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军
【摘 要】本文从家国情怀培养出发,集中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如何落实进行探讨。分析课堂家国情怀培养主要问題,并结合新课程标准总结家国情怀培养原则,主要有引导性、浸润性、主体性、时代性等。主要探讨历史课家国情怀培养策略,从挖掘家国情怀资源、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家国情怀培养融入生活、加强与时代精神联系、在历史实践活动中渗透等方面
展开。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素质教育下高中历史教学需要做到育人为本,在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历史,形成学科关键能力的同时,强化家国情怀培养,增强其对国家与民族认同,自觉承担起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当前高中历史教学对家国情怀培养具有重视不够、表面化、与现实贴合不紧密的问题。让家国情怀真正融入内心,使其在感悟和共鸣基础上促行,成为历史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
问题。
一、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度不够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效果不理想,与重视度不够有直接关系。部分教师对历史教学认识依然有局限性,没有彻底摆脱传统教育观念,课程教学侧重于历史知识灌输及历史技能与能力培养,缺乏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家国情怀包含其中,自然也会被忽视,从而导致学生难以在学习中形成家国
情怀。
(二)家国情怀培养表面化
历史课程是家国情怀培养的主要载体,核心素养下课程教学与以往相比,虽然利用教学内容展开相关渗透,但是表面化的情况严重。主要体现在家国情怀未能进入学生内心,很多内容学生的认知还仅停留在知道的浅层层面上,未能转化到自身情感与价值体系中,难以做到知行合一,历史课家国情怀培养缺乏意义。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培养以生硬说教为主,难以唤醒学生情感,使其在没有真正融入和参与情况下,缺乏自身的领悟和感受。这种情况下对家国情怀理解浮于表面,自然就难以指导行为。
(三)培养过程存在问题
历史教学家国情怀培养过程存在问题,体现在未能处理好与其他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具有耗时太多或是不重视情况下快速带过的情况。从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状况看,家国情怀培养中相关渗透一笔带过现象更为突出。家国情怀培养形式单一,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家国情怀培养重在让学生感悟和转化,在共鸣下升华和在行为上展示,当前教学提供体验和感悟机会少,自然也就会影响强化其对国家与民族认同目标达成,使学生无法增强认同感。另外,历史课家国情怀培养脱离现实,与生活联系不紧密,也缺少与时代精神相结合,致使对学生引导与教育效果不理想,使其无法在实际行动上体现。
二、历史课中家国情怀培养要坚持的原则
(一)真实性
历史课堂中家国情怀培养要遵循真实性原则。历史属于过去式,其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但是在探究所依据的史料必须真实。故而在培养中要做好史料的筛选,坚持去伪存真,还原历史,在此基础上做到论从史出。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充分了解历史,避免虚假说教的出现,这样更具有说服力,也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在过程中高度认同,从而形成民族精神和使命感。平时学生所接触的史料,有些可能存在问题,如果不进行史料实证,可能会让学生形成错误认识,那么其中存在的偏见部分内容或者不真实的内容,可能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等。故而强调历史课在家国情怀培养中,要坚持真实性原则,这也是历史学习要具备的基本态度。
(二)引导性
历史课中家国情怀培养要坚持引导性。改变生硬说教,让学生成为历史探究主体,教师负责启发诱导,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认识历史,掌握历史本质,同时在过程中做出正确价值选择和具备家国情怀。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实践,立足特定历史时空,在情感上形成共鸣,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家国情怀培养效果。家国情怀培养中以具体历史事件或者历史人物为对象,提供交流和探究机会,教师做好引导,使其明确本质,以此深化理解和形成看法,在期间得到启发,或者是在浸润中被影响,从而让学生不自觉形成国家与民族认同感,爱国爱人民,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时代性
历史是过去发生的,具有时代特有的烙印。对学生具有德育与情感教育价值,要避免局限于其中,而应以时代精神涵养家国情怀,结合时代精神拓展与丰富家国情怀内涵,促进在新时代的践行,赋予民族精神与传统美德新的生命力,推动更好传承,并对学生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作用。历史课堂中涉及家国情怀的相关内容,既要从历史本身出发进行解释与评价,探寻其中所蕴含和渗透的民族精神与良好品质,又要从现实出发寻找契合点和对接点,从历史延伸到生活,以及拓展到时代精神中,使学生从中更好地获取启示,并促进家国情怀进一步转化,使其在具备的情况下指导行为,达到家国情怀培养的终极目标。
三、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的策略
(一)挖掘家国情怀资源
