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设计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的视觉设计研究

2023-06-27 05:25万博琦
艺术大观 2023年13期
关键词:再设计非遗文化文创产品

万博琦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创新是非遗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觉创意设计为研究对象,以非遗文创产品以及再设计理论概述、再设计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提出切实有效的非遗文创产品创新设计策略,探寻再设计理论在非遗文创设计中的可行性。在传统非遗文化与现代再设计创意手段的交融与碰撞中,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非遗文化;文创产品;再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13-00-03

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农耕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长期社会实践中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是民族文化表现形式的重要代表,所带来的美学烙印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同时,非遗文化更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媒介和窗口,可以向全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与中国智慧。当我们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层内涵时可以看到,它不仅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还展示了独特的文化思维方式。可以说,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同质化倾向严重的时代,这些特质极为稀缺,从表演艺术到传统工艺,每一种非遗都具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但由于传统手工技艺难以在百年后的今天再次付诸实践,传统生活方式也难以普及和被接受,早已失去了其生存土壤,使得部分优秀的民间技艺、传统工艺逐渐没落,同时,相关的非遗传承人、传统手工业者也出现了后继乏力的困境。如何将当下受众的消费习惯与审美倾向相结合,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崭新的面貌回归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当下非遗保护的重要课题。

一、非遗文创产品概述

(一)非遗文创产品

非遗文化创意产品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品”的简称。非遗文创产品在非遗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发展,以非遗文化为内核,以创新思维为桥梁,将产品展现出来。以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历史文化的视觉符号作为设计载体,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非遗文创产品把传统非遗文化意蕴转换为更具现代化、更有趣味性、更加喜闻乐见的设计元素,使其发挥出最大的传承价值,创造出适应当今新的经济形势,满足人民审美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另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使文化产品的创意领域得到拓展,达到了文化、智力、科技的有效结合,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从非遗传承的角度来看,非遗让文化创意产品更具深化、延续和保存的潜力。同时,文创产品的设计也为非遗的传承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非遗文创产品能够让非遗“活态”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延续,并不断扩大其影响,是弘扬非遗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1]。

(二)非遗文创产品发展现状

近年来,具有独特文化表现形式和独特文化意蕴的非遗文创产品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下社会,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用性降低,与现代人生产生活方式有着较大程度的割裂。在此情境下,不仅非遗的保护与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非遗的开发与创新也存在一些困境,具体如下。

1.定位的失衡:大众大多将非遗视作一种对文化和艺术的尊敬,而对其价值的评估却往往过高。许多非遗项目作为地域文化的代表,其保护成本与门槛也随之提高,在保护过程中却丧失了民间的生存空间,被受众“敬而远之”。

2.技术的干扰:从工业化量产的时代视角来看待非遗显然是竞争力薄弱的。技术手段的运用,为文化的重构、时代的融合创造了条件,使其得以延续。但是,许多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工艺复杂,材料珍贵,再加之无可取代的手工技艺,如宫毯、景泰蓝、花丝镶嵌等,从设计到制作,全部由人工独立完成,制作工序复杂烦琐,每一件成品从开模到定型都需要数月乃至数年的时间,这就造成了产品的价格异常高昂,从而对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品牌观念缺失:我国从不缺乏消费的动机和能力,真正缺乏的也许是把非遗的价值以品牌化的方式重新展示到大众的视线中,要重塑非遗品牌的调性,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稳定、细致入微的过程。

基于以上所述,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运用科学的手段与方法,寻求传承发展非遗文化的途径,是非遗发展的当务之急。所以,运用再设计理论,将非遗和文创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条解决非遗当前困境的有效途径[2]。

二、再设计理念概述

再设计是由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提出的理论,他认为,很多东西都值得再重新被发现一次,越是古老的、传统的、日常的事物,越有可能潜藏着经久不衰的智慧。从无到有,可以说是一种创造性的行为,而把已知转化为未知,同样也是一种创造。2012年,“设计中的设计·原研哉中国展”上有一件充分展现再设计理念的展品,这一设计理念来自日本建筑师坂茂,是一个把圆柱形设计成方形的卷纸。

