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史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路径研究

2023-06-28 17:56甘泉马学云吕坤鹏
关键词:党史学习教育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甘泉 马学云 吕坤鹏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如何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从四个方面来展开专题论述:一是提炼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的意义,二是梳理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困境,三是分析了“三全育人”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路径实践创新案例,四是提出了“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路径的建议。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第二课堂实践路径研究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1]推进高校第二课堂建设是构建“三全育人”工作新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2]在此号召下,张立杰等进一步主张“构建思政课和第二课堂、网络思政教育‘一体两翼的大课程,推进思政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有机结合,用第二课堂的大平台为思政课持续注入活力,用网络思政教育的新技术为思政课持续拓宽阵地,使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3]许多高校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争创形式多样的“行走课堂”,积极推动构建政府、社会、学校、网络协同联动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着力打通“三全育人”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教育引导全党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4]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要义,以党史示范为抓手,以培养学生党性意识和课外实践综合素质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开放式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包括参加党史学习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素质拓展、文体竞赛等项目,延展并深化了党史学习教育第一课堂,促进了大学生的知行合一。在“三全育人”视域下,按照党史学习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深入研究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路徑显得意义重大。

一、“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的意义

(一)有利于构建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协同“培根铸魂”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立鸿鹄志,做奋斗者”。[5]相较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而言,第二课堂可更充分地凝聚学校、社会资源以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进而促成两个课堂的有机联动,利于构建党史学习教育一体化协同育人格局。

学院在牢牢把握好党史教育第一课堂——思政课的基础上,遴选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担任“讲师团”“青马学社”“法学社”等理论社团的指导老师,定期带领学生参加与党史学习主题相关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研学活动,师生共同拍摄“行走的党史课”,践行学史力行。在研学过程中,师生能够共同积累丰富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的积累让第一课堂讲授的内容更有史可循、有情可赋,不仅提升了第一课堂党史育人成效,还强化了学生的“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认同和制度自信、“尚科学、明大义”的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葆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意识和道德修养,大大促进了第一课堂党史教育资源库的内涵建设。

(二)有利于实现“五育并举”,促进“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必先知之而后信之,信之而后行之”。[6]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知之”获得感的同时,还能培育学生优良的校风、家风、国风,促进学生“信之”,进而自然地浸润在德、智、体、美、劳育人育才体系中,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之”。

学院通过将“党史”融入生动、鲜活的校外实践、义务志愿服务以及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音乐、美术、书法、舞台剧、文体竞赛等表现形式开展第二课堂期间,用新时代“青年的方式”点燃青年的党史学习热情。这不仅能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还能促进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与第二课堂课程培养目标的深度融合,更好地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三)有利于融合立体“喷灌”和精准“滴灌”,激活学生的内生动力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院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可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自主性、课外性、灵活性、渗透性,能够因‘势、因‘群、因‘业开展活动,有利于聚焦重点任务、重点群体、薄弱环节,优化内容供给,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因材施教,做在日常、做到个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7],进而激活学生的内生动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8]

因此,“三全育人”视域下,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开展第二课堂的实践有助于引导大学生立足校本实际、结合专业特色,巧用“三微一端”育人阵地,推进“新华社”“学习强国”“复兴壹号”等官方新媒体软件全方位守护“意识形态”主战场,贯通校内链接社团活动、校外并轨社区生活以及行业生态,实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知识教育和价值教育的有机融合。

二、“三全育人”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困境

(一)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指导老师“缺位”“虚位”

第二课堂的指导老师以高校辅导员和社团指导教师为主,多因管理及教学任务较重所限,时常出现“缺位”“虚位”的现象,缺乏稳定的专职师资队伍,难以实现高质量的第二课堂党史育人效果。

“党史”不可断章取义,应站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系统理解。在“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高校部分学生容易存在一些党史认知误区。“他们往往夸大党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失误,一叶障目,或者不去深入研究党的光辉历史,对某些小事纠缠不清。”[9]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指导教师一方未意识到掌控意识形态话语权主阵地的重要性密不可分。

