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晓今
【摘要】“微写作”是“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新尝试,它是读写整合的新样态,是建立阅读与写作关联,发展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本文的教学探索中,笔者将围绕“什么是‘微写作”“阅读教学与‘微写作之间的融合意义是什么”“‘微写作活动实践要如何落实到阅读教学实处”这三个关键问题,就“微作文”与阅读教学的深度融合与活动实践,展开如下探究,希望以“短小精湛,元气满满”的“微作文”开辟读写整合的新渠道,开启写作实践的新天地。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英语;“微写作”;读写整合
阅读与写作的教学既相互独立,又必须有机整合。“微写作”正是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尤其是在“双减”的呼唤下,应运而生的教学形式。“微写作”本质上就是基于读写结合的语言学习活动。
一、什么是“微写作”
“微写作”,即阅读写作中的即时性写作,它的“身量”小,规模小,时间短,针对性强,操作简单,或一句话,或三言两语,可以抒真情、表观点、发议论、记思想、谈感受,课堂的可操作性强,难度较低。“微写作”短小精湛,针对性强,目的明确,它不需要长篇大论,可以由一小个片段组成,也可以是一个小对话。这种写作方式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进行,类似于网络中的“微博”,或者“发朋友圈”,我们把这种写作形式称之为“微写作”。“微写作”指向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它并不是简单的听说训练,或者是阅读活动,它主题鲜明,目的明确,直指学生写作能力的训練与培养,关注了学生从听到写、从说到写、从读到写的意义过程,为真正意义上的写作教学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的循序发展以及语言素养的有效形成。
二、阅读教学与“微写作”的融合意义
“微写作”对于初中生而言更加友好,它的切入点小,难度较低,体裁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样,更契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特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表达热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微写作”的活动设计,其实就是为阅读与写作创造一个“缓冲地带”,以“体量更轻盈”的“微写作”,让学生在阅读中学表达,在阅读中真表达,促进教学内容的输出转化率,扎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写作板块的教学与实践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其实就是读写整合的一个具体尝试,它比起“空泛”的、“标签化”的读写教学而言,有着更加明确的教学目的,有着更加清晰的活动路径,既便于教师操作与实施,又易于学生理解与实践,达到了“教”与“学”之间的共赢与相长。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以“微写作”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并开发“微写作”活动的内容与形式,围绕“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改革,以“一课三单”的形式,融合在阅读实践中,引导学生即学即用,即读即表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增效提质”。
三、基于阅读教学的“微写作”活动实践路径
在初中英语的“微写作”过程中,教师要在搭建任务情境支架的前提下,深入研读文本语篇深化话题讨论、丰富语言词汇积累,巧用问题链条的有效驱动引导学生提炼基于文本的“微写作”关键要素,充分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广度和深度,逐步建构“微写作”中的语言知识、技能策略,从而在个性化的趣味表达中培育“要我写”到“我想写”的积极心态。
1.聚焦语篇内容,深化话题讨论
“微写作”的基点在与学生对于语篇内容的梳理、分析与理解。因此,在“微写作”实践中,我们还是要回到教学的原点——语篇内容,在深度解读语篇内容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话题,关注结构,关注语言,主动建构语篇内容。很多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更关注语篇中所涵盖的语言知识点,将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将语篇“讲清楚”,导致教与学之间的比重失衡,学生往往听得多、写得多、练习做得多,但是缺乏真实的主体体验,不能真正走进语篇内核,与语篇产生真实的对话与互动。在“微作文”的设计中,教师要能聚焦语篇内容,从语篇中挖掘学生个性表达的话题点,以话题深化学生对语篇内容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探究,推进学生对话题内容的讨论。
如在教学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 This is me!这单元Reading板块时,笔者在拓展活动中,就设计了以“show time”为主题的“微作文”任务。Mini-writing: Write the comparative forms of the following adjectives. Then use them to write some sentences about you and your friends.Appearance(外貌)Character(性格)short shorter tall taller popular fat thin hard-working long hair friendly short hair smart.在这个活动中,笔者拓展了比较级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围绕“Appearance(外貌)”“Character(性格)”这两个维度,介绍自己或者身边的小伙伴。在这个“微写作”活动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学习单作为写作的脚手架,并借助希沃白板5,设计“开盲盒”的趣味游戏,随机投屏学生的“Mini-writing”,深化学生之间的有机互动,实现即读、即写、即评,有效落实学生在“微写作”中的主体价值。
2.聚焦核心问题,培养高阶思维
教师要巧妙利用问题的有效驱动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搭建思维支架,引导学生在用语言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整体把握“微写作”思路,明晰写作过程中的关键语言素材,在问题回答、梳理的过程中提炼文本要点,将学生的思维指向多元,培养其英语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是初中英语课堂的重要任务之一。“微写作”是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巧妙联结,它将读的训练和写的实践有机整合在一起,为学生释放了更多思考、讨论、交流的学习空间。但是,很多教师在设计“微写作”活动时,流于形式,将Task读写板块的任务提前到这个环节中,生硬地指挥学生按照要求进行现场写作。这样的“微写作”浮于知识浅层,不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不能达到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表达的教学目的。在“微作文”的设计中,教师要能联结阅读课堂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从核心问题出发,获取信息,梳理信息,并将获得的信心进行精细加工处理,以此促进知识的结构化进程。在导向核心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还要能够从核心问题继续深挖,引导学生以核心问题为支点,生成“问题支架”,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关键问题,创设问题语境,以模仿的形式,对语篇内容进行深挖,从而引导学生体会语言之美,充分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教学译林版七年级上册Unit 3 Welcome to our school!这单元story time板块时,笔者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聚焦“How does Millie show his father around the school?”这个核心问题,绘制Millies school的平面图以及他们的参观路线图,在绘制路线图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思考“How to introduce our school?”在阅读过程中,笔者以“The classroom building”为例,围绕“classrooms、an art room、a music room、two computer rooms”这些功能教室展开对话交流活动。
A:Which floor is…on?
