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2023-06-21 16:18:18陈爱萍
循证护理 2023年7期
关键词:换药白血病血症

陈爱萍

摘要 目的:探讨白血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整群抽样方式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116例白血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病人资料,分析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与预防措施。结果: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3.7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与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OR=41.800,95%CI(10.433,167.467)]、化疗次数≥10次[OR=52.800,95%CI(12.320,226.288)]、合并糖尿病[OR=10.111,95%CI(2.684,38.087)]、导管留置时间≥2个月[OR=22.000,95%CI(6.103,79.307)]、穿刺次数>3次 、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7 d 是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P<0.05)。针对以上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与年龄、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有关。

关键词 白血病;导管相关性感染;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危险因素;预防措施;护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3.07.038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白血病化疗的重要辅助工具,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疼痛轻等优点。PICC能够有效减少因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疼痛感,同时还可防止化疗药物对血管及其周围组织造成的损伤,利于保护外周静脉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为病人长时间的静脉治疗提供可靠的路径[1-2]。但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引发血栓、出血、静脉炎、感染等多种并发症,其中感染发生率较高,可直接影响化疗效果,增加治疗难度,使得病人住院时间延长,严重时可增加病人病死率[3-4]。分析白血病PICC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尽早制定相关预防措施,以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鉴于此,本研究探讨影响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制定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可靠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整群抽樣方式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116例白血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5]中疾病相关标准;病历资料齐全;均接受PICC置管。排除标准:伴有感染或传染性疾病;肾脏、肝脏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根据发生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临床资料,包括病人年龄、性别、穿刺部位、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等。导管相关性感染判断标准[6]:①导管置管位置皮肤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加、温度升高、导管外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部分病人伴有发热;②置管期间出现体温升高,拔管后体温降低恢复正常;③白细胞计数较高,血、导管标本细菌培养为阳性,伴有发热。

1.3 观察指标

观察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可能影响因素。包括病人年龄、性别、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穿刺部位等。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取配对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采取χ2检验;多因素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

本研究116例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6例,发生率为13.79%。

2.2 单因素分析

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病人年龄、化疗次数、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穿刺次数、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穿刺部位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多因素分析

变量赋值情况见表2。年龄≥60岁、化疗次数≥10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个月、穿刺次数>3次、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7 d是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3 讨论

3.1 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现状

PICC置管在肿瘤化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其具有保护外周血管、长时间使用、安全性高、可靠性强等特点,但因PICC导管本身及医护人员等因素影响,极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从而对病情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为13.79%,提示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较高。其原因为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细胞,致使病人机体免疫减弱,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下降,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导管相关性感染会增加临床治疗难度,给病人心理和生理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威胁生命安全,引起医疗纠纷[8-9]。

3.2 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60岁、化疗次数≥10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个月、穿刺次数>3次、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7 d是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原因在于:①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各项机能明显下降,且合并基础疾病多,免疫功能明显下降,而化疗会损伤机体正常组织、细胞,加速免疫力下降,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可能性[10-11]。②PICC置管属于侵入性操作,穿刺次数与化疗次数多时易加重血管内壁、皮下组织损伤,局部组织修复时间相应延长,病原菌入侵风险明显增加。多次穿刺还可致无菌物品暴露时间延长,可能有少量病原菌经导管进入体内,促使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风险升高[12]。③高血糖易诱发血管病变,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大血管粥样硬,并会引起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减少,促使机体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下降[13]。高血糖还能够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良好的环境,增加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可能性。④PICC导管置入后短时间内周围便包绕纤维蛋白鞘,纤维膜形成,为病原菌繁殖、迁移提供场所,导管留置时间越长者导管移动、脱落可能性越大,周围皮肤易受损,致使病原菌经皮下隧道侵入而引起感染[14]。⑤低蛋白血症者机体营养状况和免疫力较差,抵抗病原菌侵袭能力较弱,且组织修复缓慢,隧道形成速度减慢,部分病原菌会沿皮肤导管壁进入血液循环,并寄存于血管壁,易诱发导管相关性感染。⑥换药间隔时间短不仅能及时发现、处理局部感染,还有助于阻碍外界病原菌侵入,利于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贾莉等[15]研究人员分析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置管时长、穿刺次数多、化疗药物的应用、激素用药史、免疫功能低下、感染率高等均是影响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究其原因可知PICC长时间置管病情严重者可导致全身感染或引发败血症,加之白血病病人需使用大剂量的化疗药物,大部分病人存在免疫功能低下,增加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可能性。又因夏季高温等因素影响,极易滋生细菌,使得皮肤及呼吸道感染风险增加,进而引发PICC置管相关性感染。故为了减少上述因素的影响,临床PICC置管在使用中可通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穿刺次数、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控制药物使用等避免或有效控制急性白血病病人PICC置管感染的发生。