原研哉认为,将卷筒纸的造型转变为方形,在提取过程中可能会有阻力,这个阻力所传递的信息能让用户增加节省纸张的意识。同时,四边形的卫生纸由于在储存和运送时会产生较少的空隙,从而节省了空间。卷筒纸造型的改变便是一种“再设计”的设计实践,从很小的设计上打破原有的固化设计思维,重新思考人与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当下设计资源紧缺的问题。十年二十年以后,当原研哉重新回顾当时这些作品时,反思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些设计都没有真正得到产品化的原因,虽然造物主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在现存的东西里,到底有多少人类智慧的积累。所以,再设计不仅仅是简单的重新再设计,而是要发掘潜藏在历史中的人类智慧,并将其蕴藏的特质激发出来。这就需要设计师对历史以及现有事物进行重新思考,使其具备更多的可能[3]。

(一)再设计理念在非遗文创产品视觉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再设计不仅是一种新的设计理念,更是重新认识世界的一种新的方式,引领着当今设计的发展趋势。原研哉的再设计理念以其力求回归本源的核心理念见长,以易于接近的方式探索设计的精髓。非遗自身便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与文化价值。文创产业是促进传统非遗价值提升的重要手段,传统非遗是文创产业的重要依托,文创产业与传统非遗的相互融合,是文创产业与传统非遗融合的桥梁。运用再设计的理论与实践,有利于保持非遗的核心内涵,利用文创产业思维,将其轉变为文化创意产品,为非遗的当代传承提供载体,创新原有的功能与材料。非遗也为文创产品提升附加值,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保留其文化底蕴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质的非遗文创产品,提高其文化、经济价值。

(二)再设计理念在非遗文创产品视觉设计中的运用原则

非遗文创视觉设计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和创新,充分体现了再设计理念的认知进化与体验进化的特征。

1.认知进化

哈叔在《认知进化》一书中曾写道:认知是人们对事实真相的认识了解程度,认知能力是一个人的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不仅体现在智力上,也可以体现为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而人们对于产品的认知应该是对于它的功能化的印象。在原研哉策办的“RE-DESIGN——二十一世纪的日常用品再设计”展览中,展出了面出薰的作品——火柴。这个作品的火柴棒采用了废弃的树杈,树杈尖端上涂上发火剂,形成了充满天然意趣的造型,设计初衷是在这些树杈化作泥土之前,让它们再发挥余热,如果只是想这根火柴能不能划得着、能燃烧多久,那便是功能化印象的缺失[4]。

2.体验进化

看似复杂的产品尤其吸引受众,这种现象被称为“夸耀效应”,人们通常沉迷于不必要的产品功能中,这也就是“二八原理”,即一个产品的百分之八十的功能都是无用的,百分之八十的功能都不能带来同等比例的体验感,唯有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功能真正被用户所用。但体验进化的过程是精简、去冗的,视觉设计就是典型的体验设计行为,在视觉设计时,产品体验架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着迥异的表现,视觉体验固然重要,但功能理解和集成体验应该放在首位[5]。

三、再设计视角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一)视觉效果的转换

将非遗与现代设计元素结合起来,在保留非遗本身概念的基础上,抽象提取其中设计元素的制造过程和方法,并为其添加新的设计语言,根据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创造新颖、时尚、有创意的图案和颜色,将传统与时尚完美结合,在固化文化体验的同时,解决非遗传承的困境,还能在后工业时代让大众感受到文化的温度。

昆“戏”系列是以昆曲为原型所设计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者从众多昆曲中挑出其中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角色,进行几何化视觉设计,使其符合现代年轻人的審美,获得儿童以及年轻群体的消费市场。昆“戏”系列在角色的造型上参照了剧中的人物形象,包括舞台服饰、配件以及他们的动作,以此为依据,设计出了一系列昆曲人物系列衍生品,如明信片、马克杯、帆布包等,兼具教育、休闲、摆饰等功能[6]。