B:…is on…
A:Is…on the…floor too?
B:Yes,we can…in the…
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笔者还结合学校的家长开放日活动,创设了“Our school Open Day”的情景任务,设计了“Can you introduce our school?”的“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用3~5句话介绍学校,可以是学校的概貌,也可以是学校的一角,或者是学校的特色课程或活动。在这个“微作文”活动中,学生可就“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了,表现得非常活跃。他们根据学校的宣传片和活动剪辑视频,从多角度介绍了我们学校,既实现了读写迁移,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又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真挚情感,深化了他们对单元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3.聚焦语篇形式,丰富表达训练
在“微写作”活动设计中,教师还可以聚焦语篇形式,引导学生从语篇的体裁出发,如日记、信件、邮件、演讲稿、采访稿、剧本、诗歌等,强化学生对语篇的认识以及不同文体语言风格的掌握。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引导学生关注语篇形式,了解语篇是如何“立”起来的,主动“勾勒”出语篇的整体结构。同时,教师应借助“微作文”的任务设计,鼓励学生以“依葫芦画瓢”的形式,模仿语篇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实现从读到写的意义过渡。
在教学译林版八年级上册Unit 3 A day out的Task板块时,笔者从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出发,统筹安排教学过程,明确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评价,设计教学活动过程。在Reading板块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了解Linda世界公园之旅出行的基本情况,梳理Linda的旅游路线图,指导学生以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提炼语篇的结构化知识图。在Task这个写作板块的教学设计中,笔者引导学生从“微写作”走向写作实践,掌握写邀请函的写作技能。在阅读过程中,筆者引导学生从语篇形式出发,深度思考“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语篇的主题是什么?”随后,笔者指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讨论邀请函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在这个环节中,笔者借助希沃白板,设计了拼图还原的活动,邀请学生上台将日期、收信人姓名、写信的目的、正文、结束语、署名等邀请函相关信息送回正确的位置。通过人机互动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体价值,引发学生对邀请函结构的讨论与实践。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笔者设计了写邀请函向游客介绍家乡景点的“微写作”活动,以读写整合的形式,帮助学生熟识邀请函的行文规则,深化学生对“邀请函”这种应用文体的理解与实践。在“微写作”活动中,笔者利用希沃白板5设计了游戏“My good idea(锦囊妙计)”,示范写作语言,提供写作方法:使用不同的句式表达时间、交通方式;通过添加连词、副词、环境描写、关联词语等方式丰富表达,“升级”句式。在这个活动中,笔者还创设了具体的生活情境,引导小组思考“网友Tina即将来拜访你,你打算安排家乡一日游活动,你可以带他去哪儿?怎么去?具体时间呢?游玩的形式是什么?”通过表格支架,促进学生的讨论与交流,鼓励学生在完成学习单的基础上,写一封邀请函,告诉朋友你的计划。在交流活动中,笔者鼓励小组成员互读、互改、互评,而在作业设计中,笔者则设计了“写邀请函”的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写画结合”的形式,画出旅游日志,并附上邀请内容。
总之,在设计“微写作”活动时,教师要能聚焦单元主题,将单元话题作为“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为学生产生准确而恰当的语言输出,创设教学环境和学习空间,以真实有效的“微写作”活动,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促进学生的真实表达。
【参考文献】
[1]薛朝花.浅谈微写作训练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教育界,2020(34).
[2]赵宏武.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