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视域下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理念革新与路径优化

2023-06-29 13:55杨石华
出版与印刷 2023年2期
关键词:融合出版教育理念综合能力

摘要:在出版学科建设中加强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切实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作用,为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文章分析了我国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指出融合出版人才培养需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基础上,引入 CDIO 教育理念,坚持产出导向,围绕融合出版物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产品生命周期,进行理论与实训并行的系统化学习,着力培育具备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掌握数字出版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融合出版技术的融合出版专业人才。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融合出版;出版人才培养;CDIO 教育理念;综合能力;校企合作

DOI:10.19619/j.issn.1007-1938.2023.00.020

作者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2022 版《编辑与出版学名词》正式将“融合出版”收录为公布名词,释义为:“将出版业务与新兴技术和管理创新融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1] 这意味着“融合出版”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普遍认可的一种新型出版形态。随着融合出版的不断发展,出版业对融合出版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相应的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也被提上日程。2022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就人才培养工作要求“发挥高校人才培养重要作用,在出版学科建设中加强融合发展理论与实践人才培养,支持重点高校与出版单位、数字出版企业等合作培养急需紧缺人才”[2]。在出版教育中加快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成为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

一、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研究的现状

虽然出版界早已开始探索融合出版实践,但人才队伍的建设始终是制约融合出版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此引发了学界与业界关于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诸多讨论。这些讨论与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存在的问题分析。方卿[3] 指出在出版高等教育中存在“以交叉学科范式来建设出版学、培养出版人才,无原则地放大技术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影响”,这一倾向在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中同样存在。李文娟[4] 指出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着不平衡问题显著、高校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有一定差距、人才流动性较大等问题。

二是融合出版人才所需能力分析。杜永生[5]150 指出融合出版人才应该具有跨媒体思维理念,能够根据不同媒介的特点将内容以不同的形式在不同的介质中呈现,实现内容一体化生产、多样化发布、多渠道传播,成为具备产品思维、市场运营、组织协调等能力的产品经理。程滨[6]在此基础上将产品经理角色能力延展为综合管理能力。

三是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分析。在人才培养方面,学界和业界均有所讨论。在学校教育层面,雷启立[7]在宏观方面提出需要通过“政校联合,有教无类,引企入教”来携手破圈,培养融合出版人才;黄先蓉和刘玲武[8]在微观层面提出教学理念的转变最为重要,需要实现出版教育与媒介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校教育与业界传授等各方面的融合。在出版单位层面,贾音[9]认为在融合出版的背景下,出版单位需遵循编辑职业成长的规律,构建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编辑的互联网思维、跨界思维、极致思维、项目思维和文化知觉,以丰富出版内容与形式,实现出版业的转型升级,进而促进出版业的良好发展。杜永生[5]151-152则指出需要通过融合出版基本技能考核,加快编辑向融合出版人才转变;依托融合出版的重大项目,在实战中锻炼和培养融合出版人才;创新体制机制,搭建融合人才培养支撑平台。

整体而言,既有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是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实践经验性的人才培养对策,尚未形成具有普适性的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方案。《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新文科建设要“紧扣国家软实力建设和文化繁荣发展新需求,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并“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构建中国特色的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10]这一指导思想,尤其是“坚持产出导向”这一主要任务的提出,为出版学科的建设及其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融合出版人才培养提供了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实现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融合出版人才培养,我们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这一根本基石上坚持守正,同时借鉴其他教育理念进行创新。

二、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视域下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 CDIO 教育理念引入

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不仅需要正本清源、从出版学科自身的本质属性及其核心规律出发,还要与时俱进地借助现代媒介技术加强各种基础知识和融合出版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出版学这一新文科的深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出版业中的理论主张,它是中国特色出版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出版學科建设和出版人才培养具有指引性作用。只有夯实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价值理性,在融合出版人才培养中,才能更好地驾驭现代媒介技术的工具理性,从而以融合出版产品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基础上,可引入 CDIO 工程教育理念,以革新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理念。CDIO 是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 op- erate)的英文首字母缩写,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等工科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强调以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构思、研发到运行乃至终结)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11]它强调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专业理论、技术与经验。[12]这一教育理念率先在工科教育中被引进,并逐步外溢到人文社会科学教育中。对作为应用型学科的出版专业教育而言,它同样有着较好的适用性,尤其契合《新文科建设宣言》中所提出的“坚持产出导向”任务,满足了当下出版产业对融合出版人才的需求。因此,在出版教育中,融合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可在“产出导向”的基础上,引入 CDIO 工程教育理念,围绕融合出版物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产品生命周期强化产品产出设想与实践技能。

