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颜蓉 任玉香 孙文娟 宋欢欢 杨力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的康复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科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并发症总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后视觉模拟自评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Ⅰ级(70.59%)、Ⅱ级肿胀率(29.41%)均高于对照组(19.61%、21.57%),观察组Ⅲ级(0.00)、Ⅳ级肿胀率(0.00)均低于对照组(35.29%、23.53%);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08%)、护理满意度(94.12%)均高于对照组(78.43%、72.5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擴大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关节活动度,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感、肿胀程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手法淋巴引流;康复护理;膝关节镜;前交叉韧带;康复;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7.033
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目前临床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治疗效果显著[1]。但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创伤性较大,术后病人肢体肿胀、疼痛感严重,膝关节功能恢复时间长,容易引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3]。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加强护理干预,可促进受损膝关节功能恢复,同时预防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发生[4]。手法淋巴引流是促进淋巴以及静脉血液回流的一种按摩技术,可有效缓解肢体肿胀、疼痛等症状,加快机体康复[5]。基于此,为探究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的效果,本研究观察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科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来源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运动医学科2021年8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1例。观察组中男40例,女11例;年龄20~45(33.62±6.34)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35例,Ⅱ级16例;受伤部位:左侧18例,右侧33例;受伤原因:非运动损伤11例,运动损伤40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9例;年龄18~46(35.57±6.28)岁;ASA分级:Ⅰ级30例,Ⅱ级21例;受伤部位:左侧16例,右侧35例;受伤原因:非运动损伤13例,运动损伤3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研究。
纳入标准:①均经磁共振(MRI)等检查确诊为膝前交叉韧带损伤;②年龄18~46岁;③均存在不同程度膝关节活动受限、肿胀、疼痛等症状;④ASA分Ⅰ级、Ⅱ级;⑤Lachman试验阳性,抽屉试验阳性;⑥病人及家属均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标准:①合并软骨损伤、骨折、深静脉血栓等疾病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合并狂躁症、抑郁症等疾病者;④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⑤中途转院、退出者;⑥合并恶性肿瘤者;⑦瘫痪、残疾者;⑧存在凝血机制障碍者;⑨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者;⑩存在药物、乙醇滥用史者。
1.2 研究方法
1.2.1 对照组
完善术前准备,进行口头或发放纸质材料宣教,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根据康复计划进行康复锻炼指导,鼓励其尽快下床活动,定时抬高患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情况。
1.2.2 观察组
1.2.2.1 手法淋巴引流
由2名取得手法淋巴引流资质证书的护士负责。实施时将手指密切贴附皮肤,手法轻柔,带动皮肤,使淋巴液流向附近的淋巴结,通过加快淋巴引流的速度来带动水肿肢体的组织液回流,操作时所施加抚摸的压力约30 mmHg(1 mmHg=0.133 kPa),以病人耐受为主,每次的抚摸包括工作期和休息期,让组织的压力平稳上升,平稳下降;工作期至少持续1 s,1个部位5~7次(因为淋巴管5~7 s收缩1次);按摩的方向依据淋巴回流的方向。手法包括定圈法、泵送法、旋转法铲送法等。步骤:激活淋巴结及淋巴管,腹股沟→大腿→膝关节→腘窝→小腿→跟腱→踝关节→足背→第一跖趾关节→足内侧→足底;促进淋巴回流,足底→足内侧→第一跖趾关节→足背→踝关节→跟腱→小腿→腘窝→膝关节→大腿→腹股沟;每次30 min,每日1次,连续按摩7 d。按摩结束后套腿套,再使用弹力绷带包扎,包扎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活动,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1.2.2.2 康复护理
①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患肢即可行踝泵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及腘绳肌练习,训练的频次可根据不同病人耐受程度来定,以病人不感觉疼痛、疲劳为宜。②术后第1天,增加侧抬腿、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向健侧翻身,患侧肢体在上,患肢膝关节伸直将腿抬离床面15~30 cm,维持15~30 s后缓慢放下,每组15~20次,每日3~4组,逐日递增;直腿抬高:先使股四头肌收缩,患肢膝关节尽可能伸直,足跟抬离床面15~30 cm,维持10~15 s后缓慢放下,每组10~15次,每日3~4组,逐日递增。协助病人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不负重。③术后第2天,增加后抬腿及被动屈膝练习;后抬腿:指导病人采取俯卧位,伸展患肢,尽可能地抬高患肢,足尖与床面的距离>15 cm,每组20次,每日3组,每次维持15~30 s。被动屈膝练习:每日1~2次,每次10~15 min,保证关节活动度,防止关节粘连,屈膝后冰敷,屈膝角度按照康复计划进行。术后2周患肢在功能支具固定下部分负重,术后4周去除拐杖,术后4~6周去除支具,其余康复锻炼依照康复计划执行。④心理康复:护士耐心、详细地向病人讲解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肢体肿胀、疼痛出现的原因,让病人无须过于担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即可自行消退。指导病人通过听音乐、与他人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合理释放内心压力。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①在干预前与术后3 d评定病人视觉模拟自评量表(VAS)评分,无、轻、中、重、极重度对应分值区间是0分、1~3分、4~6分、7~9分、10分[6]。②膝关节活动度:以可折叠测量尺测量,最终记录值是连续测量3次的平均值。在术后1个月时评定。③肿胀程度:微肿是Ⅰ级;肿胀,但可见皮纹是Ⅱ级;肿胀,皮纹消失是Ⅲ级;肿胀,且出现水泡是Ⅳ级[7]。在术后7 d时评定。④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以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SS)评价,总分100分,≥85分为优,70~84分为良,≤69分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8]。在术后1个月时评定。⑤并发症总发生率:统计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切口感染总发生率。在术后1个月时评定。⑥护理满意度:以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总分为100分,分为很满意(≥80分)、满意(60~<80分)、不满意(<60分),总满意度=(很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在出院前1 d时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 26.0 软件检验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取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见表1)
2.2 肿胀程度(见表2)
2.3 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见表3)
2.4 并发症情况(见表4)
