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

2023-06-28 04:44张毅哲
关键词:实训基地实训教学融合发展

张毅哲

摘  要: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合发展,不仅是打造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的内在要求,亦是契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核心要义。目前,既有的实训教学条件、相关利好职教政策有助于高职院校推进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但是,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耦合发展在认知、资源等方面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针对于此,高职院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需要把握坚持价值引领、重视有机融合、体现时代特征、强化系统设计的原则,从健全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完善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探索破解路径。

关键词:实训教学;劳动教育;价值契合;实训基地;融合发展

强化劳动教育是高职院校有效提升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路径[1]。在重塑“五育”育人体系的时代大背景下,亟需从理论、实践层面对高职劳动教育进行探索[2]。国务院于2020年3月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劳动教育对提高学生劳动技能水平和精神面貌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需要将实习实训课作为载体,采取各项措施不断强化劳动教育。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需要紧抓政策契机,加快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进程,使青年学生在提升生产劳动技能的同时,树立尊重劳动与崇尚劳动的价值观。但不容忽视的是,现阶段高职院校在促进实训教学同劳动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3]。如何最大程度发挥劳动教育价值,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全过程,是值得深入探究的核心议题。

一、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内在契合

(一)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具有较强内在关联性

《意见》明确指出,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作为“五育”之一,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4]。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的日常文化知识学习,还要组织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生产劳动和生活劳动,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该论述对劳动教育的本质内容和育人功能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由此可知,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有着较高关联度,具体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两者在内容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在于引导高职学生广泛参与服务性劳动以及生活劳动,通过实践来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是围绕职业劳动而实施的教育[5],是针对服务和生产一线相关工作岗位而展开的职业技能应用和实践,其核心在于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由此来看,服务与生产是实训教学和劳动教育共同关注的内容,劳动实践是二者均会采用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两者在目标功能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就劳动教育目标功能而言,主要侧重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而就实训教学目标功能而言,主要是面向一线工作岗位,加强对高职学生专业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唯有持续培养高职学生的劳动品质与劳动价值观,将劳动精神融入学生工作实践过程中,方能确保高职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就业创业能力,最终成长为契合企业用人需求的高质量人才。由此可见,实训教学和劳动教育在育人方面有着较强的目标功能互补性。

(二)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融合发展具有良好践行基础

已有的实训教学条件为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融合发展奠定实施基础。相较于传统理论教学而言,实训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对高职学生进行指导,离不开实训设备、场地的必要支撑。实训教学过程中,高職学生在遵守实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可自由进行动手操作,这与日常生活中的劳动情境高度契合。实训教学能够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提供管理制度、工作环境和条件等方面的支持,例如,管理和维护技术设备、打扫实训场地等活动,均可以将其转化为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另一方面,职教政策的出台为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融合发展带来良好契机。为保障职业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党和国家于2019年提出高职百万扩招政策。在这一政策文件的推动下,高职院校学生来源逐步扩展至新型职业农民、退役军人以及农民工等相关群体,促使高职院校必须对实训教学进行及时调整和优化。而上述不同类群学生普遍具有较为丰富的劳动经历,为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与此同时,在教育部和高职院校的共同推动下,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工作已日渐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自觉行为,为促进实训教学与劳动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与参考。

二、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合发展的现实困境

(一)认知亟待转变

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多数为“90后”或“00后”,出生和成长在国内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时期,学生普遍缺少劳动成长的经历。受“留守隔代抚养”、父母进城务工等诸多因素影响,许多农村地区学生同样缺乏与父母共同劳作的经历[6]。这使得大多数学生仅仅将劳动视为一种简单的体力劳动,往往会忽视学习同样是一种劳动。不仅如此,许多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具有较强的功利性,过于重视就业、考公以及考研等学习活动,忽视劳动品德等隐性能力的提升。加之在高职院校教学场域中,部分教师具有认知与实践的不一致性。换言之,部分教师即使认为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对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但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对劳动教育、劳动实践缺乏足够重视[7]。同时,在技能教学实践过程中,高职院校逐渐形成固化的教学思维习惯,即教学工作主要目的仅在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成绩。该传统教学观念导致管理者、教师对劳动教育缺乏系统规划,极大影响和制约着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