1.在构思环节强化融合出版物的跨媒介叙事能力

跨媒介叙事(transmedia storytelling)是融合出版物的基本特征,融合出版人才应该具备构思跨媒介出版物的能力。数字化时代的出版物早已摆脱了纸张的物质性樊篱,在数字技术的赋权下呈现出一种多元杂糅的融合形态。借助融合出版物进行知识传播时,知识的连续统一体建构成为出版者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同时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融合出版物中关于人民性的具体体现。融合出版物反映了数字时代下受众对信息或知识在多元化媒介中系统整合的现实需求,是对过去传统出版物通俗性与多元化表现形式的数字化升级。这种全新的价值目标及人民需求的实现,主要是通过跨媒介叙事来加以完成。融合出版物的研发,究其本质而言就是一种基于跨媒介叙事进行出版物构思的过程。跨媒介叙事并非新兴的叙事方式,而是自多元化媒介共生时就存在。它最初是由美国当代知名媒介和文化研究学者詹金斯(Henry Jenkins)用以指代一種综合运用多媒介平台进行叙事的全新方式。[13]在加强融合出版物产出导向的教育理念时,跨媒介叙事能力的训练需要得到进一步强化,尤其是在印刷介质与数字视听介质间跨媒介叙事连续性和完整性的整合方面。这种跨媒介叙事能力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产出的融合出版物能够整合不同媒介载体优势,并形成完整的知识连续统一体,以适应媒介融合深度发展背景下受众的需求。

2.在设计环节强化融合出版物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出版物设计是借助各种元素实现艺术与内容有机统一的过程。传统的出版物设计是指“运用色彩、图像、字体、材料等元素来展示出版物的一般内容”。[14]融合出版物作为一种多媒介载体的出版形态,传统的设计元素已经不能完全体现其设计需求。融合出版物须借助技术手段,通过多元媒介融合,实现信息场景再现,使读者获得沉浸式阅读体验。而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融合出版物制作中关于人民性原则的另一种体现。无论是传统出版物还是融合出版物在设计制作时都需要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为基准。在媒介融合深度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实际需求,融合出版物的设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多元媒介的有机搭配和组合,如纸质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视听产品以及各种智能终端、VR/AR 设备等;二是信息传达,即视觉、听觉、虚拟仿真触觉等多元化信息传达方式的整合。无论是媒介间的组合使用,还是信息传达的整合,融合出版物要想更好地体现人民性,就需要充分解决好协调性和平衡感这一关键性问题。一方面,融合出版物具有多种介质载体形式,通过有机搭配或组合各种介质载体,可以有效实现信息场景再现、真实还原特定的知识场景,达到建构知识连续统一体的目的。在这一过程中,融合出版物的协调性尤为重要,因此并非介质载体形式越多越好,而是需要根据知识接受的效果来决定最终的介质载体搭配和组合方案。另一方面,在信息传达的整合过程中,多元感官的平衡感将会影响受众的知识接受效果。简单的视听平衡已经不能满足受众对融合出版物的需求,因此在视听平衡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新兴信息传播技术的应用设计,以实现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之间的信息传达平衡。

3.在实施环节强化融合出版物的制作技能

融合出版物的制作技能主要包括跨媒介叙事的内容制作和新媒体技术运用。跨媒介叙事的内容制作既包括知识内容的系统性和连续性,也包括内容输出的编校质量。在这一过程中,应避免融合出版物出现“全而不精”“多而无序”的情形。这就要求融合出版从业人员能够清晰认识并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呈现融合出版物的整体构思和设计理念。在融合出版物制作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应服务于知识传播的需要,强调价值理性引导工具理性的观念,而这就需要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价值理念指导下来实现融合出版物的工具理性。在呈现融合出版物思想性、文化性、科学性等内容价值的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新媒体技术与内容传播效果间的适配性。因为只有选取匹配的视听传达技术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知识传播效果,从而提高融合出版物在宣传党和国家各项思想主张时的社会影响力。这要求融合出版人才不仅要对各类题材的出版内容有丰富的编辑经验,还要精准掌握各项新媒介技术的特点及其功效,并能驾轻就熟地使用新媒介技术完美呈现出版物内容,实现两者融合。而这种制作技能的培养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并加以长期实践。

4.在运行环节强化融合出版物的市场运营能力

融合出版物的研发设计最终需要落地成为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结束。融合出版物进入市场后,还需要接受社会和市场的双重检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融合出版物作为一种新兴出版形态,用户接受及其市场推广并非一蹴而就,它同样需要通过一定的市场运营和推广宣传,尤其要对能够彰显主流价值、富有文化内涵、产生广泛影响的融合出版项目进行大力推广宣传。因此,在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中,市场运营能力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推进融合出版的根本目的是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因此社会效益优先是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融合出版实践中的基本要求。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指导下,融合出版人才应该围绕融合出版物社会效益的价值追求进行市场运营,让更多的受众意识到融合出版物的功能效用,使其自觉地在相应的应用场景中使用融合出版产品,从而提升自身素养和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发展。

