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摘 要:虞永平教授在《以班级为基点的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强调,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实际基础是班级,课程的研究和实践应该以班级为基点,从而让班级成为实施幼儿园课程的主阵地。在幼儿园的“乡亲”园本课程实施中,我们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加强对课程的理解,形成园本化班本课程,班本活动内容、活动节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等都基于儿童的视角,建立倾听、等待、认同、回应、贡献等支持,与幼儿同频共振,适时地提供学习的支架,使幼儿在“做”的过程中收获经验。
关键词:班本课程;小班幼儿;“四选择”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21-0006-04
对幼儿来说,学习就是行动,就是有事情可做。幼儿园课程是教师和幼儿共同行动的过程。而对小班幼儿来说,熟悉的生活、新鲜的事物都能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为了让他们的学习品质与探索能力得到提升,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想法与需要,从已有经验出发,整合多元课程资源,开发适合幼儿的班本活动课程,让幼儿成为班本课程的主体,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探究,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此,我们根据幼儿园的已有条件以及幼儿的已有经验,创造性地利用特有的课程资源,以小班课程《红草莓,甜春天》的开发与设计为例,来说一说开展小班班本课程的探索和实践过程。
一、 基于儿童的前知识和经验,选择丰富的班本活动内容
活动设计之初,内容的选择极其重要。在选择活动时,教师要以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认知水平为基础,即基于儿童的前知识和经验。
(一)关注幼儿的想法与需要
幼儿对参与探索活动的持续性,主要来源于自己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在好奇心的促使下,幼儿会通过自己的已有经验去探索,以满足自身的需求,并在过程中体会到趣味性与成就感。班本活动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在选择活动内容时应结合幼儿的想法与需要。
1. 在幼儿的兴趣需要处生成
“草莓”活动的开展契机就是在春天天气变暖时节。在《春天里》主题背景下,孩子和成人一起踏青寻找春天。在回园后的分享环节,“甜甜说和妈妈去摘草莓了,多多说她家门口就种了草莓,欣欣说她最喜欢吃甜甜的草莓了……”于是就生成了“草莓苗”的活动,让他们更近距离地认识了草莓苗。
2. 在幼儿的原有经验处生成
分析幼儿当前的学习情况、认知能力和需要提升的方向,结合原有经验及时生成教学活动。语言活动“蜜蜂和草莓花”来自《春天里》主题下的社会活动“幼儿园里的花”。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了幼儿园的草莓苗开花了,并且发现了蜜蜂都在围着飞来飞去,根据他们的现有经验生成了“蜜蜂和草莓花”。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进一步感知了蜜蜂与草莓花的关系,知道蜜蜂因花朵而生存,花朵也因蜜蜂才能够授粉。
3. 在生活的随机事件处生成
小班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总能在不经意间注意到周围环境的变化,教师要用敏锐的眼光抓住随机事件,引导他们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次晨间活动时,欣雨突然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那里有棵草莓苗死了。”听到欣雨这么说,孩子们纷纷围了过来。“咦,草莓苗怎么枯萎了?”教师随即抓住了事件中有用的元素和教育价值,开展了“拯救草莓苗”的活动,引导幼儿寻找草莓苗枯萎的原因,并想办法来拯救草莓苗,共同行动,不仅促进了同伴之间的合作,同时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多元课程资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也可从社会生活和社会资源中挖掘适宜的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和体验。
1. 从节日文化中生成
植树节是春天特有的节日,而春天也是种植草莓的好时节。于是,在植树节的背景下我们创设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节日——“草莓节”。