(二)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体系建设缺乏内涵性、系统性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指出要善用“大思政课”,要将其跟现实结合起来。办好“大思政课”,需多方主体协同发力,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担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目前,学校与社会、部门与部门、教师与教师之间依然客观地存在一些“壁垒”有待打破,多数高校的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还局限在“小学校”内,主要是社团举办党史相关的演讲、话剧、讲座、红歌等比赛,且各个活动之间的形式和意义相对独立,不具备主题的一贯性、统一性,难以形成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持续的内涵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根本宗旨在于构建价值观认同。校园开展的内涵性、系统性不足的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很难让参与其中的同学站在“大历史观”的视域下对“党史”有更深的感悟。相较之下,致力于在“大社会”开展站位高、内涵深的“小活动”,与党史“亲密接触”,譬如参观研学革命历史纪念馆、革命文物纪念馆、老党员人物专访、聆听历史人物讲党史等,构建以学校为主体、全社会广泛参与的“1个红色实践主题+N个红色实践育人基地”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体系,锻炼学生与社会资源的链接能力。

三、“三全育人”视域下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路径

学院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依托,拓展第二课堂新领域,充分发挥学校、社会两方面的力量,推动学校“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创新深化“学习、体悟、践行”三模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体悟,在体悟后践行,让党史学习教育更走“心”、走“情”、走“实”,实现师、生、境一体,教、学、做合一,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推动实践育人高质量提升的生动实践。

(一)行以践知学党史,启智润心强信念

学院建立由党委宣传部、團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等多部门协商的党史学习教育联合机制,实现组织管理协同,严格按照教育部的工作要点指示多维度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以“践”促学。

一是结合第一课堂中讲授的党史内容,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参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瞻仰红色文化资源,在情景化的现实体验中实现情感共鸣,进而促进党性的培养。

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学院“青马学社”组织学生前往广州起义纪念馆、广州起义烈士陵园等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主题为“寻访革命足迹,传承红色精神”的实地研学,通过观看纪念馆内的照片、文物、雕塑以及瞻仰烈士陵园内的“血祭轩辕亭”“中苏人民血谊亭”“中朝人民血谊亭”,真正实现了沉浸式、互动式的学习体验,不仅加强了“红色文化”教育入脑、入心、入魂,而且促进了“红色文化”传承。

二是结合党团建设,在新生军训期间开展“‘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促进党史学习教育与军训融合发展活动”。

在新生军训期间,通过对学院领导、军训教官代表、军训学生代表、思政课教师代表、专业教师代表、其他学生代表六个群体针对党史学习教育与新生军训的互融互通进行访谈,而后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制作出一系列“广卫萌新军训记”“广卫萌新学党史”的微视频、美篇、推文,将这些成果在“党史融入新生入学教育”主题交流会上分享给学院师生,同时组织军训骨干成员组成的国旗护卫队参加广东省学校国旗护卫队交流展示活动,深化学院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的同时,引导师生学党史、办实事,进而点燃学生勇担使命、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豪情壮志。

三是结合时下热播的影视剧,系统性地设计了“暑期三下乡”研学路线,通过学、访、研、讲等多种方式,让红色记忆“活”起来,红色研学“旺”起来,红色党课“潮”起来,红色底色“亮”起来,不断增强红色教育的时代性和感染力。

受到热播电视剧《绝密使命》的启发,有感于白色恐怖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上的无数工作人员始终遇险不退、遇难不避、遇死不畏、机智勇敢的“忠诚”和“信仰”,暑假期间,在思政部教师指导下,“青马学社”和“讲师团”成员组建了“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传承红色血脉”党史学习实践团。研学初期,在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并与当地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相关负责人沟通之后,党史学习实践团实地走访了当年“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的各个站点,还通过网络广泛、深入查阅了与“中央红色交通线”广东段各站点紧密相关的其他站点(上海站,永定站,香港站等)相关资料,并在梅州市、揭阳市、潮州市、汕头市的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了实地研学,收集并积累了大量文献、图片等资料。研学之后,党史学习实践团全体成员感悟良多,制作并发布了党史学习宣传美篇、“广卫学子讲党史”微视频、党史学习专题推文、学习心得和若干由指导老师主讲的“行走的思政课”。各类成果通过“美篇”“抖音”“广州卫职院微信公众号”“职教云”等自媒体和学习平台向全院师生进行了宣传推广,在学院里掀起了一股党史学习的热潮。

在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明办、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教育厅等部门组织的2021年广东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比赛中,学院荣获优秀单位,“重走中央红色交通线,传承红色血脉”党史学习实践团荣获优秀团队。这些成果是师生们铭记红色故事、红色人物,传承红色基因、红色血脉,弘扬革命精神、红色文化最好的见证。