三、马克思主义出版观视域下融合出版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

CDIO 工程教育理念高度重视人才培养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合作能力、系统综合能力。[15?16]这些能力在融合出版人才培养实践中可转化为在融合出版物的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环节中所需的跨媒介叙事、协调性和平衡感设计、产品制作、市场运营能力。要想更好地实现融合出版物的产出,融合出版人才的这些能力还需要被整合为更系统的综合能力。结合出版学科的知识体系及其实践特性,融合出版人才综合能力的大致结构应为一体两翼。一体即作为基本素养的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两翼即数字出版专业知识和融合出版实践技能。融合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目的是解决现实中的出版传播能力问题,而出版传播能力所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为谁服务。在社会主义体制下,人民的出版事业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因此,我们所培养的融合出版人才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出版观的统领下用融合出版产品服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培养融合出版人才的综合能力时,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作为基本素养理应具有指导性地位,统领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

1.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是融合出版人才的基本素养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融合出版物成为知识传播和价值引领的新型媒介工具,但在市场监管和相应法律规制尚未完善的社会背景下,融合出版物的工具理性会导致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融合出版的人才培养应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以价值理性统领工具理性。作为一种结合出版实务、新媒介技术、管理创新为一体的新型出版形态,融合出版的本质特性是出版活动的创新优化。在其创新发展中,满足受众新的信息传播形式和知识消费偏好是其核心驱动力。这种创新驱动力也是融合出版物人民性的具体体现之一。早在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财政部发布的《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把传统出版的影响力向网络空间延伸,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是履行文化职责的迫切需要,是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17]。因此,融合出版作为出版转型发展的新兴业态,也是国家文化战略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实践。在政策的驱动下,融合出版实践表现出明显的党性意涵。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的融合出版实践本身也在积极贯彻落实马克思主义出版观中的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核心主张。故而,在强调“产出导向”的融合出版人才培养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出版观教育同样需要得到强化,它应作为一种基本素养贯穿整个综合能力培养,并成为融合出版物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个环节的指导思想。例如,在融合出版物的构思环节,需要对能够起到正面宣传和反映正能量的选题有所侧重,而主题出版这一类能够充分反映出版工作中的党性原则和实现社会效益优先原则的出版内容可重点考虑。

2.数字出版专业知识是融合出版人才的必备知识

融合出版本质上是数字出版的一种创新实践,因此数字出版知识是融合出版人才必备的知识。正如“出版学学科建设必须有一些基础性的课程,这些课程构成了出版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必须掌握的内容”[18]一样,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一些基础性的课程。张志强和姚瑶[19]对德国数字出版专业课程进行调查,总结出其主题大体包括:数字出版基本理论、数字出版技术、数字出版经济管理活动、数字出版涉及的法律问题。杨明和曾绚琦[20]对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其核心课程包括:出版学基础理论、出版法规与政策、数字出版技术与方法、数字出版营销管理。就融合出版人才培养而言,所需的数字出版知识及其课程主要侧重于数字编辑出版理论、出版经营管理、数字出版技术与方法、出版法规与政策。目前这些课程的知识传授还存在理论多于实践、实训环节较为薄弱、缺乏生动的案例教学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在强化融合出版人才综合能力产出时,需要对数字出版专业知识的传授方式加以调整,以实现知识传授效果的改进。一方面,在数字出版专业知识教学过程中需要任课教师引入最新的融合出版实践案例作为经验材料,增强理论知识的具象化。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中还可以和出版企业建立融合出版实習实践基地,让学生到出版一线切身感受数字出版专业知识在融合出版产品“实施”流程环节中的实际运用,从而在“做中学”的过程中习得知识。

3.融合出版实践技能是融合出版人才的必备能力

融合出版物在构思、设计、实施、运行阶段均需各种实践技能作为支撑。为了更好地实现融合出版物产出导向,培养能够综合运用各项融合出版实践技能的人才,尤其是同时具备数字技术运用能力、资源整合能力以及具有用户思维的知识服务能力的融合出版人才,是高等出版教育的时代任务。在这三种能力中,数字技术运用是底层的基础能力,是支撑融合出版物生产得以展开的基石。在能力训练时,实训课程的合理安排及融合出版实验室的空间供给是必不可少的。资源整合能力是将文字内容、新媒体技术、版权运营进行协同运用的能力,是中层的实用能力,也是保障融合出版物能够顺利实施的支柱。在能力训练时,国家新闻出版署评选的年度出版融合发展工程和全国有声读物精品出版工程等入选的优秀融合出版物都可以作为案例教学的对象,它们有助于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优秀融合出版物中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知识服务是上层的统筹能力,是实现融合出版物构思与设计的基本保障。对过去知识进行“重构”和“再述”的知识综合能力是当下出版业知识服务的主要逻辑思路之一。[21]在能力训练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知识服务能力可以强化其对书报刊等传统媒介知识的媒体化和商业化思维。整体而言,在融合出版实践技能培养过程中,应以知识服务为逻辑起点,同时兼顾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在“做中学”的这一实践路径中,融合出版实践技能和数字出版专业知识的习得同时进行,两者相辅相成,把技术和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中的技能运用,从而完善融合出版人才所需的基础能力。