在活动中我们请孩子调查关于种植草莓的知识,并邀请了有经验的爷爷奶奶来传授经验,和爷爷奶奶一起种植草莓。通过绘本《善平爷爷的草莓》感知并理解培育草莓、照顾草莓是一件辛苦的事情。还利用节日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艺术表现,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如美术活动“草莓徽章”“勤劳的蚯蚓”等,不仅丰富了经验也巩固了知识。
2. 从本土资源中生成
我园位于山水小镇中,有丰富的本土资源。在草莓的班本活动中,我们组织了亲子草莓采摘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草莓的探究兴趣和喜爱之情,还丰富了他们的生活经验。
二、 基于儿童作为主角观,选择恰当的班本活动节点
在开展班本活动时,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内容多少、事物发展进程、个别发展水平等因素,把握活动节点。
(一)即问即答法
班本活动时时刻刻发生在生活中,小班幼儿对事物的探究持续性较短,在发现问题时需要马上解决,教师可以通过即问即答的方式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如孩子在浇水时突然发现草莓掉了下来,教师马上提出:“草莓怎么会掉下来的?”让孩子围绕事件展开讨论进行交流。
(二)阶段路径法
班本活动的发展存在层次的递进性、并列性,需要根据活动特性有计划地设计与开展。在草莓主题下,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预设了草莓苗、草莓在长大、草莓丰收了、草莓派对、草莓哪里来五个子主题,这五个子主题属于递进关系,是随着草莓的生长过程而开展的,而在每个子主题下,分别都有相应的活动。如图1所示为草莓路径图。
图1 草莓路径图
三、 基于与儿童的同频共振,选择合适的班本活动形式
班本活动形式可分为集体活动、谈话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游戲、自由游戏等。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开展的时间与情况选择适宜的组织形式。活动量的多少可以决定一个主题里是用一种形式完成还是用组合的形式完成。在“种子发芽”中,为了让活动开展更有效更深入,我们采用了组合的形式。
活动一:发现,提出问题。
种下草莓种子后,孩子们利用晨间游戏时间来观察照顾种子。这天早晨,嘉凯来园后惊奇地跑进来告诉老师草莓种子发芽了,其他孩子一听都跑过去看,原来种在水里的草莓种子真的发芽了。这时杰杰边跑边说:“我去看看外面的草莓有没有发芽。”过了一会,他失望地回来告诉老师外面的种子没有发芽。老师随即提出:“外面种子为什么没有发芽?”孩子们就大胆地猜测起来:“太阳晒的”“下雨下的”……
活动二:谈话,讨论办法。
早操后,教师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和幼儿一起展开交流。
师:今天早上,谁发现了草莓种子,来说一说你的发现。
幼:我发现了水里的草莓种子发芽了。
幼:我也看见了,但是种在外面土里的种子没有发芽。
师:那怎么会这样呢?外面的种子怎么会不发芽?
幼:是太阳太大了。
幼:是下雨下的。
幼:在外面太冷了。
师:那现在我们就来想想办法,应该怎么办呢?
幼:可以给它打一把伞,这样就不会被淋湿了。
幼:把太阳挡住。
师:怎么挡住太阳呢?
幼:可以做一个屋顶。
幼:我们还可以把它们拿进来,这样就不会觉得冷了。
师:这真是一个好办法,那如果它们还是觉得冷呢?我们冷的时候会怎么样?
幼:可以穿衣服。
幼:可以盖被子,就像上次义工爷爷来给青菜盖被子一样。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办法,我们可以都去试试。
此环节中,幼儿可以对晨间发现的事进行讲述,让全班的幼儿都参与到“想办法”的行动中。由于谈话的内容较短,没有必要开展集体教学活动,因而选择在碎片化时间较合理。
活动三:行动,解决问题。
自由游戏时间,幼儿正在进行区域活动,一组正在照顾植物的幼儿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以把种草莓盆搬进来吗?”“可以。”听到回复,他们纷纷跑到阳台,把草莓盆搬了进来。“那怎么盖被子呢?”老师引导道:“你们可以在教室里找找看。”大家纷纷找了起来。一些正在游戏的幼儿看见他们在找“被子”,也都拿着自己手里的玩具去试着“盖被子”。“可以,这个好。”“这个不行,盖不住的。”终于在幼儿的不断尝试后“盖被子”行动成功了。
在以上的活动中,幼儿在自由游戏时间自发地对谈论过的事付诸了行动,而这次的自由游戏正好在教室,他们利用了区域中的各种材料解决了问题,两者结合也显得更加合理。
四、 基于与幼儿的学习本真,选择明晰的班本活动过程
在孩子的学习之路上,我们要适时灵活地运用各种教育资源进行随机教育,把学习的过程演化为一次次真实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就能在轻松快乐中收获真实的体验,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一)理清流程
在实施班本活动过程中需要根据活动的内容、能力水平来决定活动流程,对不同的事件选择不同的流程。在确立流程环节中要注意以下方面。
1. 剖析问题
教师需要根据自身的经验和能力,分析问题的根源,用小班幼儿的思维与能力寻找新的生成点。如“草莓有多少”活动审议前后过程中的改动。