四是积极挖掘和编制当地社会实践“资源图谱”,在重点企业、社区街道、乡镇农村“就地取材”,建立党史学习教育实践基地为主、专业实训基地为辅的混合式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群,延展党史资源育人空间,形成“党史学习实践育人共同体”,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

学院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共青团、学生会和学生社团多方的组织优势,安排学生参观农民工博物馆和从化历史博物馆。通过纵向比较广州改革开放前后的跃迁式发展,横向比较我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态势,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学会思考、分析,更加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不动摇。同时,思政部教师指导学生把参观期间的所见、所思、所感录制成“岭南春来早,奋斗正当时——致敬改革开放历程中的农民工”的微视频,在广东高校“学四史,守初心,创未来”研学实践短视频大赛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二)百廿校史话传承,踔厉守正践初心

发掘、整理红色校史资源是学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物和红色资源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也是推进“党史+校史”融入学校第二课堂的生动实践。学院依托校史中的红色元素,多方位联动促进党史和校史的互融,以“校史”辅学。

一是学院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发扬百年党史精神与传承120年广卫红色基因进行有机结合,创设“百廿校史光影、赓续红医使命”主题党团日活动,编排红色校史舞台剧《不能忘却的日子》,让一代代师生共同演绎学院前身端拿护校优秀师生王德馨医生和韩日修护士在革命战争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成功掩护邓颖超及其母亲撤离广州的故事,让校史中的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情化于景”,促进百年党史与校史相互激荡,描绘出鲜活、厚重、可亲的时代画卷,书写了一部爱党、爱国、爱校且荡气回肠的教育史诗。

二是学院组建“讲师团”队伍,打造党史和校史宣讲的“轻骑兵”。他们以校史展览厅为平台,以接待外校参观学习、红色校史宣讲等形式为载体,积极参与到校史红色基因挖掘与研究宣讲的活动中,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创造性的同时,也增强自身讲解技能的专业性和素材的多样性,由被教育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研究者,真正以主人翁的身份融入学校党史学习教育之中,在身体力行中感悟伟大建党精神。围绕校史馆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持续创新“党史+校史”的互融,拉近了新时代学子与革命历史的心理距离,提升了党史、校史育人实效,润物无声地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激励学院广大师生薪火相传、砥砺奋进,积极书写新时代广卫人的家国担当。

三是学院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由思政部和各专业学院联合承办“爱国情·青年志——党在我心中”短视频竞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书信朗读竞赛以及“立志·修身·博学·报国”主题教育系列活动暨“四史”学习之理论宣讲比赛和经典诵读比赛。学生或围绕红色经典讲党史、叙党情,或通过红色校史忆党史、颂党恩。比如讲到和平年代授业解惑的良师黄爱廉院长在抗日战争时期担负起那个时代赋予她护理救国的使命,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见贤思齐、赤心向党的精神风貌,展现了青年学生立志成才勇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抱负决心。同时,学院组织学生录制的作品《牢记光荣校史,勇担青年使命》荣获职业教育商务英语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联盟主办的“重温红色经典、传承时代精神”高职院校学生讲红色故事(中英双语)大赛特等奖,作品彰显了学院从革命战争时期、抗美援朝时期、抗击非典时期到抗击新冠时期这一路走来的120年办学历史的积淀所凝练的“精业、慎独、博爱、济生”校训精神和以“博学博爱,柔心济世”为核心的博济文化体系。通过校史与党史的融合,繁荣校园文化的同时,也引导全校师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知史爱校,积极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作用。历史是有深度的,历史是有温度的。2020年,学院师生在红色校史的感召下,纷纷主动请缨,积极冲锋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前线。因表现突出,学院荣获“广东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称号,这是“学史力行”的最好印证。

(三)网络互联扩场域,VR赋能践新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要求,应致力于创新“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学院利用日益完善的新兴信息技术与德育网络平台,搭建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党史教育VR虚拟仿真体验中心,为党员教育、思政课教学、区域党史育人协同创新与研究提供虚拟仿真环境和优质平台,多领域为师生提供全新的交互式、体验式、沉浸式互联网学习环境,以“联”助学。

