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伟
【摘 要】随着“双减”政策不断深入实施,创新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不仅能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减少参加校外培训的时间,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心理,还能让学生做作业的过程成为全面展示思考的过程,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使作业成为实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育人目标的高效工具和载体。
【关键词】作业设计 思考过程可视化 高阶思维能力
一、作业的“初心”
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调整教学内容与方式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掌握、理解、应用课堂学习内容及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作业一度沦为应试、刷题的工具,形式單一、机械重复,成了枯燥而又不得不完成的负担,这就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创造性。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政策形式来加强教育综合治理,除了要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校外培训降温,更主要的是彰显了提升义务教育质量水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志和决心。同时缓解社会、家庭不断增加的教育焦虑心理。《意见》对不同学段课程的作业形式、时长、总量、内容、目标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其核心在于,减负不是要“消灭”作业,而是要让作业回归“初心”,成为全面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的助力与载体。
二、“减负”是为“提质”赢得时间与空间
一年多来,随着“双减”政策不断深入,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思考。
(一)把握课程内容,拓宽作业形式,升级作业内容
要想让作业真正实现“减负提质”,教师首先要从课堂教学入手,结构性地把握课程内容,将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有机结合,科学“分工”。课堂练习要紧扣课堂教学目标,注重即时理解,快速掌握;课后作业则要求教师通过灵活变化的作业形式,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在演示过程中,学生逐渐渗透吸收知识点,有效避免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刷题。“做中练,练中学,学中思考”,引导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关联化、整合化,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让抽象的思考过程“可视化”,理解数学本质,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认识两位数”,给学生布置课后练习——完成“动手做数”数学小实验。首先让学生动手,画出图1所示方格,然后用彩笔在格子中涂出数,并且标一标哪个数字代表“条”,哪个数字代表“块”,分别代表几个。
通过“动手做数”的小实验练习,既不增加一年级学生的作业负担,又能让学生动手画图。“做数”的过程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建立对抽象的数的感知,体会按群计数、数在不同位置代表不同数值以及理解数的大小关系,为数概念形成打下基础。
三年级“认识分数”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布置“做分数”作业,以不同的分数单位为单位做出分数。
(二)创新作业评价,设立“作业评改课”,改变作业批改模式
为落实新课标提出“加强为学生创造有真实情境代入感的学习体验”的要求,学校建立了数学思维实验室,并在各年级开设了思考力课程,利用游戏创设问题情境,模拟实验室场景,让学生在游戏的体验中猜想、尝试、验证,将抽象的思考过程可视化,在对思考过程“监控”和“调节”中建构“思维模型”,培养思维品质,提升数学思考力。
以思考力课程项目“寻宝探险”为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帮助寻宝人借助资源按照指定步数取到宝箱。寻宝人一次只能走一格,不能重复走,且只能走最短的路线。以此让学生学习、掌握游戏规则。(见图2)
课堂练习以熟悉规则、掌握基本游戏策略、快速完成挑战任务为主;在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则要求学生不仅要继续挑战关卡,还要探究出寻宝步数与空格子数之间的关系,并设计出新的关卡,在“作业评改课”展示,让其他同学挑战。
让学生自己评判作业的成果,改变了教师评改作业的方式,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挑战的热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学生作业的探究环节,通过提出要求,引导学生思考“寻宝步数与空格子数之间的关系”,找到这样的规律:寻宝步数=空格子数+1,用符号表示为a=b+1。这就相当于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并能用这个模型帮助学生完成更难关卡的挑战。
评改课展示环节,首先要求学生分组,小组成员轮流挑战每个组员的设计,共同讨论每个人的设计,分析并评判其设计哪里好、哪里不好,他的思考过程哪里合理、哪里不合理,应如何改进。这样的过程不仅让每个学生将自己思考的过程“可视化”,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思考过程中的问题,从而主动监控、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向。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促进元认知发展无疑是行之有效的。
(三)拓宽学生视野,设计实践类作业,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能力和经验,改变机械式应用题设计,创新设计生活化、活动化的数学实践作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其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并产生合作交流的意愿。这样不仅利于减轻学生面对作业时的心理负担,同时借助实践元素吸引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学习。而在学生对作业产生强烈兴趣的情况下,自然不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压力,这就达到了减负的目的。
如学习“认识时、分”,在设计作业的环节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将自己一天的时间安排记录下来,如早上几点起床、几点吃饭、几点上学、几点做作业、几点洗漱、几点睡觉等,并制作成表格。合理规划时间不仅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在设计实践类的作业过程中,教师要把握知识的本质内涵,深入研究科学设计数学作业的方法,才能确保设计出有效、高质量的实践作业。与此同时,活动性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与布置,更能强化学生的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探究欲。
三、让作业既能“学而时习之”,又能“温故而知新”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和新课标的颁布,我国教育领域正经历着重大变革,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不仅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自身教育理念、改变课堂教学传统模式及与之相应的数学作业设计,减掉无意义的机械训练和重复练习,这样才能为“提质”留出时间与空间。
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把握课程内容,拓宽作业形式,升级作业内容;创新作业评价,设立“作业评改课”,改变作业批改模式;拓宽学生视野,设计实践类作业,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这样,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作业,将课堂教学、课堂练习紧密衔接,有时间动手做得更深入,有精力想得更清楚,有方法让思考过程更合理。把学数学变成用数学“学思考”、用数学悟思想,不仅能“学而时习之”,而且能“温故而知新”。这个“知新”不仅是生成新方法、新思想,更重要的是催生数学思考、科学精神、创新能力,从而践行核心素养培养,达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和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