四、结语

融合出版人才的供给不足已成为制约出版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新信息传播环境下,高校出版专业教育工作者和出版界从业者应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着力探索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方法。在这一过程中,CDIO 工程教育理念是一个值得借鉴的理念资源,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需要以融合出版物产品产出为导向,强化其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各流程中所需的能力培养。与此同时,融合出版人才的培养必须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出版观在其综合能力中的基本素养地位,并用以统御数字出版专业知识和融合出版实践能力。为了更好地推动融合出版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和“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努力是必须的举措。为此,出版智库、国家新闻出版重点实验室以及融合出版技术服务企业都可以成为与高校出版院系协同合作的主体;在协同合作时需要就融合出版人才培养这一目标的产出结果形成基本共识,并允许在合作教学中求同存异;在协同探索多元化创新培养路径时,还需要围绕融合出版物的产出导向来区分学士、硕士、博士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路径,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其知识结构、实践技能进行差异化培养。

参考文献

[1] 尹琨.专家审定“融合出版”概念及定义[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1-25(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推动出版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22-04-25(2).

[3]方卿.守正创新: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出版人才培养[J].科技与出版,2023(1):6-11.

[4]李文娟.新时代出版融合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出版与印刷,2022(2):32-38.

[5] 杜永生.新时代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科技与出版,2018(5):149-152.

[6]程滨.信息化背景下融合出版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传媒科技,2021(5):97-99.

[7] 雷启立.携手破圈,培养融合出版人才[J].编辑学刊,2022(5):1.

[8] 黄先蓉,刘玲武.媒介融合背景下出版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J].出版广角,2015(13):13-15.

[9]贾音.融合出版背景下的编辑人才培养探究[J].传媒论坛,2021(9):94-95.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会在山东大学召开[EB/OL].(2020-11-03)[2023-01-15]. http://www. moe.gov._gzdt/s5987/202011/t202011cn/jybxwfb/gzdt 03_498067.html.

[11]张慧平,戴波,刘娜,等.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自动化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S2):138-141.

[12]陈春林,朱张青.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学科教育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1):30-33,71.

[13] JENKINS H. Transmedia storytelling:moving charac- ters from books to films to video games can make them stronger and more compelling[J]. Technology Review, 2003(1):17-24.

[14]喻荣,宗林,杨梦姗,等.出版物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2.

[15]李麗妍.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学术期刊编辑人才培养[M]//刘志强.学报编辑论丛.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21:307-310.

[16]王刚. 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解读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9(5):86-87.

[17]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财政部.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J].中国出版,2015(8):3-5.

[18]周蔚华.人才培养视角下我国出版学学科体系建设的哲学思考[J].科技与出版,2023(1):12-21.

[19]张志强,姚瑶.德国大学的数字出版类课程分析[J].出版发行研究,2015(12):75-79.

[20]杨明,曾绚琦.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J].现代出版,2016(6):66-70.

[21]杨石华.后现代状态下知识服务的文化合法性、实践路径及局限[J].出版广角,2021(18):35-38.

Concept Innovation and Path Optimization of Integrated Publishing Talent Trai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View of Publishing

YANG Shihua

Abstract: The article discusses how 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integrated publishing tal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ublishing disciplines and effectively play the role of universities in the talent training, so as to provide talent guarantee for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of integrated publishing talents in China. The training of integrated publishing talents requires adhering to the Marxist view of publishing, introducing the CDIO education concept, adhering to the output orientation, conducting the systematic learning that combin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raining around the concept of product life cycle (CDIO) of the integrated publication conception,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operation, so as to train the integrated publishing professionals who possess the Marxist view of publishing, master the digital publish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proficiently apply the integrated publishing technologies.

Keywords: Marxist view  of publishing; integrated publishing; training  of publishing talents; CDIO  education concept; comprehensive capability;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Author Affiliation: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Studies,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猜你喜欢
融合出版教育理念综合能力
国际首部ISLI MPR出版物《古文观止》的出版与思考
数字化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结合下的“融合出版”分析
交叉学科下高中语文综合能力培养探究
初中作文教学方法简析
项目教学法在建设项目LCM课程实训中的创新应用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融合出版背景下的出版业管理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