(二)资源较为匮乏

《意见》明确指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至少需要开展16学时的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及劳动精神等专题教育[8]。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迫切需要相应的师资资源和实践教学资源予以必要支撑。具体而言,一方面,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专题教育的开展依赖于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但就现实情况而言,许多高职院校大多依托“双师型”教师来开展实训教学。这些教师多数为高校毕业生,尤其是部分青年教师缺乏劳动教育的相关教学经历,对劳动教育融入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带来较大阻碍。另一方面,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深度融合依赖于实践教学资源的有效支撑。目前,在深化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层面,我国仍缺乏有关企业和高职院校职责界定等相关方面的指导性政策文件。这导致部分企业在承担实习工作时,若无法获取合作效益,通常会出现应付了事、合作动力不足等情况,对学生劳动素养、职业技能提升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教学过程易受影响

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合发展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极易出现全新的问题。一是在安全保障方面。作为一种实践性教育,劳动教育必然要以体力劳动为主,而不能单纯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时要联合政府部门、社会及家庭等主体,共同构建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和安全管控机制,以此确保劳动教育能够正常开展。然而,在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安全管控机制建立前,我国高职院校在改革实践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行动顾忌,阻碍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不断融合。二是在课时安排方面。教育部明确指出,三年制高职至少需要安排2500个总学时,并且实践性教学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在总学时中所占比例分别不可低于1/2、1/4。因此,劳动教育融入实训教学必然会影响高职院校总课时分配,进而对整个教学过程造成一定影响。

三、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合发展的原则及破解路径

(一)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合发展的原则

第一,始终坚持价值引领。高职院校在推进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融合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推进劳动思想的现代转化,加强劳动精神的文化传承工作,充分发挥劳育与德育协同育人效应,利用劳动教育来切实贯彻“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第二,重视有机融合。高职院校需要将实习实训课程作为主线,以培育劳动知识技能为核心,着力将劳动态度教育和劳动价值观等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到专业课中。以此方式,帮助高职学生充分感受劳动实践带来的乐趣,引导高职学生逐步树立尊重劳动和热爱劳动的价值观。

第三,体现时代特征。在推进劳动教育融入实习实训教学中时,高职院校应注重体现当今时代的科学技术特征,充分结合产业变革与劳动新形态,对劳动教育观念进行更新与调整。换言之,学校需要将提升青年学生职业技能、培育劳动精神、促进青年学生就业创业作为目标,立足实习实训内容与工作环境的不断变化,帮助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和探索性劳动,从而不断提升劳动教育的实效性。

第四,强化系统设计。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作为一个完整体系,亟须对生活与工作、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9]。高职院校必须按照顶岗实习、认知实习等实习实训教学的特点及育人要求,逐步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相关课程标准以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劳动教育和实习实训教学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持续推进实践育人工作。

(二)劳动教育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融合发展的破解路径

1.以健全实习实训教学体系为核心,增强劳动教育效果

强化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融合发展,是确保劳动教育内化于心和外化于行的必然选择[10]。因此,高职院校在遵循人才培育规律的基础上,应秉持应用性与整体性教学原则,制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到实习实训教学设计、实施以及考核评价等环节,以最大限度发挥实训教学的劳动教育功能。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根据企业用人需求与标准,积极对接1+X证书制度,将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融入到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中,持续强化实践性教学项目的开发与应用,从而使实训教学逐步成为培育学生劳动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需要将劳动教育评价结果作为评判青年学生发展的关键标准。具体而言,实习单位应协同高职院校,按照实习岗位职责要求建立考核标准与考核指标体系,将学生实习实训中的具体表现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中,全面开展实习实训考核工作[11]。以此方式,引导和激励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提高其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促使高职学生不断加深对劳动价值的认知与了解。

2.以完善实习实训师资队伍为支撑,丰富劳动育人渠道

如前文所述,目前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融合发展仍面临师资力量匮乏的问题。针对于此,实习单位、高职院校有必要加快完善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高职院校应在劳动教育方面强化对双师型教师的指导和内部培训,唤醒任课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并积极引导双师型教师在实习、实训和教学过程中的发挥的重要作用,主动推进对青年学生劳动使命感的教育工作。二是高职院校应对企业资源进行充分挖掘,着手构建企业兼职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邀请具有高度责任感、丰富指导经验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担任校外实践导师,共同将实践案例、生产一线所得经验融合到劳动实践教学中。不仅如此,要引导和鼓励青年学生在参与企业日常生产进程中,自觉接受劳动锻炼,树立正确择业观,并全面提高自身职业技能。三是高职院校还可邀请劳动模范进入本校举办专题教育讲座,通过分享劳模先进事迹的方式,助力高职学生加深对劳动工匠精神的认知,为青年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