4 预防措施

针对以上影响因素,可采取以下措施预防。①针对年老体弱,尤其是合并糖尿病、低蛋白血症者,需加强基础疾病治疗,控制血糖水平,进行个体化饮食指导,禁止食用具有刺激性食物,多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提高机体免疫能力,预防感染。②加强PICC置管人员技术培训,提高操作熟练程度以及无菌操作重视程度,减少因无菌操作不熟练、穿刺经验少而引起的相关感染。③尽可能减少化疗次数和导管置管时间,密切监测病人病情,对病情允许、达到治疗目的者,尽早将导管拔除。④穿刺点应覆盖无菌纱布或无菌透明、透气敷料,纱布敷料每48 h更换1次,透明敷料每周更换1次,当穿刺点敷贴松动、潮湿、污染时需立即予以更换,且禁止将导管或置管部位长期浸在水中;⑤更换输液接头(或接口)或经输液接头(或接口)实施输液和推注药液前,须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外围,确保其清洁。

5 小结

综上所述,年龄≥60岁、化疗次数≥10次、合并糖尿病、导管留置时间≥2个月、穿刺次数>3次、低蛋白血症、换药间隔≥7 d是白血病PICC置管病人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因素,针对上述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

参考文献:

[1] 谢莉,王显红.行PICC置管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以及集束化护理的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8,42(12):1517-1518.

[2] 朱群卉,张青,张研,等.系统评价PDCA护理管理在白血病行PIC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9,39(1):142-151.

[3] 丛珊,孟令伶,王艳,等.不同PICC置管时间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J].癌症进展,2020,18(2):206-209.

[4] 孙琛,李艳,郑玮,等.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导管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7):1053-1055;1068.

[5]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M].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6.

[6] 马坚,胡必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控制指南2011年版本[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2):2648-2650.

[7] 韩如慧,金美娟,乔美珍,等.血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8,18(2):150-155.

[8] 王丽芳.借助微信平台健康教育方式在白血病患者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8):1444-1446.

[9] 陳雁,付肖.PICC在白血病化疗中的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7):979-981.

[10] 杨书环,董巧凤.白血病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时机与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8,26(4):16-20.

[11] 刘佳,和茵,刘鑫.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21,42(1):173-117.

[12] 孙舒君,刘元昉,叶雅静.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癌症进展,2020,18(7):718-720;747.

[13] 梅桔,邢香芹.急性白血病病人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3):393-395.

[14] 张芹,刘亚琼.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1):159-160.

[15] 贾莉,王华,冼开选,等.急性白血病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 及凝血指标的变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23):3590-3593;3613.

(收稿日期:2022-07-20;修回日期:2023-02-13)

(本文编辑王雅洁)

猜你喜欢
换药白血病血症
白血病男孩终于摘到了星星
军事文摘(2024年2期)2024-01-10 01:59:00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7:36
认识高氨血症
论“血不利则为水”在眼底血症中的应用探讨
换药处置架在行负压引流术糖尿病足换药中的应用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4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