高中历史教学依据的是教材,在教学家国情怀培养需从课本入手,挖掘相关资源与素材。在课堂中做好引导,学生在探究中了解起因、经过、结果,明确历史本质。在体验、感悟、探讨中吸纳民族精神,加深对传统文化与美德的认识,继承革命精神、爱国精神、奋斗精神等,促进爱国情怀的形成。历史教材中有些家国情怀教育资源具有显性特征,有些则具有隐性特征,教师在教学前要研究课本,深入挖掘,根据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和要求,依据高中生的认知心理,在课堂中选择合适方式进行渗透,提高家国情怀培养成效。家国情怀培养素材多,受限于课堂时长,要避免素材堆砌。这就需要做好筛选与取舍,挑选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历史故事、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等历史素材,突出历史教学内容和说明问题的,并自然而然地引出家国情怀,确保历史学习的成效与家国情怀培养的落实。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课中多媒体创设情境,能够让课堂教学活动在声、色、影、光等技术协助下变得生动有趣,刺激与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受兴趣驱使主动融入教学活动。学生在真实情境与特定时空分析与思考,对历史认识会更加全面和准确,同时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不由自主地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学生就能从历史中汲取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其中包含家国情怀,强化爱国精神,形成远大理想与抱负,增强国家与民族认同感,以及具有责任与担当等。通过图片与视频再现历史,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增强历史对学生的吸引力,使其进入具体情境,在经历与感悟中建立共鸣,家国情怀会扎根内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导作用,还能使其转化到自身情感与价值体系中,进而付诸行动。
(三)从不同角度培养家国情怀
高中历史中家国情怀培养,需要从不同视角展开,以此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文化、制度等认同。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然历史上中国出现过分裂,但是民族統一一直都是中华儿女所望。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个民族都有独特的文化与风俗习惯,但是在近代历史中国家陷于危难之时,每个民族都在保家卫国中承担着责任,教学过程要善于运用历史事件说明。
高中历史涉及书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同时包含天文历法、医学、发明等内容,教学中可通过这些内容培养学生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文化观。另外通过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豪感,增强其民族认同感与文化自信,并在此过程中发展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内容中培养学生制度认同,并引导学生在此期间感悟中国精神、奋斗精神等,进一步强化家国情怀。教学中涉及当代世界发展特点与趋势部分,围绕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背景,既要让学生认同国家与民族,具有制度、道路、文化自信等,又要使其形成国际意识和视野,在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在世界上更好立足。
(四)家国情怀的培养与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
结合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有一个问题,就是局限于特定时空中,就历史展开,缺乏与现实生活与时代精神联系与结合。这样所培养的家国情怀,学生认同感不够强,在现实中无所适从,不能起到良好的促行作用。基于家国情怀培养不足,历史教学要转变观念,不仅要从史实出发,有意识和目的地进行家国情怀培养,还要找准与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契合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爱国精神、奋斗精神、使命感、价值观、文化自信等。
(五)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家国情怀
历史课堂教学中家国情怀培养要避免停留在口头上,可组织一些历史实践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进一步升华家国情怀,实现知行合一的终极目标。在一些重要的节日进行家国情怀的渗透,比如清明节,组织学生缅怀革命先烈,通过祭扫烈士墓学习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学生在参与活动中明确今天的和平与幸福生活,是革命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激发对保卫国家和人民的英雄的崇敬之情,从内心点燃保家卫国的情感。
(六)坚持学生感悟和探究
高中历史教学要改变模式,坚持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家国情怀培养亦是如此, 需要将空间留给学生,使其从相关的资源和素材出发,积极感悟和探究,在自主参与中获取情感教育和升华,最终形成家国情怀。从生硬灌输家国情怀,转向让学生体验和经历,让学生在此过程中产生共鸣,使课程中所包含的家国情怀走进学生内心深处。学生不仅形成家国情怀,还能促进行动,家国情怀培养就会具备实际意义,学生历史素养会提高,也有助于全面发展。
历史课堂中教师是引导者,促使学生思考,同时要让其交流和探讨,通过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评价等,让学生深化认识,增强国家与民族认同。教学以历史为契机,让学生明确国家命运和个人的关联性,使他们具备责任和担当,自觉承担实现中国梦的使命。课堂中的情感渲染要自然,才能真正打动学生和触动学生的心灵,这就需要贴合学生心理认知。以我国改革开放成就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史实,依据其分析原因,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让他们自主体悟家国情怀。历史教学也就实现了在达成知识与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思维能力的同时,完成家国情怀的培养。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是关键,也是课程灵魂,故而要针对培养探索有效策略与路径。当前历史课家国情怀培养有不足,优化应坚持真实性、引导性、时代性等原则,实际培养中要采取挖掘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从不同视角培养、增强与生活与时代结合等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感悟,与探究中情感产生共鸣,促进家国情怀触及心灵,最终使其知行合一。
【参考文献】
[1]陈晓宁.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 2020(5):14.
[2]姜安平.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策略[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8(22):46-47.