学院积极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双轨并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模式。教师通过巧用“三微一端”育人阵地,积极推进“新华社”“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官方移动APP成为学生隐形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重走长征路”“打卡广东红”“廉洁广州”等微信小程序以及“抖音”“美篇”等线上自媒体平台,发挥大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应用平台传播优势,加强网络社会思潮的监控、把好网络舆论关的同时,增强正面宣传吸引力和有效性,实现线上隐性课程教育效果显化。比如,组织学生通过微信小程序“打卡广东红”以打卡方式,线上、线下同步深入百个重要革命遗址、纪念馆参观学习,就大大拓展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场域。

四、“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院校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路径建议

2022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中明确要“着眼坚定历史自信,堅持不懈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常修课”[10],同时“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巩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11]。根据以上文件精神的要求,在“三全育人”的视域下,结合学院的实践经验,笔者尝试给高职院校在探索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实践路径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一)发掘周边红色基地党史教育资源,融合专业特色常态化开展主题实践

高职院校一方面可以集聚企业、行业、社会、政府各方资源,深入发掘周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馆、博物馆、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协同建设“1个红色实践主题+N个红色实践育人基地”党史学习教育体系。另一方面,可引导组织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社区,开展义务宣讲及志愿服务,用心、用情、用力地为群众办实事,从而合力探索一套融合党史学习教育和公益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主题实践模式。努力将融合专业优势的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理念“引进来”校园来尝试,同时结合专业背景精心设计实践研学主题、基地、路线和志愿服务的对象与形式,常态化组织学生“走出去”社会去探索、去服务,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形成一系列以党史学习教育和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实践成果,构建“党史学习实践育人共同体”。这样不仅可以长期持续增进参与者全员的历史自信,也可以促进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实践成果随着学生专业学习的深化不断迭代。

(二)结合专业特色深化校史文化研究,构建校园全方位“党史+校史”宣讲机制

结合对党史脉络的深入研究,高职院校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色用以发掘校史中的党史资源,实现第二课堂“党史+校史”教育的互融。一方面,可结合自身特色筹建校史馆,组织全校师生共同挖掘红色校史中优秀师生和校友楷模的先进事迹,将其变成党史学习教育的宣讲素材。另一方面,可打造“党史+校史”宣讲轻骑兵,由思政课教师指导“讲师团”“青马学社”等理论社团骨干担任主力,以朋辈教育特有的亲和力开展常态化的校史馆宣讲服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红色校史的学习、融通而致用,从而全方位地提升第二课堂“党史+校史”隐性育人实效。

(三)主动融入学生线上热点互联场域,拓展线上线下全过程党史育人路径

互联网在党史宣传和第二课堂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学院的生动实践,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充分利用“新华社”“学习强国”“央视频”等官方移动APP和“三微一端”优势,发掘优秀党史资源并推荐给学生自主学习。二是主动融入“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今日头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热点自媒体互联网平台,将已开展的常态化主题社会实践、“党史+校史”宣讲服务的实践成果以“行走的党史课”等形式上传平台并推荐给全校师生观阅、评论、转发。依托“互联网+党史学习教育”模式,开辟线上第二课堂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平台,延展育人新场域,实现线上线下第二课堂党史育人路径的全过程循环互动,从而促进党史成为必修课、常修课。

总之,高职院校可立足各校实际,结合各校专业特点,凝练出特色鲜明的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更好地体悟党的丰功伟业,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从而较好地实现党史学习教育入眼、入脑、入心、入魂,实现价值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践育人的目的,达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统一”的“大思政”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2022-05-09].http://www.xinhuanet.com/2017-02/27/c_1120538762.htm.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张立杰,秦文宇.党史学习教育视域下"大思政课"创新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21(19):41-43.

[4]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7):4-17.

[5]求是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08-31)[2022-05-09].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6]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筑牢理想信念根基树立践行正确政绩观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EB/OL].(2022-03-01)[2022-05-09]. https://www.ccps.gov.cn/xtt/202203/t20220301_153000.shtml.

[7][8]李麗,周广,臧欣昱.创新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的实践探索[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35(04):112-116.

[9]吴超.党史教育融入高校第二课堂的现状、问题与实现路径[J].教书育人,2013(09):64-65.

[10][11]新华网.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意见》[EB/OL].(2022-03-21)[2022-05-09].http://www.qstheory.cn/qshyjx/2022-03/22/c_1128491557.htm.

责任编辑  姜淑娟

猜你喜欢
党史学习教育三全育人高职院校
创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在青年学生中落地生根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深刻把握兵团屯垦戍边历史
以史为鉴,切实提升青年一代思政工作质量
学习习近平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重要论述的几点思考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