2. 理清脉络
选择适宜的切入口开展研究,需要分析主题,把握主题。在主题开展前厘清脉络图,确定以何种形式整理,包括网状式、并列式、阶梯式等。如图2所示为草莓脉络图。
图2 草莓脉络图
(二)多种路径
运用深化、聚合、遗留、延伸四种策略,提高班本活动实施的成效。
1. 深化
教师可以将一个活动分成多课时,课时行进过程中逐步提高活动目标,深化认知与能力。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已经能对物进行填色了,因此在“草莓”美术活动中,我们预设幼儿能自主画“形”。在画之前幼儿首先要了解草莓的组成部分,如叶子和果实,然后了解草莓果实的形状,通过观察,有的幼儿会形象地表达草莓果实像一个爱心,有的幼儿会具体地描述草莓果实是上大下小的。在这样的讨论后幼儿对草莓“形”的作画更加准确了。
在观察与作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去发现更多的不同,如他们发现草莓在很小的时候不是红色的而是绿色的,通过这个发现,教师又生成了“红草莓和绿草莓”的美术活动。幼儿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不仅绘画水平有了提高,认知水平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了提升。
2. 聚合
在一个活動中,幼儿会做出不同但又相似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教师将散点式的回应整合起来,形成主题鲜明的议题,并借此引导幼儿进一步明确研讨的方向,为做出深层次的回应做好准备。在品尝草莓的时候,有幼儿说:“我喜欢吃草莓做的饼干。”“我喜欢吃草莓蛋糕。”在幼儿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幼儿对草莓味的食物很感兴趣,于是我们结合幼儿的想法,生成了“草莓派对”的活动。有的把草莓碾碎制作了草莓酱抹在面包上吃;有的把草莓烘干搅拌进面粉里烤出了香香的饼干;有的把草莓串在一起淋上巧克力汁变成了草莓巧克力串;有的把草莓切开,一层一层放进蛋糕里做成了草莓蛋糕。在“草莓派对”上,幼儿不仅尝到了酸酸甜甜的草莓味道,还知道了草莓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出现在我们的食物中。
3. 留疑
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小班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是相对薄弱的。我们可以将问题进行提炼,鼓励幼儿再次进行调查后再进行解决。
如,幼儿发现草莓叶子上有白点点,于是我们向孩子提出“叶子上的白点点哪里来的?”问题。孩子们因没有这方面的经验,经过讨论也回答不上来,老师就说:“你们可以去问问种植草莓的人,也可问问有经验的家人,然后记得把答案记录下来哦。”
4. 延伸
一个活动结束后,幼儿对活动中的某个内容还存有兴趣,教师可以把活动中的教具投放到区域中,在对区域游戏探索的过程中孩子们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产生新的探索对象,教师又可根据幼儿新的兴趣点开展班本活动。
五、 班本主题活动“四选择”下的收获
班本主题活动中的四个“选择”保证了一定时间内幼儿需要的满足、个体差异的满足、团体差异的满足,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幼儿的一日生活更丰富,让老师在实施的过程中认识到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引领者,还是发现者、欣赏者。
幼儿收获:
1. 经验层层递增,逐步延展,最终将经验运用于生活。
2. 多次的调查引入,主动发现问题,增强了探究的欲望。
3. 任务驱动之下,激发了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了积极性。
教师收获:
1. 关注幼儿的想法和需要,体现了教师的“伙伴”角色。
2. 立足幼儿的“本真”,增强了教育的随机性、灵活性。
3. 注重基于生活进行班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丰富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的实践性知识。
课程是幼儿发展的载体,而班本课程是幼儿学习的基点。笔者所在园在班本化实施过程中,根据幼儿的经验发展方向,顺着幼儿的成长轨迹,在园本课程与基础课程中调整与融合,体现着“以游戏为幼儿园基本活动”的教学理念。在班本课程的探索实践中,我们有收获、有疑惑,希望在之后的课程路上,和幼儿一起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课程评价[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2]毛丽萍.班本教育:小班班级共同体建设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12(12):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