(二)产品价值的提升

传统非遗的功能单一,独具观赏性而缺少了一定的实用性,转变非遗的功能即为在保留其观赏性的同时,赋予其他功能价值,使其应用范围得以增加。转变非遗的功能一是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较多,大部分日常生活物品都可以用作传统图案和颜色的载体,从而有效地扩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二是日常生活用品消费频率高、价位低廉,使非遗产品不再只存在于博物馆中,而是遍布日常生活,简单易得。皮影戏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由于其表演道具、场地等限制,如今已经较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皮影戏的文创化便集中于功能的转变,将其挑棍形意化为书籍挂架,挂在墙上既可以放置书籍,又似一张妙趣横生的皮影照片[7]。

江南土布灵秀质朴,织布纹样独特细腻,除具自身使用价值外,在视觉上也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如图1所示)。以江南土布为设计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将其纹样从布上转移到纸上,将经纬交织的纹样转化为现代设计元素,实现功能的转变,为办公用品增添江南韵味(如图2所示)[8]。

(三)情感体验的转变

非遗文创产品的视觉美学不仅仅局限于视觉形式、使用价值等方面,在满足受众审美和使用的需要以外,还要为使用者带来情感上的体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受众日常生活中的潜在情感需要,并运用不同的视觉表现形式,与受众情感需要达到契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应该运用受众对于不同色彩的情感认知,为受众带来或积极或安抚的情感刺激,鼓励用户采取行动唤醒其内心的认同感以及归属感,从而与受众价值观相契合。除此之外,其他感官刺激对于增强用户情感认同也同样重要。日本著名设计师原研哉认为,视觉传达不应该仅限于视觉的范畴,全方位的感官体验也许会给设计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在非遗文创设计中,全方位感官之间的相互融合,能增加受众的沉浸体验,促进设计者与受众的情感联系,形成新兴的感官经济,从而带动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例如,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以独特的“城市符号”为设计元素而诞生的文创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城市的经典景区、人们的回忆甚至是方言,都能被形象化地设计成文创产品,不但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为当地人带来亲切感[9]。

四、结束语

非遗文创产品通过再设计,将祖先的智慧与文化底蕴展现出来,让承载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非遗得以活态传承。这一文化意蕴的传承绝非一般的商品所能完成,而非遗文创的使命也因此而得以实现。在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提高的今天,设计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面对各种不同的设计时,我们应该继承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已有的非遗文化进行文创化的处理,设计出美观与实用,传统与现代的非遗文创产品,促进文创产业的加速发展,助力中国的本土品牌走向世界,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设计”[10]。

参考文献:

[1]于帆.文物、非遗文创火起来,彰显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N].中国文化报,2022-10-22(002).

[2]张格宇,陈旭.基于文化价值溢出的新时代乡村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管理策略[J].江苏农业科学,2022,50(17):283-289.

[3]李雯.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实践探究[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15):165-167.

[4]辛路娟.互联网+视域下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J].天工,2022(21):24-26.

[5]何晓宁.传承非遗文化,打造城市品牌——以南京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性研究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22(07):106-111.

[6]周俊洁.试论系统观视角下的布依族苗族非遗文创产品设计[J].今古文创,2022(25):76-78.

[7]朱春艳.基于叙事理论的非遗文创产品再设计方法研究[D].燕山大学,2021.

[8]邹晓玉.基于图像叙事的非遗文创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21.

[9]张智颖.平邑县沂蒙挑花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22.

[10]李沛瑶.东北地区剪纸艺术的创新与活化[D].大连工业大学,2021.

猜你喜欢
再设计非遗文化文创产品
老字号,新活力
文化文物单位开发文创产品意义重大
苏州昆曲文创产品的再设计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创产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创产品中运用的教学改革
浅析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再设计”
在职业学校中建设“非遗校园文化”的几点思考
废旧木制家具再设计及制作
媒介融合背景下黄酒非遗文化数字记忆的内容、路径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