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凤
【摘 要】在基础教育层面,德育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所在,也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关键。提高小学德育教育质量是新时代人才培养开发的第一要务,这也要求在小学教育中需要教师灌输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并将德育教育与小学教育相结合,以确保它们相互融合。目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需要注重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够向学生传授正确的道德观和世界观,让学生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个性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德育教育的基本教育功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放松身心,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做好德育教育至关重要。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生;德育教育;路径探究
“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必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机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小学生品德教育事业的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必须在这个阶段里面长久地培养和改变自己的习惯,才会逐渐生根。道德素养主要指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力行动意识。本文从“双减”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提出了具体的德育教育策略。
一、传统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更关注成绩的提升
近年来,尽管中国教育体制正在不断进行改革,然而,教师教学的重点仍然是文化课程的教学。教育创新主要用于文化课程,而不是德育教育。甚至有些学校试图通过为学生增加大量的课程来提高成绩,教师和家长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忽视了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发展。如果不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就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学习压力,剥夺他们的学习自由,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二)德育教育模式单一
在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中,大多数教师都采用说教的教育方式。当学生心理出现问题时,老师才会给他们进行指导,这种德育教育注定是无效的。此外,传统的德育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这样一个畸形的教育环境中,学生不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也不将其视为生活和学习中的基本要素,这对学生的整体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双减政策决定了德育教育的方向,教师要按照双减政策的要求,全面提高教育效率和质量。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究
(一)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学生的实际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这很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双减”政策中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要求较高。所以德育教学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例如,德育教育与课堂活动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管理,并在集体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分配任务。这种教育模式使学生们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作为课堂主体的喜悦,享受到团结与合作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相互尊重和帮助他人。每学期,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间的差异来分配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任务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引导的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感,从而完成课堂上的总体目标。例如,每周学校都会进行大扫除,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完成第一项工作,然后再将所有后续活动合理分配给学生,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使学生更加珍惜劳动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集体观念。教师还可以在与学生讨论后,在布告栏上写下要求学生达成的目标,并用特殊颜色标记提醒学生。由师生共同制定的目标,每一位学生都会十分用心地去实现。更要确定的是,一旦目标确定,教师必须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以确保德育教育得到重视。
(二)加强对德育教育的认知
德育思想与德育行为密切相关,教师应全面提升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教师应该充分结合“双减”教育政策,深刻理解德育教育的本质内涵,改变教学理念,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的家庭作业和学习负担。教师应尽一切努力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以确保学生接受更好的德育教育。同时,教师应该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定期与家长沟通,互相交流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形成教育合力,为促进学生德育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设计德育课程时,教师必须采用正确的观念,制定更科学的德育方法,并充分考虑学生和家长的意见,以提高实施效率。教师应关注德育教育内容的动态,在教育实践中传授德育精神,确保学生言行一致。
为了更好地恢复教育本质,按照“双减”政策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综合作用,鼓勵学生全面发展。德育教育要根据学生生活的实际情况,通过开展广泛的德育教育活动,在传统德育教育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发展机会。例如,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局限于课堂和班级。教师可以在学校的道路两侧与学生进行交流,并让学生学习相应的德育语言。每年的建党日期,老师都可以向学生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通过让学生了解党史,让学生聚集在一起讨论,这就起到了德育教育的作用。这样,“双减”的德育教育将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我们祖先的奋斗史。学生们从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坚定了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信仰,成功地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
(三)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双减”政策下,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这是对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严峻考验。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够形成和谐的文化课堂,在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之后,学生们渴望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表现。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德育学习习惯,主动强化教育的效果远高于被动强化教育。在课堂上,如果学生做了一些符合自我管理要求的行为,老师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认可,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这样学生就会更倾向于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老师还可以准备一些小奖品,每当学生表现良好、纪律严明时,老师就会奖励给他们一个小书签。这个时候就会发现,得到书签的学生们整天都很开心,没有获得书签的同学,也会努力地做好事情,这样就会在课堂上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当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书签后,就可以向老师申请其他奖励。此外,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定期鼓励和记录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进步,教师要正确使用评价机制,可以在课堂上建立一个小明星区,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评价为学生提供另外的努力方向,这样,课堂上就形成了良好的激励机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律性。
(四)实现家校联合
在“双减”的背景下,教育形式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双减”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但并没有减轻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责任。根据“双减”政策,学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问题,此时,老师和家长需要正确地指导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创建网络互动平台,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由于多数家长的工作较忙,没有足够的时间陪伴孩子,这也导致家长不能及时地与老师沟通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网络平台能够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更便捷的服务。教师可以使用微信以及客户端等平台召开在线家长会议,询问家长和学生放学后的时间分配和在学校的表现。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还解决了家长对学生学习风格缺乏了解的问题。此外,老师应该鼓励家长多照顾和陪伴学生,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家长的关爱,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和父母展开交流,并且愿意分享自己在校园中的学习生活,进而使教师和家长能够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在德育方面的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且从家长的反馈中合理分析学生的真正问题所在,从而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帮助学生实现全面提升。教师还必须根据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和德育教育的根本目标制定相关的德育教育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将其传达给家长。家长可以随时查阅教育文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并与老师一起改进德育课程,建立家校合作的教育模式。在小学生的德育之中,班主任发挥着重要作用,小学生的德育不仅涉及学生本身和学校教育,家长、班主任等都要参与其中,只有各方齐心协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水平,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
(五)开展情景教学,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至关重要,小学的德育教学也是如此。在实践中,德育教师可以利用情景学习模式,让学生自己学习,通过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德育教育知识,促进学生德育教育。此外,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适当地玩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游戏,这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德育知识。同时,还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优秀的电视节目,如《感动中国》。学生观看后,老师要鼓励他们写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然后,教师可以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宣言、辩论、写作、实践的方式来思考德育教育的目的。由于年龄、经验、知识和思维的发展,大多数小学生不仅受到主观条件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学习新知识和技能的外部因素影响。因此,作为小学教育实践的一部分,小学德育教师不仅要设计和学习小学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和性格特点,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使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更好地理解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而形成更好的智力素质和良好的情感态度。小学德育教学选择的教材内容是由许多专家学者精心挑选的,对小学德育教育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帮助。小学德育教材包含大量的阅读材料,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声朗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感受文章作者的思想和感受,从中学习德育思想和伦理知识,为道德反思奠定基础。有效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教材的文章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充分感受中国文化。在进行阅读时,老师必须要求学生以有节奏的方式阅读,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德育思想精神。
三、結束语
总之,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而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应养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有必要改善教育环境。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家乡、劳动、敬老”的优良素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多方面推进小学生德育建设,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从小事入手,逐步渗透德育知识,创新教学方法和理念,与家长及时沟通,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提高德育学习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顺海.新课程理念下小学德育路径思考[J].新课程(综合版),2018(8):228.
[2]张代波.“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德育路径探究[J].求知导刊,2022(7):98-100.
[3]禚孝宇.德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小学德育的整体架构与实践路径[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2(1):246-248.
[4]李爱萍.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路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0):49-51.
[5]林波.心育与德育的整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路径[J].华夏教师,2021(3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