3.以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载体,赋能劳动实践教育

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但需要师资队伍的强有力支撑,还依赖于实习实训基地的必要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应着力深化校企合作,通过内建外联的方式,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劳动教育基地。但要注意,高职院校在与企业合建实习实训基地前,需要从实习设备、管理经营等方面出发,对实习单位的相关资质与条件进行调查。换言之,学校应选择技术设备完善、经营管理规范的相关企业,由双方共同建设配套设施齐全和功能较为完善的实习实训劳动教育基地。此外,要合理运用实习单位的企业文化,对高职学生开展劳动保护教育,持续丰富实习实训基地劳动教育内涵,以此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良好的劳动习惯。

4.以强化实习实训安全教育保护为保障,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一方面,高职院校在选择实习企业时,必须从企业资质、实习岗位内容与性质、安全保障、劳动报酬以及工作时间等相关方面出發,对实习单位进行全面考察与评估,保证学生可以在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下进行实习。在明确实习单位具备必要条件的基础上,高职院校需要同实习单位签署合作协议,对实习目标、校企的权利和义务加以确定,并由双方协商制定实习计划。另一方面,实习单位应协同高职院校对参加实习实训的学生开展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护教育。就实习单位而言,现场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应注重对学生的纪律与安全教育,引导高职学生主动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劳动纪律,使实习学生自觉听从生产现场安全管理。就高职院校而言,应着手开展预防网络犯罪、生产岗位安全防护和防传销安全教育,进一步增强青年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保障学生在落实好岗位职责的基础上,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5.以推进混编分组实训为关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高职百万扩招政策提出以来,农民工、下岗职工以及退役军人等群体的加入,促使高职院校学生呈现出日益多元化的特征。虽然上述学生群体的劳动经历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下岗职工和退役军人等群体由于教育经历中断,导致其学习能力、教学适应性与一般高中毕业生相比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针对这类学生实施实习实训教学和劳动教育,已成为高职院校今后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其一,学校在促进劳动教育与实训教学耦合发展过程中,可采用混编分组的教学形式,将新型职业农业、一般高中毕业生以及农民工等不同群体纳入同一实训小组。其二,高职院校应根据不同类群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教学研究,立足多元群体的教育基础、学习特征、就业需求,对项目设计和教学模式进行针对性调整,制定“1+N”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其三,在实施混编分组实训教学时,教师应扮演好协调者与组织者的角色,依据劳动教育、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对实训小组结构加以适时调整,充分发挥不同类群学生的学习优势。

6.以强化实训教学全过程管理为抓手,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性

系统规范化管理是推动劳动教育实效性持续提升的核心关键。因此,高职院校有必要采取相关措施,不断强化实训教学全过程管理。具体可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学校应立足于培养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劳动品质的根本目标,持续完善实习实训标准,并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实习实训工作日志制度、考勤制度,以保障劳动教育的稳步推进。二是高职院校可依托“工学云”实习信息化管理平台,协同企业共同强化实训教学全过程管理,采取学生评教、实地观察以及在线监控等多元化方式,对实训教学实施动态化和全方位的全过程管理。三是高职院校还需要制定明确的实习实训目标、规范实习实训任务。同时,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加强实习实训指导管理,确保高职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毛平.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施体系构建思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0(05):120-123.

[2]李鹏.高职劳动教育考核与评价研究[J].人民论坛,2020(10):112-113.

[3]王汉江,姜伯成.新时期职业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职业,2020(13):26-32.

[4]缪昌武.“个性全面和谐发展”视阈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刍议[J].江苏高教,2020(04):60-63+90.

[5][9]蒋丽君.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理念辨析与实践刍议[J].中国高教研究,2019(02):78-81.

[6][7]付达杰,何先应,唐琳.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实训教学的基础、障碍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9):69-72.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2-02-21].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01022.htm.

[10][11]劉玉方,徐彦泽.加强实习实训劳动教育[J].北京教育(德育),2019(04):93-96.

责任编辑  邱翔翔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实训教学融合发展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会计实践教学调研报告
中俄联合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实施策略与路径研究
高职商品学课程实训教学探讨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分析任务式教学在中职会计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