和照顾观众情绪之间的尺度,使用骰子、花球、绳子等互动道具增加互动性,让幼儿以更客观的心态全面地看待游戏形式、游戏内容和游戏效果之间的关系。

四、结语

幼儿园绘本活动游戏化是一大教育趋势,教师应顺应时代教育特征,不断学习和创新绘本游戏,向出版社、一线教师、绘本讲师取经,用丰富的教育形式给予幼儿寓教于乐的彩色童年。

猜你喜欢
绘本幼儿园游戏
绘本
绘本
绘本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