2.5 护理满意度(见表5)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在维持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前交叉韧带撕裂,极易引发膝关节不稳,前交叉韧带撕裂如果得不到有效、及时的治疗,容易引发膝关节功能障碍,甚至瘫痪[9-10]。近年来,随着我国建筑业、交通业迅速发展,前交叉韧带撕裂的发病率显著增高[11]。由于膝关节囊中血管以及神经分布丰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在治疗的同时,会不可避免地损伤周边正常组织,加重术后疼痛感、肿胀感[12-13]。临床有研究表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及早进行康复功能锻炼,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帮助病人及早恢复正常的工作、生活[14-15]。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膝关节活动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Ⅰ级(70.59%)、Ⅱ级肿胀率(29.41%)均高于对照组(19.61%、21.57%),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96.08%)、护理满意度(94.12%)均高于对照组(78.43%、72.5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96%)低于对照组(1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应用于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护理中效果显著。早期手法淋巴引流通过刺激淋巴结,改善淋巴结、淋巴管重吸收功能,加快手术部位肿胀组织中的水分排出,改善淋巴回流,减轻疼痛感、炎症反應,起到止痛、消肿的作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病人治疗周期[16-17]。康复护理指导病人术后展开循序渐进的康复功能锻炼,根据肢体恢复情况,逐渐延长训练时间,增加训练强度,可提高重建韧带的安全性以及患侧膝关节的稳定性,通过持续的膝关节被动、主动运动,可有效扩大膝关节活动度,促进受损膝关节功能恢复。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两种干预方法联合,协同作用,优势互补,可最大限度提高膝关节功能优良率[18-19]。陈春莉等[20]研究中,两组病人疼痛评分在入院时、术后1 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病人在术后1周、术后4周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研究结果相似,表明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可积极促进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病人康复效果,存在合理性。
4 小结
综上所述,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采用早期手法淋巴引流联合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病人膝关节功能,减轻肿胀感、疼痛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 ESP-LPEZ G V,SERRA-A P,COBO-PASCUAL D,et al.Effects of taping and balance exercises on knee and lower-extremity function in amateur soccer player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Journal of Sport Rehabilitation,2020,29(5):626-632.
[2] 赵文龙,孙姣,王洋,等.前交叉韧带重建军人患者快速康复与传统康复对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J].武警医学,2021,32(9):769-772.
[3] 孙凯,陈蕾,麦瑶,等.加速康复外科在前交叉韧带重建围术期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25(11):1647-1651.
[4] 张酉生,栾海龙,韩文锋,等.膝关节镜下自体肌腱与Lars人工韧带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比较[J].临床军医杂志,2020,48(4):366-368;372.
[5] 全华山,陈能,吕燃,等.徒手淋巴引流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肢体肿胀程度及血液炎性指标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4):2781-2785.
[6] 孙信,李玳,郭怡,等.移动健康干预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早期膝关节功能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20,58(12):936-941.
[7] 张莉,许建文,黄浪,等.全身振动结合运动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1,43(2):158-161.
[8] 程松苗,胡勇,陈鹏旭,等.不同固定方式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对胫骨骨隧道的影响[J].四川医学,2020,41(5):454-458.
[9] 邹阿鵬,李传波,安丰敏,等.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静脉应用氨甲环酸降低失血量的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21,27(9):850-852.
[10] 曹福洋,许建中,陆世涛,等.自体韧带与LARS人工韧带编织物重建前交叉韧带:骨隧道扩大值、韧带生长因子及膝关节功能的评价[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2,26(21):3281-3290.
[11] 曹庆,邵松,许俊胜,等.两种时机行关节镜下自体肌腱重建手术治疗急性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对比[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20,24(6):424-429.
[12] 杨雪捷,张鹏翼,李巍,等.强筋健骨活血汤结合针灸疗法促进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临床康复效果观察[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1,39(5):44-47.
[13] 罗浩,向先祥,李瑞欣,等.胫骨外侧平台后倾角对单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胫骨隧道扩张的影响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21,35(6):697-703.
[14] DAMMERER D,PUTZER D,WURM A,et al.Progress in knee arthroscopy skills of residents and medical students:a prospective assessment of simulator exercises and analysis of learning curves[J].Journal of Surgical Education,2018,75(6):1643-1649.
[15] INDELLI P F,RISITANO S,HALL K E,et al.Effect of polyethylene conformity 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early clinical outcomes[J].Knee Surg Sports Traumatol Arthrosc,2019,27(4):1028-1034.
[16] KIM M,LEE K H,HAN S H,et al.Effect of peat intervention on pain and gait in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a prospective,double-blind,randomized,controlled study[J].Evidence 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2020,2020:8093526.
[17] 王艳,吴珊红,戚彪,等.振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动态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36(7):858-862.
[18] 王李琴,方景.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0,24(17):110-113.
[19] ZHOU L,MA J,BAO J.Effect of pharmacist intervention on blood conservation therapy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a retrospective,observational study[J].Basic Clin Pharmacol Toxicol,2019,124(6):681-690.
[20] 陈春莉,魏丹娜,苏舜红,等.早期下肢按摩联合康复训练对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9):2095-2099.
(收稿日期:2022-04-08;修回日期:2023-02-07)
(本文编辑王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